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块燃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压块燃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块燃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总论(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项目名称:压块燃料综合开发项目2承办单位:某市高新秸杆汽化燃料有限公司3项目负责人:4建设地址:某县南坪镇派出所北侧(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1)项目主办单位关于编制项目建议书的委托书(2)某市与某县社会与经济发展“十一五”计划(3)某市、某县农业发展规划(2006-2010)(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意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7)财政部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62
2、37号)(8)项目单位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三)项目背景秸秆作为重要的生物质资源,总能量基本和玉米、淀粉的总能量相当。秸秆燃烧值约为标准煤的50%。秸秆蛋白质含量约5%,纤维素含量在30%左右,还含有一定量的钙、磷等矿物质,1吨普通秸秆的营养价值平均与0.25吨粮食的营养价值相当。专家测算,每生产1吨玉米可产2吨秸秆,每生产1吨稻谷和小麦可产1吨秸秆。我国每年可生产农作物秸秆6亿多吨。如全部用来燃烧,可折合约3亿吨标准煤的热值。如全部用作饲料,折算相当于1.5亿吨粮食。经过科学处理,秸秆的营养价值还可大幅度提高。秸秆蕴藏着丰富的能量,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因此,
3、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过程中,再生能源秸秆的综合利用成为万众瞩目的重大课题。此项目一直是国家积极支持的重点开发项目,享受国家多项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2006年11月12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林业局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2007年4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规划指出:大力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原材料,加速生物制造技术在高消耗、高污染工业中的广泛应用,既有利于减少我国对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又有利于推进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国家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
4、”规划目标:到2010年,生物产业增加植到5000亿元以上,约占当年GDP的2%。其发展重点:有生物能源、微生物制造等。本项目秸秆压块燃料的生产原料主要是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秸秆,秸秆经过粉碎机后直接进入模具加压,根据模具的形状生产出秸秆压块燃料,不添加任何辅助性材料。秸秆压块燃料可取代常规能源,可实现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低排放。而且秸秆的综合利用,还可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绿色能源的推广;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农村居民用能档次、改善生活卫生条件、炊事用能环境和生活水平,加快农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一个永恒的命题。人
5、类能源消费的剧增,化石燃料的匮乏至枯竭以及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人们对资源环境问题的认识程度越来越高,所以推进和普及可再生能源功在当代利于千秋。某县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130万吨,秸秆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食用菌栽培基料。但是,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能源消费结构改善以及各类替代原料的应用,加上秸秆综合利用受时间性、结构性、季节性的影响,目前农作物秸秆违规焚烧现象屡禁不止,不仅浪费了资源,还造成环境污染。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大力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重点利用方向为:有机肥、食用菌、造纸及其它工业原料、沼气、秸秆气化、秸秆成型燃料、饲料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秸秆的综
6、合利用率。同时,秸秆综合利用还受到利用率低、产业链短、产业分布不合理多种因素制约。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对秸秆综合利用认识不足。二是秸秆资源与利用现状不清楚明了。三是市场化机制不完善,缺乏政策鼓励,秸秆商品化水平低,四是缺乏农民经济实用的配套设备。在农作物接茬轮作时间紧迫的多熟农区,秸秆便捷处理设施不配套,农民收集处理秸秆难度较大,尤其是适宜农户分散经营的小型化、实用化技术缺乏,各项技术之间集成组合不够。绝大多数未能充分利用。造成了资源上的极大浪费。因此,搞好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研制和推广先进、适用、可靠的机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也是当前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保
7、护自然环境的需要。对此,近几年,各级农机部门在秸秆综合利用机械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引进和推广了一批玉米秸秆收获青贮、小麦秸秆打捆机械,为有效防止农业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严禁秸秆焚烧,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公共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影响秸秆综合利用的制约因素1、质优、价廉、多功能机械少目前,秸秆加工大多停留在人工摘穗、机械割倒,车辆转运、机械切碎等几道工序。这种作业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质量低。就小麦秸秆利用而言,小麦生产过程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而小麦秸秆打捆刚刚起步。联合收割机收获完后,撒落一地秸秆,需人工收集或被直接焚烧。
8、秸秆焚烧又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除从法律上加以约束外,小麦秸秆打捆机的优劣就成为制约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的关键因素。2、秸秆可供利用渠道少小麦秸秆目前可利用的只有造纸厂和少量养殖食用菌。利用率很低。国外早已用小麦秸秆生产中密度板等装饰材料。玉米秸秆产量大,但奶牛养殖数量少,利用率也不高。只有解决秸秆综合利用的出路,才能使秸秆有用武之地。秸秆综合利用的效益与发展对策1、经济效益分析据测算,小麦秸秆每亩产450公斤左右。每公斤按0.25元计,每亩可增收100元左右。在有的地区卖到0.6-0.8元/公斤。几乎和粮食价格一样。山东平度一农机大户去年购买一台打捆机,收集秸秆80吨,以每吨380元的价格卖给造纸
9、厂,获利颇丰。小麦秸秆打捆机既可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减少因焚烧秸秆造成的危害,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兴机富民”工程。2、发展对策综上所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附加值高、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需把交通、环保、工程等有机结合起来,应采取科技推动、示范拉动、政策驱动、典型带动及科研、生产、推广联手攻关的立体推进措施,抓好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本项目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首先,秸秆压块燃料是将秸秆压缩成高密度块状、便于储运,单位体积燃烧值可提高几十倍,热值与中等质量煤接近,适用于火炉、锅炉使用,比普通秸秆做燃料利用率提高50。挥发物有害成分减少,环境污染少
10、。将秸秆压缩切块存放,整洁卫生,并可减少火灾隐患。其次,秸杆气化炉易于推广普及。秸秆气化炉灶与煤气、液化气相比,具有三大显著优势:一是价格优势,秸秆气化炉灶每台售价800元,且无需配套设施,实施速度快,方便实惠,一般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都易于接受。而煤气、液化气等燃料价格贵且设备安装、城建等配套设备投资巨大,实施速度缓慢。二是资源优势:制造秸秆压块燃料为每年可再生资源,随处可取,原料几乎零成本。后者属一次性能源,随着资源的逐渐减少,价格将不断上升。三是安全优势:秸秆气使用安全可靠,不存在象煤气、液化气等在储存、运输、使用条件下易爆、易泄漏等危险。以上优势将确定生物质燃气秸秆气化炉灶在农村市场上的
11、霸主地位,极易推广普及。 项目将新建4条秸秆固化成型生产线,同时引进和消化清大利恒(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普燃、红外线秸秆气化炉”技术。每年可生产压块燃料10000吨,新型秸秆气化炉2000台套。年销售收入540万元。第三章 市场预测(一) 产品市场现状秸秆是一种资源,可以发展成为产业,并且具有与其他能源所不同的绿色、可再生等优点。秸秆能源产业在欧洲发展已经有30多年,秸秆发电和颗粒燃料的技术成熟度和商业化程度最高。在中国,全国各省市几乎都建立了有各种型号的秸秆汽化炉、秸秆粉碎机和秸秆燃料成型机的生产厂家,其中以河南省最多。此外,国家出台一系列鼓励农民发展秸秆利用的优惠政策和采取相关扶持措施,。
12、农民也逐步接受秸秆压块燃料作为改变生活方式的新能源,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二) 产品市场需求预测当前天然气供应增长速度滞后于需求增速,局部地区已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同时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关停小煤矿导致小矿减产无疑是当前煤炭供应紧张、煤价一路高涨的一大因素;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减少,价格不断上涨,增大了人们的消费开支,为减少支出许多家庭开始寻求一种新的能源替代品。2007年8月国家颁布的可再生成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将成为我国未来2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纲领性文件,规划提出具体的发展目标:力争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达到15%。该项目秸秆压
13、块燃料成型技术独特,工艺先进,原材料来源广泛,变废为宝,成本低利润高。市场涉及我国广大城镇及农村千家万户, 市场前景广阔。(三) 该产品市场竞争优势分析本项目引进清大利恒(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四条秸秆固化成型生产线,以及“普燃、红外线秸秆气化炉”技术,其具有设计科学,高效节能等优点,在国内是最先进的,可保证产品质量上档次、高效益,具有明显的优势。(四)市场风险本项目技术工艺先进,产品为秸秆压块燃料,以及秸秆气化炉,市场供不应求,货紧价扬,其市场风险主要在于各种农作物秸秆的收集,包括运输、储存等。第四章 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一) 建设规模方案该项目为四条秸秆固化成型生产线,同时引进和消化“普燃、
14、红外线秸秆气化炉”技术,年生产压块燃料10000吨,新型秸秆气化炉2000台套。1土建工程7100,其中(1)标准化车间500(2)仓库400(3)管理用房600(4)硬化场地面积1600(5)存料面积40002设备购置安装(1)四条秸秆固化成型生产线(2)购电设备一套第五章 建厂条件及厂址初步方案(一) 原辅料供应由于小麦秸秆综合利用难度较大,也是秸秆焚烧中最突出的问题。首先,由于夏秋两季农作物小麦与玉米、大豆的收获与播种之间时间相隔较短,一般仅有5-10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既要收获小麦又要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播种玉米、大豆,没有充裕的时间对小麦秸秆进行处理;其次,当前小麦收获主要以联合收割机
15、为主,收割留茬较高,秸秆抛洒在田间,影响玉米播种;第三,小麦秸秆捡拾打捆机不普及,成本较高,群众难以接受;第四,小麦秸秆作为燃料、饲料、肥料逐年减少,作为造纸原料,因污染问题受到限制,同时,运输困难且成本较高,群众没有回收秸秆的积极性。为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解决由于秸秆收集废弃和违规焚烧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立秸秆收集体系,秸秆利用率超过80%。为完成上述目标,文件提出要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率产业化。1、加强规划指导。开展秸秆资源调查,进一步摸清秸秆资源情况和利用现状,合理确定秸秆用作肥料
16、、饲料、食用菌基料、燃料和工业原料等不同用途的产业布局。2、加快建设秸秆收集体系。建立以企业为龙头,农户参与,县、乡(镇)人民政府监管制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必要的秸秆储存基地。鼓励发展农作物联合收获、粉碎还田、改善秸秆田间处理体系。3、大力推进种(养)植业综合利用秸秆。大力推广秸秆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和机械加工生产优质饲料。积极发展以秸秆为基料的食用菌生产。4、有序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能。结合乡村环境整治,积极利用秸秆生物气化,开发生物质能,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推进利用秸秆生产燃料乙醇,逐步实现产业化。本项目主要原料各种农作物秸杆从农户或公司模式经营采购,即利用原有的粮、棉等收储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燃料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83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