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docx
《人教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 潍坊高新区历史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上册 教案序号 课 题 8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邢永琦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商朝的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医药成就。 2、过程和方法: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做课后“活动与探究”练习,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通
2、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甲骨文的文字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教一、导入新课 学内容及过程 二次备课 教学设计 复习提问:关于我国文字的产生,古代有很多传说,你们知道哪些? 过渡导入:实际上文字是怎样产生发展的?请看41页“导入框”。 二、学习探究新课 一、文字的演变 教师讲解:“导入框”的“旦”字由线条刻画三种形状来表示太阳从山峰上的云雾中升起天刚亮之意。这说明我国文字的产生与线条和形状有关。它的产生是众人智慧的结晶,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指导学生阅读4142页“文字的演变”内容,进行活动: 先看4
3、1页“陶器上的符号”,教师指出它们就是用线条刻画出各种形状来表示各种事物或人们的思想。 潍坊高新区历史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上册 再指导学生浏览45页“自由阅读卡占卜和甲骨文”,了解甲骨文产生情况;接着根据43页“记有日食的甲骨文”,教师指出它们今译为:“祭酉贞,日夕有食”。 学生根据42页“动脑筋”:甲骨文“伐”字是怎样表达意思的? 1、 教师讲解:由此可见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它记载着商朝人许多活动情况。甲骨文是我们了解商朝历史的重要材料。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历史结论? 2、 指导学生观察42页“马字的演变”,回答问题: A、 商周时期的文字演变过程怎样? B、 大篆与早期甲骨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七 年级 上册 历史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77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