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淡轻黄体性柔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暗淡轻黄体性柔课件.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 咏物诗歌鉴赏,汕头市实验学校 林晓婉,我喜爱梅花: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 我喜爱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周敦颐 我喜爱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花语 诗情,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学习目标,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2、品读鹧鸪天桂花,把握诗歌的形象与理解词人的情感。3、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方法。,1、描摹传神:“体物肖形,传神写意”,2、别有寄托:“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咏物诗特点,板书,古代第一才女,永远的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1、
2、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著有漱玉词。2、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3、李清照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人称“婉约词宗”。李调元在雨村词话中评价李清照:“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鹧鸪天桂花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品析朗读,把握情志,鹧鸪天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
3、见收。何须:何必,何用。自是:本来是骚人:指屈原,因其作离骚,故称其为“骚人”。可煞:表示疑问,是不是,是否。,探究思考:,1.这首词如何描写桂花的特点?2.作者是如何评价桂花的?3作者借桂花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找出具体诗句,朗诵全词,思考:词中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请分别找出对应的语句。,描写和议论,(哪些是描写?哪些是议论?),描写句:,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议论句:,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光泽:色彩:品性:场所:味道:,偏远,香浓,柔和、疏淡,暗淡,轻黄,色淡香浓迹远性柔高洁脱俗,正面描写,作者是如何评价
4、桂花的?,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议论,诗人如何通过议论表现桂花的特点?,何须,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正面),色淡香浓,迹远性柔,一议,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侧面),梅花,菊花,桂花,妒,羞,冠中秋,名花之冠,拟人 对比 衬托,再议,这一句描写了什么内容,与桂花有何联系?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如何理解下面这个句子?,注:“骚人”指的是屈原。屈原在离骚中,用褒扬之笔,列举了各种各样的香草名花,以比况君子修身美德,可是偏偏没有提到桂花。,屈原,(不见收),珍重,三议,“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5、?(侧面),用典、抑扬,光泽:色彩:品性:场所:味道:,偏远,香浓,柔和、疏淡,暗淡,轻黄,色淡香浓迹远性柔高洁脱俗,正面描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议论抒情(正侧结合,层层深入),赞美崇敬,高洁脱俗淡泊坚定,屏居乡里,托物言志,拟人、对比、衬托用典、先抑后扬;,品词,物象外在特征内在品质作者经历思想感情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用典,桂花,色彩暗淡,体性温柔 浓郁芳香 秋花之冠 品格高洁,24岁那年,其夫赵明诚奔父丧,有加上党争的连累,曾屏居乡里多年,通过赞美桂花的色淡香浓,品格高洁,表现了自己虽不为人赏识却能
6、坚定、自信的乐观情怀和不同流俗的高尚的人格理想。,徜徉于一片花海的李清照,红酥肯放琼苞碎,探着南枝开遍未。玉楼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浣溪沙,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鹧鸪天桂花,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如梦令,乱世中的美神感知美享受美驾驭美花蕊中的女性意识,“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清照的这首玉楼春当属其中的佼佼者,不仅写活了梅花,而且活画出赏梅者虽愁闷却仍禁不住要及时赏梅的矛盾心态。作者出手便不俗。首句以“红酥”比拟梅花花瓣的宛如红色凝脂,以“琼苞”形容梅花花苞的美好,都是抓住了梅花特征的准确用语,“肯放琼苞碎”者,是对“含
7、苞欲放”的巧妙说法。此词上片咏梅,下片写赏梅,不仅写活了梅花,而且活画出赏梅者虽愁闷却仍禁不住赏梅的矛盾心态。写出暮秋湖上水光山色的优美迷人,表现了她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从情致上看出,她此时的生活是安静、平和、闲适、欢快的,此词当属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写轻风吹动细雨,而美丽娇弱的梨花似乎承受不住风雨意欲凋谢。写出梨花在雨中楚楚可怜的娇弱之态。梨花盛开之日正春色浓郁之时,而它的凋落使人为之格外伤感,甚至难以禁受。,清照作了大量咏花词,用自己的笔描绘了一个独特的女性眼中的百花王国。花是她少女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她少妇情肠,深情相思的寄托,花是她晚年孤苦,历尽创伤心灵的外化,花更是她女性意识和独立人
8、格的真实写照。女性成了抒情主体。李清照向整个社会敞开了自己的心扉,倾吐自己身为女性的喜怒哀乐。其情感是心灵的展示,真情的喷涌,是女性审美情趣的流露,表现出女性对生命意识和价值的内省和感悟。她作品摆脱了女性作为世俗玩物和被观者的遭遇,摆脱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物化的倾向,女性成为有血有肉有自己内心情感世界的活生生的人。咏花词中自我女性意识鲜明,塑造了一个属于女性自己的灵魂。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出现以前,文学几乎是男性的一统天下。清照以一部漱玉词跻身于群星璀璨
9、的宋代词坛,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把李清照置于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审视发现,她具有极强的女性意识,她以鲜明的女性视角观察记录自己周围的世界,应说正是这种独特的女性视角使李清照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赢得世人高度赞誉。,花蕊中的女性意识,鹧鸪天桂花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品析朗读,把握情志,1、整体感知,“读清”全诗。2、关注有效信息:诗题、注释等。3、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4、联系背景,揣摩诗人寄托的情感与志向。5、体会诗歌艺术手法的妙处。,
10、如何鉴赏咏物诗,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词)刻画了什么形象?某物具有什么特点?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寄托的情与志,艺术手法,物的特点,主要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抒情其他手法:比喻、象征、拟人、对比、衬托等。,咏物诗、词的鉴赏思路:,运用了.(手法),通过.(意象及其特点)表达了.(作者情感,主旨),题画菊(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注:郑思肖,南宋末年著名画家诗人,宋亡后隐居不仕。)这首诗中描写菊花,抓住了菊花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的菊花傲然独放,挺立篱前,宁肯抱香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写出菊花不随俗
11、流,坚毅不屈的特点。诗人以孤菊自比,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决不向元朝统治者屈膝投降的坚毅不屈的民族气节。,题画菊(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注:郑思肖,南宋末年著名画家诗人,宋亡后隐居不仕。这首诗中描写菊花,抓住了菊花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注释不并:不合、不靠在一起。并,一起。疏篱:稀疏的篱笆。未穷:未尽,无穷无尽。抱香死:菊花凋谢后不落,仍系枝头而枯萎,所以说抱香死。何曾:哪曾、不曾。
12、北风:寒风,此处语意双关,亦指元朝的残暴势力。,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以自喻,这首画菊
13、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当然与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陆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残蕊抱枝干”的诗句,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从形象审美的完整程度和政治指向的分明来看,都略逊郑思肖的这两句诗。
14、“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质询,语气坚定;后者陈述,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与主题略显游离。更重要的是,前者点出“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当然,陆游、朱淑贞的诗都是好诗,但三诗并立,郑思肖这两句诗的忧愤,则更为深广。这首诗句用于表达“民族气节、忠贞爱国”时显得分外贴切。,寄托的情与志,艺术手法,物的特点,主要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抒情其他手法:比喻、象征、拟人、对比、衬托等。,咏物诗、词的鉴赏思路:,总结,作业,完成学案练习背诵鹧鸪天-桂花课后阅读:梁衡乱
15、世中的美神李清照一文,谢谢大家!,汕头市实验学校 林晓婉,李清照24岁时,其夫赵明诚奔父丧,加上当时党争的连累,李清照便和赵明诚回到了青州(今山东益都)赵氏的故里。大概在此屏居(隐居)乡里十多年。从作品的内容格调看,或许作于这一时期,属于李清照的早期作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苏子瞻哀辞张舜民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注:张舜民:和苏轼感情深厚。苏轼知定州期间得墨石,作大盆盛之,数水其上,名其室为雪浪斋。后来苏轼被贬岭南,到宋徽宗时,作者知定州,重新修茸雪浪斋,而此时得知苏轼病逝,于是写了这首哀辞。丈八盆:指苏轼用
16、来盛放墨石的盆。,链接高考,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苏轼被贬,墨石也被贬,“石与人俱贬”中的“俱”字,道尽当时的炎凉世态。B首联下句是说,苏轼虽然已经去世,但“石尚存”,足以让作者感到一丝欣慰。C“重添丈八盆”体现了作者对苏轼遗物的珍重,表达了作者对苏轼的思念之情。D尾联直抒胸臆,情真意切,苏轼病逝,作者只能在万里之外的定州为其招魂。E总体而言,本诗语言平实质朴,为便于抒情,也使用了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6.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作者写“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两句的用意。(6分),5(5分)BE(解析:B项“足以让作者感到一丝欣慰”错,人亡石存,充满了物是人非之悲;E项,本
17、诗没有使用反复的修辞。)(选对一项2分,选对两项5分)6作者这两句写墨石坚硬厚重,不轻易改变本性的特点;实则借物喻人,以墨石坚重之质,象征苏轼坚贞不移的品格;作者借此句表达了对苏轼坚贞品格的赞美及对好友逝世的悼念之情。(每点2分,意合即可),托物言志,1、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 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2、例如下列事物常常用来表达的志趣。松、竹、梅:高洁的志向 泥土:谦逊的情怀 蜡烛:无私奉献 大雁:思乡怀人,二、鉴赏托物言志的步骤,1、找出所托之物:看题目上、看主要描写对象。2、找出所托之物的特点:通过细节描写看特征,透过表面看本质,看作者究竟写出了物的什么特点。3、
18、推测所言之志:要领会作者的情感脉络,找出所托之意与所赞美之物之间的相似点。尤其要关注议论抒情的语句。,1、本词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写桂花外貌不艳而清雅脱俗。2、桂花正是诗人自身清雅脱俗,自信不凡品格的写照。她对桂花的珍视和自信,就是对自己的人格志趣的自珍和自信。3.表现了诗人坚定、自信的乐观情怀和不同流俗的高尚的人格理想。,合作探究:古人咏物,往往托物言志或者托物抒情。李清照借“桂花”表现了怎样的情志?,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2、整体把握物象的形态特征,紧扣文本。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联系写作背景,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架空分析情感。4、关注表现手法。常用比喻、
19、象征、拟人、对比、反衬、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的手法。5、注意答题规范:明物象指特点析感情,小结:鉴赏咏物诗步骤与方法,三步到位:第1步:概括事物的特征第2步:指出作者寄寓的情志 第3步:分析表现手法,1、本词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写桂花外貌不艳而清雅脱俗。2、桂花正是诗人自身清雅脱俗,自信不凡品格的写照。她对桂花的珍视和自信,就是对自己的人格志趣的自珍和自信。3.表现了诗人坚定、自信的乐观情怀和不同流俗的高尚的人格理想。,合作探究:古人咏物,往往托物言志或者托物抒情。李清照借“桂花”表现了怎样的情志?,(一)思考:1.找出词中描写桂花的句子。写出了桂花怎样的特点?,颜色暗淡,体态轻盈,踪迹难寻
20、,香气浓郁,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三、赏析课文,词人通过桂花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思呢?,色淡香浓情疏迹远,远离名利高洁独立,桂花,词人,四、合作探究,托物言志,找出表明词人对桂花情感、态度的句子,并用原词的句子作答。,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议论,品鉴朗读词的上片,完成句子。请仿照示例,说说李清照眼中的桂花。李清照说:桂花光泽暗淡,不明亮。色彩轻黄,不艳丽。秉性温雅柔和。远迹深山,情怀疏淡。香气浓郁。何须浅碧,无须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小结:不以娇丽鲜艳取胜,疏淡清雅也是一种美,形色之美固然让人悦目,芳香四溢更令
21、人赏心。,虽其貌不艳,而清雅脱俗。,1、请具体分析词中的桂花具有怎样的特点?,暗淡轻黄,体性柔,只香留,颜色,秉性,气味,外貌不扬而内秀丰富默默无闻而香留人间,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描写)(正面阐述),2、诗人如何通过议论表现桂花的特点?,何须,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正面阐述),色淡香浓,迹远品高,一议,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侧面烘托),梅花,菊花,桂花,妒,羞,冠中秋,花中之冠,拟人 对比 衬托 抑扬 化用,再议,3、这一句描写了什么内容,与桂花有何联系?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如何理解下面这个句子?,注:“骚人”指的是屈原。屈原在离骚中,用褒扬之笔,列举了各
22、种各样的香草名花,以比况君子修身美德,可是偏偏没有提到桂花。,屈原,(不见收),珍重,三议,“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侧面烘托),桂花,古人咏物,往往托物言志或者托物抒情。李清照借“桂花”表现了怎样的情志?,傲视尘俗,低调,自信,具有内在美的性格,对桂花的傲视尘俗,低调,自信,对自己的人格志趣的傲视尘俗,低调,自信,鹧鸪天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第一层议论: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花当然是以红为美的。至于碧牡丹、绿萼梅之类,那就更为名贵了。这些都是桂花没有具备
23、的。但是作者认为,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何须”也好,“自是”也好,“第一流”也罢都是词人自信的一种体现。,在这句话中,你最喜欢哪个词?,第二层议论:“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画栏开处冠中秋”化用李贺诗句“画栏桂树悬秋香”(金铜仙人辞汉歌),热情赞美桂花堪在秋天的花卉中称首。,艺术手法?,拟人,对比(反衬),第三层议论:“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作者对屈原不关注桂花这一行为有什么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屈原在离骚中,用褒扬之笔,列举了各种各样的香草名花,以比况君子修身美德,可是偏偏没有提到桂花。所以作者抱怨他“可煞无情思”。屈原的人品和才德,是人所共同景仰的,这也包括作者李清照在内。对这位先贤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珍重。,写法特点:这是一首咏桂词,以往的咏物词都以咏物抒情为主,而这首词却以议论入词,托物抒怀,别开生面。一共有三层议论:这些议论,既有正面阐述,又有通过拟人手法侧面烘托,更有批评屈原,为桂花正名,充分表现了桂花在词人眼中的形象花中第一流、花中之冠。,1、是作者傲视尘俗,乱世挺拔的正直性格的写照。2、桂花的品格和处境就是作者的品格和处境。她对这种品格的自珍和自信,就是对自己的人格志趣的自珍和自信。,合作探究:古人咏物,往往托物言志或者托物抒情。李清照借“桂花”表现了怎样的情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70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