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技术.docx
《刑事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事技术.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刑事技术 刑事技术 绪论 一、物证的检验鉴定的作用:物证的检验 鉴定可以为确定事件的性质提供科学依据物证的检验鉴定可以为分析案情提供线索物证的检验鉴定可以为认定犯罪事实提供重要证据物证的检验鉴定实践能够为发展和完善刑事技术这门学科服务物证的检验鉴定能为串并案件提供科学依据 二、刑事技术的原理:物质交换和转移原理种类鉴别原理同一认定原理组成。三个原理间相互联系,为刑事科学技术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物质交换和转移的概念:物质交换:指物质在两客体之间相互交换的运动过程。 物质转移:指物质由一客体上转移到另一客体上的运动过程。 种类鉴别原理 1、概念:指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或了解客体特征的人,以物证检验所获
2、取的科学事实为依据,对物证和留下物证的人或物的种类归属进行鉴别和判断的过程。又称种属鉴别。 2、分类:按鉴别对象的种类分:a、人的种类鉴别b、物的种类鉴别c、其他事实的种类鉴别按鉴定的结论分类:a、肯定种类鉴别b、否定种类鉴别 同一认定原理 1、概念:就是指在检验鉴定过程中,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或了解客体特征的人,通过比较先后出现的客体的特征,对这些客体是否同一问题所作出的判断。 2、同一认定的主、客体:主体: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或了解客体特征的人客体:有两类: a、是被寻找的客体:是被同一认定的客体。它是现场上留下痕迹的客体,是侦查部门需要寻找的客体,是侦查破案的证据。b、是受审查的客体:是供同一认
3、定的客体,是被怀疑留下痕迹的客体。是侦查部门需要进行审查和检验的客体。 3、同一认定的方法:分别检验比较检验综合评断:a、差异点的评断b、符合点的评断: 三、种类鉴别与同一认定的区别与联系 种类鉴别和同一认定的区别种类认定与同一认定都是为侦查破案服务的,但二者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种类认定与同一认定都要通过比较客体的特征来实现,但二者对物证的要求不同。种类认定与同一认定都必须以识别客体之间的差异为前提,但二者识别的精确度不同。种类认定和同一认定都是侦查工作的重要环节,但二者的结论价值有所不同。 种类鉴别与同一认定的联系种类鉴别能为发现同一认定客体指明方向。种类鉴别是对客体认识的低级阶段,而同一认
4、定是对客体认识的高级阶段。种类鉴别能为同一认定结论提供佐证。种类鉴别到同一认定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四、刑事科学技术鉴定的步骤和方法、 受理鉴定:包括查验委托公函;明确委托鉴定要求;了解案件情况;审查鉴定材料;填写委托鉴定登记表等 预备检验:包括熟悉检材和样本;拟订检验计划;确定检验材料;复制检验材料;准备检验工具、仪器设备等 分别检验:将现场痕迹物证和样本痕迹物证分开,按照先检验现场 痕迹物证后检验样本痕迹物证的顺序进行的检验。 比较检验:是将现场痕迹物证和样本痕迹物证并列放置在同一视野内,对它们的各种特镇个进行比较研究的检验方法。、种类:鉴定书检验报告检验意见书 、格式 1、文字部分.鉴定
5、书的标题和案件编号正文部分:a、绪论b、检验c、论证d、结论 c.签名、盖章及日期 2、照片部分a.现场物证的概览照片b.物证对比照片c.物证比对图片 、鉴定人要有两人以上。复核人等级要不低于鉴定人 六、刑事科学技术鉴定程序要求的几种形式 根据刑诉法初次鉴定后进行的鉴定可分为复核鉴定、补充鉴定、重新鉴定、会检等,以保证鉴定结论的正确性。 1、复核鉴定若鉴定结论与其他证据有矛盾,或提请补充鉴定后,鉴定人仍坚持己见,而侦查人员认为有必要再进行鉴定的鉴定人之间意见分歧,鉴定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根据这些材料作出明确鉴定结论时 复核鉴定一般是由同一系统内高一级鉴定单位或技术水平比较高的鉴定人员担任。 2、
6、补充鉴定:是在原鉴定的基础上对其中的个别问题进行复查、修改、补充活解答,以使原鉴定结论更完善的鉴定。补充鉴定通常是由原鉴定人进行。 3、重新鉴定:是委托机关对初次鉴定或补充鉴定结论进行审查后,对其是否可采信存有疑虑,委托原鉴定人以外的鉴定人再次进行鉴定. 重新鉴定一般不委托原鉴定人进行,委托重新鉴定时应附送历次鉴定所依据的鉴定材料。 4、“会检”:即会同检验。指当几个鉴定机构对同一项物证、就同一个问题进行鉴定作出不同鉴定结论时,或者虽作出相同鉴定结论但一方当事人提出申诉,认为鉴定结论有误时,上级主管部门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共同对原检材进行的鉴定。 第一章 刑事照相部分 一、镜头: 1、作用:是把被
7、拍景物在感光片平面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最初的照相机镜头只有一片凸透镜,这种镜头成像差,图像模糊、变形。现代的照相机镜头是由多片凸、凹透镜组成的复式透镜组。 2、种类:我们根据镜头的焦距能否变化,将镜头分为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两种。 定焦镜头:是指焦距值固定不变的镜头。 变焦镜头:是指焦距可以变化的镜头。焦距的变化范围一般都在镜头上标出。如f:2885mm等。 二、光圈: 1、功能:控制镜头的通光量控制画面景深大小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开大光圈景深小;反之,缩小光圈,景深大。改善像质:一般来说,缩小光圈可以提高成像质量。但实际应用中,并不是光圈越小越好,不同的镜头最佳光圈位于该镜头的最小光圈开大两档
8、左右。 2、光圈值:在光圈调定圈上有:1.8、2.8、4、5.6、8、11、16、22等光圈数值。 三、调焦环:是相机上转动调节像距,使被拍物成像清晰的装置。 1、在相机上有两排数字:一排为英尺,一排为米。 有一个最近拍摄距离:0.45米 相机上有一个最远符号: 一般拍人像的最佳距离在35米,这也是傻瓜机的最佳距离。 2、调焦方式: 裂像方式: 在取景器中央装有专门的圆形或方形的裂像装置,用于调焦 叠影方式:镜头里有两个影像。一个清晰,一个暗淡。将两影像完全重叠在一起时,调焦清晰。 四、取景器:供摄影者观察被摄景物和确定画面构图的装置。即用眼看的小框框 1、种类:同轴取景器:是指取景器与拍照用
9、同一个镜头旁轴取景器:一般有独立的专用于取景的物镜和目镜 五、拍照过程:包括了拍照前的准备、取景构图、配光、调焦和曝光五个基本过程。 拍照前的准备 注意:后盖不要随意打开,确定无卷后,将胶卷装入并盖上后盖。 取景构图 常用的有两种:中间构图:将被拍的对象放在画面的正中央。黄金分割点构图:将被拍的对象放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上。 配光 在照相中主要有两种光源:自然光源:即太阳光。人造光源:有分为闪光灯和一般人造光源 调焦:是通过照相机的调焦机构变动像距,使被拍景物呈现清晰影像的过程。 曝光:是被拍景物反射的光线,通过照相机镜头投射到感光片上,使感光乳剂发生光化学作用而产生潜影的过程。正确地控制曝光,
10、是获得良好拍照效果的关键。 拍照的最后一步,按下快门即可。但在按下快门之前,要确定光圈和快门速度已调好。 六、现场照相 现场照相的步骤及原则:现场照相的步骤应与现场勘查的步骤一致。拍摄中为了避免痕迹物证被破坏,应遵循一定的拍摄原则:先拍原始现场,后拍移动现场先拍地上的,后拍高处的先拍容易的,后拍困难的先拍容易被破坏或易消失的,后拍不易被破坏或不易消失的 内容:方位照相概貌照相重点部位照相现场细目照相 方法: 单向拍摄法:用的最多相向拍摄法多向拍摄法直线连续拍摄法 回转连续拍摄法 a、概念:是只转动相机改变拍照角度,将被拍对象分段拍成的照片拼接在一起,成为一幅长条形的照片的拍摄方法。一般用于拍摄
11、比较大的方位现场。 b、注意事项:相机一定要支在三脚架上,且一定要垂直地面,三脚架一定要平稳、固定。拍照点的选择要在较高、较远的位置;拍摄前在要有一个总体的构图。一般把案发点一定要防在黄金分割点上。只改变拍摄方向先拍中间的那张相片。再转动相机拍摄左右的相片。相邻相片间要有1/41/5的重叠。所有相片应作一次性调焦,即曝光一致。所有相片的暗房处理要一致组合在一起时用裁纸到将重叠的部分裁去,用胶带在相片的反面将相邻的相片贴在一起。 七、数码照相的特点: 操作更为简便。针对不同的拍摄场景和对象,传统摄影往往需要选配不同性能指标的胶片,而且在复杂的拍摄条件下还可能需要中途更换这些胶片。数码摄影则要简便
12、很多:改变数码摄影设备自身的相关参数,便可免去更换胶片这样复杂的操作。 节约拍照时间。传统摄影在拍照之后,需要经过复杂的冲洗、印制或放大等程度才能获得一张照片。但数码摄影却可以很方便地将数码照片输入电脑后,通过电脑直接处理并打印输出。 便于后期处理。通过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可以方便地处理数码照片,以获得传统摄影不便甚至不能的效果, 能够快速传输照片。可以用电脑通过网络或卫星迅速传输给远距离的观察者。 降低拍摄成本。一张廉价的存储卡可以存储几百张甚至上千张高画质格式的数码照片,无须冲洗、印放即可以直接显示,而且其日常使用车工年本接近于零。 易于快速检索、查阅利用照片。 八、数码摄影在物证摄影中的具
13、体应用 1、记录现场或案件其他地方发现的物证或可能成为物证的各种物品和痕迹。 2、显现、检验物证并将相应结果记录下来。 3、便于快速检索、查阅及示证。 第二章 痕迹检验技术 一、痕迹形成的要素: 1、立体痕迹造痕体。承痕体作用力 2、平面痕迹:除了上述的三个要素外,还必须有中介质的存在。 二、痕迹形成的机理:立体痕迹:产生塑性形变平面痕迹:中介质发生变量 三、物体的形态与痕迹的形象主要区别在于: 痕迹反映出来的形态并不是造痕体的整体形态。 痕迹反映出来的形态有时是造痕体的变化形态。 四、痕迹的分类 按造痕体与承痕体的不同作用方式分印压痕迹切划痕迹滚动痕迹 按痕迹形成后的反映形态分:立体痕迹平面
14、痕迹:a、加层平面痕迹b、减层平面痕迹 按造痕体的类型分类:手印、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及其他痕迹 按所反映的不同性质特征分类:形象痕迹动力形态痕迹整体分离痕迹 五、痕迹的特征:种类特征:是能够认定痕迹为某一种物体所留的征象、标志。又叫一般特征或共性特征。细节特征:是能够认定痕迹为某一个物体所留的征象、标志。又称个别特征或个性特征。 第三章 手印检验 一、手纹的特点:人各不同、各指相异终身基本不变触物留痕认定人身 二、手指指纹的分类:弓型纹:由弓形线、直形线和波形线组成。只具备上、下两个系统,无三角。根据弓形线的高低又分为弧形纹和帐形纹。箕型纹中心由一条以上的箕形线相互套叠构成内部系统,两侧
15、及上部由弓形线包绕,下部由波形线和直形线为根基组成的花纹类型。具备三系统,一个三角。斗型纹:a、螺形斗:花纹中心由一根以上起点方向一致的螺形线并行,旋绕组成的斗型纹 。b、绞形斗:花纹中心由两条以上起点方向相对的螺形线相对绞绕组成的斗型纹。c、曲形斗:花纹中心仅由一条完整、独立的曲形线构成的斗型纹。d、双箕斗:花纹中心有两条以上独立圆滑的曲形相重叠向一个方向绕旋,或只有一条曲形线时,在两个弯头内各有一条完整的箕形线向同一个方向旋绕的斗型纹 。e、囊形斗:花纹中心有一条以上的大头闭口箕形线,腔内有一条以上凸向箕口的弧形线形成三角形,形似蘘袋状的斗型纹。 f、杂形斗:具备斗型纹的条件,中心花纹基本
16、呈现圆形,但不能列入上述的六种斗型纹中去的花纹形态。混杂型纹:指具备内部、外围和根基三个系统,但内部花纹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纹型混合组成;或形态畸特、结构杂乱而无法归入弓箕斗的花纹类型。根据其内部形态,大致可分为箕帐混合纹、箕斗混合纹、双箕并列纹、双斗并列纹、杂型纹、畸特纹、无形纹等,出现率低,不常见。 三、寻找发现现场手印的重点部位 现场的出入口和来往路径。 作案活动的中心。 作案工具和现场遗留物。 与作案活动有关的某些设备或物品。 被害人的身体和衣物。 四、手印的显现 1、物理显现法:粉末显现法:常用粉末有金粉、银粉、墨粉等。适合于显现各种光滑客体表面汗液手印的显现。操作方法有撒粉刷显法、撒粉
17、抖显法、直接刷显法等。熏染法:常用的有碘熏和烟熏两种。适用于显现各种浅色纸张、灰白墙、竹器、本色木等。 2、化学显现法:硝酸银显现法:利用硝酸银与汗液中的氯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氯化银在光下分解出黑色银粒子显现出手印。适用于显现浅色纸张、单色纸张、本色木等客体上的汗液手印。茚三酮显现法:利用茚三酮与汗液中的氨基酸反应生成一种蓝紫色化合物显现出手印。适用于显现各种纸张、票证、本色木及浅色纺织品上的汗液手印。“502”显现法:生成一种白色物质显现出手印。使用于显现塑料、金属、胶木、橡皮、油漆制品、人造革等光滑非渗透性物面的汗液手印。 五、手印的提取 1、照相法:是提取手印的最佳选择,是无损提取。
18、对手印采取其他任何方法提取前,都要先进行拍照。 拍照时要安放比例尺。 2、提取原物法:对重量轻、体积小的客体上的手印的一种提取方法。但需经过事主的同意,并在用后归还。 3、制模法:只适用于提取立体手印。拍照后,可灌注石膏液制模提取。方法参考立体足迹的石膏提取法。 4、透明粘胶带提取法 第四章 足迹检验 一、鞋底的制作工艺:全机制底半机制底手工制底 二、鞋底的个别特征 鞋底的磨损特征鞋底的机械损伤鞋底的老化裂纹鞋底的修补鞋底的其他特征:如修饰特征等 三、足迹的提取:照相法a、拍照单个足迹:应在足迹一侧平放比例尺,再逐个垂直拍照。若要进行配光,要以足迹中不出现阴影为原则。拍出的足迹应完整、清晰、真
19、实b、拍照成趟足迹:应采用直线连续照相方法进行拍照。在拍照时一定要加放比例尺,并使镜头轴线与足迹表面垂直。用直线连续法拍照时,每次拍照的距离、曝光量应一致。提取嗅源提取原物复印提取制作足迹石膏模型提取 第五章 工具痕迹检验 一、概念:指工具在力的作用下与承痕客体接触,在接触部位出现的变形。 二、特征:立体性; 稳固性;复杂性;附着物和遗留物多。特定性多发性 三、两类接触与两类工具痕迹:两类接触是指印压接触和切划接触;两类工具痕迹指的是凹陷状痕迹和线条状痕迹。 凹陷状痕迹: 1、产生:印压接触形成。即工具与客体相互接触的表面不发生相对位移的接触状态。 2、结构:痕起缘、痕止缘、痕壁、痕底(工具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刑事 技术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86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