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大通县城关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青海省大通县城关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大通县城关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青海省大通县城关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报单位(公章)项目负责人: 项目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公章):大通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 可行性研究报告负责人:赵刚联系方式:电话:0971-2722191通讯地址:大通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朔山大厦4F ) 邮 编:8101002006年10月 20 日目 录一、总论4(一)项目背景4(二)项目概要9二、项目区概况12(一)自然条件12(三)资源条件14(三)社会经济状况182.经济发展水平18(四)土地利用现状21(五)基础设施条件25三、项目分析28(一)项目的合法性分析28(二)新增耕地潜力分析土
2、地利用现状29(三)水土资源平衡分析31(四)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36(五)土地适宜性评价37(六)公众参与分析价38四、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43(一)规划依据43(二)规划方案比选45(三)推荐方案总体布置说明48(四)建设内容和标准52(五)节水措施说明63五、土地权属调整方案64(一)土地权属及利用现状报告64(二)权属调整范围65(三)权属调整程序66六、项目建设组织管理67(一)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67(二)项目实施进度68(三)项目实施过程控制措施70(四)项目建后运行管护方案72七、投资估算73(一)投资估算依据73(二)投资估算编制说明74(三)投资估算费用构成79(四)投
3、资进度计划79八、效益评价80(一)社会效益评价80(二)生态环境效益评价81(三)经济效益评价82九、风险分析84(一)项目主要风险分析84(二)风险程度分析87(三)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87十、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88(一)结论88(二)建议89十一、附图9012、其它说明91附件:1、附图 青海省大通县城关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土地利用现状图青海省大通县城关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土地利用规划图一、总论(一)项目背景1. 项目名称青海省大通县城关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情况青海省大通县城关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单位是大通县大通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为主,并抽调大通县
4、水电设计室主要工作人员,联合编制。大通县水电设计室成立于1990年12月,现有职工16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4人,具有高级职称的3人,中级职称的6人,初级职称的5人,是一个具有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丙级资质和测绘丁级资质的单位。单位自成立以来,主要承担着大通县的农田水利灌溉、河道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小型水电站、人畜饮水等工程项目的勘察、规划和设计工作。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青海省大通县城关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是大通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大通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4.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根据国土资发200529号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的精神,为突出土地开发整理
5、重点,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提高我县基本农田的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结合实际,我县申请了青海省大通县城关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该项目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城以北18公里的城关镇,处在黄河三级支流黑林河下游两岸的河谷一级阶地上,项目区土地总面积713.3626公顷,项目建设规模面积634.3399公顷,地势比较平坦,光热资源丰富,灌溉条件便利,是大通县的主要产粮区之一。也是大通县优质小麦育种基地和油菜生产区,属基本农田保护区。但是在联产承包20多年来,由于部分群众忽略农田养护和管理,耕地地力逐年下降,原有灌溉设施由于是民营管理,缺乏维修资金和管理经验,破坏严重,加之该
6、区处在河谷阶地上,土层较薄,水源涵养能力差,产量低而不稳,再受到冰雹和霜冻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基本上属于靠天吃饭的状态,使得群众依靠农业的收入较少,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不高。同时也反映出大通县基本农田保护地块的质量普遍较差,应大力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高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质量。因此,由大通县委和政府、大通县国土资源局按照国家土地开发整理的有关文件精神的要求,大通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大通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提出了大通县城关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5. 项目预期目标项目完成后土地利用率达到98.8%,比项目实施前的97.5%提高0.7%;土地垦殖率达到81.5%,比项目实施前的77.3%提高4.2%。净增耕
7、地30.44公顷,新增耕地率达到5%,使项目区人均耕地占有量增加0.003公顷,项目区人均收入由2364.9元左右,提高到2526.98元,增加162.08元。新增林地11.8559公顷(39480株),林地覆盖率由项目实施前的4.08%,提高到5.7%。项目区年可新增纯收益178.33万元, 6. 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该项目的建设具有以下的基本条件:法律条件:该项目处在大通县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大通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大通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范围之内,也符合国土资源部关于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3363号)、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等国家关于土地开
8、发整理的有关文件精神的要求。自然条件:项目区地处大通县中北部的黑林河河谷阶地, 河谷地带地下水比较丰富, 沿河两岸为地势平坦的一二级阶地,地势开阔,地形平坦,地形呈西北高,东南低、地面坡度绝大多数5度以下,局部在稍大于5度,表层主要为黄土和耕种栗钙土,土层下部为砂砾层,工程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好。项目区所属土壤为粟钙土,该土种母质是洪积物、冲积黄土为主,夹杂有少量砂砾和砾石,土层厚度60100厘米,项目区土壤可种植青海省现有的各种农作物,农作物的布局可不受土壤类型的制约。 资源条件:项目区地处内陆高原,属高原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根据大通县农业气候手册中城关气象站的资料(该站就处在项目区),多年
9、平均降水量508.7毫米,蒸发量1252.8 毫米,多年平均气温3.2,日照时数2605小时,太阳辐射总量132140千卡/平方厘米,最大冻土厚度1.2-1.4米,无霜期180天,温湿指数0.92,干旱指数1.65,大于0的积温为1820,非常适宜小麦、蚕豆、马铃薯、油菜和蔬菜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 项目区灌溉用水取自黑林河,黑林河属黄河四级支流,年平均流量2.68立方米/秒,年径流量8332.5万立方米,河水无任何污染,水质好,水量丰富,对农作物灌溉无任何危害,适宜农田灌溉。生态环境条件:项目区生态环境条件好,黑林河流域属于湟水流域的中上游地区,自然适生树种主要有青杨,锦棘草,柠条、沙棘
10、、柳树也有零星分布,人工栽植速生树种也主要为青杨。周围没有任何的工业企业对环境造成污染,植被覆盖率85%,而林地面积只有29.0697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4.08%。基础设施条件:城关镇是以前的大通县政府所在地,也是大通县重要的交通要道,从这里分别有通向省县外的国道227公路和城(城关镇)西(海北州西海镇)公路,还有通向逊让、青山、西山等乡镇的县乡公路,道路四通八达,交通条件非常方便。黑林河从项目区从中间通过,水流量常年稳定,水资源丰富,能够满足项目区灌溉用水量。黑林河年径流量达到年径流量8332.5万立方米,由于河道两岸受河水侧渗的影响,地下水位也比较高,一般埋深在58米之间。项目区现有民营
11、灌溉渠道4条,即逊布河渠、黑林河渠、塔哇渠、青山河渠,4条灌溉渠道修建于1955年1966年之间,设计总灌溉面积506.2公顷,基本覆盖了整个项目区耕地的灌溉范围,但是由于布局不尽合理,工程设施损坏严重,尤其是田即逊布河渠、黑林河渠两条渠道问题十分严重,没有正规的引水枢纽,间配套设施差,灌溉效率很低,不能够发挥正常效益,需要重新进行布置和田间配套。4条渠道都是土渠,没有任何的节水措施,水资源浪费非常严重,目前实际灌溉面积只有206.1315公顷,只占设计灌溉面积的45.5%。为此,村民在灌溉季节常常发生用水矛盾和水事纠纷。项目区电力供应条件也很好,项目区每个村通过农电线路的改造,电网布局更加合
12、理,380和220伏特的高低压线路纵横交错,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建设的用电要求,也不需要架设长的输电线路,电力供应有保障。 施工条件:为保证土地整理项目的有效实施,必须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组织保障和人力配置。考虑到项目的可操作性,大通县已经成立了城关镇土地整理项目领导小组,由主管土地的副县长为组长,国土资源局局长为副组长,分别由大通县国土资源局、农牧局、水务局、交通局、林业旅游局、电力局、发展局、财政局等单位的领导为成员,在项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县国土资源局土地整理中心主任具体负责有关事宜,履行项目法人职责,负责项目的建设管理任务,并负责项目领导小组的决策。整个项目从勘察规划设计到项目的实施,都要按照
13、基本项目建设程序,通过进行招投标,选择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项目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单位、监理单位和质量监督单位,使项目在从规划设计到施工等各个环节得到顺利实施,当地群众对本项目的支持程度及愿望很高:土地整理项目是一项“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是为项目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在当地很受干部群众的欢迎,尤其是在距离该项目区以南10公里处,已经实施完成的北川河土地复垦项目见到了实效,为周围农民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因此,项目区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很高,要求进行土地整理的愿望很迫切,项目必将得到顺利实施。(二) 项目概要1. 项目所在地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 项目类型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和国家
14、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该项目类型确定为国家投资土地整理(基本农田)重点项目。3. 项目性质根据关于2003年国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96号)的规定,本项目性质确定为基本农田整理项目。4. 项目区位置和范围项目区地理位置:北纬370209.7-370333.2,东经1013023.7-1013254,位于大通县城关镇,项目区西至逊让乡麻什藏村、城关镇贝寺村,北接城关镇柳树庄、大庄、阳坡庄,东至城关镇李家磨村,南连城关镇西关、龙曲、下寺觜、李家磨村 。项目范围共涉及城关镇的贝寺、大庄、柳树庄、龙曲、李家磨、柳树庄、阳坡庄、西关、西门、下寺嘴、阳坡庄等
15、共9个行政村。5. 项目区地貌类型本项目区地面倾斜度一般都在2度左右,按有关规定属于青藏高原丘陵地区河谷平地。6. 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区总面积713.3626公顷,除去水面积、居民住宅、坟墓、公路、现有林地和苗圃面积等79.0227公顷,实际建设规模634.3399公顷。7. 项目区土地权属情况目前,已经完成了对项目区涉及的9个村的土地都登记工作,并颁发了村集体土地所有证书。因此,项目区土地权属清晰,所有权和使用权归所在村集体所有,无土地权属纠纷。8. 项目预计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率 本项目预计新增耕地面积30.44公顷,新增耕地率5%。9. 项目建设工期项目计划实施年限为1年,2007年3月
16、-2008年3月10. 项目总投资、亩均投资项目估算总投资1888.3157万元,项目区总面积平均每亩投资1764.71元,项目建设规模面积平均每亩投资1984.55元,新增耕地亩平均投资41356元,每万元投资新增耕地数量0.2418亩。项目投资全部申请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重点项目资金。二、项目区概况(一)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大通县处在青藏高原东北端,属于青藏高原丘陵地区,大通县地形南低北高,东低西高,三面环山,海拔最低处为2250米,最高处为4500米,海拨平均高度在2650米左右。地貌类型主要有河谷地貌、丘陵地貌和高山地貌三种。项目区位于大通县中北部的黑林河下游河谷阶地, 属于大通县城关镇
17、的辖区范围,地势开阔,地形平坦,地形呈西北略高,东南略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基本呈矩形,属于青藏高原丘陵河谷平地地貌,海拔2519-2565.3米,项目区涉及土地总面积713.3626公顷。2.土壤项目区所属土壤为粟钙土(砂壤土),该土种母质是洪积物、冲积黄土为主,夹杂有少量砂砾和砾石,土层厚度60100厘米,表土层大部分都有石灰反应,碳酸钙含量由上到下逐渐增加,耕作层有机质平均含量6.64%,全氮0.448%,全磷0.227%,全钾2.16%,碱解氮239PPM,速效磷5.2PPM,速效钾154PPM。从上述耕层养分含量情况来看,有机质含量中等,全氮、碱解氮较缺,速效磷缺少,速效钾丰足。土层
18、无明显的分异,机械组成也较一致,结构良好 。从各种养份含量来看,项目区土壤可种植青海省现有的各种作物,农作物的布局可不受土壤类型的制约。(1)土壤偏碱性,在肥料施用中应注意施用酸性肥料和有机肥料。(2)碳酸钙的含量略有偏高,但影响不大,在肥料施用中应特别注意磷肥及施用技术,提倡与有机肥混合施用或实行集中施用的方法。(3)建议加大土壤改良力度,增施优良农家肥料,采取多种措施,加厚活土层,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整作物布局,实行轮作,不断提高农作物产量。规划后增加的耕地,原则上以适种原有农作物为主,加强土壤改良,可以提高土地使用质量和生产效率。3.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项目区由于处于黑林河河谷一级阶地,地
19、表土层以下为河床沙砾石层,厚度在1525米之间,沙砾石层以下为岩石或不透水层。由于受到河道水流侧渗的影响,地下水位比较高,一般地下水的埋深在58米之间,主要为地下浅层潜水,蓄水层厚度约1025米,涌水量大,根据实际抽水测量,达到30立方米/小时,地下水的流向主要是由河床向东西两面以及由上游北向下游方向。地下水主要是依靠大气降水和河道来水补给,一般在枯水期水位降低,丰水期上升,个别地方由于地下水位高,已经形成了涝渍地,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但是地下水水质好,没有污染,河水PH值在8-8.2,地下水PH值7-7.8;矿化度一般小于0.5克/升,河水和地下水化学类型大多均为HCO3-Ca.Na型水质,均
20、适宜农田灌溉,对水工建筑物也不会带来侵蚀危害。项目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部的中低山丘陵区西宁盆地的西北部,在构造上属祁连褶皱中间隆起地带,新生代第四纪沉积物广泛分布于流域内。河谷地带地下水比较丰富。项目区地质结构为黄土地质,地质表层为黄土层,黄土层下部为砂砾层。沿河两岸为地势平坦的一二级阶地,河床均为沉积的砂砾石层,厚度较大,两岸0.21.0米覆盖土层以下均为砂砾卵石层,其承载力3540吨/平方米,内摩擦角大于36,凝聚力C值为0。黑林河虽属山区游荡性河流,但多年来,河流演变不大,主河流基本沿河道行流,因此,工程地基全部处在古河床砂砾石层上,完全能够满足一般水工建筑物对地质条件的要求。(二)资源条件
21、1.农业气候资源项目区地处内陆高原,属高原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根据大通县农业气候手册中城关气象站的资料(该站就处在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08.7毫米,蒸发量1252.8 毫米,干旱指数2.01,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见表3-1),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干旱指数达到2.46,农作物很容易受到干旱的危害。多年平均气温3.2,多年平均气温差25.3,多年平均最高气温10.8,多年平均最低气温-3.8,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605小时,年日照百分率59%,多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140.1千卡/平方厘米,0、5、10的日照时数分别为1535.6小时、1198.8小时、683
22、.0小时,0、5、10的积温(80%)分别为2026.4、1856.4、1156.1,初终日时间分别为4月4日10月28日、4月27日10月7日、6月12日9月3日,持续时间分别为208天、164天、84天,最大冻土厚度1.2-1.4米。无霜期180天,温湿指数0.92,干旱指数1.65,常年主导风向夏秋季节多东南风,冬春季节多西北风平均风速为2.0米/秒,最大风速为19米/秒。春旱、秋涝、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较多,对农业生产影响严重,城关地区麦类作物在播种到拔节期翻生轻旱的机率35%,重旱的机率15%。全生育期发生轻雨涝和一般雨涝的机率均为35%。春小麦发生霜冻的机率35%,其中苗期3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海省 通县 城关镇 基本农田 整理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69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