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一课国土与人民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人教.docx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一课国土与人民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人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一课国土与人民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人教.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一课国土与人民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人教辽阔的疆域 课程标准 概述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了解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 描述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总体面貌,了解其基本特征。 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是中国地理的开篇,其编写以事实材料说话,安排了较多的图片和活动,使学生直观地认识祖国的疆域特征。要认识和了解祖国,首先要明确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意义。我国特定的空间位置,影响着自然环境的特点和人们的经济活动。辽阔的国土,使我国的地形、气候乃至生态环境复杂多样,为我国各生产部门提供广阔的场地,形成各地区自然、经济上的区域差异。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辽阔的疆域,是掌握我国各种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学习
2、中国地理其他各章节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特点;并能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能在地图上填出我国的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阅读地图学生能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各个角度说明中国疆域之大。通过与日本、蒙古国家的海陆位置比较以及对中国辽阔疆域了解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海陆兼备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兴国之志。从而形成保卫祖国领土的神圣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我国的地理位置以及优越性
3、 2.难点: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三、教学策略 1.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3.学生准备:预习课本。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图片,让学生说说这些是什么成就?从图片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当我们祖国取得这样的成就时我们会骄傲自豪。因为我们都热爱自己的祖国母亲,而爱母亲,就要了解她,了解她,才能更好地建设她。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中国地理的有关知识。 学生活动 生:新中国成立来中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取得巨大成就。 中国逐渐强大 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中国位于
4、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岸。 我国领土大部分位设计意图 激发起学生兴趣,把学生的情绪带入高潮,营造出一种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中国地理的学习。同时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学过如何描述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在课伊始,尝1 导入新课 活动一:我会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 投影显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任务1:请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并据图说出依据。如学生回答不好教师可作如下指导: 在投影上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 在投影上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 指出高、中、低纬度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所处的纬度范围。 指出五带划分
5、界线,说出中国位于哪个温度带? 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对位置如何。小结: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可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三方面分析 。 任务2:中国有辽阔的疆域,你能找到哪些证据证明?请同学们从陆地面积、领土四至、陆上邻国、辽阔海域等方面收集证据。温馨提示:参考课本P2-4页的文字和地图,地图册,四人小组合作完成找证据的任务。 这环节设置四方面的链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灵活选择链接给予补充。) 链接1:世界主要国家陆地面积比较 链接2:我国领土四至以及中国南北、东西地区的景观、时区的明显差异图片,从而突出中国南北、东西跨度之大 链接3:中国的邻国 要求:按逆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历史 社会 下册 第一 国土 人民 辽阔 疆域 教学 设计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67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