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docx
《义务教育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课程.docx(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义务教育课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品德与社会实验教材总体介绍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贾美华 主要内容 一、教材编写的主要目的 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三、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四、教材系列研究 一、教材编写的主要目的 以育人为本,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 立足于儿童生活,促进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1以育人为本,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 本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着眼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着眼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进行创造的潜能,为学生综合性学习其他学科提供支持。 2立足于儿童生活,促进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本教材利用学生已
2、有的生活经验,结合现实生活实际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主题学习,逐步学会认识生活、适应社会,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中的教育理念和课程目标为依据; 以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为基本要求; 内容编排体现综合性; 呈现方式体现开放性。 1以课程标准中的教育理念和课程目标为依据 本教材编写紧扣课程标准,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立足于以学生为主体,以综合性的知识为载体,以提高学生整体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为
3、基点,以儿童的整个社会生活为基础,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精神,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作为教材的核心,力求使教材体现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方向。 2以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为基本要求 立足于以教材编写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探究性、活动性和开放性。教材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教材每个单元都设计了一个拓展性的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3内容编排体现综合性 根据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性质(即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
4、程),本教材力求突破按学科体系建构的传统模式,统整各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通过设置若干学习主题,展现不同的学习视角和问题视角,使之有利于学生形成认识社会的整体视野,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 4呈现方式体现开放性 教材的编写注意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使学生广泛接触和了解社会,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认识和参与社会,丰富学习经验和生活阅历。教材的呈现方式以适合儿童的审美习惯和接受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原则。 三、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以学生生活为主线; 以社会知识为基础,突出思想品德教育; 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呈现形式以图为主,生
5、动有趣; 本地区特色与全球视野相结合。 1以学生生活为主线 教材设计的总体思路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教材编写从儿童个体开始,逐步扩大其认识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的范围,努力做到点面结合,使社会环境、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三个要素“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教材内容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选择学生身边的事例,“切口小,扩展深”,在教材中综合呈现学习内容,并随着年级的提升而逐步深化。 2以社会知识为基础,突出思想品德教育 本教材以社会知识为基础,品德教育为灵魂,寓品德教育于社会常识的学习之中,使品德教育社会化、生活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采用适宜儿童的、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如游戏、角色扮
6、演、情境体验等,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体验中,感受道德的冲突,体会道德选择,实现自我的主动教育过程,并将道德情感内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 3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本教材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讨论、交流、体验等,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认识现实世界,思考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的学习和探索。教材注意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探究、质疑、反思、合作的学习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开阔学生的视野,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道德价值观。 4呈现形式以图为主,生动有趣 教材尽可能提供学生现实生活的实景照片或图片,让学生有亲近感,同时配有适量的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自
7、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文字,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开展学习活动。依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设计符合儿童年龄阶段特点的观察活动,提供一些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一些有趣的、有教育意义的案例和情境创设等形式,使图片起到设置情境、激发思维、引导探究、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的作用。 5本地区特色与全球视野相结合 教材力求突出本地区的社会生活特点,利用地方性资源,选择贴近当地生活的素材,体现本地区的乡土特色。同时,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胸怀祖国,放眼世界,通过对本地区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力求培养学生成为新世纪的家乡人,以及具备生活在世界中的中国人应有的基本素质和修养。 四、教材系列研究 教材体系
8、结构为主题课题编排形式; 每年2册教材及教参,共8册教材8册教参;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习活动的范例; “探究”、“体验”、“尝试”、“讨论”、“调查”、“活动”、欣赏”、“阅读与思考”等提示学习活动的栏目。 品德与社会教材单元主题 教师用书简介 第一部分:单元题 1单元目标:态度、能力、知识 2单元内容 3单元教学基本思路 4单元教学指导建议 5单元教学评价建议 第二部分:主题 1本主题目标要求:态度、能力、知识 2本主题教学思路 3教材图案释义 4学习准备 5教与学活动指导 第三部分:教学参考资料 加强教材的系列研究 加强培训:教材编写者和出版社将负责教材实验的培训工作,我们将尽可能满足不同教
9、师的需要,把课程标准、教材设计的新理念渗透到教师培训中。 研究与指导:主编在北京市负责全市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验工作,同时我们依托河北省教科所进行实验的追踪工作,加强实验的研究和指导,推出本学科课程改革的典型案例,编辑出版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个案及评析汇编。 注重交流与合作:北京与河北的合作从编写教材始就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开端,今后,继续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交流合作,共同探讨实验中的成绩与问题,建立北京与河北学校的联系,共同做好新课程的实验工作。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 三年级上册主要内容介绍 第一单元 说说我自己 一、单元教学基本思路 三年级的小学生,正处在自我概念形成的关键阶
10、段,这个时期形成的自我认同和自我期望对他以后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10岁的儿童随着心理发育的逐渐成熟,自我意识由原来注重外在、具体的自我特征开始向注意内在的、较抽象的特征(如品格方面的特点)转变,他们开始注意他人对自己的期望,追求任务完成时所获得的成就感及其由此带来的赞许。如果儿童在学习与生活中不断取得成就并得到赞许,就容易形成珍惜荣誉、乐观进取、勤奋的人格。反之,如果儿童经常受到挫折,或者自己的成就得不到期望的赞许,受到漠视,往往会产生自卑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离不开同龄伙伴的参照,在人际关系中的定位是儿童认识自我的一个必要条件。儿童正是在与小伙伴的交往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与沟通,在认识
11、他人的同时,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意识和初步形成自我概念。 基于上述认识,教材设计了认识我自己、我的兴趣特长、爱护自己的名誉三课内容。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懂得做人要自尊与自爱,珍惜自己的名誉等,对10岁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在安排主题内容时,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保护童心、童趣,以他们生活中的感受、体验为切入点,力求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探究自己。 本单元的内容安排从自画像开始,以认识自己的特点、优点为线索,然后以兴趣、特长、珍惜名誉一步步展开学习内容。动手画“自画像”,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眼睛看自己,进而认识自己的性格、优势、兴趣、特长,使学生
12、学习客观分析、认识自己,建立起自尊、自爱、自信。在这里,老师要认识和把握住一点,以杜绝在教学中无意伤害到学生,那就是:一个人的性格是没有好坏可言的。从性格的角度看,人可以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外向型性格的人一般表现为开朗、活泼、好动、善于交际等;内向型性格的人则好幻想、较孤僻、沉静,不易适应新环境,好静不好动,善于独立思考等。哪种性格都不会势在必然地给自己和社会带来不利,关键是扬其所长,发挥自己的优势。但是人格却有好坏之分,正直、无私、勇敢、乐于助人的人格是优秀的;卑鄙、自私、贪得无厌、见利忘义的人格是可鄙的。 爱护自己的名誉,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是以故事、照片、图画等形式展开的,在
13、创设的情景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探究如何爱护自己的名誉,其中渗透了让学生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的内容。 总之,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讨论等活动,利用教材创设的情景引导学生探究自己、了解自己,为学生积极进行自我人格的建构,形成自我认同、自我悦纳的态度奠定初步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指导建议 1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 从行为上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对小学生来讲是第一次。孩子还不善于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他们或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对自己评价过高,或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对自己评价过低。教师要认识到这点,坚持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势,在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同时指出努力的方向,通过认识自己,要
14、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2学习的过程要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个体紧密相连,其中的情景、问题、活动都是来自于他们的生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本人、本班、本校、本地区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在鲜活的生活中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分析自己,学会自尊、自信、自爱。 3坚持全体参与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应该说是与每一个学生有关。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那些平时在班里不起眼的孩子,借“说说我自己”给他们创造显示自己的机会、与同学沟通的机会、赢得大家欣赏的机会,以此提高他们的自尊与自信,这点在本单元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 三、单元教学评价建议 本单元评价主要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成果几方面作出评价。
15、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取得的进步和各种显示自己的方法,体现评价的激励性、指导性。这也是增加学生自尊、自信、自爱的重要教学策略。要坚持自评与集体评价相结合,学生个体的自尊、自信正是在集体的肯定中得以实现的。具体评价可参考如下: 1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大胆展示自己,表现出积极、热情的学习态度。 2能够主动与同学沟通、合作、交流,求知欲强,有探究精神。 3在动手有条理、语言表达清楚方面具有基本的能力。 4学生对教材上的照片、图画、故事能够理解准确,表述清楚,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单元教学活动指导 主题一 认识我自己 一、主题教学思路 从学生给自己画像开始,通过活动、故事等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
16、特点、优点和学习别人的长处。这之中包含三个层面:自己眼中的我、他人眼中的我、我眼中的他人,一个层面一个层面地展开,相互之间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特点里面就包含着优点,别人的优点又反射出自己的不足。因此,教师不必将三个方面清楚地区分,应重点启发、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爱。 二、教与学活动指导 1尝试、探究和体验 学生给自己画像可能还是第一次,尤其是画人物,肯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画得像不像不是关键,而是要画出自己的特点。老师甚至可以在黑板上画几个简单的头像:哭的、笑的、皱眉的、生气的等等,作个简单的辅导。主要
17、是让学生参与,画完后争取每人都在全班展示,说说自己的特点,大家要鼓掌表示鼓励。建议老师不要成为旁观者,不妨也展示一下自画像,介绍自己,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安排的探究可以结合画像。学生可能补充很多特点,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这也是他们认识自己与他人的过程。 体验:包里的秘密。建议作为作业在第一节布置给学生,第二节活动并讨论。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与爱好。我们要尊重别人所具有的特点。 2找找自己的优点 中国传统文化是推崇内敛的文化,崇尚谦虚、退让的行为,演变成“不为人先”、“出头的椽子先烂”、从众、过分自责等群体人格特征,反对
18、个性的发展与张扬,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对个性的压抑。老师首先应该打破这种观念的束缚,鼓励学生敢于展示自己、肯定自己,发展他们自信和进取的人格。教材提供的干净工整的作业、帮助小同学、值日做扫除的几张照片,以启发学生摆摆自己的优点。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优点,并启发学生给自己的同学、同桌提优点。可以组织以下活动: 给爸爸妈妈写“喜报”,报告自己的进步。 给自己设计一棵“成长树”,每个树叶上写一条优点或一个进步,到期末如果枝繁叶茂,说明自己进步很快。 制作“成长袋”。 3学习别人的长处 教材通过故事、图画说明“取长补短”的道理。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教师要启发学生说说自己在这方面的感受
19、,认识学习别人长处的重要性。 教材安排的尝试,教师要在大家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感想的基础上进行。 可以让学生给每个同学写优点,然后教师将大家写的优点进行整理,分发给每个学生,让学生学会欣赏别人,增强自信。 游戏:“猜猜他是谁”。 角色扮演:设计“谁的朋友多”。 主题二 我的兴趣特长 一、主题教学思路 学生在了解自己的特点之后再学习本课就顺理成章了。对于兴趣,学生可能从字面上不好理解,但是如果说他最喜欢的事,他们就会滔滔不绝。所以教材通过一组照片显示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由此再过渡到特长。 “兴趣与特长”强调了做好一件事要具有克服困难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使学生懂得培养特
20、长,使自己具有一种技能,要付出勤奋和汗水。教师可以请班级里的特长学生讲讲他们是如何苦练的,学生身边的榜样更具有说服力。 “相信我能行”和“亮亮我的绝活”引导学生知道自信是成功的钥匙。肯尝试、肯努力,相信自己的能力是成功的第一步,让学生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 二、教与学活动指导 1兴趣与特长 教材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导入,安排了一组反映学生不同兴趣爱好的照片。这些照片都是以正面引导出现,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可以培养良好的品德,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自己的文明水平,所以应该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存在的不健康的兴趣爱好,以此提高学生的分辨能
21、力。教师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活动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 在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之后,过渡到了解自己的特长。兴趣和特长是不同的,对于小学生来讲,特长是指初步掌握了某种技能,例如书法的技能、编织的技能、弹琴的技能等。一般讲它们都是在兴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材中安排了故事、图画来说明拥有任何一种特长都需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很多困难,付出毅力和汗水,启发学生认识到做事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决心。教师可以让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勤奋出天才的资料,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认识,尤其让班里有特长的同学谈谈他们的体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于海伦凯勒的事迹,教师可以根据本书的参考资料进行适当的补充。 2相信我能行 教
22、师引导学生阅读、观察教材安排的故事和图画,启发学生思考:海伦凯勒为什么能够成功?画面上的小姑娘为什么敢在同学和老师面前扭起腰鼓?结合学生的种种设想,引导他们认识自信是取得成功的钥匙,肯尝试、肯努力是通往成功的开始,缺乏自信的人将会一事无成。 3亮亮我的“绝活儿” 学生在充分认识、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之后,就可以向同学展示自己的本领了。可以让学生看看教材反映的内容,小制作、富有想像力的绘画、翩翩的舞姿和精美的编织,它们都来自学生之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 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我们不一定做得像照片上那样好,但是我也能行。在学生展示自己的绝活儿时,教师要注意营造一个热情、友好、相互激励的氛围。
23、尤其要鼓励那些胆小、平时不活跃的学生大胆参与,对于他们微小的进步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支持。 主题三 爱护自己的名誉 一、主题教学思路 三年级小学生对于名誉的意识基本是空白。他们还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自尊、名誉、羞耻感。所以教材在呈现方式上,注重了体验与创设情景的结合,同时注意了学生的参与度。力求最大限度地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启发学生进行反思和联想,促进学生相关的原有认知的觉悟。 为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本主题的内容采取了深入浅出的形式。由“谁最美”导入,让学生通过对正反事例的辨析,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维护自尊,珍惜名誉。教材安排的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他们并不陌生,但是如何与自尊、名誉、羞耻感
24、的认识挂上钩,却是难点。也希望教师广开思路,不局限于教材,探索多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认同感。 本主题不同于前面的形式,教材的内容是以正反两个方面出现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辨能力,在思考辨析中,明确自己应该怎样做。教师要注重发挥指导作用,关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思想动态,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二、教与学活动指导 1谁最美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判断是非的标准,他们对周围的人或事都会有自己的评价。本主题就是帮助学生把评价提高到名誉、自尊、自爱的角度去认识。 首先组织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图片,让学生讨论,学生的认识很可能不到位,需要老师的帮助和引导。图片中出现的“嫉妒”的不正常心理行为的内容,老师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义务教育 课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74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