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法家以法治国思想评析.docx
《先秦法家以法治国思想评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法家以法治国思想评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先秦法家以法治国思想评析先秦法家“以法治国”思想评析 中华文化,经历了五千年的深厚沉淀,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先秦法家们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以法治国”的主张,并付诸实施。尽管法家“法治”有其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但是作为人类智慧和文明成果,至今仍闪烁着光辉,并碰撞出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启蒙精神的无限火花。 一、法家对当今社会法制的借鉴意义 (一)“布之于众”这一点强调了法的公开性,在先秦法家看来“法”就是由国家所制定颁布的用于规范人民的行为准则,应以成文的形式“布之于众”。商鞅指出:“圣人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名正,愚知偏能知之;为置法官,置主法之吏,以为天下师,令万民无陷于险危。”1韩非也强调:“是以
2、明主言法,则境内卑贱莫不闻知也,不独满于堂。”2“令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3 。这样做能够使“万民皆知所避就”,“吏不敢以非法遇民,民不敢犯法以干法官”1 ,先秦法家所强调“布之于众”的普法教育,就相当于当今的让人民要知法,才能守法。 (二)“任法去私”这一点强调了法的权威性,先秦法家认为“法”一经颁布就具有绝对的权威,反对“释法任私”,而应做到“任法去私”。商鞅曾明确指出:“世之为治者,多释法而任私议,此国之所以乱也”4。因此,君应“任法去私”做到 “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 不为也”。5 如果能“君好法”,“则端直之士车前”;“公私之分明”,“则小
3、人不疾贤,而不肖者不妒功”4 。韩非也说:“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治者也,言无二贵,法不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6 同时韩非还指出法令一出,任何人都应遵守。在我们当今社会徇私舞弊的情况仍是为数不少,如何杜绝这种现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先秦法家学术中存在可参考的价值。 (三)“刑无等级”这一点强调了法的平等性,先秦法家强调的“刑无等级”,就是要使法治真正得以实行,要“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7。商鞅说:“守法守职之吏有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刑及三族”8 ,“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 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 罪死不赦。”8韩非也认为法治就要做到“法不阿贵, 绳不挠曲刑
4、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9刑无等级的思想是基于当时贵族特权猖獗、守旧势力严重阻碍改革进行的社会状况下而产生的,但是在君主专制的时代,让君主守法,把他等同于臣下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刑无等级”在当时就成了一句空话。但在立法原则上,先秦法家提出立法必须“当时而立法”9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3,等等思想在今天也是有进步意义的。 二、评价 法家的重教慎诛思想 “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刑重而必得,则民不敢试”。8所以,在当时,法学认为重刑之法即为良法。但是这并不是儒家说的以杀为快。他们只是认为“今不知法者皆曰重刑伤民。轻刑可以止奸何必于重者?此不察于治者也。夫以重止者,未必以轻止也;以轻
5、止者必以重止矣。是以上设重刑者而奸尽止,奸尽止,则奚伤于民也”。11管子亦云:“用民之死命者,则刑罚不可不审。刑罚不审,则有辟就,则杀不辜而赦有罪”。12法家不但在主张重刑的同时反对滥杀,而且也主张立法贵善。商君云“法不察民之情而立之,则不成”。13慎子云:“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14由此可见,法家虽主张重刑,但以实现“刑期于无刑”为目的,以追求天下太平为理想,也是主张立法为善,禁止滥杀无辜,而且主张凡事皆断于法,明显体现了罪刑法定主义的原则,因此我们不能无视时代背景而将其简单地归于暴政。 、历史进步性 我们看待和评价一种法律理念,都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先秦法家的“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先秦 法家 法治 思想 评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82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