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合成制备方法专题课件.ppt
《材料化学合成制备方法专题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化学合成制备方法专题课件.ppt(1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材料制备方法专题,固相法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微乳法,2,一、固相法,概念固相反应一般指固体与固体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固相产物的过程。广义上,凡有固体参与的化学反应都可称作固相反应。,3,固相反应的分类,按反应物质的状态分类纯固相反应、有气体参与的固相反应(气固相反应)、有液体参与的反应(液固相反应)、以及有气体和液体参与的三相反应(气液固相反应)。按反应性质分类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加成反应、置换反应和分解反应。,4,按反应温度分类低温固相反应、中温固相反应和高温固相反应。按反应机理分类扩散控制过程,化学反应速度控制过程、晶核成核速率控制过程和升华控制过程。,5,Tammann等很早就
2、研究了CaO、MgO、PbO、CuO和WO3的反应,他们分别让两种氧化物的晶面彼此接触并加热,发现在接触面上生成钨酸盐化合物,其厚度x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为,x=Klnt+C,确认了固态物质间可以直接进行反应。因此Tammann等提出:固态物质间的反应是直接进行的,气相或液相没有货不起重要作用。固相反应开始温度远低于反应物的熔融温度或系统的低共熔温度。,6,固相反应的特点,固相反应是固态直接参与化学反应。固态反应一般包括相界面上的反应和物质迁移两个过程。反应开始温度常低于反应物的熔点或系统低共熔温度。这一温度与反应物内部开始呈现明显扩散作用的温度相一致,常称为泰曼温度或烧结开始温度。泰曼温度与相
3、应熔点Tm之间的简单关系为:金属0.3 Tm 0.4Tm;盐类0.57 Tm;硅酸盐类为 0.8 Tm 0.9 Tm。,7,当反应物之一存在有多晶转变时,则此转变温度也往往是反应开始变得显著的温度,这一规律称为海德华定律。金斯特林格等人提出,在固相反应中,反应物可转为气相或液相,然后通过颗粒外部扩散到另一固相的非接触表面上进行反应,表明气相或液相也可能对固相反应过程起重要作用。显然这种作用取决于反应物的挥发性和体系的低共熔温度。,8,纯固相反应的熵变很小可忽略,因此有下列关系 意味着纯固相反应总是放热反应。从热力学角度讲,纯固相反应会随着放热反应而进行到底。,固相反应的机理,9,从动力学角度讲
4、,固相反应通过原子的扩散进行,当固体反应物不能充分接触时,扩散受阻,反应不能进行到底。为了使反应进行,通常需加热到高温,一般在1000 oC 1500 oC。热力学判断反应是否进行,动力学因素决定反应进行的速度。,10,A+B=C的一种反应历程:反应一开始是反应物颗粒之间的混合接触,并在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细薄且含大量结构缺陷的新相,随后发生产物新相的结构调整和晶体生长。当在两反应颗粒间所形成的产物层达到一定厚度后,进一步的反应将依赖于一种或几种反应物通过产物层的扩散而得以进行。这种物质的输运过程可能通过晶体晶格内部、表面、晶界、位错或晶体裂缝进行。,11,影响固相反应的因素,固相反应过程涉及
5、相界面的化学反应和相内部或外部的物质扩散等若干环节,除反应物的化学组成、特性和结构状态及温度、压力因素外,其它可能影响晶格活化促进物质内外传输作用的因素均会对反应起影响作用。,12,反应物化学组成与结构的影响化学组成是影响固相反应的内因,是决定反应方向和速度的重要条件。固相反应的速度还与各反应物间的比例有关。反应物的结构状态、质点间的化学键性质以及各种缺陷的多少都将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13,例如,用氧化铝和氧化钴生成钴铝尖晶石的反应中若分别采用轻烧Al2O3和在较高温度下死烧的Al2O3作原料,其反应速度可相差近十倍。研究表明轻烧Al2O3是由于 转变,而大大提高了Al2O3的反应活性。即物
6、质在相转变温度附近质点可动性显著增大。晶格松解、结构内部缺陷增多,故而反应和扩散能力增加。,14,反应物颗粒尺寸及分布的影响物粒颗粒尺寸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反应截面和扩散截面增加,反应产物层厚度减小,反应速度增大。理论分析表明,反应速率常数值反比于颗粒半径平方。同一反应物系由于物料尺寸不同,反应速度可能会属于不同动力学范围控制。,15,例如,CaCO3和MoO3反应当取等分子比并在较高温度(600C)下反应时,CaCO3颗粒大于MoO3则反应由扩散控制,反应速率随CaCO3颗粒度减少而加速。倘若CaCO3颗粒尺寸减少到小于MoO3并且体系中存在过量的CaCO3时,则由于产物层变薄,扩散阻力减少
7、,反应由MoO3的升华过程所控制,并随MoO3粒径减少而加强。,16,反应温度、压力与气氛的影响一般可以认为温度升高均有利有反应进行。温度升高,固体结构中质点振动能增大,反应能力和扩散能力均得到增强。对于化学反应,其速率常数为:对于扩散,其扩散系数为:,17,压力是影响固相反应的另一外部因素纯固相反应:提高压力可显著地改善粉料颗粒之间的接触状态,如缩短颗粒之间距离,增加接触面积等并提高固相反应速率;有液相、气相参与的固相反应:扩散过程主要不是通过固相粒子直接接触进行的。提高压力有时会适得其反。例如,粘土矿物脱水反应和伴有气相产物的热分解反应以及某些由升华控制的固相反应等等,增加压力会使反应速率
8、下降。,18,气氛气氛可以通过改变固体吸附特性而影响表面反应活性;对于能形成非化学计量的化合物如ZnO、CuO等,气氛可直接影响晶体表面缺陷的浓度和扩散机构与速率。,19,矿化剂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固相反应体系中加入少量非反应物质或由于某些可能存在于原料中的杂质,常会对反应产生特殊的作用,这些物质在反应过程中不与反应物或反应产物起化学反应,但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影响着反应的某些环节。主要表现为:改变反应机制降低生成速率影响晶核的生成速率影响结晶速率及晶格结构降低体系共熔点,改善液相性质等。,20,例如,在Na2CO3和Fe2O3反应体系加入NaCl,可使反应转化率提高约0.50.6倍之多。而且当
9、颗粒尺寸越大,这种矿化效果越明显。例如,在硅砖中加入1%3%Fe2O3+Ca(OH)2作为矿化剂,能使其大部分-石英不断熔解而同时不断析出-鳞石英,从而促使-石英向鳞石英的转化。关于矿化剂的一般矿化机理则是复杂多样的,可因反应体系的不同而完全不同,但可以认为矿化剂总是以某种方式参与到固相反应过程中去的。,21,实例分析,氧化镁和三氧化二铝的反应属于反应物通过固相产物层扩散中的加成反应。,22,MgO Al2O3,初始接触面,产物层,新接触面,产物由两种正离子逆向经过两种氧化物界面扩散决定,氧离子不参与扩散。每三个镁离子扩散到右边,就有两个铝离子扩散到左边。理想情况下的两个界面上的反应为,23,
10、相关分析反应条件:温度超过1200 oC才开始明显反应,在1500 oC下反应数天反应才完全。反应难以进行的原因:晶核生成困难(反应物和产物结构差异,产物生成结构需重排:O位置重排调整,Mg和Al通过接触面相互交换);产物的阻碍致使反应难以进行,扩散控制。决定反应速率的三大主要因素:反应固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产物相的成核速度;反应离子通过各相的扩散速度,24,结构考虑:MgO和尖晶石MgAl2O4结构中,O均为立方紧密堆积,Al2O3中O为畸变的六方密堆积;Al在Al2O3和尖晶石中均占据八面体格位,Mg在MgO中占据八面体格位,在尖晶石中占据四面体格位。,25,固体表面积:颗粒减小,表面积急剧
11、增加,有效接触面积增加,反应速度加快。例如:3.58 g完整立方体结构的MgO单晶(密度3.58 g/cm3),体积1 cm3,六个面,每个面 1 cm2,总面积6 cm2;研细至棱长为10 um典型微粒尺寸,细粉包括109个小立方体晶体,此时面积为6000 cm2,研细至棱长为100 埃,则含1018个晶体,总面积为600 m2。相关措施:加压、湿润研磨有助于接触面增大,26,固体的反应性:成核与扩散速度当两种固体反应生成一种产物时,一般存在两个步骤:产物的成核及其随后的生长。如果产物与反应物中的一种或两种结构类似,则成核容易进行,结构相似减少了成核所必须的结构重排数量。如尖晶石易于在MgO
12、晶体的周围或表面生成(都是O的立方密排)。同时还要考虑两种晶体结构的尺度、原子间距离的相似性。距离相差超过15%,反应也难于进行,27,表面结构与反应性:不同的表面有不同的结构,反应性可能存在差异。“在晶体中生长最慢的那些晶面是最重要的晶面”。反应性也与晶体缺陷有关如:晶体中缺陷的存在,特别是空位和间隙离子,能促使离子的扩散。,28,29,又如:NaCl的外形变化通常NaCl水溶液结晶出来的都是立方晶体结构,六个100面。加入尿素后,影响晶面的生长,NaCl结晶得到是具有八个111面的正八面体。:可预测尿素的存在使NaCl的111面的生长速度(层数增加)低于100面启示:利用化学手段控制产物形
13、貌和尺寸大小,30,Andrea Tao,Prasert Sinsermsuksakul,Peidong Yang,Polyhedral Silver Nanocrystals with Distinct Scattering Signatures,Angew.Chem.Int.Ed.2006,45,4597 4601,又如:Ag外形变化,31,固相反应常用实验步骤:试剂选取:结构相似性,熔点高低,晶相结构、稳定性,价格药品混合:研磨(手工研磨:玛瑙研钵,反应物少于20 g;球磨机),可加适量挥发性有机液体成湖州研磨。反应容器:铂(1700 oC)或金(1063 oC)坩埚,或刚玉Al2O3坩
14、埚(1200 oC以上,与Al2O3的含量有关),或SiO2容器。,32,热处理:加热步骤的确定,考虑自由水、结晶水、碳酸盐分解、物相生成、晶核生长等过程,确定相应温度的高低及时间长短。可预烧,压片。温度过高、过快可能导致:溅出、挥发、烧结。产物分析:固相反应的产物形态一般为粉末、烧结体、多晶块等。X射线表征。,33,多方法的结合:固相反应的延伸(固相反应前驱物)共沉淀产物:水合产物、碳酸盐、草酸盐等。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有机配合物等。,34,练习,MgO与SiO2固相反应生成Mg2SiO4。反应时什么离子扩散,请写出界面反应方程式。,Si4+,Mg2+为扩散离子,界面反应方程式为:,3
15、5,固相反应小结,反应物中有固体物质参与。减小反应物颗粒尺寸有助反应进行。适当升高反应温度有助反应进行。适当添加矿化剂有助反应进行。可适当改变原材料的组成或形态(气、固、液)。可适当改变反应气氛。,36,高温电阻炉,37,高温电阻炉管式炉(通气氛),38,二、沉淀法,概念液相沉淀法是在原料溶液中添加适当的沉淀剂,从而形成沉淀产物。分类直接沉淀法、共沉淀法、均匀沉淀法、水解沉淀法。,39,直接沉淀法,概念直接沉淀法是在金属盐溶液中直接加入沉淀剂,在一定的条件下生成沉淀析出。沉淀经洗涤、热分解等处理后得到超细产物。常见的沉淀剂NH3H2O、NaOH、(NH3)2CO3、Na2CO3、(NH4)2C
16、2O4,40,优缺点操作简单易行,对设备要求不高,不易引入杂质,产品纯度高,有良好的化学计量性,成本低。洗涤去除阴离子较难,粒径分布宽,分散性差。,41,共沉淀法,概念共沉淀法是在含有多种阳离子的溶液中加入沉淀剂,使各组分金属阳离子共同沉淀下来,得到的沉淀产物再经热分解而制备得到微小粉体的方法。特点使用该方法可得到含有两种以上金属元素的复合氧化物。,42,优缺点共沉淀法可避免引入对材料性能不利的有害杂质,生成的粉末具有较高的化学均匀性,粒度较小,颗粒尺寸分布较窄且具有一定的形貌。设备简单。,43,均匀沉淀法,概念均匀沉淀法是利用某一化学反应使溶液中的构晶离子有溶液中缓慢均匀的释放出来,通过控制
17、溶液中沉淀剂的浓度,保证溶液中的沉淀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从而均匀的析出。,44,特点通常加入的沉淀剂不会立刻与被沉淀组分发生反应,而是通过一定的过程是沉淀剂在整个溶液中缓慢生成,克服了由外部向溶液中直接加入沉淀剂造成的沉淀剂浓度局部的不均匀性。,45,常用的沉淀剂是尿素,其水溶液在70 oC左右可分解生成水合NH3,起到弱碱的作用,充当沉淀剂,得到金属氢氧化物或碱式盐沉淀,分离干燥后,煅烧可得到金属氧化物。如:,46,硫代乙酰胺和硫代硫酸盐也可用作硫源用于均匀沉淀反应制备硫化物。,47,水解沉淀法,概念水解沉淀法是利用水解反应生成沉淀的 反应。常用的原料为金属盐(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铵盐、金
18、属醇盐等)和水,产物一般是氢氧化物或 水合物。分类无机盐水解法和金属醇盐水解法,48,影响因素主要有金属离子盐类本身、溶液温度、溶液的酸碱性及溶液的浓度等。这些因素会在化学平衡、吸热反应、酸碱平衡机水解速率方面产生影响。反应的通式一般可表示如下:,49,无机盐水解法,无机盐的直接水解离子极化作用较强及高价金属离子的盐类,用水稀释是会生成氧化物、氢氧化物或碱盐沉淀。适当控制溶液的PH值,并加热反应物可制得超细高纯的氧化物微粒。例如:,50,盐类的强制水解一般指在酸性条件下,高温水解金属盐。水解反应会导致盐溶液中直接生成氧化物粉末,且纯度更高。,51,金属醇盐水解法,金属醇盐是具有M-O-C-R键
19、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的一种,它的通式为,其中M为金属,R为烷基或丙烯基。金属醇盐容易水解,产生构成醇盐的金属元素的氧化物、氢氧化物或水合物的沉淀。产物经过滤、干燥、煅烧可制得目标产物。醇盐的水解比较复杂,水的含量、PH值和温度都对产物由影响。,52,沉淀反应小结,反应物有溶液参与采用适当的沉淀剂使金属阳离子沉淀下来不同类型沉淀反应的区别在于沉淀剂的添加方式(或出现方式)不同,从而导致产物存在一定的差别如尺寸大小、尺寸分布、产物形貌以及后处理等。沉淀反应产物一般需要进一步的后继处理,如洗涤、分离、干燥或高温煅烧等。,53,溶胶-凝胶法(sol-gel)是通过凝胶前躯体的水解缩聚,制备金属氧化物材料的
20、湿化学方法。基本过程:用含高化学活性组分的化合物作前驱体,在液相下将这些原料均匀混合,并进行水解、缩合化学反应,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透明溶胶体系.溶胶经陈化胶粒间缓慢聚合,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凝胶,凝胶网络间充满了失去流动性的溶剂,形成凝胶。凝胶经过干燥、烧结固化制备出分子乃至纳米亚结构的材料。,溶胶凝胶法,54,溶胶-凝胶法分类按机制分:传统胶体型;无机聚合物型;络合物型(三小类)(1)传统胶体型溶胶-凝胶法无机盐水溶液中通入氨水等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洗净后调节PH值或加入表面活性剂形成溶胶;调节PH值或加入电解质,破坏溶胶稳定机制,或直接蒸发溶剂,使胶粒之间相互联结形成溶胶,55,(2)无机
21、聚合物溶胶-凝胶法金属化合物在适当的溶液中分散,经水解,缩聚一系列化学反应最后生成具有连续无机网络的凝胶。根据原料不同可分为:基于金属醇盐的水解和利用某些无机盐水解、缩合的性质。,56,(3-1)基于金属醇盐水解-缩聚形成无机聚合物网络金属醇盐只能稳定的存在无水介质中,遇水立即水解金属醇盐水解生成的M(OH)x(OR)n-x可立刻同时进行脱水或脱醇缩聚形成M-O-M金属聚合物。聚合物的结构取决于水解和缩聚反应的速度常数,快速水解和慢速聚合有利于生成链状结构,慢速水解和快速聚合会产生多枝状空结构。,57,(3-2)无机物水相凝胶法形成无机聚合物网络金属阳离子生成水合离子后发生与醇盐水解类似的过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材料 化学合成 制备 方法 专题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87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