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包公祠有感5篇.doc
《参观包公祠有感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观包公祠有感5篇.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参观包公祠有感5篇 导语:以下是由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参观包公祠有感5篇,仅供参考。参观包公祠有感1在肇庆西边,有一个浩气长存的地方,就是包公祠。传闻这里是包公工作的地方,有着包公的文化和故事。今天,我和几位同学带着满怀的心情来到了这奇妙而庄重的地方。宋代名臣包拯(包公),为官刚正廉明、不畏权贵、执法公正,铁面无私,惩恶扬善,打击罪恶,作风优良。他的精神到现在,一直为后人所敬颂。包公在肇庆端州府尹做官在位三年。为了端州人民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造福百姓,受老百姓的爱戴和敬仰。它的文化,他的历史痕迹,他的精神还一直保留着。他一身清廉,公正,确确实实的是我们的好榜样。回家时,我的脑海浮现出包公严肃庄重的
2、神情,浮现出他的优良品质。我想建立包公祠不只是纪念他,的目的是让大家学习包公他为人品质和优良作风。有一位老艺术家说了一句话:清廉一身平安,实干造福百姓。包公就是这样的人。他的为人品质,精神美德,将会永远传承,永远挥散不去,永远受人民群众的爱戴和尊敬,他的道德将会永远洒在神州广袤的大地上。包公祠分为包公祠和清心园。庄重的装饰,古朴的油漆,展现了以前包公曾经在这做官的一幕。在包公祠里,我看到了包公他严肃庄重的雕像,知道了他生前喜欢养花;清心园里,洗砚池中,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我仿佛看到了包公曾在这观赏美景的情境;在偌大的展厅内,包公的一件件故事都在里面,什么二十四孝图,披云鹤戾都在眼前,
3、可更多的是包公为老百姓做贡献的事情。在留给后人的印象中,他的某些故事在投影里,雕塑中展现出来,他的展品也在展厅里静静的待着:脸谱,影碟,服装,端砚,各种稀奇,各种惊叹。他的为人品质也在一件件故事中流露出来历史以来,朝代更替,时代变迁。除了包公不少为人该我们留下了不求的印象,就像毛泽东,焦裕禄等主席高官。到了现代,清廉的广告虽一直在不断出现,可是贪官也层出不穷。有些不法分子为了避免自身受害,用大量金银珠宝贿赂官员,还油嘴滑舌为官员“洗脑”。官员见钱眼开,贪财。还做一些污秽的事情。如今贪污的现像越来越多,清廉的人也越来越少。正是那些官员鬼迷心窍,正是他们内心深处的魔鬼,才导致今天这样的局面。参观包
4、公祠有感26月10日,根据局机关党委的组织安排,我和其他同事一道,冒着炎炎夏日,怀着一颗崇敬之心参观了肇庆包公文化园。肇庆包公文化公园是在原包公祠基础上扩建改造而成,总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由包公祠、清心园、文化广场、文化街和观景平台5部分组成。我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从第一单元孝闻乡里,第二单元清忠初绩,一直走到第三单元廉吏风仪。园内的包公脸谱、包公雕塑及栩栩如生的“包公掷砚”场景,琳琅满目的影视演绎作品,把我引入了全方位的包公历史。公元1040年,包公到端州任知州,即端州最高行政长官,当时他42岁,第一次担任州级长官。他主政端州3年,政声斐然:他因地制宜,开创了珠江三角
5、洲桑基鱼塘式农业的雏形;他创建了端州第一个交通和邮政总站,创办了端州第一所公立学校;他设立了一座庞大的储粮备荒的谷仓丰济仓,为端州成为西江中下游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作了巨大贡献。为政清廉, 品德高尚。包公在端州的民间传奇很多,最为脍炙人口的是“包公掷砚化渚洲”。当时端州出产的端砚是贡品,朝廷限额开采,但包公以前的一些宫吏与土豪劣绅互相巴结,不顾采砚民工的死活,用砚石来巴结权贵。包公清查端砚开采数目,惩治这些劣绅,并以端州府衙张贴告示,明令只能按朝廷限额开采。传说他离任时连一只端砚也不要,百姓暗中送给他一块,发现后立即抛下西江。端砚抛下去的地方出现了一个渚洲,就是现在的砚洲。包公之所以深受广
6、大群众热爱,其经历之所以演绎成故事被世代广为流传,最主要的原因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忠君。忠君是封建社会统治者对从政官员的基本要求, 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封建社会所要求的伦理规范, 儒家这种伦理道德渗透在包拯的思想和行为中。他一系列的治政、外交、国防、 民本和法制思想,正是他忠于君主、国家和民族思想的体现。其次是爱民。包拯恪守孟子“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他认为,果为国, 岂不以爱民为心哉!他主张:薄赋敛、宽力役、救荒馑, 减轻人民负担,帮助人民战胜各种自然灾害, 过上好日子。他鼓励开荒、修水利、冶铁、制盐, 大力发展生产, 增加财赋, 改善人民生活。任职端州期间,由于
7、西江水源不洁,导致瘴疠横行,包拯便带领端州人民开凿了7口水井,解决百姓的饮水问题。再次是忠孝。包拯在考中进士,朝廷赐官后,毅然辞去官职, 在家孝敬父母,十年亡宦, 当时就获得了孝敬父母的好名声。欧阳修称赞他:少有孝行, 闻于乡里, 晚有直节, 著于朝廷。最后是清廉。包拯在端州任上两袖清风, 不持一砚归。另外,他铁面无私办事公正, 就是亲戚朋友犯法也予以惩处, 不徇私情, 实现了清心治本、直道从政的理念。经过半天的参观,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通过参观包公在端州的历史场景、记载包公廉政事迹的古砚碑等文物实物,深深认识到:只有离开物欲,心才会宽广;只有装载群众,才会被群众记载;二是,深深体会到肇庆市
8、委市政府下如此大的决心修建包公祠,目的不是为了多一个景点,而是为中国梦之歌注入勤政廉政的强音符,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形造清政为民,开创肇庆新篇章的决心。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一定要以包公为榜样,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常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按照总书记提出的“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实实在在做人,实实在在工作,昂走阳光路,为实现美好中国梦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参观包公祠有感3包拯是我国北宋时候著名的清官。人们都称他包公,很少提他的名字。流传很广的古代通俗小说和传统戏曲中,有不少关于包拯的故事。可是,小说戏曲中的包拯,和历史上的包拯,事迹却有很大
9、的出入。小说戏曲中的有些情节,完全是虚构的。包拯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生于公元999年。他二十八岁那年考上进士,开始做官,后来一直做到枢密副使(枢密使是当时的最高军事长官,枢密副使是副职)。包拯这个人很会审理案件,而且执法如山,铁面无私。他在庐州府做官的时候,有个亲戚犯了法,被人告到官府。包拯依法处理,照样打他一顿板子。有些亲友本来想利用包拯做靠山,胡作非为。这一来,他们再也不敢为非作歹了。后来,包拯调到京城里做官。京城里有许多皇亲国戚,权贵大臣,这些人更是无法无天。有个张尧佐,他的侄女在宫内当贵妃。凭这点关系,他竟同时担任了三司使等好几个重要官职。三司使是主管全国财政赋税的官员,包拯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参观 包公 有感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7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