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中药注射剂等新版GMP改扩建项目2 自然概况环评报告.doc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中药注射剂等新版GMP改扩建项目2 自然概况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中药注射剂等新版GMP改扩建项目2 自然概况环评报告.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山西佳能达华禹制药有限公司中药注射剂等新版GMP改扩建项目 2自然与社会环境概况2自然与社会环境概况2.1地理位置夏县位于山西省运城地区中偏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211141,北纬34553519。地形概貌为“七山二川一丘”,东西长,南北窄,东顶高,面低,中间平。平均海拔为510560m。县境南接平陆,北邻闻喜、垣曲,西接运城,东邻黄河与河南淹池相望,全县东西长66.5km,南北宽24km,总面积1222km2。山西佳能达华禹制药有限公司中药注射剂等新版GMP改扩建项目厂址位于运城市夏县瑶峰镇桥下街南150m处。具体厂址地理位置图见图2-1,区域位置图见图2-2。2.2自然地理环境2.
2、2.1地形、地貌全县地形复杂,山峦重叠,丘陵平川起伏交错。东有中条山护卫,西有稷王山把守,鸣条岗横卧其中。整个地貌为东西长,南北窄,东面高,西面低,中间平,山地多,平原少,海拔在2501583米之间。总面积1352.558平方公里,有“七山二川一丘陵”之称。其中东部为中条山区,地势高峻,石多土少,面积为874.85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4.68%;峨嵋岭从北到南,鸣条岗横贯其中的丘陵地区面积为13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61%;涑水河、青龙河从县境穿过,流经地带为平川区,面积347.7平方公里,占25.71%。总耕地面积69.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4%。其中水浇地36.3万亩,占总耕地的
3、52%;山区耕地面积130700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18.8%;农业人口人均耕地2.2亩。全县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57人,多数人口集中在平川地区。本项目厂区地形平坦。2.2.2地质构造夏县全县地貌东高西低,分为山区、丘陵、平川三个区域,县城东部为中条山区,地势高峻,石多土少,面积918km2,占总面积69.4%。中部丘陵地区有峨嵋岭和鸣条岗横本县,其中,平原地区占地面积274km2,占总面积20.8%,有涑水河和表龙河从境内穿过,全县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49人。本区构造属新华夏构造体系,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主要构造线呈NNE向,同时发育NWW向断裂。控制本区地质、水文地质的两条断裂主要由
4、中条山前大断裂和下渝底朱吕断裂组成,其中中条山前大断裂展布于中条山西侧前缘,走向NNE其力学性质为压扭性;下渝底朱吕断裂倾向SW、倾角较大,为本区北西向断裂向东延伸部分,为一高角度正断层。夏县境内地质情况大致有几部分组成,西北部为新生界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覆掩,中部为太古界涑水群古老变质杂岩分布,东南部主要有下元古界中群和中元古界长城系。2.2.3水文地质2.2.3.1地表水境内河流众多,总长209公里,总流量1.2亿方。其中涑水河流域3294.9万立方,黄河流域8845万立方。因受地形限制,可分为黄河支流水系、姚暹渠水系和涑水河水系三大水系。全县共有较大河流27条,其中直接入黄河支流的5条,通过
5、姚暹渠入涑水河的22条,据1974年5月实测,向河流的清水流量为1.552立方/秒,其中直接流入涑水河0.2429立方/秒。 黄河支流水系以中条山分水岭为界,以东部分的河沟水均注入黄河,清水流量为1.3立方/秒。其中较大的河流有5条: 泗交河:发源于泗交镇西沟村的东、西普峪,由东向南,在泗交镇与王家河、法河汇流,又向东流,经祁家河乡于平陆县曹川乡老鸭池入黄河,全长120华里,流域面积353平方公里,清水流量0.68立方/秒,历史最大洪峰1000立方/秒。 太宽河:发源于泗交镇亚庙滩,向东流径太宽河、下秦涧入平陆县曹川乡,于小龙潭入黄河。县境内长20华里,流域面积53.2平方公里,清水流量0.2
6、7立方/秒。 干沟河:发源于泗交镇干沟村,流径坪陆县曹川乡,于峪口入黄河。县境内长6公里,流域面积22.3平方公里,清水流量0.03立方/S。 板漳河:源于曹家庄乡马家庙官道沟,流经垣曲县,于朱家庄入黄河,县境内只有2.5公里,流域面积18平方公里,清水流量0.015立方/秒。 温峪河:发源于泗交镇王家池,流经温峪、架桑,入垣曲县经五福涧入黄河。全长36公里,县境内16公里。流域面积95平方公里,清水流量为0.32立方/秒,历史最大洪峰150立方/秒。 暹渠水系:中条山分水岭以西的河流、县城以南的诸河汇入姚暹渠,县城以北的诸河汇入青龙河。姚暹、青龙又同汇入运城市苦池滩水库,注入永济市伍姓湖。较
7、大的河流的3条(包括22个支流),清水流量0.242立方/秒。 姚暹渠:发源于庙前镇桑村尉家凹,由东向西经王峪口水库,转向北流与寺儿河、柳沟、史家峪入乃崖河、垣沟、赤峪河依次汇流于五里桥,又转向西流,经裴介镇朱吕,于营里村又折向南流,通过运城市苦池水库,注入永济市伍姓湖,全长140公里,本县境内长22.5公里,流域面积670平方公里,清水流量0.117立方/秒,历史最大洪峰220立方/秒。 白沙河:发源于泗交镇瓦沟,向西经大庙乡汇集九沟十八岔溪流于城关镇樊家峪村入白沙河水库再向西于瑶台出巫咸(前名巫咸河),再向西经县城南关入中留水库转向西南,经禹王乡秦家埝、东浒村等于师冯滩汇入青龙河,向南流经
8、运城市苦池水库,注入永济伍姓湖。县境全长40公里,流域面积72.7平方公里,清水流量0.37立方/秒,历史上最大洪峰596立方/秒。青龙河:发源于闻喜县裴社乡铁牛岭,自东北向入本县境内,经埝掌镇东下冯入崔家河水库,与大沟河汇流,向南入董村,与南、北晋河汇流,再向西流经尉郭乡高村折向西南,经西阴、西董入禹王水库,再向南流,经禹王乡禹王城与李庄排水渠汇流,经李庄村、东浒村与白沙河汇流,从师冯村入运城市苦池水库。全长40公里,流域面积36平方公里,清水流量0.034立方/秒,历史最大洪峰200立方/秒。 涑水河水系:发源于绛县横岭关,流经闻喜县吕庄水库,从西南流入本县境内水头镇的仪门、水头、骆驼湾、
9、西张等村出境。入运城市上马水库,经临猗,入永济市伍姓湖,县境内流长12公里,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清水流量0.12立方/秒,历史最大洪峰320立方/秒。本项目西南距白沙河600m。地表水系图见图2-3。2.2.3.2水资源总的说是地表水丰富,地下水紧缺。地表水资源约为1.2亿方/年,清水流量1.6m3/s,可利用地表水约为4931.7万立方,实际利用为1677.1万立方,占总数的34%;地下水储量8670万立方,实际开采量达到10300.5万立方。2.2.3.3地下水全县地下水总储量1.0027亿立方/年。根据地貌和水文地质特征,分5个区: 低山层基岩裂隙水区中条山分水岭东泗交到马村北,北东向
10、地带为中等富水区,受大气降水补给,以泉的形式补给河水。 基岩裂隙岩溶水区分布于中条山东南马村-小庄线以东至县界。山西北梨树坪至南关村和北山底村以北前沿一带也有零星分布。此区受大气降水补给,以泉的形式补给河水。黄河丘陵孔隙水区西晋、小李、阴庄、小晁、司马之间的鸣条岗区为深埋中富水区。其余鸣条岗为中深埋弱富水区。本区受大气降水和平原水补给水层,水利特征为压水。 山前倾斜平原孔隙水区分布于东下冯、上董、石桥、兴郎庄线以东和山西侧炀层以西地区。该区地下水主要靠地表水和基岩裂隙补给。自东和东北向西南方向运动,补给洪积冲积平原深水层孔隙水。本区浅层水分三个小区,分布于裴社西、秦寺后、文德村以北赵村、上董村
11、以东山前倾斜区,含水层埋深4-83米。1-2层厚度1-24米,由冲积的中细砂、砾石、砾石料角所组成。粒直径由洪积上游到下游逐渐变细,厚度变薄,水层埋深4-15米,具潜水、承压水。水量变化规律是:上中部比下部大。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排泄于洪积戽中下部和青龙河冲积平原。 浅埋中等富水区分布于赵村、南北大里、上董村之间,丁社西、秦寺后、陈韩王村以东,县城以南的前倾斜平原。水层埋深8-33米,厚度5-15米。项目所在地为太古界涑水群,含水层岩性以涑水杂岩,斜长角闪岩、石英岩为主。2.2.3.4夏县水源地根据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运政办发200775号文关于印发运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的通
12、知,夏县水源地为夏县白沙河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根据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夏政办发200785号关于划定县城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通知,对县城自来水厂水源地保护区范围进行了划分。夏县白沙河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白沙河水库大坝坡角向下游延伸100米、两侧至水库淹没线内水域及两侧向外延伸至山体分水岭的陆域、库尾回水淹没线向白沙河河道上游延长2000米的水域及河道两岸向外延伸至山体分水岭。二级保护区:白沙河水库上游干支流河道至源头,一级保护区外的河道及两侧河岸向外延伸至山体分水岭;泗交镇土崖头挡水坝上游水域及干支流河道至源头两侧河岸向外延伸至山体分水岭。县城自来水厂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自来水水
13、源地为中心,半径300米,按外包线作为一级保护区。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不设二级保护区。山西佳能达华禹制药有限公司中药注射剂等新版GMP改扩建项目不在夏县白沙河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范围内,位于水源地下游,水源地距本项目最近的距离为3.5km。不在县城自来水厂水源地保护范围内,位于水源地下游,水源地距本项目最近的距离为2.1km。2.2.4气象气候据夏县1974-2000年的气象统计资料: 温度本县地处暖温带,属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3。冬季多呈现干冷少雪,平均气温为-5。夏季呈现高温高湿,平均气温25.1。秋季往往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平均气温13.3。春季气
14、温极不稳定,冷热无常,空气较干燥,平均气温12.9。一般最高温度出现在七月份,最低温度出现在一月份。1997年7月1日,最高温度达到40.3,1977年1月13日最低温度达到-19.8。 日照全年日照为2293.4小时,平均每天为6.3小时。日照率为51.7%。太阳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为119.3千卡,其性理辐射每平方厘米为58.2千卡。 降水量本县地形复杂,各地降雨差异较大,平川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500MM至600MM之间。前山沿地区在600-650MM之间,中条山区在700-750MM之间,丘陵地区在400-450MM之间。各季降水分布也不均匀,一般春季降水占20%,常出现春旱。夏季降水占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中药注射剂等新版GMP改扩建项目2 自然概况环评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 报告 公示 中药 注射 新版 GMP 扩建 项目 自然 概况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72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