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个人观后心得体会5篇.doc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个人观后心得体会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个人观后心得体会5篇.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个人观后心得体会5篇 他们是我们心中的英雄,为祖国做出了很大贡献,那么你知道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个人观后心得该怎么写吗?为了方便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观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个人观后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个人观后心得【1】四枚志愿军纪念章、一张身着军装的老照片这些普通的物件,因为一段特殊的历史,被92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刘忠尔老人珍藏多年。1951年1月,入伍两年的刘忠尔跟随大部队跨过鸭绿江,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我终于能投入到战斗中,很激动。”刘忠尔回忆,“刚入朝鲜战场,敌机轮番轰炸我军各级指挥所、炮兵阵地和仓库。敌
2、我装备相差悬殊,战斗激烈。尽管我们武器不如敌人,但志愿军战士斗志昂扬,意志坚定,没有人退缩。”1952年7月,刘忠尔荣立二等功。“当时,敌人火力凶猛,我们的步兵连无法冲破火力封锁,我和另一名战友摧毁了敌人的火力点,为步兵连突击打开了一条路”刘忠尔回忆,“后来,我们利用防空洞进行阻击战。躲在洞里空气十分潮湿,连阳光也没有,但条件再差,大家也毫无怨言。”有战斗就有伤亡。1953年初,刘忠尔所在的连队护送运输装备的车辆到前线。途中,为了掩护运输队,刘忠尔被炸伤,后来被送回国内进行治疗。“动完手术后,还要卧床休息一个月。”刘忠尔说,当时,一想到战争还未胜利,心里就着急,没等伤好自己就返回了前线。刘忠尔
3、说,朝鲜战场给养困难,战士们吃饭是一口压缩饼干就着一把雪。那里的冬天特别冷,积雪很深,严寒刺骨,每个人只有一身夹棉的军装,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战场,根本不足以御寒,很多人都被冻伤了。“条件最艰苦的时候,没有水喝。敌人在山下切断我们的水源,我们派一个取水的战士,就牺牲一个。”刘忠尔说。虽然条件艰苦,但战士们的斗志从未减弱。“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我们所属的连队留在朝鲜,帮助当地老百姓修建学校、铁路直到1958年才返回祖国。”刘忠尔说。1964年,刘忠尔转业至金川集团公司露天矿。在岗位上,他兢兢业业、扎实勤奋,成为同事眼中的“岗位先锋”。经历过枪林弹雨,刘忠尔变得十分豁达,对来之
4、不易的幸福生活心怀感恩。“平时我和老伴就在社区的幸福互助院就餐,这里菜品丰富、价格适中,很方便。”刘忠尔感慨,现在生活条件好多了,吃喝不用愁。业余时间,他将酷爱的武术当成第二事业。每次遇到武术技艺比他好的人,他总会虚心求教。“我80多岁的时候还报名参加了全市武术比赛,拿到了老年组一金一银两块奖牌。”刘忠尔说,党和政府让我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虽然现在日子好了,但革命传统不能丢,革命历史更应该被时刻铭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个人观后心得【2】白德善告诉记者:“为什么那么穷?穷是谁造成的?国民党这三座大山压着咱们,还有地主的剥削。所以,我们下定决心,不怕牺牲,要把这三座大山推翻。”白德善老人说,
5、枪林弹雨也不怕,就想着多消灭一个敌人。战友们一个一个在他身边倒下了,他顾不上流泪,只有咬着牙踏着战友的尸体往前冲。1952年,白德善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老人回忆说,他和战友们白天打仗,晚上躲在防空洞里,每天只吃一顿饭。在一次战役中,战斗很激烈,敌人的轰炸机狂轰滥炸,后勤人员也牺牲了,阵地上到处都是焦土弹坑,他的听力也受到了损伤,但依然坚守在最前沿,因表现突出,荣立了三等功。听着白德善的故事,感受着身边安宁的生活环境,记者对眼前这位老人,充满了无限的敬意。解放后, 他工作兢兢业业,从来没有私心杂念。在旗乡企局工作时,单位盖了几次家属房,他都让给了困难职工,一直到离休也没分到房。全家有四个下岗职工
6、,老人从没向组织张过一次口。而且,在他的影响下,大儿子和孙子也先后光荣参军入伍。白德善三儿子白利平告诉记者:“一开始我和媳妇儿都下岗了,拜托我父亲去找领导们说说,希望能给我们两口子安排工作,我父亲说不行,咱们不能给政府找麻烦,下岗的人多了,又不是只有你们两个。我父亲平时就教育我们,有什么事情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力更生。”今年新冠疫情爆发后,白德善看到公安民警、医护人员放弃休假,不分昼夜奋战在抗疫一线,他将10000元的爱心捐款交给了伊旗老干部服务中心,以实际行动助力抗疫。白德善说:“疫情这么严重,国家有困难,我们应该为国家分担。”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个人观后心得【3】罗盛教,湖南省新化县相
7、子村人,1931年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志愿军47军第141侦察队文书。他高举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昂首挺胸踏上了朝鲜的土地,一直向南急行军,迎接战火的洗礼。当年,他参加了阵地防御作战。8月的一天,罗盛教与炊事班的同志到阵地送饭回来,美军发射的炮弹越过头顶,落在南映里和平村庄的土地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炮声过后,罗盛教听到远处传来孩子的哭声。他冒着美军飞机的扫射轰炸,翻越一座山循哭声而去,在一个防空洞旁边,发现一个小孩子,正扑在一名妇女的胸脯上,边哭边叫着“阿妈妮”。那个孩子的身上、脸
8、上、手上沾满了鲜红的血。母亲手里紧紧握住小锄把,背上的婴儿已经被炸得只剩下半截身子了。罗盛教有生以来第一次目睹如此悲惨的景象,他脸色铁青,紧握拳头。此时,美军扔下的炮弹还在爆炸。他不顾一切,把孩子抱起来,交给附近的一位朝鲜老大爷。尔后,他回去安葬了那位朝鲜母亲和她的孩子。晚上,罗盛教躺在床上,怎么也不能入睡夜已经很深了,他打开手电筒,翻开日记本,写了一首诗。诗中写道:当我被侵略者的子弹打中以后,希望你不要在我的身体面前停留,应当继续前进,为千万朝鲜人民和牺牲的同志报仇1952年1月,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风雪弥漫,气温降到零下2摄氏度以下。2日,一位朝鲜少年崔莹在栎沼河上滑冰,不慎摔倒,压破
9、冰层,掉进2.7米深的冰窟窿里,一瞬间就没了顶。刚刚投弹训练归来的罗盛教见此情景,像接到战斗命令,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他边跑边脱掉棉衣,纵身跳进冰洞,潜入水底寻人。在剌骨的冰水中,罗盛教一连两次沉入水底,摸到崔莹,几次用力把他托出水面,只因冰洞四周的冰层太薄,崔莹无法爬上去,又塌进冰水中。罗盛教第三次潜入水底摸住崔莹,双脚蹬着河底的碎石,使出最后一点力气,用头将崔莹顶出水面,战友赶来协助救出。崔莹得救了,罗盛教却被冲到远处的冰层下,再也没有出来。罗盛教冰下救崔莹的消息传出后,石田里20多户群众像失去亲人一样痛哭不已,他们用朝鲜人民最隆重的葬礼安葬了罗盛教。劳动党里委员长指着冰封的栎沼河,声音颤抖
10、地说:“在这条河里,志愿军为救我们的一个孩子献出最宝贵的生命;也在这条河里,美国侵略者用我们亲人的鲜血染红了河水。乡亲们,让我们世世代代都记住罗盛教的名字吧!”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罗盛教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同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追授他为“模范青年团员”。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一级战士荣誉勋章。朝鲜政府和人民为了永远纪念罗盛教,将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将栎沼河改名为“罗盛教河”,将安葬烈士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山上修建了“罗盛教亭”和罗盛教纪念碑,碑上刻着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纪录片 个人 心得体会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7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