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2020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有感范文.doc
《观2020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有感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2020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有感范文.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观2020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有感范文 今天观看了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从志愿军身上,我们知道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我们不能忘记抗美援朝,更不能忘记这场战斗牺牲的每个英雄,向他们致敬。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观2020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有感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2020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观后感一在吉林省通化市,70岁的孙艳华被称为“红色文化活字典”,她不是抗美援朝的亲历者,却通过寻找、采访老兵,还原了许多抗美援朝期间的故事。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吹响抗美援朝的号角,作为志愿军开赴朝鲜的通道之一,通化地区全民动员保障前线是当时这座城市的真实写照。“70年过去了
2、,那些健在的老兵、担架队员、民工,还有抢救伤员的医务工作者如今还生活在我们身边,但大多已是耄耋之年,我希望能找到他们,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孙艳华说。2001年,孙艳华因病提前退休,身体转好后,她投入到写作当中。在创作一部以老兵为题材的作品时,她结识了在杨靖宇烈士陵园守陵的老兵徐振明。徐振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958年转业时主动选择到通化靖宇烈士陵园工作,为将军守陵。他退休后,儿子徐永军继承了这份工作,父子传承守护了杨靖宇英魂62年。徐振明的事迹让孙艳华对老兵这一群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共鸣。20XX年,在徐振明的建议下,出生于抗美援朝期间的孙艳华萌生了寻找抗美援朝老兵并
3、记录那段历史的想法。“大多数老兵已经80多岁了,我急啊!”孙艳华说。她向通化市委老干部局说了自己的想法,老干部局当即决定组建老干部报告团,任命她为负责人。孙艳华二话没说,拉着老伴,自费驾车,开启了“寻兵之旅”。7年里,她找到了先后7次荣立战功的老兵刘德厚,采访到15岁上战场的老文化教员李润兰,记录下带领114名铁路工人,冒着敌机轰炸修铁路、排炸弹、救列车的“铁道卫士”高殿甲她以纪实作家为身份,先后采访了200多位参战老兵,整理出400多位老兵的资料,完成了老兵访谈冰川血山、老兵故事文集血性碑以及5部长篇小说。此外,她还与老伴胡堂林合作编辑了录入413位老兵战斗简历和图片的画册军旗的荣光,其中参
4、加抗美援朝的老兵占比近六成。随着时间推移,她的“寻兵”范围还扩大到当年的担架队员、铁路工人、民工、妇女干部和医务人员,用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更加完整地还原了抗美援朝期间人民群众的真实面貌。她和老伴将自己采集的资料、图片无偿捐献给通化市抗美援朝纪念馆,并亲自参与展馆筹建。她还动员老兵们捐献出战争中的老物件,让纪念馆的藏品更加全面真实地展现那段岁月,以激励后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从6月开始,孙艳华协助通化多个部门策划开展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活动,并做了10场专题报告。她用一个个老兵真实的故事,讲述抗美援朝中志愿军战士们的保家卫国之举,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5、“抗美援朝是红色历史的一部分,是志愿军老兵、老担架队员、老干部和老一辈人不能忘记的岁月,我要做的是真实反映那个时代的人和故事,把精神留住,传承下去。”孙艳华说。2020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观后感二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美国和我国台湾国民党散布不实言论,污蔑中国大陆出兵是为苏联服务。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档案解密后,一些人又以片面曲解的方式引用史料,认为中国大陆参加朝鲜战争是不惜损害本国利益为他国出力。近年来,仍有人不遗余力否定抗美援朝的意义,抛出一些经不起考证的史料,甚至说连毛泽东自己都后悔了,认为“帮助朝鲜打这场仗是错误的”。抗美援朝,中国无疑付出了人员伤亡和军费开支的巨大代价。那么,毛泽东认为
6、自己做了错误的决策吗?抗美援朝是否达到他的预期目的?他后来是如何评价抗美援朝战争的?笔者依据有关档案和材料,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打回到三八线,守住了三八线”据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的消息传到北京,毛泽东非常高兴,在中南海的院子里清唱了一曲京戏。接着他又对身边的卫士说:“我们可以脱军衣了,我脱,你们也脱。”脱下军衣,说明他内心的一些忧虑和担心解除了,已经在思考国家战略重点的转移。毛泽东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评价抗美援朝,是在1953年9月12日召开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4次会议上。他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伟大的,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他主要讲了四个
7、意义,其中第一条就是“和朝鲜人民一起,打回到三八线,守住了三八线”。他说:“如果不打回三八线,前线仍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三八线是毛泽东当初决定出不出兵的一个“底”。毛泽东深知美军越过三八线占领朝鲜对于中国的巨大危害。此外,还有更深层的忧虑:一旦朝鲜垮掉,按照斯大林的意见,朝鲜将在中国东北建立流亡政府,并将残余部队撤到东北休整,那么,很可能将战火引到中国境内,即使苏联再次出兵东北,无论战争胜败如何,都无法保证在东北的主权不受损害。三八线对于毛泽东来说,还与解决台湾问题密切相关。美国对朝鲜战争的反应异常迅速、强硬,出兵朝鲜同时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主
8、要是担心同样的情况还会在台湾海峡、越南、缅甸出现,导致美国远东防线的崩溃。美国把朝鲜和我国台湾联系起来,毛泽东也不能将二者分开考虑。1950年8月4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如果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国。朝鲜停战协定的最后签订,中朝军队守住三八线,拔去了插在中国头上的一把刀,使东北乃至全国可以安心搞生产建设;避免了在中国国土上与侵略者对抗的可能,将我们的“国防线”外移;也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争取到一些余地。毛泽东不能不为之感到欣慰。“取得了军事经验”“取得了军事经验”,是毛泽东讲抗美援朝意义时提到的第二条。他说:“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陆军、空军、海军,步兵、炮兵、工兵、坦克兵、铁
9、道兵、防空兵、通信兵,还有卫生部队、后勤部队等等,取得了对美国侵略军队实际作战的经验。这一次,我们摸了一下美国军队的底。对美国军队,如果不接触它,就会怕它。我们跟它打了三十三个月,把它的底摸熟了。”毛泽东的这段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经过抗美援朝,我们的军队朝现代化目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和党中央就把现代化作为军队建设的总方针和总任务。然而,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我们的军队距离现代化很远”。由于国内工业水平极为落后,没有现代兵工制造能力,武器装备较差。战争中苏联以半价援助了中国60个师的苏式现代武器,其中约4个师的装备我们转让给朝鲜,其余装备提供给56个师的志愿军和国内部队,这些
10、部队很快完成大换装。换装后,我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获得了全面提升。此外,中国的各大兵工企业也利用苏联提供的技术蓝图成功地制造了第一批国产现代武器装备,新中国的国防工业开始初具规模。二是经过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各兵种取得了同现代化装备敌人实际作战的经验。毛泽东认为,取得与强大美国作战的经验,是中国军队的重大胜利。毛泽东曾说过:“抗美援朝战争是个大学校”,“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军队受到了锻炼,兵勇、干智”。由于有了与美军作战的经验,我们军队克服了过去的恐美心理,具有敢于同强敌较量的气魄,这在毛泽东的谈话中也有所反映。1961年9月24日,毛泽东在会见英国蒙哥马利元帅时说:“我们的志愿军跟美国在
11、朝鲜打了三年,美国军队是有战斗力的,它的武器好。但是,只要不打原子弹、氢弹,打常规武器,我们是有办法对付的。”“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1953年9月,毛泽东讲到抗美援朝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但没有展开来说。从他后来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其中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抗美援朝之前,毛泽东等领导人曾有过担心:和平恢复的计划被打乱,“国内许多人将对我们不满”。随着战争的胜利,这个担心不复存在了。1957年3月17日,毛泽东在天津市党员干部会议上说:“在我们过去几十年,主要的工作就是阶级斗争。打倒蒋介石,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还有社会主义改造,这些都是属于
12、阶级斗争的范围。”“在作这个斗争的时候,人们对于我们在开头也是不相信的。现在人们就相信了,说共产党行了。”二是抗美援朝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鼓舞起人民的革命热情和生产积极性。早在1950年12月,毛泽东就对苏联驻中国大使尤金说:“美帝国主义在朝鲜的侵略,对中国人民是一个很好教育。不数月间,美帝的一切原形均已暴露无遗,中国人民对美帝的认识提高了一步,抗美援朝的运动得到很大的开展。”正如毛泽东所说,抗美援朝运动最大限度地把全国人民动员起来,投入到支援前方、恢复经济的伟大斗争中。经过努力,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于1952年下半年提前半年完成,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于1953年开始。三是抗美援朝振奋了中华
13、民族的民族精神,消除了一部分人的崇美、恐美心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空前提高。毛泽东深有感触,并时常以此鼓励国内外人民敢于和帝国主义做斗争,敢于和一切困难做斗争。1956年,他畅游长江时说:“应当号召人们到大江大河里去游水,可以锻炼人们的意志。有些人害怕大的东西,美国不是很大吗?我们碰了它一次,也没有什么了不起。”1968年11月,毛泽东会见越南范文同一行时说:“美国在历史上历来是让别国先打,打到半路它再参加。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先打朝鲜战争,然后打越南战争但它经不起打,只出几十万兵,兵力有限。”“推迟了帝国主义新的侵华战争”毛泽东
14、认为抗美援朝胜利意义的第四条,是推迟了帝国主义新的侵华战争,推迟了第三次世界大战。毛泽东说:“今后,敌人还可能打,就是不打,也一定要用各种办法来捣乱”,“如果美帝国主义不推迟新的侵略战争,他说,我要打!我们就用前三条对付他。如果他说,我不打了!那么我们就有了第四条。这也证明我们人民民主专政的优越性”。抗美援朝的胜利,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为新中国的国家建设和社会改革争取到了宝贵的和平环境,同时也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使全世界的人们,包括中国的敌人和朋友,都对新中国刮目相看。中国人民百余年来受帝国主义列强任意欺侮、宰割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至于战争付出的代价,毛泽东从中国人民长远利益
15、出发指出:“当然,我们牺牲了人,用了钱,付出了代价。但是我们就是不怕牺牲,不干则已,一干就干到底。”他说: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抗美援朝属于后一种。两者必须兼顾,重点应当放在大仁政上。巩固中苏同盟,获得新中国建设所需的经济援助和安全保障毛泽东在1953年9月的讲话中没有讲到抗美援朝对于巩固中苏同盟的意义,但他在以后的言谈中多次流露出这样的意思。1958年7月21日,毛泽东会见苏联驻中国大使尤金等时说:“苏联人从什么时候开始相信中国人的呢?从打朝鲜战争开始的。从那个时候起,两国开始合拢了,才有一百五十六项。”朝鲜战争前,毛泽东为维护中国的民族利益和国家
16、主权,与斯大林进行了几次顽强的争斗,斯大林对中国共产党没有多少信任。如果毛泽东违背斯大林的意愿,拒绝赴朝作战,之前签订的中苏同盟条约就可能成为一张废纸。毛泽东最终作出出兵朝鲜的决定,化解了中苏同盟在刚刚形成时出现的危机,赢得了对苏关系的主动。苏联援建156项工程,无偿地提供了复杂的机器设备、工艺规程、内容丰富的科技资料,提供了其他科学集约化生产方式,派来大量专家。如果没有抗美援朝,这些都是不可能的。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70多年了,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毛泽东对抗美援朝评价的正确性。这场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东北边疆得到巩固,美帝国主义从此不敢轻易地进行欺侮和侵犯中国的尝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
17、赢得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2020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观后感三关于中国抗美援朝,有人说中国在朝鲜战争中取得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心理上的”,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历史表明:中国入朝参战对于新中国崛起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概括说来,中国抗美援朝既教训了美国的骄横,也挫伤了苏联的霸权。1教训了美国的骄横首先,中国在朝鲜战场上的胜利使美国人放弃了他们在雅尔塔秘密条约中对斯大林的“承诺”。1952年2月2日,艾森豪威尔在其“国情咨文”中宣布,他“将要求国会通过一项适当的联合决议,声明美国政府不承认过去与外国政府所达成的秘密谅解中所承担的任何容许这种奴役行为的义务”。这里所说的“秘密谅解”就是指雅尔塔协
18、定。尽管美国国会没有通过这项提议,但在实践中,雅尔塔协定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款已被毛泽东“体面”地废除了。实现这一点的原因并不主要是彼时建立在中苏友谊基础上的苏联承诺,而是中国在朝鲜战场上表现出的实力。朝中停战谈判代表团步入板门店谈判会场。朝鲜战场的胜利打出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不久,即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虽然在美国的百般阻挠下,中国还是被邀参加了有苏、美、英、法等大国参加的日内瓦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1955年4月1824日,第一次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召开,中国被邀参加会议,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会议广泛讨论了民族
19、主权和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及与各国经济文化合作等问题。中国被邀参加这两次会议,在事实上打破了美国对新中国的外交封锁,确立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而这一切都与中国在朝鲜战场上的胜利不无关系。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得到的不仅是道义分别在1954年、1955年的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与苏美比较,更有丰厚的地缘政治利益。不管基辛格对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的“收获”如何虚饰,但美国学者对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失败还是直言不讳。1953年7月27日,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于平壤在朝鲜停战协定和补充协议上正式签字。曾参加过朝鲜战争并对这场战争有深入研究的贝文亚历山大说得非常明白:“尽管美国公众很少
20、有人了解真实情况,但美国领导人却心中有数。他们曾计划征服北朝鲜,使之与李承晚朝鲜合并,而这一计划却被红色中国挫败了。1950年9月仁川登陆后,美军又入侵北朝鲜,其唯一原因便在于此。美国领导人知道,遭到失败后进行的战争实质上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战争,但公众却鲜有人知。最令人感到沮丧的是,红色中国的军队用少得可怜的武器和令人发笑的原始补给系统,居然遏制住了拥有大量现代技术、先进工业和尖端武器的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历史学博士莫里斯艾泽曼(Naurice Issermen)在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America at War:Korean War)一书中说:朝鲜战争留给美国政治和军事领导人
21、的教训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这场战争似乎证明了,通过坚决地使用美国军队力量,可以阻止共产党国家接管那些小的第三世界国家;另一方面,在1950年冬天遭受中国军队打击的痛苦记忆成为一个有力的论据,反对美国介入未来可能在亚洲发生的地面战争。在越南战争之后,美国总统们抱怨他们在外交政策方面被“越南战争综合症”缚住了手脚,害怕美国军事的介入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但是,早在“越南战争综合症”出现之前,美国就曾经有过“朝鲜战争综合症”。1953年7月27日,“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于汶山在朝鲜停战协定和补充协议上正式签字。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的“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将军后来在回忆录中则有坦白交代,他说:“我获得
22、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2挫伤了苏联的霸权关于这场战争的深远意义,目前不为人们注意的还有,它最先撬动了苏联帝国的霸权基础。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苏联进入了赫鲁晓夫改革时期。改革的内容与1905年的沙俄军事失利暴露出的农业发展不足以继续支撑工业高速增长的问题相似,尽管程度上远轻于1905年的沙皇俄国,但赫鲁晓夫的改革也从农业开始。1950年,苏联提前9个月超额完成第四个五年计划。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产量达到新的高度,苏联生产率提高了36%,按工人人均产量增长约50%左右。另外,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从战败的德国及其盟国那里获得了赔
23、偿,这有力地支持了苏联财政。例如,在1947年,苏联3/4的进口来自东欧国家和德国的苏联占领区,据估计,价值达200亿美元以上。从1951年开始,第五个五年计划付诸实施。与其他五年计划一样,第五个五年计划的工业领域,尤其是在航空、军工和原子能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伏尔加运河也已开通。但与此相反,支持苏联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却日益不堪负重,出现相对萎缩。雅尔塔会议是美国(罗斯福)、英国(温斯顿丘吉尔)和苏联(斯大林)三国在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间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据统计,直至1953年苏联农业谷
24、物产量仍未达到1940年的水平。由于战争破坏的原因,在19401953年间,苏联1945年的谷物产量与1940年相比下跌50%,到1946年则进一步下跌至58%。此后虽然谷物产量开始大幅上升,至1952年已接近1940年的水平,但到朝鲜战争即将结束的1953年又大幅下跌,一年之内跌幅达11%。1953年10月20日,呈报给赫鲁晓夫并标有“绝密”字样的“苏联农业部和苏共中央农业局关于国内粮食收购计划完成情况的报告”对此有如下披露:“截至1953年10月20日,国内收购粮食16.849亿普特(编者注:俄罗斯重量单位,1普特约为16.38千克)。此外,被列为收购计划的其他农产品数量折合粮食产量59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抗美援朝 70 周年 大会 有感 范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8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