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扶贫建设项目可研.doc
《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扶贫建设项目可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扶贫建设项目可研.doc(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1项目概况11.2项目提出原由21.3编制依据及原则41.4结论与建议6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82.1县城概况82.2项目所在区域概况11第三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133.1项目建设背景133.2项目SWOT分析243.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5第四章 市场背景与客源分析294.1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市场分析294.2客源市场分析304.3游客行为特征分析314.4客源市场定位324.5市场规模预测33第五章 建设地点与建设条件355.1建设地点355.2建设条件35第六章 项目规划建设方案386.1规划的依据386.2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386.3规划范围及目标416.5总体布
2、局436.6工程方案45第七章 环境、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557.1 编制依据及原则557.2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567.3环境保护措施567.4项目对环境的影响577.5水土保持587.6环卫设施58第八章 安全卫生及消防598.1编制依据598.2安全建设方案598.3卫生防疫608.4消防设施60第九章 节 能629.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629.2 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639.3节能措施64第十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6610.1组织机构设置6610.2劳动定员6610.3人员培训67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与工程管理6811.1项目实施进度安排6811.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6811.3工程
3、施工与管理69第十二章 项目招标方案7012.1编制依据7012.2招标内容70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7313.1投资估算7313.2资金筹措74第十四章 财务评价7614.1财务评价7614.2财务评价综合结论80第十五章 风险分析8115.1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8115.2风险程度分析8115.3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82第十六章 结论与建议8316.1结论8316.2建议83附 件:1、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 2、项目用地规划的意见; 3、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4、企业营业执照; 5、组织机构代码证; 6、税务登记证; 7、机构信用代码证;8、商标注册证。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概况
4、1、项目名称XXX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扶贫建设项目2、建设单位X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3、建设地址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X县XXX乡XXX村、XXX村。4、建设规模与内容项目主要建设一座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以观光农业及现代旅游业开发为宗旨,集种植、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度假居住、健身、科研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体验区,总面积约为6400亩,其中游客服务中心30亩,休闲娱乐区50亩,研学旅行基地6320亩。项目主要建设游客服务中心7200平方米,建设旅游公路8公里,游步道15公里;景观长廊2座,旅游公厕12个,研学旅行基地1个、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景区标识标牌及导览、供水供电、消防安防、应急救援、绿化亮化工程等
5、配套设施。5、建设期限总建设期为2年,即 2015年12月2017年12月。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1500.05万元,其中工程费用为9597.6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1354.83万元,基本预备费为547.62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银行贷款及建设单位自筹。7、社会经济效益(1)经济效益:经计算,本项目各项财务评价指标较好,平均年营业收入3480万元,总成本费用为2634.4万元,利润总额650.72万元,上缴所得税为162.68万元,年净利润为488.04万元。全部投资收益率为4.2%;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5.47%,高于设定的基准值;全部投资投资回收期(pt)为15.4年(含
6、建设期2年);财务净现值为1665万元(所得税后),均大于零。(2)社会效益:乡村旅游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的重要途径,对于解决“三农”问题、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扶持农民就业创业、引导农民致富以及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加快旅游产业大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建设对促进XXX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具有积极影响,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1.2项目提出原由XXX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农业观光及乡村旅游的发展,全力推动,出台了许多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2010年和2011年,省政府连续两年召开乡村旅游专题工作会议。尤其是2010年农业
7、部、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的意见,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签署关于推进森林旅游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后,XXX省以此为契机,在2011年7月由省政府主办,省旅游局、省农业厅、省林业厅联合承办,召开全省乡村旅游工作会议,进一步部署深化发展乡村旅游。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若干意见(赣府厅发201139号)、关于促进我省休闲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赣府厅发201221号),明确多项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实施XXX省乡村旅游十万人创(就)业行动方案,省财政出资组建省旅游产业担保公司和农业产业化担保公司,为乡村旅游企业及从事旅游业
8、的农户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各地注意部门协作与政策联动,做到乡村旅游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及林业建设、小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紧密结合。旅游、农业、林业等部门强化协作,创新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省林业厅、省旅游局联合召开推进森林旅游工作座谈会,引导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融合发展。近年来,XXX省各地依托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以及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成效显著。据统计,2014年全省乡村旅游实现接待游客8678.7万人次、收入510.8亿元,分别占全省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的35.5%和32%。截至目前,XXX已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4个,全国休
9、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8个,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78个,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村)8个,星级农家旅馆200多家,涌现出婺源、南昌凤凰沟、新余昌坊等一批发展典型。XXX县利用其自然资源及环境优势,把特色产业与新村建设、乡村文化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发展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探索走出一条建设生态旅游新农村示范片和带动周边农民脱贫致富的新道路。拟建场址位于XXX县东部,XXX乡XXX村、XXX村境内,宁会公路边,距XXX县约5公里。项目区域内有农户1715户、6649个农业人口,有耕地6452亩,林地35500亩,区域内以种植水稻、白莲、西瓜、脐橙等为主。XXX村、XXX村自然环境独特,
10、四周群山环抱、树木茂盛,山村风景秀美,空气清新宜人,溪水清澈甘甜,可以说,XXX村、XXX村所在地区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条件。旅游基础设施是发展旅游业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其对旅游基础设施的需求将不断增长。本项目的实施是既有利于充分利用XXX乡XXX村、XXX村的旅游资源,加快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步伐,打造旅游扶贫试验区,又能解决当地群众的交通出行、农副产品及农用物资的运输销售、劳动力就业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3编制依据及原则1、项目编制依据(1)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1号;(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
11、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5)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旅发200751号);(6)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7)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2009-2015)(8)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12月)(9)XXX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的若干意见(赣发200910号)(11)X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若干意见(赣府厅发201139号)(11)XXX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12、(12)XXX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3-2017)(13)关于加快农业农村转型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若干意见(赣发(2013)2号);(14)国家计委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2006版);(1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编写出版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16)X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02015年);(17)XXX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18)XXX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9)XXX县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20)国家现行的有关政策和法规及其他基础性资料。2、编制原则(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法规,促进经济社会
13、协调发展。(2)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原则。(3)符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协调发展原则。(4)运行经济、合理,投资节省,规模经济与实际相结合原则。(5)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原则。3、研究范围报告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提出的背景、建设的必要性、市场分析及预测、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工程建设方案、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效益分析等,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编制了本项目环保、节能篇章,并制定了该项目初步的工程招标方案,为项目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1)通过对项目拟建地区经济发展和项目区现状进行调查,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2)确定项
14、目地址用地与总平面规划;(3)通过调查和测算分析,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和工程建设初步方案;(4)估算项目总投资,提出资金来源与筹措方案,拟定投资计划和实施进度安排建议;(5)分析项目带来的的效益;(6)从技术、经济、环保、社会等各方面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和技术上的可行性,提出研究结论和建议。1.4结论与建议1、结论(1)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省、市、县各级旅游规划要求。(2)本项目位于XXX县XXX乡XXX村、XXX村境内,距XXX县城区约5公里,全程已通水泥公路,交通十分便利。(3)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的生产生活污水、废气、垃圾等,在设计时已充分考虑了其处理措施,对环境
15、无不良影响。(4)本项目的实施,不仅能能更加有效地保护XXX村、XXX村的自然生态资源,还能改善XXX县旅游环境,提升XXX县区域性旅游资源上一个新台阶,扩大游客容量,带动XXX县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有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为当地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5)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高于设定的基准收益率,财务净现值大于零;上述分析说明项目从财务上讲是可行的。2、建议(1)建议认真按照建设程序要求搞好各阶段的工作,特别要搞好招投标工作和工程质量监理,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2)在工程建设中,要注意公用、环保、安全的配套建设,与施工建设同步进行。(3)工程建设中
16、,切实做好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工作。(4)本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建议政府各级相关行政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以便项目早日实施。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2.1县城概况2.1.1区位概况XXX县位于XXX省东南部,赣州市东北部,地处北纬260518至270813,东经1154020至1161715之间,东与石城、广昌县交界,南与瑞金市、于都县为邻,西与兴国、永丰县相连,北与乐安、宜黄、南丰县接壤。南北长117.2公里,东西宽61公里,总面积4053.16平方公里,版图面积居XXX省第三,赣州市第一。县城驻地梅江镇,地处北纬2628,东经11600,系赣东北至赣西南的交通咽喉,又处闽、粤之要道。县城距省会
17、南昌市320公里,距赣州市 160公里。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约17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物流信息中心。319国道和昌厦一级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昌厦公路纵贯南北长达69公里,与319国道在县城梅江镇交汇,县城距京九铁路兴国火车站80公里,鹰(潭)瑞(金)、石(城)吉(安)两条高速公路自北向南,由东至西穿过XXX县。根据XXX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5-2020)中提出,县城城市规划范围为:南至高坑,北至七里,规划面积远期(2030年)40平方公里,XXX县城人口规模远期(2020年)23.5万人。2.1.2自然概况1、地形地貌特征XXX县属赣南中低山丘陵区,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
18、境内一般高程300-500米,最高点为西北部的凌云山,海拔1454.9米,最低点是南部黄石镇下车坪村,海拔154米。2、地质情况XXX县地质构造处于南岭东西复杂构造带的东段北侧,地质基础系古生代震旦纪的浅变质岩构成,以震旦系和白垩系分成最广。岩石主要有花岗石、变质岩、紫色页岩,以花岗岩居多。土壤类型以酸性紫色土、冲积土和红砂岩、红色粘土发育而成的棕红壤为主,多呈中性和酸性反应。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区,区域内属地震动参数0.05g(地震烈度6度)区。3、气象情况XXX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温润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无霜期长,适宜于亚热带作物的正常生长。气温年平均气温在
19、14至19之间,极端气温也是南部高、北部低。极端最高气温南北相差较小,而极端最低气温相差较大。4、水系水文XXX县降水年降水量在1500至1700毫米之间。大致北部多,南部少,东部多,西部少。XXX县北部初霜早,终霜短,霜期料南部长,无霜期较南部短。根据县气象局观测记录:山顶出现霜的次数较少,山间盆地出现霜的次数较多。2.1.3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1、人口XXX县辖24个乡(镇)299个行政村,2014年年末总人口81.6万人,人口构成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占极小部分,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6人。2、城区常住人口预测XXX县城区人口为20.2万人,根据XXX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20、提出,远期2020年城区人口预计23.5万人。3、资源(1)水土资源XXX县域土地总面积4053平方公里,折合607.97万亩,其中山地面积482.34万亩,占总面积的79.4%,耕地面积66.92万亩,占总面积的11.01%,有园地土壤1.69万亩,占面积的0.28%。耕为冲积土,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以红色土壤为主,间有紫色土分布,土地肥沃。XXX境内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200km2以上支流6条、100 km2以上支流13条、50 km2以上支流34条。梅江河发源于XXX北部的肖田乡境内,是赣江(贡江)源头之一。梅江地处贡江最北端,梅江流域面积7121 km2,其中XXX境内流域面积达37
21、27.36 km2。境内多年平均产水量约为38亿m,约占贡江总径流量的17%,人均水量5000m,比全省人均水量3700立方米高出1300 m。XXX县是千里赣江源头的重要区域,为涵养赣江水源,保护赣江水质作出重大贡献。(2)生物资源XXX县气候优越,土质肥沃,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山地面积广,林木品种多,分布宽,蓄积量大。全县乔灌木树种约有一百余科,一千二百余种。大部分代山、丘附分布着马尾松和杉木群落。森林资源虽比较丰富,但分布不均,主要分布边缘地带,其蓄积量占全县蓄积量的70%。此外,有开发优势强的果茶品种资源;珍贵的药材资源;珍稀银杏、水杉资源;鲜美的花卉资源和很有开发前景的猕猴桃、山渣、山
22、梨等野生植物资源。农作物以水稻为主,还有品种繁多的薯类、豆类、瓜果、蔬菜类等21个科,61个品种。XXX县森林面积大,植物资源丰富,是各种动 物良好的栖息地,有国家级保护动物豹虎、猕猴、穿山甲等。其他野生动物有600余种。(3)矿产资源地下矿产资源主要品种有:稀土、瓷土、钴砂、钨砂、水晶石、石英石、石灰石、云母、铜矿、铀矿及少量的金砂等22种。据分析,稀土总储量可逾百万吨,磷矿石十万吨,石英石二千万吨,其他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前景。(4)旅游资源境内有闻名国内外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翠微峰旅游风景区,凌云山原始森林和XXX起义指挥部旧址,“易堂九子”遗址等,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23、常年平均旅游人数达30万以上,境内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是全国对外开放县之一。4、经济2014年XXX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22.5亿元,增长9.7%;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3.67:40.21:36.12调整为23.06:40.46:36.48;财政总收入9.2亿元,增长16.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8亿元,增长14.6%;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7.5亿元,增长2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1亿元,增长12.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95元,增长1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40元,增长10.5%。2.2项目所在区域概况XXX乡位于XXX省赣州市XXX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观光农业 乡村 旅游 扶贫 建设项目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68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