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个人感悟【5篇】.doc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个人感悟【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个人感悟【5篇】.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个人感悟【5篇】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将于14日上午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下面就是整理的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个人感悟,希望大家喜欢。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个人感悟1天高云阔,繁花似锦,深圳经济特区迎来建立40周年。40年前,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就是寄望深圳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路开路。从昔日落后的边陲农业县,到今日世界著名的现代化大都市;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之一,到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40年来,深圳因改革开放
2、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崇高使命,为深圳未来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表示,“深圳将始终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抢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性机遇,努力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出水平。”高质量发展成为最强音伶仃洋畔,16.2公里长的深圳湾滨海休闲带,一侧是鸥鹭翔集、花团锦簇的红树林和海滨公园,城市风光尽收眼底;另一侧是深圳湾超级总部、深圳高新区、后海湾总部基地等城市经济发展的颗颗“明珠”,串起深圳高质量
3、发展的“黄金带”。“在城市中心区能抬头见蓝天、低头见碧海,真棒。”32岁的胡悦来深圳工作快8个月了,“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出行便捷,这就是高质量的都市生活应该有的样子。”15年前,深圳在国内首次提出“基本生态控制线”,为城市守住974平方公里的绿地;过去10年间,深圳先后9次修订产业导向目录,主动淘汰数万家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企业,成为国内单位面积经济产出最高,万元GDP水耗、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最低的大城市。不断换挡提速,转型升级,深圳40年来始终坚信,实现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是解决土地、能源、人口、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等难题的必然选择。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个人感悟2经济特
4、区给了我新生活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初,处处是工地,村民们跑运输、做加工1981年,渔民村成为全国最早的“万元户村”夏日炎炎,海风阵阵。深圳罗湖区渔民村,中国最早的“万元户村”,我们的采访从这里开始。“要是没有改革开放,你看到的这些地方可能还是泥塘呢!”见到渔民村的老渔民邓锦辉,是在村里古色古香的“渔人码头”文化室,他正和五六位老人悠闲地喝茶、读报、看书。“现在村里年年有分红、家家有产业,大家在物质小康之后,都在追求精神小康了。”说起文化室,担任渔民村居委会副主任的邓锦辉颇为自豪。走出文化室,漫步于0.25平方公里的渔民村,记者找不到一点小渔村的感觉。鳞次栉比的小高楼、清洁宽阔的水泥路、郁郁葱葱的
5、绿化带昔日荒僻的小渔村,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样板村”。62岁的邓锦辉肤色黝黑、身体结实,看着显年轻,“你以为我有多老?我比特区的岁数大不了多少!”他哈哈大笑。说话间,邓锦辉带着记者来到位于渔民村社区的家中,120平方米的三室两厅宽敞舒适,各种现代化家电一应俱全,记者试图寻找一些渔民生活的痕迹,一无所获。“现在除了周末钓钓鱼,生活里几乎没有渔民的影子了。”邓锦辉说。邓锦辉搬过多次家。他回忆道:“每搬一次家,生活都是一次大变样。”改革开放前,邓锦辉与大多数普通村民一样,住的是土墙瓦房,过着海上漂泊的日子。“出一次海至少半个月,吃住都在船上。”邓锦辉告诉记者,那时的他总想,这大概就是自己一辈子的生活
6、了。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渔民村的春天来了。高速发展的经济特区处处是工地,村民们也从中觅得商机,渔民村迅速组建起自己的船队和车队搞运输。“现在的深圳国贸大厦、罗湖香格里拉大酒店,很多砖瓦、沙石都是我们运过去的,我们是一天天看着深圳长高。”邓锦辉骄傲地说。虽然是简单的建筑材料运输,但市场供不应求。依靠自己的船队,村民们从中山运砖头来深圳卖,一船能装两万多块砖,能挣几千元。“那时候,经常要干到凌晨2点甚至通宵,大家抢着干活,不把当天任务完成没人下班。”邓锦辉说,他的妻子在村里珠宝厂上班,把一个个小珠子小亮片穿起来,做成装饰品运到香港卖。“虽然苦点累点,但两口子一起努力,感觉日子特别有奔头。”跑运
7、输、做加工20世纪80年代初,邓锦辉夫妻二人年收入就超过了1万元。1981年,渔民村成为全国著名的“万元户村”。次年,村里统一盖起30多幢二层小洋楼,邓锦辉家也分到了一幢。“彩电、冰箱、洗衣机、电饭煲样样都有,地板是大理石的,水绿水绿的。我最喜欢的是那台大音响,可以唱卡拉OK,当时村里好多人都跑到我家来唱歌。”邓锦辉觉得,那是祖祖辈辈都没过上的好日子。好日子才刚刚开始。1985年,村里集资建成了7层高的工业大楼,制衣厂、表带厂相继入驻;1992年,村集体成立深圳渔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村民人人可以获得分红;2004年,旧村改造完成,现代化的高层住宅取代了老旧的“握手楼”和“拥抱楼”,邓锦辉搬进了
8、现在的房子中。对渔民村村民来说,20XX年12月8日是难忘的一天。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渔民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渔民村的生活水平又上了一个大台阶!”邓锦辉说,近几年,村里重新装修了430平方米的老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让村民老有所养,还成立了粤剧队,开展邻里节、渔乐节等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村里人现在最希望的,就是总书记能再来渔民村,看看今天村里的新变化。”“经济发展了,我们几个居委会干部一合计,想丰富一下村民的文化生活,就办了个渔乐节。”邓锦辉说,渔乐节一次大概两小时,跳舞、唱歌等节目都由村民们自己出,大家都想露一手,在一起排练、演出其乐融融。“渔村一派时尚景象,绿荫通幽
9、处,小区人气旺,举村喜气扬,赞扬改革开放”渔丰实业公司一间办公室里,传出这样一首悠扬的粤语小调,这首小调就是几位村民为今年渔乐节准备的。如今的渔民村,村集体资产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800万元增长到4.8亿元。“渔民村正计划对村集体经济、基层治理等进行全方位提升,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做贡献。”邓锦辉说。“海上飘零”“翻身解放”“春到渔村”蜿蜒350多米的渔民村文化长廊里,一幅幅精美的青铜浮雕记录了今昔变迁。从渔民村向西北方望去,京基100大厦等许多深圳标志性建筑耸入云霄。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个人感悟340年前,党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发挥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10、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作用。值此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一周年之际,回首四十年来的征程,时光飞逝,风云激荡,光阴荏苒,许多场景远去而模糊,催人奋进的精神却历久弥新。到底是哪些精神力量,引领你千里迢迢选择深圳,从你在踏上深圳的那一刻,就有了深深的共鸣,支持着你披荆斩棘、百折不挠选择坚守?一个人,从懵懂孩童到不惑中年;一座城,从边陲小镇到现代都市。四十年的时光,在这里沉淀下催人奋进的观念,铸成这座城市的阳光气质。勇立改革潮头的深圳经济特区,忘不了“三天一层楼”的崛起速度,深圳人也忘不了在“深圳时间”里的拼搏身影和光辉岁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5篇 深圳 经济特区 建立 40 周年 庆祝 大会 个人 感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8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