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吨联碱装置生产能量系统优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20万吨联碱装置生产能量系统优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万吨联碱装置生产能量系统优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万吨/年联碱装置生产能量系统优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集团公司二一三年六月第一章 总 论.11.1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11.2研究依据与编制原则.11.3企业概况.21.4项目概述.31.5主要经济指标.51.6结论及建议.5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72.1项目建设的背景.7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第三章 生产系统现状及生产能耗分析.133.1企业现状概述.133.2企业生产工艺简介.133.3现有工程主要原辅材料及动力消耗.153.4现有工程蒸汽及电力等能源消耗情况.163.5现有工程主要设备.183.6现有工程废气及废渣产生与排放分析.183.7企业能量利用存在的问题.19第
2、四章 厂址与建设条件.204.1建设选址.204.2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204.3 自然资源条件及优势.20第五章 能量优化技术方案.235.1重碱离心脱水节能改造项目.235.2液相水合机节能改造项目.265.3半水煤气显热回收.30第六章 总平面及公用工程.336.1总图规划方案.336.2公用工程.35第七章 节 能.367.1必要性.367.2节能原则.367.3能耗现状.367.4重碱离心脱水项目节能量计算.377.5液相水合机节能量计算.427.6半水煤气显热回收改造.457.8节能改造后的总节能量.467.9节能量监测方法.46第八章 环境保护.488.1环境现状.488.2执行
3、排放标准.488.3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施.498.4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498.5环境监测.508.6环境影响评价.50第九章 消 防.519.1设计原则及依据.519.2工程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519.3采用的防火措施.52第十章 劳动安全与卫生.5410.1设计依据.5410.2生产过程中职业危险、危害因素分析.5410.3预期效果及建议.56第十一章 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5711.1组织机构.5711.2劳动定员与来源.5711.3人员培训.57第十二章 项目组织及实施进度.5812.1项目组织.5812.2项目实施阶段和实施进度.5812.3项目实施建议.5
4、9第十三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6013.1项目招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6013.2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等程序.6013.3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格要求.61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6214.1投资估算.6214.2资金筹措.63第十五章 财务评价.6415.1费用与效益估算.6415.2财务分析.6415.3财务评价结论.661、 总 论 1.1概述1.1.1项目名称、主办单位、法人代表及建设地址项目名称:20万吨/年联碱装置生产能量优化项目主办单位:甘肃XX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性质:国有企业项目负责人:建设地址:XX集团公司生产厂区内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和原则1.1
5、.2.1 编制依据 1、甘发改环资函(2013)4号的文件精神,关于组织申报2013年节能循环经济备选项目的通知要求发改办环资20134号; 2、国家节能中长期专业规划 3、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4、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局关于“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 5、甘肃XX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航天长征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分公司关于编制20万吨/年联碱装置能量优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咨询合同。 6、XX集团公司提供的现有生产情况:1、联碱系统过程(制取纯碱工序)物料循环利用技术改造能回收利用情况;2、联碱系统过程(制取氯化铵工序)物料循环利用技术改造;3、重点岗位DCS控制系统技改方案等设
6、计所需的有关资料。 1.1.2.2 编制原则 1、采用目前国内较先进的尾气排放氨回收技术,并加强企业管理,尽量减少能源流失。 2、采用先进的工艺等技术使冷凝塔能力扩大最终降低温度达到,45以下,达到系统能量合理利用。真正做到物尽其用,节约能源和资源。 3、稀氨水氨回收改造项目,A/B法去除回收技术受到行业广泛。 4、滤碱机改造项目,新建两台新型高效滤碱机,替代淘汰现有5台低效率滤碱机。 5、800方盐析结晶器技改上一台,在原有的500m3盐析结晶器旁边上一台800m3结晶器及其配套设备。 6、氯化铵母液换热器改造项目,新上三台1.2米的换热器与1.5米2台换热器组成一套母换。 7、外冷器改造项
7、目,重新安装两台外冷器,增大冷却面积,有效降低外冷温度至工艺指标。 8、工艺优化改造在新系统外冷二楼各加装两台中间循环泵(流量450 m3/h、扬程15米),旧系统外冷二楼各加装一台中间循环泵(流量450 m3/h、扬程15米),使外冷器清洗循环量增加到600 m3/h左右,增加热AI 在外冷器列管内清洗结疤的流速,提高热AI溶解结疤的速度,强制清洗外冷器列管结疤,在有效的清洗时间内将结疤彻底清洗干净。 9、重点岗位DCS控制系统技改方案,新上一套DCS集中控制系统,将碳化、滤过、吸收岗位的工艺控制全部并入DCS控制系统,实现集中控制,对生产过程工艺参数集中进行显示、记录、报警、操作;对吸氨量
8、、母液送量、洗水用量、循环水温、各母液桶液位等工艺参数自调,使工艺得以优化,生产更趋稳定,确保系统物料长周期保持闭路循环,外排量达到“0”排放目标,贯彻国家建设项目的有关政策,按照委托书规定的设计内容,充分利用原有装置的优势条件,以节省投资,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保障生产安全。1.1.3 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1.1.3.1承办企业概况 甘肃XX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集团公司”位于河西走廊的XX市河西堡镇,毗邻欧亚大动脉兰新铁路(兰州-新疆)。XX集团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以化肥为基础、以化工为主导的综合化工企业集团。现有员工2902人,其中各类技术人员710余名
9、。产品年综合生产能力已达100万吨以上,主要产品年生产能力为:合成氨18万吨、碳铵8万吨、纯碱22万吨(其中重质碱10万吨)、氯化铵22万吨、磷酸二铵40万吨、普钙40万吨、专用复混肥20万吨等。2008年末,企业总资产已达10.8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6.7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8亿元。已发展成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生产能力最大、产品品种最多的多功能大型化工企业之一,并先后填补了甘肃省纯碱、氯化铵、磷二铵、工业氯化铵、氟硅酸钠、重质纯碱等8项产品空白。2007年,公司跻身于中国化工500强第403位,中国化肥制造业100强第82位。2008年,公司跻身于中国化工500强第313位。 XX集团的
10、“奔马”牌商标被评为甘肃省著名商标。纯碱、复混肥、磷二铵被评为甘肃省名牌产品,并获“陇货精品”称号。产品运销四川、浙江、安徽、新疆等十九个省市。主要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部分产品竞争优势明显。 1.1.3.2项目提出的背景XX集团公司20万吨/年联碱生产装置经过26年的运行发展,生产技术管理日趋成熟,系统管理水平也逐年提高,其中装置能力由原设计38Kt/a提高到目前的220kt/a,主要原材料消耗、联碱综合能耗均有所下降,产品质量也逐年提高,但以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距工信部提出的在2015年联碱达到能耗245标煤/吨、氨耗340/吨、盐耗1150/吨、产品质量达到标准规定的II类一等品100
11、%、优级品85%,“三废”排放达到纯碱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标准体系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还需下一步通过从工艺、设备上的重新布局、先进技术及自动化控制的应用、各类回收装置的完善等方面开展工作,并以蒸氨扩能改造为核心、以降低氨、盐、电、蒸汽四大消耗为主线、在循环利用上狠下决心,重点在氨回收、碱回收、系统水平衡、系统自动化控制改造、淘汰落后改造等方面入手,通过完成以上项目,使公司联碱生产装置达到行业先进水平,物料、能源循环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1.1.3.3投资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 化学工业是我国的高耗能行业之一,能源消耗量在全国能源消耗总量中的比例举足轻重。而联碱则又是化工行业的第一耗能大户,改革开
12、放以来,我国联碱行业发展迅速,因此,采用能量系统优化技术对联碱进行节能改造,进一步降低单位产品能耗,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合成氨行业在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亦有较大幅度下降,但目前平均综合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还相差600-700千克标煤/吨,国内的先进水平也仅在1150千克标煤/吨左右,比国际先进水平还相差150千克标煤/吨左右。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大多数合成氨生产企业存在诸如装置规模小、原料结构受限、工艺技术相对落后、小机组效率较低,相当一些企业的管理比较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 (1)工艺流程能耗高,主要体现在煅烧工序重碱含水量高,造成煅
13、烧过程中蒸汽消耗过大。 (2)蒸汽系统管网布置、走向不合理,蒸汽的配送与装置不匹配,凝结水没有得到合理回收,管网和设备的保温结构设计不合理,温度、压力等运行参数控制得不够准确,致使供用热系统的蒸汽损耗大,经济运行水平低。 (3)重灰生产采用固相水合法,工艺技术落后,造成产品质量低,能耗高。 (4)生产系统的余热、余压未能得到优化利用。装置输出热物流没有直接进入下一级装置实现热料直供,致使热物流携带的热能没有得到利用,同时增加了热炉负荷;供给生产系统的蒸汽压力等级高于工艺要求压力,使用减温减压器而造成蒸汽余压的浪费;一方面未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物流余热,体现在合成氨厂造气工序显热未得到合理回收利
14、用;另一方面又不能合理采用蒸汽采暖伴热,造成了储运和罐区的能量损失量大。 (5)系统或装置的管理相对落后,尚未采用各种模拟优化软件或先进控制技术。 上述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既浪费了大量的能源资源,加剧了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又极大地制约了合成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工艺对生产系统进行技术改造。 我公司主营合成氨、纯碱、氯化铵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本项目完成后,年可增产合成氨20万吨,纯碱(重质纯碱)、氯化铵各20万吨。 该项目公司已经完成备案,也进行了前期投入,本次使用超募资金进行建设,将加快该项目的完成时间;项目完成后,将实现现有纯碱业务的节能降耗,取得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生
15、产成本;此外,本次项目的纯碱产品全部为重质纯碱,项目完成后,将实现公司现有产品的升级,将丰富公司产品品种,提高公司产品品质。 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工厂外部条件好,工艺技术和设备选型先进,产品销售可靠,建设规模合理,原材料和动力供应有保证,特别是联碱生产的主要原料工业盐,在项目建设地始终有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联碱副产品氯化铵又是该公司下游产品复合肥的主要原料,销售上可灵活调节,投资收益高,能承受一定的风险。项目建设是可行的。从各项经济指标来看,该项目财务效益较好,各项指标均超过行业基准值。 综上所述,本项目实施是必要的,技术与投资方案可行,投资风险较小。本项目的实施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 万吨联碱 装置 生产 能量 系统 优化 工程 可行性研究 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73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