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
《人教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但是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学习习惯差,上课经常走神,学生的自我约束的能力很差,作业不够规范,马虎、粗心现象特别突出,在加上很多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我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的教育力度。X k B 1 . c o m 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100以内加
2、、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3、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4、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w W w .x K b 1 .c o M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
5、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新课标第一网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
6、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7、。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教学措施 、落实教学“六认真”的具体措施w W w .x K b 1 .c
8、 o M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课时安排 一、长度单位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 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9、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X k B 1 . c o m 四、表内乘法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五、观察物体 六、表内乘法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量一量比一比1课时 七、认识时间 八、数学广角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
10、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 能力点: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6、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11、 7、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 8、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
12、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13、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没对准0刻度线的。 正确的
14、。 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点
15、: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
16、:“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 用米量 二、自主探究: 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量出
17、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三、拓展运用: 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量跳远的距离。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1米厘米 100厘米米 5米厘米 200厘米米 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 量跳远的距离。 。量的时候,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尺子要放平拉直,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
18、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教学难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一幅图,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弯的,问:走哪条路比较近? 为什么?师: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线段。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
19、、直和弯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找出你认为直的东西。 从铅笔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书本的边等都有两个端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告诉学生这就叫做线段。 问: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为什么? 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 2、线段可以度量吗? 试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互相交流量法。师总结:先将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3、画线段。 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是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总结:从尺的
20、0刻度开始画起,铅笔尖沿着尺子的边一直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段下面写上3厘米。 讨论:用断尺怎样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三、拓展运用: 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2、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3、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实践活动:估一估,再量一量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2、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巩固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能力点: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
21、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教学难点: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这单元我们学了什么?小组合作整理一下。 二、自主探究: 学生汇报整理的结果。 谁能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1米呢?我们身边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什么是线段?估测线段的长度。 三、拓展运用: 1、拿一张纸条,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 2、小组合作量铅笔、本子、墨水瓶、成员的身高、课桌。 3、练习一第6题。先估测一下所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78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