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保护区一期建设可研性报告.doc
《霍山保护区一期建设可研性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霍山保护区一期建设可研性报告.doc(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山西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一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总 论1.1项目提要1、项目名称山西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一期建设项目2、项目建设范围一期建设项目涉及全区范围。山西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处太岳山脉南端的洪洞、霍县、古县三县的交汇处,位于东经11154211115122,北纬362433362811之间,范围主要涉及古阳镇(古县)、陶唐峪乡(霍州市)、李曹镇(霍州市)和兴唐寺乡(洪洞)4个乡镇的14个行政村。3、实施主体单位山西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4、项目法人代表常健5、主管单位山西省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6、项目性质新建7、项目建设目标以保护为中心,建立健全保护区内部管理机构,大力加强以保护为重
2、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人才培养,探索自然保护区各项功能全面发挥的有效途径,初步建立起现代化保护区管理体系的框架。8、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1)标志及防护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界碑、界桩、指示牌、检查卡、标志门、巡护路网、森林防火系统建设。(2)科研中心、站址建设主要包括科研中心及5个保护站的建设。(3)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给水、排水、通讯、供电、采暖、绿化美化及道路工程建设。(4)设备购置主要包括科研中心、保护站、派出所、档案馆及防火系统的各项设备购置。9、项目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为三年。10、投资规模该建设项目总投资902.78万元。其中直接投资811.12万元,占总投资的89.85%;独立费48.6
3、7万元,占总投资的5.4%。;预备费42.99万元,占总投资的4.76%。直接投资分为:土木工程建设投资为188万元,基础设施工程投资为54.68万元,保护与恢复工程投资111.50万元,科研与监测工程175万元,宣传教育工程85万元,多种经营工程20万元,社区共管32万元,设备投资为144.94万元。独立费用中:勘测设计费20.28万元,工程监理费16.22万元,管理费12.17万元;预备费42.99万元。11、资金来源全部省财政投资。12、项目效益本项目建成后,对切实保护好霍山的森林资源、水资源和珍稀物种,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对改善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收入
4、水平有很大的作用,是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于一体的一项重要举措。13、项目实施地点山西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14、项目可研编制单位山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1.2项目建设依据以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国内外有关自然保护区的理论以及山西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各项生产经营管理现状为依据。主要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5.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条例6.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8. 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9. 全
5、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总体规划10.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11.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12. 山西省人民政府晋政函2002124号关于新建人祖山等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通知13. 山西省林业厅晋林护发2002119号关于转发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新建人祖山等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通知的通知14.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0145号)15.太岳林局提供的有关霍山自然保护区的基础性资料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参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工程项目技术经济指标表。1.4可行性研究结论该项目的建设内容立足于山西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建设,因需而设,目标明
6、确,技术路线清晰,建设内容具体。 实施该项目的自然、经济等建设条件具备,且该项目由山西省林业厅监督实施,具有组织管理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培训体系完善的优势,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因此,该项目建设具有可行性。通过对该建设项目的前景预测,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因此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建议尽快组织实施。2.项目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当今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之一,为世人所关注。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国家林业局结合我国国情和林情,提出了“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
7、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的总体战略思想。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生态环境保护诸多措施中的重要的一项,自然保护区是维护和利用自然综合体、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整体的战略基地,也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种源的一个储源地。自然保护区的建成不仅对加强保护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有特殊意义,而且是减缓和控制生态环境恶化、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终实现自身资源的持续利用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最有效的措施,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有利于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对促进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实施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
8、意义。目前山西省共建立自然保护区44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处),面积114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28%。保护区的数量、面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山西省的人文景观和地上、地下文物古迹占全国的60%以上,所以在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潜力很大,必须借鉴成功经验,加大建设力度,实现保护区的跨越式发展。山西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金钱豹、褐马鸡、麝等和核桃楸、水曲柳等珍稀植物和名贵中药材、人工针叶林、天然灌木林及汾河支流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可以严格控制和减少人为活动,对珍稀动植物繁衍生息、增加物种和种群数量、促进生物多样性等诸方面都有极为重要
9、的意义。2000年太岳林局,向山西省人民政府及林业厅等主管部门提交了关于建立霍山自然保护区的请示(太林政发(2000)35号)。2002年山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立山西省霍山自然保护区。2007年根据山西省林业厅晋林护发2002119号的要求,制定了山西省霍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为使保护区的工作落到实处,使保护工作科学有序地进行,拟进行保护区一期工程建设,重点是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恢复保护功能,为今后保护区的建设、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 生态保护的需要保护区内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金钱豹、褐马鸡、麝等珍稀野生动物和核桃楸、水曲柳等珍稀植物和
10、名贵中药材,区内人工针叶林是华北地区营造保护比较完整的人工林典型代表之一。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为珍稀动物提供生存繁衍空间以及保护汾河支流生态系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2.2.2经济发展的需要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创建好的生态环境能提高吸引资金力,增强经济竞争力。保护区经济困难,太岳林局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吸引投资,对保护区乃至太岳林局的经济发展,都尤为重要。2.2.3 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对保护区内的森林保护管理进行综合统筹安排,使管理中心与管护站、管理区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统一管理,以提高保护区森林保护管理的综合能力,提高森林保护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11、2.2.4 抵御风险的需要区内集中连片的人工针叶林,一旦发生火情既没有阻隔系统,又没有先进的扑救设施,将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由于利益驱使,偷猎捕猎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珍稀动物的生存。另外,有害生物危害缺乏预防措施,且发生后得不到及时控制,一旦蔓延开来,将会使林中生物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总之,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对保护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3.项目区现状评价及存在问题3.1现状评价3.1.1自然生态质量评价 根据中国山地森林的森林区划,我国东部地区按水平地带性划分为六个水平带,霍山自然保护区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黄土高原山地
12、丘陵松林区,是一个巨大的生物库。另外,霍山自然保护区属太行山系西端,初步调查有种子植物有93科、391属、723种、22变种。森林植被类型主要有油松林、核桃楸、水曲柳、辽东栎、侧柏林、山杨(白桦)林、华北落叶松林、沙棘-白草灌草丛、白草、冰草、草芦草丛等。比较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经初步调查约216种,其中两栖类5种,爬行类14种,鸟类162种,兽类35种。在这些种类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6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国家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22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15种。保护区自然条件良好,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土壤肥沃,保持着较为完好的自然生态面貌。3
13、.1.2管理水平评价山西省霍山自然保护区是属新成立的机构,目前的管理体系和运营机制还不仅完善,管理机构也正在积极的筹建之中。由于自然保护区基本上包含了大南坪、小涧峪、兴唐寺三个国营林场的主要范围,其工作人员按目前的情况是计划将原国营林场的人员划拔过来,这些工作人员有在国营林场多年的管理经历,为自然保护区的部分建设项目,如林地的经营与管护等都可提供十分宝贵的经验,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有着较为成熟的技术。3.1.3保护区的经济评价山西霍山自然保护区属于太岳林局差额事业单位,目前已列入正式预算编制的有75人。因该单位正在筹建之中,目前还没有经济来源和经济实力。保护区地处崇山峻岭、十分偏僻的山区地
14、带,当地生产力相当落后,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小农经济条件下的农作物种植和牲畜的养殖,经济现状仍处于贫困线以下。随着国家对贫困地区开发力度的加大,保护区农户正努力改变传统种植观念,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和生产要素,以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为契机,调整产业结构,在恢复植被、改变生存环境的同时,正在努力改变生活质量、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社区人员素质。3.1.4保护价值1、保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金钱豹(Panthera pardus)为食肉目猫科豹属动物,是猫科动物中体型较大的兽类。地理分布上豹分布于亚洲、非洲。在亚洲,由西伯利亚、朝鲜半岛经我国直到缅甸、中南半岛、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爪哇及印度、叙利
15、亚、伊拉克和阿拉伯半岛。在我国,除台湾、辽宁、山东、新疆和海南外,各省区皆有分布。豹的适应性很强,它可生存于多种多样的环境,包括森林、灌丛、热带雨林、山地、丘陵、平原、干旱地、湿地和荒漠等。在我国境内,豹主要生活在有森林的山地中。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的频率不断增加,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造成豹的栖息地不断被破坏、割裂、缩小,过去许多有豹的地区,现已绝迹,大部分地区亦处于濒危状态。在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豹被列为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豹属于附录的物种。豹作为大型食肉动物,寿命较长,虽然目前在全国许多省区仍有一定的数量,但由于栖息地割裂严重,已对其生存构成严重威胁。尽
16、管在一段时间里仍有繁殖,在野外仍能发现其踪迹,一旦超出了临界点,其野外种群数量可能会迅速下降甚至崩溃。华南虎的现状,已为我们提供了前车之鉴。目前学术界一致认为造成该物种濒危的主要原因就是:(1)在上个世纪80年代前,长期的过渡猎捕是主要原因。认为豹为害家畜,其毛皮或骨骼代虎骨用,故而遭到大量捕杀;(2)栖息地的被破坏是豹数量剧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3)种群过小且相互隔离,导致种群退化,也是致危原因之一。因此,建立以金钱豹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更加有效地保护好这一珍稀物种,已是刻不容缓。金钱豹虽然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但到目前为止,除其分布地区的自然保护区保护了豹的栖息环境
17、和食物源地外,无专为保护豹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山西省是我国豹的主要分布区之一,而霍山自然保护区在其管辖范围内,又经常可见到金钱豹出没于此,因此在此处建立保护区,对保护金钱豹栖息环境、对建立专一的金钱豹自然保护区、对进一步完善和构筑我省保护网络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2、保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褐马鸡(Brown=cared Pheasant)为杂食性鸟类,大多数植物和动物都是它采食的对象。褐马鸡成高约60厘米,体长1米1.2米,体重5公斤,全身呈浓褐色,头和颈为灰黑色,头顶有似冠状的绒黑短羽,脸和两颊裸露无羽,呈艳红色,头侧连目有一对白色的角状羽簇伸出头后,宛如一块洁白的小围嘴。褐马鸡最爱炫
18、耀的是它那引人瞩目的尾羽。其尾羽共有22片,长羽呈双排列。中央两对特别长而且很大,被称为“马鸡翎”,外边羽毛披散如发并下垂。平时,它高翘于其他尾羽之上,披散时又像马尾,故称“褐马线”。褐马鸡整个尾羽向后翘起、形似竖琴,十分美观褐马鸡为我国特产珍稀鸟类,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鸟类学会则把褐马鸡作为会标。山西省已将褐马鸡定为省鸟。褐马鸡在我国,除山西省吕梁山的关帝、管涔山林区少有分布外,河北省西北部小五台山林区36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1987年调查仅有数百只,目前约计有2000只左右。霍山自然保护区在其管辖范围内,经常可见到褐马鸡出没于此,因此在此处建立保护区,对保护褐马鸡栖息环境、对建立
19、专一的褐马鸡自然保护区、对进一步完善和构筑我省保护网络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3、保护以油松林为主的森林生态环境拟建的霍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太岳山西南,地貌为中起伏侵蚀中山,由中度切割的石质山和土石山组成,其间分布着茂密的森林植被。植被中油松纯林分布于海拔13001600米之间;海拔1600米以上为桦、栎和油松混交林;海拔1300米以下是落叶阔叶林;灌木有胡枝子、虎榛子、黄刺玫、沙棘、照山白和绣线菊等;草类以针茅、苔草为主。就山西省土壤植被类型来看,自东南向西北依次更替为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山地针叶林灌丛草原干草原五个层次,该保护区处于针阔混交林山地针叶林的过渡地区,生态环境类型在黄土高原地为较为
20、典型。植物群落交错现象明显,从而形成了动物种类较多,生物多样性组成丰富的特点。该地区重山叠嶂,峰峦犬牙交错,沟谷深切纵横,悬崖绝壁垂直差异大,混交林、针叶林与灌丛交错,植物繁茂,是动物理想的繁衍、栖息地。4、保护汾河一级支流的水源涵养林保护区境内有大南坪河、大沟河、水峪河、小涧峪河、罗涧河、陶唐峪河、义城河、柳沟河。拟建的霍山自然保护区属于黄河流域汾河水系。汾河支流大南坪河、大沟河、水峪沟河、小涧峪河、罗涧河发源于保护区范围内的土石山区,其源头和上游区域均处于该区森林植被的庇护之中。宝贵的森林群落构成了太岳山生态防护体系的主体框架,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生态保护屏障。为了使大南坪河等河流
21、源源不断地补充供给汾河和满足下游地区的生活生产用水需求,实施政府行为,强化资源保护,丰富动植物种群的多样性,优化森林结构,建立霍山自然保护区,对促进区域内水源的蓄积和补充,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意义十分重大。3.2存在问题1、保护区地域偏僻、思想观念落后、经济基础薄弱,加上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当地居民对保护区的保护意识较差。2、基础设施落后。经济落后,政府对保护区的投入几近为零,原有的道路大多是步行道,窄且路状差,不能满足保护区开发及现代管理的需要。3、保护区与社区经济发展的矛盾。保护区内大多数居民耕作方式落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很强,“靠山吃山”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开山采石、打柴、放牧等对资
22、源有较大的破坏。国家把具保护价值的森林等自然资源划入保护区后,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居民的生产生活来源被 “切断”。保护区居民会认为是保护区所为,二者矛盾不可避免。 4、由于外界人为因素,如公路穿越等,造成对动物的惊扰及生存区域的分割。4.建设条件分析4.1发展机遇党的十七大把生态建设放在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相等的位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掀开了林业大发展的序幕。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并积极组织、推动林业六大工程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山西省各级财政近年来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加,为保护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4.2政府重视太岳
23、林局对生态建设极为重视,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大力支持保护区的建设。4.3意识增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护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日益强烈,各级政府的重视,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使全社会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意识普遍提高,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4.4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保护区内蕴育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93科、391属、723种、22变种。野生动物约216种,其中两栖类5种,爬行类14种,鸟类162种,兽类35种。加之基本上没有经过人为破坏的生境条件,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生境演替规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2、区内林地权属清楚,在其内搞建设不会发生土地纠纷。3、有较雄厚的技术力量。原有林场场部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霍山 保护区 一期 建设 可研性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69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