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丹心法教程之清心法.docx
《内丹心法教程之清心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丹心法教程之清心法.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内丹心法教程之清心法 按照佛教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理论,每个人因为欲望的驱使,或多或少都造成了业障。这些业障就像灰尘一样污染着我们的心性,同时,也是修炼内功的大敌。可以说,业障不除,得道无望。许多教功的只是一般地讲讲尊师重德的要求,很少把清除业障当成一个基础法门末修炼,而清心法正是清除业障的重要大法,它的重要性,每个修习内功之人都会在实践中逐步体会到。 我们一般把疾病看成是外在因素造成的,如西医就认为是细菌与病毒感染的缘故。不过,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因素是更重要的致病之源。许多病例都能证明,JL情压抑、紧张,忧郁就会导致许多病,甚至非常容易导致癌症这种令人色变的灾难。而在佛教看
2、来,这些致病的心理因素就是自身的业障。这些业障既包括现世的也包括前世的。因果报应的理论就是这样解释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只要做了坏事,就有恶业就一定会得到恶的报庖的:因此,不是灾难就是疾病。恶业小而病小,恶业大而病大。也许有人说,我这一辈子并没有仿什么坏事呀?那么应该更深入看,你的业力也许来自前世,你不去消除它,那么始终就存在你身上。总之,这些业障就像灰尘一佯污染着我们的心性,只有运用清心法才能够消除它。 易学家刘正先生,在介绍他修炼的一套古印度高级功法时,要求学功者必须先修不净观气功。他说:“所谓的不净观,即将自我看成是一个集世间一切邪恶、疾病之身,我身不净,必须再造天地,经水火苦练,修
3、成通明透彻之本。不管您在学此功法之前修持过何种功法,必须从这里开始,不然,到了一定境界(如慧眼通的境界)之后,功力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全部废掉。”这段话十分重要,说明高级内功阶段,业障消除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不但功夫上不去,而且还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内功的修炼,入静是一个关键,从入静到入定。定中生慧,功夫才会有所成就。因此,不能入静基本上谈不上什么成就。但是一般人练功都体会到入静之难难于上青天。如笔者练功多年,入静关始终没有很好解决,入坐以后,经常是杂念丛生,越坐越烦,根本就无法坐下去。后来逢高人授清心法以后,入坐即刻进入气功态,心宁神静,惚惚恍恍,飘飘欲仙,第一次尝到了入静的无上乐趣。起坐以后全
4、身像水洗过般,十分清醒,比熟睡一觉都舒服。所以,此法之重要,实为求道之大法,舍此别无他门可入,应为诸同道重视,切不可等闲视之。 既然清心法如此重要,那么应该清理什么不清净的东西呢?按照佛教的说法。就是要清除恶业。所谓业是梵文的音译,意即造作。业分为身、语、意三业,身业即行动。语业即言语,意业即思想活动。大毗婆沙论:“三业者,谓身业、语业、意业若自性者,应唯一业,所谓语业,语即业故;若所依者,应一切业皆名身业,以三业皆依身故;若等起者,应一切业皆名意业,以三业皆是意等起故。”三业又分为善业、恶业。哪些是恶业呢?具体有以下方面: (1)身恶业,包括杀恶业、盔恶业、淫恶业。 杀恶业,包括杀人及其它生
5、命,犹以杀人为重,也包括制业冤案、祸端,枉法屈刑,残害无辜。 盗恶业,指偷盗抢劫,也包括贪污受贿等。 淫恶业,除了正常的夫妻生活外,一切份外的性生活都为淫恶业,也包括制造黄色产品,如黄色小说、录像带、画报等。 (2)口恶业,包括:妄言、绮语、两舌、恶心。 妄语,指是中取非,假话连篇,诬陷他人。 绮语,阿谀奉承,言词华丽,互相吹捧、言过其实。 两舌,挑拨离间,说是论非,摇唇教舌,颠倒是非。 恶口,指恶言粗话,骂人爹娘,以及一切不礼貌语言。 (3)意恶业,包括贪、嗔、痴。 贪,指贪心。自私自利贪财好利。贪财贪色均为贪心。贪心主要指过分追求名和利,不择手段,不包括正当的商业行为和“君子爱财,求之有道
6、。” 嗔,指报复之心。凡与人交恶即图报复,以致恶口相向,拳脚相加,甚至伤人生命都为嗔业。此业为害甚大,毁人害己不可不防。 痴,指昏庸暗昧,不知通达,固执端,浑浑噩噩。 以上身、口、意三恶十业即是每一个求道者必须清除的业障。早清除早受益,晚清除晚受益。凡志在求道修真之士。应及早下手清心法,于此内功必会日渐精进。 如何才能清除这些业障呢?清心法就是要求每次练功前应对这些业障进行清理和忏悔。一是要清理出来,究竟自己做了哪些,什么时间做的(大致时间);二是要深深地忏悔,为这些感到羞愧、不安,并且今后不再重犯。 具体的方法,就是要求练功时认真在脑海中清理,既可以按时间顺序,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一日一日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丹心 教程 心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85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