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稳定的情绪).docx
《保持稳定的情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持稳定的情绪).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保持稳定的情绪)情绪概述 一、情绪的概念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获得满足与否的反映。当客观事物能够满足人的需要时,人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喜悦、满意;反之则会使人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如悲痛、愤怒、生气等。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物质需要又有精神需要,涉及到方方面面,因而也会产生出复杂多样的情绪。 二、情绪的基本心理成分 一般把喜乐、愤怒、恐惧和悲哀等归纳为人类最基本或原始的情绪形式。在这四种基本情绪形态的基础上,可以派生出不尽其数的情绪形态,如下表: 人类基本的情绪形态与分级 分级 喜乐 愤怒 恐惧 悲哀 一级 满意 生气 担心 失望 二级 愉快 气恼 害怕 悲
2、愁 三级 喜悦 愤怒 惊慌 悲哀 四级 快乐 大怒 惧怕 悲戚 五级 大喜 暴怒 恐惧 悲伤 六级 狂喜 狂怒 恐怖 悲痛 三、情绪的状态 情绪是多种多样的,依据其发生的强度、持续性、紧张度可分以下三种状态,它们在人的生活中都有重要意义。 心境 心境是指比较微弱、持久地影响人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心境不是关于某种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具有弥散性的特点,如高兴时看什么都高兴,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似有万事称心如意之状态。烦闷、不高兴时,看什么都不顺眼,如林黛玉看见落花也伤心,看见月缺也流泪。 引起心境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客观方面,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是影响心境的根本原因。还有时令季节的气候变化也会
3、影响心境,正如秋风秋雨愁煞人之体验。主观原因,如事业的成败、工作顺利与否、人际关系、健康状况、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等,都是引起某种心境的原因。 心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良好的心境使人精神振奋,有助于积极性的发挥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不良心境可使人颓丧、悲观、厌倦、消沉,不利于学习和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人们必须学会把握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经常处于良好的心境之中。 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有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愤怒、惊恐、绝望等都属于这种情绪状态。在激情状态下,人的理解力、自制力降低,甚至失去自我控制能力。激情时人们很难遮掩内心强烈的情绪体验,总是伴着有机体状态的改变和明显的表情动作。如愤怒时
4、全身发抖,紧握拳头;恐惧时毛骨悚然,面如土色;狂喜时手舞足蹈,欢呼跳跃等。 激情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激情与理智、坚强的意志相联系,它能激励人们克服种种困难。例如,在战场上军人对侵略者仇恨的激情,激励军人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地完成任务。消极的激情对机体的活动具有抑制作用,使人的自制力下降。如绝望时常目瞪口呆,丧失勇气;激怒时引起冲动行为,常伤人毁物,置法律与纪律不顾,一旦事过境迁,情绪平稳后又后悔莫及。 应激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危难或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如新战士在激烈、残酷的战场上,或者在人们遇到意外的自然灾害、紧急事故时,均可能出现应激状态。某一事件是否引起应激、应激的程度
5、以及每个人应付应激的方式,不仅受应激源的性质和强度的影响,更取决于人当时的心理状态、过去的经历、遗传因素、后天学习训练等因素。例如,同样是在激烈残酷的战场上,久经战斗考验或训练有素的军人与初次参战的新战士应付应激的方式就不一样,前者会急中生智,行动果断,奋起杀敌;后者可能会目瞪口呆、手忙脚乱,甚至丧失战斗力。 人若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对健康不利。应激状态的延续能击溃一个人的生物化学保护机制,使人的抵抗力降低,以致被疾病所侵袭。 1应激的生理反应 (1)警戒期。警戒期为应激源作用于人的初期。此时,人的抵抗力较低,若刺激过强,可导致人的死亡。随着抵抗力逐渐增强,全身适应综合征即由警戒期进入抵抗期。
6、(2)抵抗期。抵抗期以人的抵抗力和应激源作用相对峙为特征。由于抵抗力增强,人在警戒期的消极被动局面已被抵抗期的适应反应所取代。如果刺激过强、过久,超过机体适应能力,应激反应便进入衰竭期。 (3)衰竭期。由于长期处于过强的应激源刺激下,机体适应贮备力丧失殆尽,最终致人死亡。 2应激的心理反应 应激心理反应分为两类:一类能提高人的活动水平,动员机体全部力量更好地对付和适应应激源,如急中生智;另一类能降低人的活动水平,使人意识狭窄、行为刻板,表现为对应激源的无能为力,如束手无策。 四、情绪的生理和心理意义 情绪主宰人的健康 现代生理医学、心理医学研究成果均表明,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的作用: 1
7、不良情绪危害身心健康 不良情绪主要是指两种:一是过度的情绪反应,二是持久的消极情绪。 过度的情绪反应是指情绪反应过分强烈,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如狂喜、暴怒、悲痛欲绝、激动不已等。持久的消极情绪是指在引起悲、忧、恐、惊、怒等消极情绪的因素消失后,仍数日、数周甚至数月沉浸在消极状态中,不能自拔。 过度的情绪冲击,会抑制大脑皮层的高级心智活动,打破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之间的平衡,使人的意识范围变得狭窄,正常的判断力、自制力被削弱,甚至有可能使人精神错乱、神志不清、行为失常。许多反应性精神病就是这样引发的。而持久性的消极情绪常常会使人的大脑机能严重失调,从而导致各种神经症和精神病,例如焦虑症、抑郁症、强
8、迫症、神经衰弱等。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大多与长期消极情绪有密切关系。 不良情绪还可严重损害人的生理健康。我国古代医学中很早就有关于不良情绪影响人的生理功能的记述,如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这里的喜、怒、忧、思、恐都是指情绪反应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或过分强烈,或持续过久。 强烈或长久的消极情绪会造成心血管机能紊乱,引起心律不齐、心绞痛、高血压和冠心病,严重时还可导致脑栓塞或心肌梗塞,以致危及生命。 消极情绪会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如人在恐惧或悲哀时胃粘膜变白、胃酸停止分泌,可引起消化不良;而在焦虑、愤怒、仇恨时,胃粘膜充血、胃酸分泌增多,从而引起胃溃疡。 消极的情绪常引起肌肉收缩甚至引
9、发痉挛疼痛。 不良的情绪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强烈的情绪刺激会导致内分泌失调,使皮肤灰暗无光,在女性身上还表现为月经不调,甚至发生闭经。 长期消极情绪还会影响人的免疫力,从而造成人体抗病能力下降。现已知不良情绪与癌症、糖尿病、风湿病等严重危害人生命的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2良好的情绪能促进身心健康 欢乐、愉快、高兴、喜悦、乐观、恬静、满足、幽默等都是良好的情绪体验。这些情绪的出现能提高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使体内各器官的活动协调一致,有助于充分发挥整个机体的潜能,有益于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工作效率。 良好的情绪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曾有许多癌症患者都是以乐观向上的积极良好情绪,
10、创造了战胜死神的奇迹。长寿者的最大共同点就是能够保持心情愉快、乐观豁达或心平气和。心情愉快还会使人容光焕发、神采奕奕,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 良好的情绪可使血压稳定、心跳舒缓、胃张力上升、消化液分泌增强,能增强心血管、消化系统的功能。 情绪左右人的认知和行为 人人都有这种体验:在情绪良好时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学习和工作效率高;而在情绪低沉或郁闷时,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无创造性,学习工作效率低。强烈情绪会骤然中断正在进行的思维;持久而炽热的情绪,则能激发无限的能量去完成任务。当你对某人、某事、某物产生强烈的爱或恨的情感时,你的认知和行为都会有所改变,如常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爱屋及乌等。具体表现
11、在如下几方面: 1左右动机。 情绪可以激励人的行为,改变人的行为效率,发挥重要的动机作用。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人们的行为效率,对动机起到正向推动作用;消极的情绪则会干扰、阻碍人的行动,降低活动效率,对动机产生负面影响。研究发现,适度的情绪兴奋性会使人的身心处于最佳活动状态,能促进人积极地行动,从而提高活动效率。 2调控智力活动。 情绪、情感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它可以影响人们对事物的知觉选择,维持稳定的注意或重新分配注意资源到更重要的刺激上,对人的记忆和思维活动也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例如,人们往往更容易记住那些自己喜欢的事物,而对不喜欢的东西记起来则比较吃力。人在高兴时思维会很敏捷,思路也很开阔,而
12、悲观抑郁时会感到思维迟钝。 3人际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 情绪不仅仅是一种内心体验,而且具有外部表现,它可在人际之间进行传递,因而成为人类信息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 情绪的外部表现主要有面部表情、体态表情、言语声调变化三种形式。高兴时眉开眼笑,手舞足蹈,讲起话来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发怒时横眉立目,握紧拳头,大声斥责;悲哀时语言哽咽,悔恨时顿足捶胸;失望时垂头丧气所有这一切,都作为一种信号被赋予特定意义,传达给别人,而他人亦会在接受信号的同时发出反馈信号。 表达自己的感受,了解他人的感受是人际交流中重要的能力。人们通过细微的,有时是难以觉察的情绪信号来彼此传递和获取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步的交流
13、。情绪的交流协调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传送着有时言语所难以直接表达的细微信息。 影响情绪变化的因素 情绪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常见的影响因素有认识因素、气质类型、环境刺激等。 一、认识因素 认识在情绪体验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相同的情境,如果作出的认识评价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例如,两个同时都想学习开车的战士,结果都没能如愿,对他们来说的确是件不顺心的事。但是,甲战士把这件事当作是对自己的考验,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并努力克服面前的困难,做好组织上分配的工作。而乙战士则认为自己很倒霉,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抱怨领导对自己不公平。由此不难看出,一件事情到底是好还是坏,就看你如何认识它
14、、如何评价它,看你作出什么样的选择。 二、气质类型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强弱、快慢上,表现在隐显动作敏感或迟钝方面,它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外部表现。人的气质类型有四种,不同气质的人,情绪表现特点各不相同。 1胆汁质。也叫做不可遏制型。这种气质类型的人情绪兴奋性高,感情强烈,易于激昂,脾气急躁,情绪体验的波动性比较大。 2多血质。这种气质类型的人属于活泼型的人。他们情感丰富,反应灵敏、灵活,接物待人乐观热情,情绪易变,在面临各种应激情境时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3粘液质。这种气质类型的人属于安静型的人。他们情绪兴奋性低,对外界反应慢,情感不外露
15、,遇事冷静,情绪不会大起大落,有时表现得压抑,但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4抑郁质,也称弱型。这种气质类型的人对外界刺激反应不强烈,而且反应慢,情绪低落。这种类型的人情绪压抑,感情脆弱,内心深层情感体验强烈,经不起挫折的打击,容易表现出神经官能症的症状。 气质对情绪的影响并不是不可改变的。每个人通过军营生活,不断塑造自己的个性,磨炼意志,充分发挥气质的积极方面,克服自身的弱点,都可以不断完善自己。 三、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人的情绪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譬如,拥挤的人群常会使人感到紧张、烦躁;灰蒙蒙的天空会使人感到压抑郁闷;荒山秃岭会使人感到一片凄凉,而青山绿水则会使人感到轻松愉快;整洁有序的军营环境
16、会给人一种严肃、清新的感觉。 军人常见的不良情绪及其调适 军队是一个执行特殊任务的武装集团,危难险重的任务和紧张艰苦的生活,常会引发军人的不良情绪。 一、军人平时常见的不良情绪 抑郁 抑郁是一种过度忧愁伤感的情绪体验。抑郁可以属于正常情绪范围,在引起忧伤或悲痛的情境事件中,我们大都有过抑郁的情绪体验。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心境悲观、对各种事情缺乏兴趣、回避与他人交往。但在抑郁严重发展的情况下,它又能转化为病态情绪,使人饱受困扰。 抑郁情绪的正常与异常之间的界线是难以截然划分的。一般来说,处于抑郁状态的人,如能对其所遭遇的现实和自身的处境作出恰当的分析,对自身行为的控制与调节符合社会常规,并有足
17、够的自信与自尊,虽然体验到抑郁,但无行为异常,即属于正常的情绪反应。但是,如果抑郁状态导致对情境不能作出如实的判断,并产生偏离社会常规的行为,或行为适应不良。例如,由于过度的压力感而情绪低落与绝望,失去兴趣,不能胜任正常工作,甚至产生自杀企图等极端意念和行为,就属于异常的范畴了。 当心情低落达到使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损害,且持续一定时间,可作为一种病态情绪对待,应考虑向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大夫求助。 病态抑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主要表现: 第一,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对往常感兴趣的事也会表现出厌烦、冷淡、无动于衷。 第二,对前途悲观。似乎生活、工作、学习都前景暗淡,事情已经无可挽回和不可收拾,严重者可
18、感到绝望。 第三,无助感。感到对自己的不幸和痛苦无能为力,别人对自己也爱莫能助。 第四,精神疲惫。似乎精力已经耗尽,想振作也振作不起来,至少无法持久。 第五,自我评价下降。常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别人也看不起自己,伴有强烈的自卑、自责,甚至自罪感。 第六,感到生活或者生命本身没有意义,活着还不如死了好,有自杀念头甚至自杀行动。 性格内向、不爱交际、孤僻、多疑的人或遭受亲人去世、意外灾害和身患重病时,容易出现病理性抑郁情绪。 焦虑 焦虑是一种正常情绪反应的常见形式。一般认为它是一种负性情绪,是人们对预期的不良的处境所产生的一种自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一般认为焦虑包含三方面特征:一是紧张、害怕;二是
19、烦躁不安、心神不宁;三是担心、忧虑。由这些特征构成了一种朦胧的预感:不幸或危险即将来临。由此所产生的复杂消极情绪状态即为焦虑。焦虑不同于恐惧。恐惧是由危险导致的,当事人清楚知道恐惧的对象和情境;而焦虑是由当事人面临的潜在性威胁所引起,造成焦虑的因素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如战前战士焦急的等待状态,可能产生焦虑情绪。而战场上冒着枪林弹雨,随时可有生命危险,对战士则构成直接威胁,产生恐惧。焦虑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当事人对情境的主观评价、人格特征、既往经验以及对未来结果的估计等等。 焦虑产生后,常出现交感神经活动机能亢进现象,诸如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出汗、四肢震颤、烦躁、坐卧不宁等。进一步发展
20、可出现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的征象,如腹泻。焦虑在心理方面的表现很复杂,除上述特征外,还常出现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内心忐忑不安、犹豫不决、易受激惹、无效多余动作增多等。 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人的警觉水平,引起人的紧迫感,促使人采取合适的方式及行为对付应激,以实现预期目的,有益于适应环境。如考核前适度的焦虑可促使我们对考核重视,激励我们做好一切必要的准备。当焦虑持续存在,过度、持久的焦虑则影响人的认知能力,妨碍人们准确地认识和考察自己所面临的挑战与环境条件,难以作出理性的判断和决定。部队官兵的焦虑往往产生在工作压力、职务晋升、立功受奖、考学提干、入党、学技术、复转去留等现实问题面前。 愤怒 愤怒
21、是正常人的一种基本情感成分,是当客观事物与我们的主观愿望相悖时,而习惯使用的一种情绪反应。它虽然在各年龄、各阶层、各种族人身上都能见到,但是在血气方刚的青年军人身上更为常见。愤怒的原始意义在于能量的积累,愤怒这种情绪状态能激发人以最大的魄力和力量去打击和防止来犯者,例如战士在战场上,对于来犯之敌的愤怒。少数情况下,愤怒这种情绪反应也用于主动出击。但是在和平时期、文明的社会里,愤怒已大大失去其积极的意义,除了它能表达我们的某种抵抗意向和不满态度外,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和出现的问题,愤怒这种情绪反应常常是于事无补。 相反,心理生理学研究表明:愤怒情绪越强烈,对于我们自己的身体伤害越大。盛怒之下,我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保持 稳定 情绪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80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