宁波市北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V2.2.doc
《宁波市北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V2.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市北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V2.2.doc(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宁波市北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宁波市北仑区城市管理局二八年四月目 录第1章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11.2项目建设单位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和范围1第2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32.1现状及差距32.1.1北仑区概况32.1.2信息化建设概况42.1.3城市管理取得的成绩52.1.4城市管理存在的难题62.2“数字城管”发展趋势72.3宁波市“数字城管”进展情况8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82.4.1“数字城管”是城市管理发展趋势的客观需要82.4.2“数字城管”是城市管理走向精细化的必然要求92.4.3“数字城管”是政府创新城市管理体
2、制的催化剂9第3章项目需求分析103.1业务需求103.1.1实施范围103.1.2业务管理模式需求103.1.3组织机构需求分析113.1.4信息采集员需求分析113.2功能需求123.2.1数据普查123.2.2配套设施123.2.3其它功能需求143.3非功能性需求163.3.1数据要求的需求163.3.2编码标准化需求173.3.3系统性能需求173.3.4系统安全需求173.3.5应用安全需求18第4章项目总体规划194.1项目建设目标194.2项目建设原则194.3项目建设规划204.3.1第一期204.3.2第二期204.4框架结构204.5关键技术214.5.1计算机网络技术2
3、14.5.2无线通信技术214.5.3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224.5.4空间信息技术224.5.5数据库技术224.5.6数据融合与挖掘技术23第5章本期项目建设方案245.1职能中心建设245.1.1职能科室职责245.1.2业务角色规划245.1.3信息采集员队伍255.1.4人员培训265.2工作流程建设265.2.1信息搜集275.2.2案卷建立275.2.3任务派遣285.2.4任务处理285.2.5处理反馈285.2.6核查结案285.2.7综合评价285.3办公场地建设285.3.1设计依据285.3.2工程内容295.4基础资源数据库建设295.4.1空间数据库建设305.4.2
4、业务数据库建设305.4.3系统支撑数据库建设305.5硬件设施平台建设315.5.1系统硬件架构315.5.2网络与通信系统315.5.3主机存储与备份系统335.5.4呼叫中心系统335.5.5大屏显示系统345.5.6视频监控系统375.5.7安全系统395.6标准应用系统建设415.6.1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425.6.2监督受理子系统425.6.3协同工作子系统435.6.4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445.6.5综合评价子系统445.6.6应用维护子系统455.6.7地理编码子系统455.6.8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465.6.9GPS定位监控子系统465.6.10部件在线更新子系统475
5、.6.11视频监控与共享子系统475.6.12城市绿地遥感识别子系统485.6.13数据共享与交换子系统485.7个性化应用系统495.7.1城管行政执法系统495.7.2移动视频监控系统525.7.3苗木绿地管理系统535.8考核机制建设545.8.1组织领导545.8.2评价对象545.8.3评价周期545.8.4评价实施与保障54第6章项目实施进度566.1建设工期566.2实施进度安排566.2.1前期准备阶段(2008年4月一2008年6月)566.2.2项目建设阶段(2008年7月一2008年9月)566.2.3系统调试阶段(2008年10月)576.2.4项目验收阶段(2008年
6、10月底)57第7章项目投资估算587.1项目资金计划587.1.1一次性投资估算587.1.2年运营成本估算597.2资金来源607.3投资模式分析60第8章项目社会评价638.1社会效益638.2经济效益648.3环境保护648.4节能分析65第9章项目经济评价66第10章项目建设的可行性6710.1政策环境可行性6710.2效益可行性6710.3技术可行性6710.4财务可行性68第11章项目风险分析6911.1风险因素识别6911.2风险管理机制69第12章研究结论与建议70附件:软硬件设备清单71第1章 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宁波市北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简称“数字城管”
7、。1.2 项目建设单位宁波市北仑区城市管理局(宁波市北仑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和范围一、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u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 213-2005)u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 214-2007)u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地理编码(CJ/T 215-2005)u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技术规范(CJJ/T106-2005)u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技术规范条文说明(2005修订版)u 城市基础地理信
8、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00-2004)u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规范(CJJ/T106-2005)u 现代设计工程集成技术的软件接口规范(GB/T 18726-2002)u 现代设计工程集成技术的软件接口规范(GB/T 18726-2002)u 宁波市“数字城管”管理办法(暂行)u 宁波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业务流程标准u 宁波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规则u 宁波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u 宁波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地理编码规则u 宁波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数据交换标准u 宁波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技术规范u 宁波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运行管理规范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
9、围u 北仑区城市管理现状及建设背景;u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u 项目需求分析;u 项目总体建设方案u 本期项目建设方案;u 项目实施进度;u 项目投资估算;u 社会评价和经济评价;u 项目风险分析。第2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2.1 现状及差距2.1.1 北仑区概况图 21 宁波市北仑区位置图图2-2 北仑区行政区划分北仑位于宁波市东部,濒临东海,三面环海,辖6街道2镇1乡,分别是新碶街道、小港街道、大碶街道、霞浦街道、柴桥街道、戚家山街道、白峰镇、春晓镇和梅山乡,共有215个行政村和34个社区居委会,区政府所在地为新碶街道,常住人口52万。北仑境内设有北仑区一个行政区和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
10、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大榭开发区等4个国家级开发区,是浙江省、宁波市对外开放时间最早、程度最高、国家级开发开放功能区最为集中的区域。2002年10月,宁波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北仑的发展,决定理顺北仑区和开发区管理体制,把两区合并,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2007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70亿元,增长15,列全市第一位。近年来,北仑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确立了“一体两翼”的城市框架,投资近100亿元,相继建成了凤凰山主题乐园、行政中心、中心广场、体艺中心、港务大楼、九峰山景区、曼哈顿商业广场和凤凰城商业街等一批城市现代化亮点工程,丽晶五星级酒店、国际购物中心等工程正在建设,3.6平方公里的中心
11、城区雏形初现。2.1.2 信息化建设概况2003年7月,北仑区以列入宁波市区域信息化试点单位为契机,高起点上进行了顶层设计,用一年的时间调研编制完成了北仑数码港五年规划。规划编制涵盖了全区信息化建设的各个领域,提出了“构筑两个信息平台,建设五大系统,完善三个网络体系”的工作重点,构建起北仑区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北仑数码港五年规划实施3年多来,较好的指导和促进了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建设。2007年3月,为进一步提高全区信息化水平,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北仑区政府发布了宁波市北仑区信息化远景目标规划,明确了今后几年北仑区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北仑区的电子政务建
12、设“以政府管理创新为主线”、“以为民服务为根本”、紧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加快政府由“主导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努力,北仑的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走在了省内各市区的前列。北仑区已经完成的重要电子政务项目如下所列:u 2002年,北仑区政务专网联通区/市/县/乡各级政府部门各工作部门;u 2003年7月北仑政府网站“北仑之窗”上的“区长信箱”为核心的电子信访平台开始运行;u 2005年制订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政策后成功搭建“北仑循环经济网”信息平台;u 2005年10月竣工的“动态北仑视频平台”,整合商检、环保、公安、消防、安监等区内五大视频监控源,基本建成无线
13、城市的基础网络;u “北仑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网”于2005年8月投入使用;u 2006年初,北仑政务视频会议系统建成,实现区政府与市政府、区政府与区内下属8个乡镇、街道的交互、实时的视频会议功能;u 2006年2月,“北仑新农村建设网”开通,作为北仑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服务。u 2006年3月一期投入使用的“政府应急指挥系统”,二期在2007年11月通过专家验收,整体运作情况良好,社会效益显著;u 2006年10月10日启动了“北仑区人口信息库系统”一期工程,将为全区各个部门之间的人口信息打破条块分割;u 2007年元旦开始运行的“北仑信息亭” 提供资讯信息浏览、便民信息
14、查询、自助缴费三大功能等等。如上这些大量先后投入使用的电子政务项目,对北仑区政府了解社情民意、向服务型政府转型、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坚定了北仑区不断提升电子政务水平和规模的决心。2.1.3 城市管理取得的成绩北仑区城市管理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是区人民政府主管城市管理(含市政、 园林绿化、市容环卫、公用事业)的政府组成部门,是行使城市管理方面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区政府工作部门。负责组织全区区管部分的市政、园林绿化、市容环卫、公用事业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养护管理和维修改造工作,行使市政公用、园林绿化、市容环卫等管理方面的行政处罚权和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工商行政(马路流动无照商贩)、
15、公安交通(侵占道路)等管理方面的部分行政处罚权。区城市管理局与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实行两块牌子合署办公,接受区人民政府和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双重领导。同时挂宁波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北仑区大队牌子。2007年,北仑城管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紧紧围绕“中提升、城乡一体化”的总体工作目标,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把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构建和谐北仑新城区与维护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相结合,全力打造整洁、优美、高效、便捷的城市工作与生活环境使长效机制得到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一、理顺体制,积极构造“和谐城管”新格局:在区领导的协调下,先后完成了宁波开发区岩东污水处理厂建
16、设有限公司与宁波开发区岩东污水处理厂合并、开发区污水管理处更名为北仑区(开发区)排水管理处后划归北仑城管局管理、组建“少年城管学校”、与多家社区签署“共建公约”、与北仑最大的企业申洲公司开展多次联合专项整治行动等工作,一种全方位、立体式城市管理模式已具雏型,城市管理机制逐步理顺。二、转变理念,努力构建“服务型”城管:投资100万元,在位于北仑城乡结合部的高塘村建立两个临时市场,把高塘区域周边的流动摊贩和大排档纳入市场进行有序管理,从而满足低收入人群的购买需求,实现城市管理从硬堵向巧疏转变,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和城市管理与特困人群流动设摊之间的矛盾;同时,向沿街经营户、企业、学校、社区、城中村发
17、放各类“城管名片”共2万余张,极大方便了市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畅通了市民与城管部门之间的联系。三、不断完善城市配套服务设施:通过启动市政配套设施改造项目、实施“增色添香”工程、出台北仑区全面推进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实施方案北仑区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实施细则北仑区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实施意见北仑区餐厨垃圾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实现市政设施畅通化、绿化景观精品化、市容环境优美化,使城市配套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四、想方设法提高城管执法水平:通过“城管课堂”、发放宣传册等专项活动,以及创新、优化和落实各种规章制度,来创新执法机制/落实执法责任、重视队伍建设/加强督察力度、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办案质量
18、、加强装备管理/充实装备力量,从而使城管执法水平不断提高。五、规范公用行业管理:通过组织开展“中国水日”、“中国水周”、“城市节水宣传周”、 “关爱生命、安全用气”咨询活动等“服务于民”的公益活动,以及对燃气相关单位进行不间断的地毯式检查,不断规范公用行业的管理。2.1.4 城市管理存在的难题城市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不畅,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运作效率低下。当前,北仑区城市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城市管理工作缺乏整体规划和监督、统一指挥和协调、合理分工和协作,也就无法整合各种资源,无法向市民提供快速、高效、优质的综合服务:u 市政、环卫、园林、街道等多个
19、业务单位都有热线电话和问题受理渠道,不方便群众快速举报到准确的受理单位,导致问题主要靠协管员巡查发现;u 市政、环卫、园林、街道等各个业务单位都有各自的巡查人员和执法人员,却无统一指挥和协调,造成巡查“多头管”或“无人管”的人力浪费现象;u 城市管理工作相关各级、各专业的单位之间职责分工和协作流程定义的不太清晰和合理,导致互相抱怨或推诿,如:各街道中队都抱怨市政、环卫和市容等单位有考核却无事务,事务全由街道处理;二、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u 各单位多无内部OA系统,对案卷和公文的记录、审批、跟踪、存档、查询,会议和日程的安排,几乎都是手工的纸档形式;u 对城市管理中经常要用的部件的地点、地理
20、编码、责任单位等信息,尚没有基础数据资源平台进行维护、更新、跨单位共享、供各业务单位查询使用,造成部件资源不准确、定位和责任单位判定困难等常见问题;u 各单位都希望有一个跨多单位的信息系统,实现案件相关信息的反馈、共享、归档、查询、统计等功能,解决平行单位之间案件信息交流只能靠口头、电话、纸档形式的不便;u 区规划局的地理信息数据、地下管网数据和区公安局已建的视频监控系统等已有信息化平台的资源,尚没有利用到城市管理中来;三、城市建设规划和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加快的矛盾多样:u 城中村的外来人口比重大,造成问题多而执法难度大;且,城中村的陆续拆迁使外来民工居无定所,从而带来搭建议房
21、屋等更多城市管理问题;u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较早,已不适应现有城市规模:绿化带宽而车道窄导致交通中心路段交通不畅、排水井道浅而导致雨后积水、公厕不足导致随地大小便现象突出、垃圾场不足导致生活垃圾乱倒严重,以及停车难等等;u 因城市建设频繁,一些地段土地和居民属不同街道所辖,不利一致管理;u 大型企业园区周围配套服务能力不足,造成流动摊贩等问题难消除。2.2 “数字城管”发展趋势城市管理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以城市的基本信息流为基础,依靠法律、行政和技术等手段,对城市运转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反馈、处置、解决,以维护和强化城市功能,满足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所以,国内各大城市不断摸索,走出了“
22、数字城管”新模式:集成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相结合,实现管理理念创新;分离城市的日常管理与监督事权,建立管理信息采集和监督新机制,以监督促管理;整合并发挥多个政府部门管理城市的职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面向市民提供有效综合服务。从“数字城管”新模式在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等试点城市(区)的运行情况看,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效果明显,得到了建设部、省建设厅的大力推广。建设部于2007年1月发文,要求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提出2005年2007年为试点阶段,2008年2010年为全面推广阶段;截至到2007年12月:全国已有25个省、直辖市的29个市、区建设完成了“数字城管”系统;另有2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波市 北仑区 数字化 城市管理 系统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V2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88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