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人教新课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新课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美术教案第十二册 目录: 1、明与暗 2、寻找美的踪迹 3、泥浮雕 4、画扇面 5 、我设计的服装 6、图文并茂 7、奇思妙想 8、世界奥林匹克日 9、二十年后的学校 10、我们即将毕业 11、电脑美术 12、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课 题 明与暗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 课 时 2课时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
2、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1. 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2射灯。 3摆放石膏形体的桌子,配以衬布。 4投影仪。 5范画两幅 6铅画纸一张、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 8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评价 1. 从学生作业中选出质量较高与较差的作讨论评讲。 2. 肯定作业中的优点,同时启发学生,指出缺点与改正方法。 3. 学生作业时,教师应该全面辅导、督促学生按要求、方法进
3、行练习,发现典型问题时再作补充讲解。 教学过程: 活动一:欣赏导入 1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 活动二:探究新知 1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总
4、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活动三:观察体会 1.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 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你们再仔细看看,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 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灰面,暗面,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 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
5、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我们来找找看。 活动四:主动参与 下面老师就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 1第一步是整体观察分析,要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 2观察好了就可以起稿了,用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接着画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然后就可以铺大色调了,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 4最后进行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 活动五:学生实践 作业设计: 1学生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A、 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
6、对; B、明暗交界线不准; C、投影不准; D、排线问题; E、反光太亮。 活动六:欣赏讲评 1教师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摆放到前面,全体学生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 2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课 题 寻找美的踪迹 课 时 2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这节课就是用相机来记录我们身边的美。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认
7、识肌理,从整体和局部寻找美、体会美 2、技能: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情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肌理的美 2、合理构图 教学难点 从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 教具准备 数码相机,牙刷,吸管,水粉颜料。水粉笔 墨水 宣纸 学具准备 数码相机,牙刷,吸管,水粉颜料。水粉笔墨水 宣纸 课件内容 1、不同数量花的欣赏 2 长城远近照片的欣赏 3、树林、沙漠以及树叶、沙粒的欣赏图片 4 肌理图片的欣赏 教学评价 1、在学生回答感受时加以肯定,并对创意好的回答突出表扬,对欠缺的回答进行补充。 2、对学生作业肯定的同时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加以改善。优秀作业要给予表扬,并指出优点所在。
8、教学过程: 活动一: 请学生欣赏一朵花照片、几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展示课件图片一、图片二和图片三) 教师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小结: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许多花绚丽多彩。 我们一起来寻找美的踪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数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活动二: 请学生欣赏长城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展示课件图片四、图片五和图片六) 教师再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小结:近处的长城威严壮观,远处的长城宛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山间。 教师启发学生:古代诗人杜甫曾有一首诗来形容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是来形容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美。 设计意图:引导
9、学生发现远近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活动三: 请学生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展示课件图片七和图片八) 提问学生:从这些自然的景色中,还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呢。 学生回答完后再欣赏课件九和课件十。 小结:这些景色都是我们平时注意到的美。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美丽。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活动四: 教师请学生用这种排比句的形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美丽。 例如:WY的大海很美丽,滴滴水珠也美丽。 我家的房屋很美丽,整齐的砖瓦也美丽。 我们的学校很美丽, 。也美丽。 设计意图:开拓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发现美的踪迹。 活动五:
10、 请学生欣赏肌理图片。自然界的肌理图片以及制作出的肌理图片。 在欣赏照片肌理现象中,提问学生:你觉得它们象什么? 在欣赏制作的肌理图片中,提问学生:这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一幅是用白菜的叶子沾墨拓印制作成的。 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二幅是用揉皱的纸张沾墨,然后打开后的效果。 学生讨论 小结:线可以用吸管吹,用墨和生宣纸渲染等方法 点可以用牙刷、喷壶、水彩笔点等方法进行制作。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演示其中一种到两种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找寻肌理制作的方法。 活动六:作业设计 学生作业提出要求,可以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风景或者肌理的照片。也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肌
11、理效果的作品。教师鼓励学生用多种工具相结合的方法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指导,并要求给作品起名字。作业完成后,学生相互欣赏,通过师生互评对作业进行评价。 课 题 泥浮雕 课 时 2课 时 学习领域 手工制作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动物或者景物形象,并通过小小的泥浮雕来了解祖国民间艺术文化。欣赏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同时让学生感受泥材,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 2、技能:学习用陶泥制作一个浮雕作品
12、。 3、情感: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制作泥浮雕。 教学难点 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 教具准备 收集有关浮雕的资料、图片,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示范用材料。 学具准备 陶泥、泥塑工具、报纸、画稿、抹布 课件内容 1、浮雕图片 2 浮雕的概念 3、制作步骤 教学评价 1、大胆想象,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泥浮雕 2、装饰方法多样,作品突出 3、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 教学过程: 活动一:欣赏 1、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雕塑馆去参观,想去吗? 2、 课件展示一起欣赏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如:中国唐朝的昭陵六骏,人民英雄纪念碑、非洲浮雕、青岛沿海的浮雕柱子等或
13、者是其他学生的浮雕作品 这不仅有中国的雕塑还有外国的,看还有我们家乡的雕塑呢! 欣赏到了这么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教师拿同学以前做的泥笔筒或完全立体的雕塑与我们欣赏的这些雕塑有什么不同? 3、揭示“浮雕”的概念 我们知道,从背景中凸出形象的雕塑称为浮雕。根据凸出的程度不同,还可以分成高浮雕和浅浮雕。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 为什么我们说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呢?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欣赏,认识、了解浮雕,先由学生揭示浮雕的概念,然后老师给以总结 活动二:学习制作泥版浮雕 1、 看到这么多的浮雕作品,我想同学们也都跃跃欲试了,你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浮雕呢? 2、 那怎样做呢?来看
14、书上下方的步骤图,请同学说出制作泥版浮雕的步骤,师生共同演示制作一条鱼的泥浮雕 制作泥版浮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揉泥 2、拍泥板 3、割边 4、画形象; 用铅笔或者自己的泥塑工具在底板上画上形象。画形象时我们可以参考我们制作漏印版画时制作的形象。 5、堆出大的形体; 注意看老师都用了那些制作方法? 6、塑造形象局部; 注意看老师都用了那些装饰的方法? 这一步实际上就是绘画过程中的精细描绘。我们要利用泥塑工具或者手指,将自己已经制成的大的形体进行仔细的描绘,也要用到压、剪、刻、画等方法进行装饰最后形成制作好的泥版浮雕。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看书和师生的共同演示、探究,自己总结出制作的方法
15、 活动三:创作.评析 1、分小组讨论你打算怎样表现泥浮雕 选出代表谈一谈想法 2、小组合作、实践 3、评析作业 将小组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请小组代表介绍本组的作品,其他小组可提宝贵的意见 今天我们各小组的作品不仅创意好而且制作的也非常精美,希望同学们能够利用所学过的陶艺制作方法,作出更多更出色的作品来! 板书设计: 泥雕塑 课件展示 制作步骤 揉泥 排泥板 割边 粘墙和窗框 刻出砖痕 粘花 课 题 扇面画 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本课以凝聚了古今工艺美术精华的团扇为学习内容,进行欣赏、评述、设计等活动。教材呈现了扇面以山水、人物、花鸟等为题材的团扇欣赏。 课 时 2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16、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各种扇子的欣赏,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不同的扇面形式。 2、技能:尝试运用山水或花鸟画技法作扇面绘制的练习,让学生掌握扇面作画的特点及步骤。 3、情感:通过学习、欣赏,了解我国丰富的扇文化,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体验扇子的实用性,增强学生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通过各种扇子的欣赏,走近祖国传统扇文化,了解并掌握扇面的各种不同形式。 第二课时:扇面的构图与布局。 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了解扇面画的装饰作用,体会扇面画之美 第二课时:用水墨技法绘制扇面,注意扇面的构图与布局,题字的方式,要注意利用扇面纸质和宣纸吸水性不一样的特点。 教具准备 实物
17、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不同种类的扇子范作、空白扇面。国画颜料、宣纸、毛笔、调色盘、较硬的白纸、扇架。 学具准备 课前收集各种各样的扇子。笔墨纸砚、国画颜料、裁纸刀、剪刀等工具。 课件内容 1.谜语2常见的扇面外形3、四幅古代山水、花鸟扇面画。 4. 欣赏多幅扇面画作品5.扇子博览会6.时尚的扇面画 教学评价 1、能否体会扇面画的装饰作用,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欣赏感受。 2、能否根据所选扇面的形状合理的进行构图。 3、能否积极参与自评与互评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绕口令,咱们来一个比赛,看谁读得最顺畅。 课件1出示绕口令:“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 学
18、生在小组间内展开读绕口令比赛。 这段绕口令实际上是个谜语,你知道它说的是什么吗? 虽然空调、电扇早已面世,可是扇子因其经济实用、小巧玲珑、携带方便,更因扇文化的历史悠久及扇面画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为人们所喜爱。 咱们今天就一起来体会扇面画的魅力。 设计意图:绕口令和谜语是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通过绕口令比赛和猜谜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内容扇面画。 活动二: 1、交流讨论,了解扇子种类。 同学们,请将你自己带来的扇子拿出来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看扇子的形状、材质、画面有什么不同。 每组选一位代表代前面来介绍。 我们常见的扇子有这么三种形状: 折叠扇面形 圆扇面形 鹅毛扇面
19、形 总结:中国扇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随手取植物叶或禽羽,进行简单加工,用以障日引风,故扇子有障日之称,这便是扇子的初源。后来的扇子取材广泛,有竹、木、纸、草编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比较、发现扇子多样的外形与材质。 2.听故事,了解扇面画的装饰作用。 同学们,这两把扇子的大小、形状、材质完全一样,扇出的风也一样凉爽。如果要你选择,会要哪一把?为什么? 中国古代的文人、艺术家也喜欢在扇面上画画、写字,即用来美化、装饰,又可抒发自己的情感。有一个故事还与扇文化有关呢,现在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题扇桥的故事: 传说在王羲之家门前东边有条小河,河上有座
20、石头砌的拱形小桥。这一天,天气很热。王羲之经过这座桥回家,看见有位头发花白的老婆婆抱着一大包扇子在桥上叫卖。走近一看,是一大包制作粗糙质量低下的纸扇。虽然便宜,但没人买。老婆婆站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满脸是汗,愁眉苦脸地叫着:“要扇子吗?买扇子吗?”王羲之见了很同情,问道:“老婆婆,你这扇子卖几文钱一把呀?”老婆婆说道:“三十文,少两文也卖给你。”王羲之听了,向旁边店家借来一支笔,就站在桥头,把扇子一把一把都题上字,说道:“老婆婆,这题上字的扇子,要八十文一把,少了你不要卖。”哪晓得这时桥上已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大家一看王羲之题字的扇子,人人争着要,一下就卖光了。 请问:为什么没有王羲之题字的扇子
21、卖不出,而被王羲之题过字的扇子出高价都有人买呢? 设计意图:通过听故事,了解扇面画的装饰作用。 3.通过欣赏体会扇面画之美。 不少的艺术家也在扇面上落下了精彩的一笔,咱们现在就来欣赏一下大师画的扇面作品。 课件3展示四幅古代山水、花鸟扇面画。 引导学生从扇面画的作者、内容、造型、色彩、风格、构图特点等方面展开讨论分析,根据不同的扇面画可以有所侧重。教师鼓励学生,并与学生交流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课件,引导学生注意扇面的构图与布局。 活动三: 今天欣赏了这么多的扇面画,你想不想自己设计一把扇子?你想设计一把什么形状的,用什么材料来做?准备在扇子上画什么? 这节课我们先来完成扇子的
22、制作,可将宣纸或图画纸裁成各种扇面形状,并简单的装饰一下边框。下节课我们来画扇面画。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白胚扇的制作。提醒学生下节课带国画工具。 第二课时 活动一: 1. 展示完成的形状各异的白胚扇。 这节课我们也来学学王羲之在扇面上作画,让我们的扇子也充满艺术气息。 2.教师示范、指导。 根据扇面形状构图构思、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山水或花鸟水墨画。 比如咱们学过画金鱼,老师就以金鱼为创作主题。 在不同形状的扇面上,需要不同的构图。比如老师今天选择的是折扇,在构图上应该注意什么呢? 提出建议:折扇一般由左右两条直线和上下两条弧线组成四边。在扇面上绘画要考虑扇面的形状,画景物时可先在扇面上画出浅浅的水
23、平线,以免景物随扇子弧线歪斜。但在特殊情况下,画的景物随弧线弯曲也别有风味。 .示范在扇面上作画: 今天咱们都在提前准备好的白坯扇上作画,需要利用扇面纸质和宣纸吸水不一样的特点。如果想表现出国画中洇开的效果,笔中的水分可适当多一点。 在扇面上题字方式:通常在作画完毕之后要提上诗文或画名、作者的姓名,再加盖印章。题字分横竖题两种:竖题依斜线斜写;横题则依弧线曲行。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解决“用水墨技法绘制扇面,注意扇面的构图与布局,题字的方式,要注意利用扇面纸质和宣纸吸水性不一样的特点。”的教学难点。 活动二: 运用水墨形式创作扇面画,不要将画面安排得太满,有时适度的空白也会产生丰富的效果。 看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小学美术 六年级 下册 教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78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