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某市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黑龙江某市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某市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一、项目综述XX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区的设置,沿201国道XX至镜泊湖扩展,该项目以“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XX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为基础,针对示范区发展绿色食品的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和对俄口岸的地缘优势,以东北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以“九五”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为技术储备,以绿色农产品产业开发技术的研究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外向型农业,通过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和技术引进,建设绿色优质水稻、外向型蔬菜等农产品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扶优扶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对俄口岸发展外向型农业,实现集约经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建立适应21世
2、纪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示范模式与技术体系。二、目的、意义开展XX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对黑龙江省乃至东北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农业现代化的早日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在农业发展新阶段,技术制约、市场制约和环境制约将阻碍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食物安全方面已基本告别食物长期短缺的时代,进入主要农产品供需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阶段。但我国农业是弱质产业,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进入WTO以后,更容易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冲击。传统的农业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应实现从注重农
3、产品数量,转向注重质量和整体效益;从注重农业现代化转向注重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现代化;从生产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向生产最终产品、高附加值产品,促进农业产业化;从面向国内市场转向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根本转变。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农业持续发展将主要取决于科技进步。没有新的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农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问题的基本改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等一系列问题,将不可能根本解决。技术制约将是农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制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与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国内外对无污染、安全、营养食品的需求与日俱增。但由于近年来乡镇企业和工业企业的发展,工业三废污染严重;农民为了获得高产,超
4、量施用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营养失调,硝酸盐积累及农药和重金属污染,农业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威胁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黑龙江区域特点决定了发展绿色农产品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黑龙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土地面积大、农业资源丰富,但是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及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影响,制约农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农业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产品成本高、品质差、市场竞争力低;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农业经济效益低,农业产业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业资源破坏严重,渍涝与地下水资源消耗过度、湿地减
5、少、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针对上述情况,结合国内外对无公害生态食品的需求,黑龙江省打出发展绿色食品的王牌并提出建设生态示范省的目标,于2000年被国家命名为生态建设示范省和绿色食品大省。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将有利于加入WTO后冲破国际市场的“绿色壁垒”,把我国的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拓展我们的绿色产业,就可以实现环境、经济的双赢,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本项目的目的意义是:以发展持续高效农业为核心,以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主线,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为重点,充分运用生态农业和市场经济的理论和方法,认真解决农
6、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重大问题,最终从理论上探索出黑龙江省发展持续高效农业的途径,从实践上建立发展持续高效农业的典型,为21世纪黑龙江省乃至东北出发展现代化农业树立其具有区域特色的样板。三、国内外发展状况及趋势、本地优势(一)国内外发展状况及趋势21世纪初,世界农业面临的三大问题是:吃饭问题、贫富问题和环境问题。发达国家在二战以后,通过农业技术革命农产品丰足,但产品过剩,环境问题突出,食品安全性问题严重;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解决吃饭的问题,其次是贫困、资源退化、收入低、人口素质低等问题。早在20世纪初叶,就有人提出“永久农业”的概念,以后提出了许多“替代农业”的概念、理论和方法
7、,但在实践上均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和大规模的应用。在这样的背景下80年代初国际上提出并开始实施持续农业的新战略。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食品安全、环境和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迅速。西欧的持续农业一般被称为综合农业(Integrated Agriculture),它是由害虫综合防治、综合农业体系演变而来的。在美国,最初提出“低投入持续农业(LISA)”,1990年又改为“持续农业研究与教育”(SARE),同时还提出“高效率持续农业(HESA)”、“最高经济产量(MEY)”的持续体系等。在日本,以水田为主发展环保型农业。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IFOAM)于19
8、72年成立,各国在其框架下,发展无公害农业,正在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全球无公害产品的营销额从1997年的5000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6500亿美元,到2005年将翻两番。目前国外农业先进国家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主要技术有:应用现代农业机械,作物新品种、现代的良好牲畜饲养及管理方法,水土保持技术,以及先进的有机废物和作物秸秆的利用技术;完全不用或极少使用化肥、化学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等化学物质;采用豆科绿肥和覆盖作物为基础的轮作,通常豆科作物占总面积的30%-50%,轮作形式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的轮作制相似;采用梯田、带状或等高作业、作物残茬覆盖少免耕法、覆盖
9、作物插入轮作法等方式保持土壤免受侵蚀;肥料循环利用和缓释肥料技术。如氮素营养主要来源于豆科固氮、牲畜粪便和作物秸秆,只是对特别需氮的作物有限度地用一点化肥;农田杂草主要通过轮作、耕作和中耕除草来控制,极少用除草剂;病虫害主要通过轮作和保护天敌控制;节水农业和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等。从国外技术发展来看,重视现代高新技术同传统技术的结合。各个国家在持续农业和生态农业的研究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但从内容来看,不外乎是围绕着农田营养问题和病虫害及杂草控制这两大方面,因为这两方面是农业是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研究方向之一是结合生态学基本原理重新认识和重新研究过去长期以来各地区的传统农业中行之有效的
10、传统技术;二是加快研究高新技术,特别是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可降解地膜等研究。持续农业在80年代末在中国开始发展,并引起了各方的重视。1994年9月中国21世纪议程颁布并实施,为了探索中国持续农业发展的途径,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选定了20个县,开展了试验。如“九五”期间的50个“中低产田治理综合试验示范区”15个“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28个“可持续发展综合试验区”,100个“国家星火密集区”等项研究,这些均为实现我国农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和实践基础。在持续发展框架下的无公害农业的发展自1992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宣告成立,1993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正式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
11、”,1994年国家环保局成立有机食品发展中心以来,作为新兴产业发展迅速。1999年正在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有1353个,绿色食品总产量达到1100万,产值200亿元。除国内需求增长外,出口绿色食品到日本、德国、东南亚和俄罗斯等国家。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基地的模式,使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迅速。预计到2005年我国绿色食品产值将翻一番,绿色食品迅速成为一个新兴的大产业。在上述国内外发展背景下,黑龙江省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实施“打绿色牌,走生态路”的发展战略。据统计,到目前全省绿色食品开发品种已增加到210个,比上年底增长27%,今年黑龙江省落实绿色食品基地300多个,面积达到1035万亩,比上
12、年增长38%。预计今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量达到450万吨以上,绿色食品产值能实现90亿元。综观国内外发展概况,对绿色食品的需求是巨大的,但由于生态农业技术的限制和相关的生产资料的严重不足制约了绿色食品的发展,特别是有关培肥技术和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的制约尤为明显。(二)本地优势XX市开展持续高效农业的研究与示范,具备以下优势条件:XX市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生态环境优越。域内山峦叠嶂,森林覆盖率达57%,空气净化程度高;地处XX、穆棱河、绥芬河三大水系中上游,水质清澈;农村工业污染较少,地净田洁。19961998年农业部黑龙江省农垦环境监测站对我市大气、土壤、水源检测结果表明,除XX市区外,各地均保
13、持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各项要素均符合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定的相应标准,特别是近两年随着还林力度的不断加大,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由此,绿色食品在我市有着良好的资源和生态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可成为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最佳途径。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我市把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加大了对绿色食品基地、龙头企业建设、名牌产品培育和市场开拓的力度,有效地促进了绿色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到目前,全市已发展A级和AA级绿色食品11个,占全省的6.6%,其中AA级绿色食品4个,占全省的44.4%。绿色食品推广面积达到了100万亩
14、,产量50万吨,销售收入9亿多元,其中认证面积30万亩。我市的全脂甜奶粉、响水大米、八宝山珍、宁古塔大米等一些绿色食品知名品牌,已享誉国内外。特别是去年,在广州、北京、上海、昆明、澳门举办的大型绿色食品展销会,出现了“轰动羊城,火爆北京,走俏申城,青睐春城”的场面。每到一处都生产了极大的轰动,获得了巨大成功,成为当地媒体关注的热点,在全国掀起了一股XX市绿色食品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宣传效果,极大地提高了我市绿色食品在海内外的知名度,树立了我市绿色食品强市的形象,为绿色食品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与项目内容有关的前期科研工作情况、现有基础条件(包括实验基地、手段、技术力量等
15、)(一)前期科研工作情况XX市自1996年开始,在沿201国道XX至镜泊湖段120公里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带,被列为省重大科技项目,得到了省科委大力支持。1998年,国家科技部启动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XX农业科技示范带被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列入“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并列为第一批启动的15个项目中重点支持的7个A类示范项目之一。重点开展了7项课题研究与开发,抓了5个农产品转化产业,设置了25个各具特色的示范小区,该项目实施三年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起到了良好的典型示范作用。示范区建设着重进行了技术创新、结构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为东北农业类型区加快实现由
16、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探索出一些具有广泛借鉴意义的发展途径。在技术创新方面,以持续高效为目标,注重专题研究和科技攻关,加大技术开发和推广的力度,形成了6项创新技术,完善了5个方面的技术体系,研究了6个方面的发展模式。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31项,已转化应用22项。在结构创新方面,以市场为导向,围绕效益抓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农业结构。三年共引进动植物优良品种130个,使示范区主要农作物品种得到全面更新。示范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例调整到6:4,在粮食作物中优质粮食的种植比例达到85%。开发出了优质稻米、出口蔬菜、优质西瓜和山产土特产等方面的绿色食品产业。在机制创新方面,培植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3
17、10个,分为民办专业协会型、专业批发市场型、订单农业型、销售公司型和能人带动型等5种类型,有效地化解了农民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为发展市场农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管理创新方面,实行了政府推动与科技力量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整体力量,推动示范区建设,为科技示范创造各方面的有利条件。三年来,各级政府、企业和广大农民在示范区建设上投入资金2.4亿元,用于兴修水利、发展设施农业、推动农业机械化和生态环境的治理。示范区建设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示范小区,在不同季节、在各个侧面进行集中展示,增强了项目的显示度。2000年9月,黑龙江省科技厅受国家科技部委托,组织省内外有关专家对黑龙江XX持
18、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题进行了验收。经专家组实地考察,听取了项目主持人汇报,审阅了专题档案资料,形成如下验收意见:三年来,专题组按合同计划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达到了合同预定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由于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示范区工作,建立了市、县、乡三级工作推进体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紧密依托大专院校,建立起多样化、多形式的合作关系,项目技术负责人员组成合理、到位。从而很好地完成了专题研究与示范任务。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二)现有科研工作基础经过“九五”的攻关研究与示范,已完成了7项课题的研究与开发:1、东北地区持续高效作物生产技术体系的研究与示范;2、东北现代养殖业及其产业化技术的研究与示范;3
19、、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及实施产业化的研究与示范;4、寒冷地区保护地蔬菜配套技术;5、农业生态系统建设的研究与示范;6、示范区持续高效农业体系及对策研究与示范;7、示范区管理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与示范。 已取得的创新技术及重要技术成果有:寒地节能日光温室建造技术、绿色食品稻米和蔬菜生产技术、寒地水稻“三超”技术、西瓜嫁接技术、农田残膜回收技术、土地持续高效利用及培肥地力技术等。此外,还建立了标准化的绿色食品稻米和蔬菜生产技术体系等,其中稻米生产达到了国家绿色标准。同时在产业结构优化,试验、示范、推广,培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市场农业,加强农业基本建设,搞好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三)试验
20、及示范基地建设情况经过“九五”的攻关研究与示范,已建成了7个各具特色的试验示范基地:1、振兴“设施园艺(节能日光温室)试验示范基地”;2、渤海镇“绿色稻米产业化试验示范基地”;3、玄武湖“旅游观光农业试验示范基地”;4、宁安镇“节水灌溉试验示范基地”;5、田园牧业“肉羊胚胎移植与品种改良试验基地”;6、大湾村“集约化畜牧养殖与畜产品加工试验基地”;7、镜泊湖“工厂化养鱼试验示范基地”。(四)技术力量项目技术依托单位东北农业大学是一所多学科的高等农业学校,199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成为“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学校的专业设置覆盖农学、理学、工学、经济、教育、人文
21、六大学科。现有博士点11个,硕士点2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农业部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18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在校任教的专职教师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达30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此外,还有省内外近20家科研院所、100多名专家参加该项目的研究与示范工作。(五)本地科技力量示范区内有农科所等6个省属、2个市属农业科研单位和2所农业院校,他们除直接参与示范区课题研究,承担建设任务外,还作为示范小区的技术依托单位把现有的成果提供给示范区应用,同时为示范区培养人才。示范区内市、县、乡三级农业、畜牧、林业、水利、农机等方面的300余名科技人员,直接深入生产第一线,建立各类示范基地。示范区
22、内300多个农民协会,不断推出灵活多样、贴近农户的科技服务。五、研发基础、成熟程度及考核指标(一)研发基础及成熟程度在XX至镜泊湖201国道沿线开展持续高效农业研究与示范,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1、本区域的“六五”-“九五”期间,先后组织实施了一批科技攻关、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农业综合开发、农科教结合项目,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现代生物技术、工厂化农业和农业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开始逐步应用,为发展持续高效农业提供了技术保证。2、在持续高效农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上,通过实施“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与东北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研究,加深了对持续高效农业的认识,探索出了具有东北地区特色的发展持续高
23、效农业的模式,为今后的研究和发展积累了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成果。3、现已形成了一批从事持续高效农业攻关课题研究与推广队伍,包括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地方科委、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民技术协会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示范区逐步完善了三组一站一办(领导小组、专家组、项目组、试验站、示范区管理办公室)组织机构,具体协调示范区建设工作。4、该项目实施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XX市政府由市长挂帅指挥,分管科技和农业的副市长具体协调,举全市之力抓好示范区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各方面的投入力度,建立了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体系。5、通过近几年的研究与示范,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提高
24、了广大农民的素质,为本项目的实施创造了最重要的基础条件。6、示范区开展了日益增多的国际合作交流。省科委已将该区域批准为“中日友好科技合作示范区”,每年接待4-5批日本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并开展了与美国、欧盟、韩国的技术交流。总之,本项目研究与发展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探索,基础较好,技术和管理方面比较成熟,继续开展此项研究可望能出水平较高的成果,将对我省乃至东北地区发展持续高效农业提供借鉴。(二)考核指标项目完成后,要为我省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样板,通过研究与示范,在技术、产业、机制、管理等方面实现一系列创新,形成持续高效农业技术体系。具体考核指标为:1、抓好2项绿色食品开发,使其成为知名品牌,建立绿色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 某市 持续 高效 农业技术 研究 示范区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70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