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建筑业项目可行性报告.doc
《XX建筑业项目可行性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建筑业项目可行性报告.doc(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 项目简介l 项目名称:项目(暂定名)l 项目选址:项目位于青岛市即墨岙山卫镇,鹤山风景区南麓,莱青公 路以西,马山前村以北l 用地面积:420000 m2l 项目规模:建筑面积168000m2l 建设单位:公司开发有限公司l 投资总额:4亿l 建设期限:3年5个月(2003年8月-2006年12月)二、 可行性研究分析概况1. 可行性研究的起止时间:2001年5月-2003年8月2. 费用及占总投资的比例:3. 参加人员:4. 研究分析内容: 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市场分析预测 项目选址及建筑规模 项目实施和营运的总体规划情况 项目财务分析 项目风险分析 研究
2、结论及建议5.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 1998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 省、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省、市建设工程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 即墨市岙山卫镇建设整体规划资料 其他有关国家政策及信息资料 公司提供的经济技术资料6. 可行性研究的原则: 遵循“以人为本”的宗旨,满足居者生理、心理、社会的三大需求,以不断为提高居住区综合开发建设水平和综合功能质量为目标,现实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的统一。 创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居住环境和富有亲和力的生活居住环境
3、。 依据城市规模标准和区域规划,设计舒适、经济、安全、美观的住宅及住宅环境。 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尊重实际情况,顾及长远,坚持节约、有效的利用土地和各项能源。综合开发配套建设要求设计新颖、布局舒展、配套齐全、具有一定超前性和示范性。 尽可能的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减少成本,降低能耗,有效利用资金,促进建设水平的提高,获取尽可能高的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 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结合原则,环境生态化在满足日光、通风的基础居住上,侧重进行环境和绿地的空间规划设计,最大程度使居民接受自然,享受自然,同时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人与自然与建筑有
4、机和谐的统一。三、 项目背景分析和建设的必要性1、 项目建设的背景(1) 宏观经济背景2002年是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一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4533亿元,增长7.3。国内需求持续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产业结构升级区的进展,投资环境越来越成熟。城镇居民收入和支出稳定增长,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中等收入阶层不断扩大。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我国政治稳定,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对外国及港澳台地区的投资者吸引力越来越强,加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北京申奥成功等因素,使得外资对我国的经济预期普遍看好。今年经济虽然受到非典的影响,但是总体稳定向上的格局不
5、变,上半年国民经济仍然保持快速增长。由于一季度经济增势强劲,加上6月份工业生产、市场销售等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升,以及1-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一直持续强劲增长,故上半年国民经济总体上仍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测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500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2%,虽比一季度增速有所回落,但还是比去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为近几年同期增长较快的时期之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54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28800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16499亿元,增长4.2%。2003年第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告诉增长,1-3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55亿元,增长27.8,
6、比去年同期加快8.2个百分点。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扩大内需和带动经济发展方面仍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从青岛本地来看,本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高。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518.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6%,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9个百分点。其中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较上年增长了16.9%和14.7%。三次产业的比重为9.6 :50.4:40,结构更趋合理。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20160元。流通市场更加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400.50亿元。进出口总额达169.2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3.5%和9.8%。吸引外资力度加大,2002年实际利用外资达23.12亿美元,增
7、长44.6%。国际旅游收入2.40亿美元,增长35.1%。国内旅游市场继续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共接待国内游客1794.9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8.1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30.6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01%。一个月以上暂住人口79.54万人,增长20.1%。虽然受到非典的严重影响,今年上半年,青岛国民经济仍然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GDP同比增长15.4。第一产业完成64.89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完成429.97亿元,同比增长20.6,第三产业因非典影响,发展稍显放慢,完成GDP312.5亿元,同比增长速度达到11.5。上半年,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6亿元,比去年同
8、期增长68.4。其中城镇以上投资完成201.8亿元,同比增长68.6。这其中,基本建设、房地产、更新改造投资及其它投资均有良好表现,分别完成投资98.4亿元、40.8亿元、26.9亿元、3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2.4、27.8、22.3、77.9。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4.1亿元,同比增长68.2。 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青岛城市化战略也不断深化完善,大青岛城市群的战略格局已经成型。市政府提出了青岛、黄岛、红岛“品”字形布局及环胶州湾建设工业走廊“三点一环”的战略构想(见附件一区域位置图)。在此基础上,2002年青岛市又着手规划建设青岛滨海大道,作为一条城市轴线布局16座滨海岸线卫星城,从而
9、形成大青岛城市群,把青岛特有的滨海特色的城市“版图”沿着海岸线扩大数倍、数十倍,全面整合青岛沿海岸线三大特色经济的资源优势。大中小城市群构建起一个有序推进的城市化体系,使青岛的城市发展空间迅速拓展,城市化进程全面加快。随着构建现代化国际城市战略框架的确立,青岛中心城市已扩展到1100多平方公里,城市的辐射与集聚功能进一步加强。周边的中小城市规模迅速膨胀,功能日益完善,承载力和吸引力大大提高。即墨、胶州、莱西等地在新区建设中实现大幅扩张,沿滨海大道一线的开发区、胶南,作为西海岸充满魅力的大青岛新城区迅速崛起。目前,六市区驻地建成区面积达到139.6平方公里,一年增加11.6平方公里;市区驻地总人
10、口达到117.1万人,增加8.1万人。16个重点镇驻地新增建成区面积13平方公里,总数达到近80平方公里,新增人口近2万人,总人口达到34万人。城市群经济圈迅速崛起,区域经济的发展活力不断显现。工业园区、房地产、市场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四驾马车”,已形成中小城市强大的产业支撑,去年全市园区经济和房地产分别创造的 GDP总值,中小城市已占据70、50以上,这组数据足以说明青岛中小城市的经济活力。而发达的城际轨道交通,正在把青岛城市群连成一个越来越紧密的整体,同三高速将青岛中、小城市全部纳入一小时经济圈,滨海大道将即墨东部沿海城镇划入半小时圈。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效应不断强化,随着退城进乡、退二进三
11、等产业梯度转移,特别是目前大力实施新的青岛经济重心战略,家电、服装、造船、现代物流业开始大规模向腹地延伸,形成一个向中心城区集结的分工合理、升级转化、富于创新和竞争力的城市群产业体系。时空距离的缩短,使青岛城市群正在构筑着一个新的经济圈、生活圈、文化圈,从人们的商务、旅游、购物等出行到心理、观念都在发生质的飞跃,今天的青岛中小城市,正在成为投资置业、房地产开发的热土。大青岛的城市发展定位日益清晰,城市综合竞争力正在迅速提升。栈桥,小青岛,青啤,家电这些曾是青岛长期扬名天下的城市招牌,但今天这些著名的城市标识已难以涵盖青岛的全部。将城市的特色经济不断做大做强,正成为青岛未来发展的立市之本。专家认
12、为,城市的发展必须以产业为依托,而从产业角度定位城市,就要按照动态比较优势培植强势产业、特色产业。青岛如今已确立了自己的产业目标:即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港口、海洋、旅游三大特色经济,重点建设家电电子、汽车机车船舶集装箱制造、石油化工和新材料四大工业基地。而青岛的城市发展,则紧紧围绕着新的产业定位,以产业的扩张效应来带动城市发展,以城市体系的构架来体现经济辐射效应。海洋、港口、旅游“三大特色经济”加快了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构筑有特色的国际大城市框架和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区的一定成效。蓬勃发展青岛蕴含着旅游房地产这个巨大商机。(2) 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形势2003年我国的房地产
13、市场仍然保持持续高速的增长势头。国家统计局最新测算的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结果表明:7月份,“国房景气指数”为107.27,比6月份上升0.23点,比去年同期上升2.98点,继续保持上升势头。7月份,“国房景气指数”所属的八个分类指数与去年同期相比除土地开发面积分类指数持平外,其余7个分类指数均保持全面上扬。其中,竣工房屋面积和资金来源分类指数升幅最高,是拉动“国房景气指数”继续上扬的主要因素。主要分类指数走势:1、资金来源分类指数。7月份,资金来源分类指数为108.89,比6月份上升0.42点,比去年同期上升5.72点,是上升幅度最大的分类指数。1-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达到6788
14、亿元,同比增长49.2%,远高于同期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长幅度。其中,国内贷款达到1751亿元,同比增长64%,增幅比上半年增加5.6个百分点。2、竣工面积分类指数。7月份,竣工面积分类指数为110.93,尽管比6月份下降0.54点,但比去年同期上升5.03点。1-7月份,全国累计完成房屋竣工面积103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7%,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17.3个百分点。其中,竣工商品住宅856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4.8%;分地区看,中部地区房屋竣工面积为179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4.3%,分别比西部和东部地区高出24.2和18.4个百分点。3、新开工面积分类指数。7月份,新开工面积分类指数
15、108.92,与6月份相比基本持平,比去年同期上升3.80点。今年以来,随着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快速增长,新开工面积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去年同期。1-7月份,全国新开工面积为2.8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9.9%,比去年同期提高10.1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为2.3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8.3%;商业营业用房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45.9%。4、房地产开发投资分类指数。7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分类指数为107.37,比6月份上升0.11点,比去年同期上升0.87点。1-7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达到4698亿元,同比增长34.1%,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其中,完成商品住宅投资3200亿元,
16、同比增长28.3%。分地区看,中、西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中部地区完成投资670亿元,同比增长50.5%,成为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5、商品房销售价格分类指数。7月份,商品房销售价格分类指数为97.78,比6月份上升0.07点,比去年同期上升2.05点。1-7月份,全国累计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1.0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8%,增幅同比提高17.2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平稳上升。1-7月,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2416元/平方米,同比增长4.3%,其中,商品住宅平均售价为2253元/平方米,同比增长3.9%。分地区看
17、,北京、上海和广东依然是平均房价最高的地区,每平方米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分别为4693元、4509元和3308元。6、商品房空置面积分类指数。7月份,空置面积分类指数为95.12,比6月份下降1.40点,比去年同期下降3.32点,是今年以来回落幅度最大的月份。1-7月份,商品房空置面积增长7%,增幅同比回落2.2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商品房空置面积同比下降1.4%。如今的房地产业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但因为市场发展过快,房地产出现了局部过热现象。为了防范金融风险,调控房地产业的发展速度, 6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12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的通知,其中提出对大户型、高
18、档商品房、别墅等项目的贷款限制,以及对购买高档商品房、别墅、商业用房、第二套以上住房的贷款提高利率和首付款比例等等。但是到目前为止,因为新政策的负面影响比较大,各方面的非议很多,房地产界和商业银行对新政策反映消极,到现在依然没有实施细则出台,许多地方都在等待和观望。所以央行的121文件的影响,目前没有明显的表现,但是长远来说会对开发商的融资渠道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为金融政策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中央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已经从重点控制信贷,悄悄的转向了重点控制土地供应。这个转变,对于我国房地产业的未来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以民为本”作为本届政府的执政思路,将在房地产政策上有具体的体现
19、。大量的经济适用房将投入建设,政府的土地供应将倾向于经济适用房,对于别墅和高档住宅的土地供应会大幅度减少。其次,中央对土地开发将有较强的政策约束,会更强调统一规划,统筹安排,近几年以“经营城市”为名一哄而上搞开发的情况将会受到严格控制。但是中央的调控政策只是为了调控土地供应,规范房地产市场规范化发展,并不是为了限制别墅的发展。只不过是开发商的行为将会被规范,土地储备较多,资金实力较强的开发商将占据发展制高点的。就青岛本地来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前天公布的全面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查显示,今年二季度,我市房屋的销售价格上涨13.4%,上涨幅度在35个城市中名列第三。青岛的真格市场今
20、年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1) 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据市统计局统计,今年1至7月,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55.5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9.6;当年新开工房屋面积431.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2。今年以来,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在新开工项目带动下,始终保持20以上增幅,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40.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7.8。从房屋用途看,住宅和办公楼投资增长较快,分别完成29.6亿元和1.8亿元,同比增长32.2和32.4,增幅高于全部开发投资4.4和4.6个百分点。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稍慢,上半年完成5.7亿元,同比增长11.8。(2) 项目规模不断扩大。今年以来,随着我市各项土地整
21、顿规范措施的落实到位,各房地产开发企业普遍加大项目运作力度,加之我市房地产开发市场在经过上年度的集中竣工后,正处于新一轮开发的启动期,新开工面积增长较快。上半年,我市各类房屋新开工面积达到356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26.6。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达到31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8.2。在新开工面积强劲增长的带动下,开发规模温和放大。上半年,全部房屋施工面积达到106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6。其中住宅施工面积859.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4。(3) 市场购买积极,空置房屋进一步消化。从上半年销售情况看,虽然我市房地产市场受“非典”因素的影响比较明显,但市场销售仍表现强劲,销售明显快于
22、竣工,空置房屋不断减少。截至6月底,我市各类商品房屋销售108.3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5.7,多出竣工面积19.5万平方米,销售额达到26.5亿元,同比增长20.4。其中住宅销售94.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8,多出竣工面积19.9万平方米,住宅销售额达到22.1亿元,同比增长31.6。 (4) (4) 到位资金充足,对开发后劲形成有力支撑。上半年,当年到位资金达到6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3,加上上年结转的24.4亿元,开发可用资金达到90.9亿元,同比增长23.8,高出上半年开发投资额50.2亿元,对房地产开发形成有力支撑,开发企业的各项应付款大幅减少,上半年为7.9亿元,同比
23、减少20.4,显示出较强的发展后劲。政策方面看,青岛市政府也积极响应国家的土地调控政策,最近在全市开展了土地清查整顿。特别是,市政府决定对滨海大道(自胶南琅琊台至即墨丰城长282公里的滨海大道,将对沿线经济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两侧各500米土地实施统一控制,严格控制滨海大道两侧土地的农转用、征用和出让,施行严格的红线控制、项目审批准入、规划控制制度,在建的未经批准项目,立即无条件停建;滨海大道两侧控制范围内的土地储备,一次性纳入市级土地储备。这样一来,郊区旅游项目的审批立项的难度将大大的增加,对于新项目的开发也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3)本项目所在地的经济状况即墨概况 中国服装针织名城即墨,位
24、于中国山东胶东半岛沿海前沿,南依崂山,近靠青岛;东濒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即墨市陆地面积1780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2500平方公里,人口107.5万人。现辖18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即墨历史文化悠久。东周时归齐国管辖,秦统一天下始定为县。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县城迁至今址,迄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即墨市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繁荣,企业兴旺。针织、服装、皮鞋、电器、生猪、水产、蔬菜等专业批发市场规模宏大,即发、红领、雪达、亨达等知名品牌产品销往全球。2002年,全市GDP增长幅度为21.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为28.7%,全市国内生产总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建筑业 项目 可行性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76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