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生活中幼儿行为的观察与分析.docx
《一日生活中幼儿行为的观察与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日生活中幼儿行为的观察与分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日生活中幼儿行为的观察与分析 一日生活中幼儿行为的观察与分析 过去,我们习惯于将弹、唱、舞、讲、美作为幼儿园教师必备的技能,这样的说法并没有错,但是并不全面。事实上,对已一位称职的幼儿教师来说,他的第一个技能,也是最重要的技能是读懂幼儿,能够从幼儿的行为和行为变化中分析出他们的情感和需要。 一、 为什么要观察与分析幼儿的行为 1. 为了读懂孩子因为孩子拥有一百种语言。 孩子的一百种语言马拉古奇 孩子 是由一百组成的 孩子 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方式、游戏方式及说话方式; 还有一百种聆听的方式,惊讶和爱慕的方式; 一百种欢乐,去歌唱去理解。 一百个世界,去探索去发现。
2、一百个世界,去发明。 一百个世界,去梦想。 孩子 有一百种语言,但被偷去九十九种。 学校与文明,使他的身心分离。他们告诉孩子: 不需用手思考,不需用头脑行事,只需听不必说,不必带着快乐来理解。 爱和惊喜,只属于复活节和圣诞节。 他们催促孩子 去发现已存在的世界, 在孩子一百个世界中,他们偷去了九十九个, 他们告诉孩子:游戏与工作、现实与想象、天空与大地、理智与梦想, 这些事 都是水火不容的。 总之,他们告诉孩子:没有一百存在, 然而,孩子则说:不,其实真的有一百!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
3、儿童成长的需要。 2. 为了尊重孩子因为孩子天生就能当老师。 向孩子学习,就是对儿童智慧的推崇。很多的大家、名家都曾提出要“拜儿童为师”、“向儿童学习”。 泰戈尔所言:“上帝等待着人在智慧中重新获得童年。”我们可以用智慧探索儿童精神世界的奥秘,在寻找童心的过程中获得生活的智慧。 蒙特梭利的“成人应当向儿童学习” 1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孩子就是我的老师,他们纯洁天真、无所做作我就像一个诚惶诚恐的学生一样向他们学习。” 贾平凹在我的老师中写道:“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谁规定老师只能是以小认大?孙涵泊!孙老师,他该做我的老师的。孙涵泊不管形势,不瞧脸色,不斟字酌句、拐弯抹角,
4、直奔事物根本,他该做我的老师。他说了也就完了,不虚伪不究竟,不自欺欺人,平平常常,坦坦荡荡,他该做我的老师。 孩子带成人重新回到那个非功利的世界,是孩子带成人去游戏,去感受人生的种种真趣、真谛,是孩子更新了成人对世界的感受。 从某意义上说,孩子天生就能当老师。 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勇气?你会怎么回答呢?也许你要想一会儿,然后小心翼翼、字斟句酌地解释。但一位老师组织的活动勇气中,孩子们的想法却让人大开眼界。同样,一开始老师也向孩子们抛出了这个问题。让人既担心又好奇这么小的孩子,会理解什么是勇气吗?他们会怎么解释这个“勇气”呢? “勇气就是有胆量去做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勇气就是一种力量。” “
5、勇气就是不能放弃。” 每一个回答都精彩而“到点”! 随后,执教老师一边播放PPT画面一边娓娓道来“什么是勇气?” “勇气是你有两块糖,却能留下一块到第二天;勇气,是和别人吵架后你先去讲和;勇气,是你知道个大秘密却答应对谁也不说;” 老师的讲述给孩子们打开了关于“什么是勇气”的闸门 “勇气就是无悔,下棋的时候就是走错了也不能后悔。” “勇气就是不上当。” “勇气就是坚持每天跑步。” “勇气就是和比自己强的人比赛。” “勇气就是别人欺负了你你也不哭。” “勇气就是危险的时候也不放弃,就像消防员叔叔一样。” “勇气就是掉了一颗牙会说没关系。” 孩子用他们所经历的事、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解释着什么是“勇
6、气”,让人惊讶、佩服,甚至是深深的震撼和感动! 在孩子面前,成人一直以知识的拥有者自居,以为孩子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知道。但事实是孩子有时什么都知道,他们对世界的理解有时竟然比我们成人还深刻透彻! 2 3. 为了引导孩子只有发现孩子才能因材施教。 教师只有进行细致而全面的观察,才能从中了解幼儿的发展状态和学习特点,发现幼儿的潜力和需要,这正是因材施教的最好依据。 她对不同性格的孩子采取的沟通方式是不同的:有时和孩子互问;有时和打招呼的孩子摆摆手;有时眉毛提起,微笑地看着孩子点点头;面对内向的孩子,会迎上去默默地摸他的头,用温和的眼神送他去活动;面对不爱倾听别人说话的孩子,会让他等待一会,然后假
7、装惊讶地样子说:“哎呀,你好”;面对那些不遵守规则,大声说话的不文明的孩子,会嘟起嘴巴,神情严肃又有点可爱地对他摇摇头。她对班里的每位孩子观察得都很仔细,能细心、敏锐地观察到每个孩子的优点、缺点并及时鼓励、帮助他们。 高美霞爬上豆蔓看自己 例如在区域活动时,我们就要观察了解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然后按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不同的材料,让幼儿按自己的发展水平、速度、去选择、摆弄材料,进而推进不同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4. 为了激励自我的成长只有反思自己才能专业成长。 幼儿园教育纲要所指出的,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8、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有62条细则,其中12条与幼儿观察和分析的相关,体现了观察的重要性。 精心阅读儿童是每一位幼儿教师的基本功。特级教师赵赫老师认为:教师与教师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观察上。好教师善于观察并发现问题及难点,并分析原因,寻找教育的对策。而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会观察,看到了什么,怎么看。 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幼儿和教师的角色都在变化。幼儿不应被视为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应为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帮助,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需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并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
9、索与表达。通过观察记录活动,教师就能迅速地了解并掌握幼儿的操作情况,了解其思维模式,发现存在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同时,观察记录也给教师的自我管理和反思成长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孩子很喜欢老师注意他们,观察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 二、 如何让观察变得可能 1. 现状问题分析 “观察”的重要性在学前教育界得到了很多的呼应和认同,但是在实施起来并不顺利。,教师的观察往往非常盲目,质量不高。原因出在哪里呢? 例1:有一个孩子经常哭,教师发现他在天生气质上就属于比较内向的那一类型。这一天,这孩子又哭了,教师就以为他又在闹情绪而没有给予特别的理会,后来3
10、 由保育员前去探视,才发现这孩子是因为跌倒撞痛而哭。造成此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就在于教师仅凭借自己的经验作判断,没有实际地去观察幼儿。 案例2:在一次穿木珠的活动中,教师把木珠随意地分给各小组,让幼儿通过练习穿木珠来训练其手指小肌肉的灵活和协调性。有一个小男孩怎么也穿不进,望着同伴们手中的一串串五彩缤纷的木珠,他露出了焦虑的表情,并用期盼的眼睛望着老师,以期得到帮助,而该老师只是走到他身边说了声:“你怎么不穿呢?快抓紧时间。”就离去了,全然没有观察到孩子无法把线穿入木珠是因为工具的合适性出了问题。因为这个小男孩手里的木珠的洞眼特别小,而线却相对较粗,导致了他屡次失败。可想而知,孩子是多么失望啊!
11、一、教师不去了解幼儿缺乏观察意识 在幼儿活动室里,我们经常会遇到对幼儿熟视无睹的教师。排除缺乏责任心的原因之外,教师缺少了解幼儿的意识,只关注教,不关注学是非常主要的原因。有许多认真负责的老师,以教会孩子为己任,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发起与幼儿的互动,虽然有一颗认真负责的心,却缺少正确观念。 在当前课程改革浪潮中,更多的老师在有意识地转变观念,但是在许多具体情境中,还是会不自觉地将了解幼儿抛到一边。 案例 哪把剪刀好用? 丁丁正在剪东西,剪了几下,觉得手中的红剪刀不好用,就把这把剪刀放在旁边,换了一把更小的绿剪刀用。看起来他对现在用的这把绿剪刀更为满意。这时老师过来了,她看了看丁丁做事,发现他剪得挺
12、费劲,于是拿起旁边的红剪刀(就是丁丁刚才放下的那把),建议孩子换一下试试,并帮孩子换掉了,然后走开。这个孩子面对老师的好心建议,非常无奈,嘴里说着:“这把剪刀最不好用了” 分析:幼儿有自己行动的理由,教师没有看到前面的过程,仅凭自己的观察主观猜测就干预了孩子的行动。其实这位老师能够观察幼儿剪的行为是非常好的,问题出在当教师作出自己的判断前,没有询问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就直接将教师的意志强加给了孩子。实际是将客观的信息纳入到自己主观的判断之中,最终给与了不适宜的应答。 这样的事情有许多,老师们也因此困惑着:我一个人要面对许多孩子,不可能看到每个孩子的全过程,中途介入就不可避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确实
13、是这样,不了解幼儿的学习全过程,教师的介入就会存在危险。正因为此,教师更应该强化了解幼儿的意识。每当教师不清楚幼儿行为的时候,都不要忘记先去了解一下幼儿的所做所想,然后再慎重做出决定。 三、 教师不知应该观察什么缺乏观察点 案例 吃午饭的过程 有一位刚毕业的老师,在组织进餐环节是这么做的:当饭送来时,她组织小朋友洗手,并在盥洗室门口看孩子洗。许多小朋友草草洗完就擦手了,老师没有发现。孩子们陆陆续续坐到位子上吃饭,许多孩子还没有完全掌握拿筷子的正确方法,到各桌巡视的老师仍然没有发现。孩子们吃得非常香,吃完陆陆续续送回餐具。再看碗里盘里一片狼藉,还有许多饭粒、菜叶没有吃干净。整个进餐环节结束,老师
14、像走过场一样带着孩子们完成了任务,她一直在看,却什么也没看到。 分析:幼儿园教育是渗透在一日生活中的,优秀的教师会不断思考每一环节、每一活动、每一情境能够促进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那么在这些可发展的方面,幼儿是如何表现的,需要教师做些什么,就自然成为教师思考的内容。盥洗、进4 餐环节作为一日生活的一部分,能够体现许多教育,比如节约用水、节约粮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小肌肉的发展等等。如果教师依据发展目标明确要观察的内容,就能有针对性的看一看幼儿是怎么洗手;怎样使用筷子;食物吃干净了吗以此来判断幼儿的发展状况,确定最近发展区,给予幼儿相应的支持。案例中的小老师显然心中无目标,也就没有明确的观察内容
15、,导致出现不知观察什么的状态。 很多老师的观察记录都是东一篇、西一篇,很少连续观察、跟踪观察;观察目的和内容明显是在事件发生之后提取出来的。观察记录对教师开展下一步的工作意义不大。这些现象都反映出教师是以随机观察为主,缺少有目的的观察。这里,我们不是要否认随机观察的意义,随机观察和有目的的观察都有价值,可以相互补充。但如果总是处于发生什么就看什么、毫无计划的状态,我们的教育就很难保证全面、系统、有效地跟进。更何况随机观察需要教师有很好的价值判断能力,并非一件易事。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倡导教师多进行有目的观察,提升观察质量。 三、教师不知怎样更好地了解幼儿缺乏观察策略 许多老师在明确观察目的
16、、内容之后,就进入了实际的观察阶段,但由于缺乏一些行之有效的观察策略,出现想看但看不到、想知道却没能知道的情况。 案例 投放新材料 教师在活动区悄悄投放了某种新的游戏材料,非常想了解孩子们对这种材料是否感兴趣,是怎样操作的?能否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但几天来由于发现这个材料的幼儿并不多,老师只观察到了三四名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情况。 分析:既然想了解新材料对幼儿学习的支持作用,就要想办法获得此方面的信息,而不是被动等待幼儿和材料互动的发生。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之前向幼儿说明一下自己投放了新材料(详略程度可以根据目的自己把握),鼓励幼儿尝试玩一玩。幼儿知道有这样一件新玩具,就会依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
17、这样教师能够看到更多的幼儿与材料互动,也因此能够收集更多的信息,为深入细致地分析幼儿各种行为打下基础。 老师有了观察目的,但由于缺少观察策略或者策略不适宜,从而导致无法有效获得准确、丰富的信息。如果说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是众多老师知道没做到的,那么还要有与观察目的相配套的策略是大多数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的,更别提做到了。这种状况是许多教师所处的现状,也是目前影响教师深入了解幼儿的瓶颈。 2. 创设有准备的环境 我们必须确保提供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发展需要、有层次性的环境和操作材料,让每个孩子都能直接地与环境、材料进行互动。 若每个孩子都能专注地进行他所感兴趣的操作活动,从开始到完成,教师只是扮演相对
18、被动的角色,那么这个过程就能让教师更好的观察和记录。 3. 确定观察的对象、目的和内容 人的感知范围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在幼儿活动的同时像相机一样把众多的信息都如实的摄录下来,所以我们在观察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一旦明确了5 观察目标,就能避免观察无从下手、收集资料杂乱无章的弊病。 思考四个问题: 我准备观察谁? 我想观察什么? 为什么要观察这些内容? 通过观察这些内容我希望回答什么问题? 把握四个依据: 依据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度对幼儿进行观察 观察幼儿,要观察幼儿的发展与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否一致,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了,幼儿在完成教学目标、要求是的困难在哪里。教学过程的观察很重要,
19、但是也很短暂。我们必须用“鹰”一般的眼光,捕捉每位幼儿身上的闪光点,观察后及时与教学目标进行对照,比较,及时进行调整、点拨、推进幼儿的发展。 依据幼儿的神情、行为等对幼儿进行观察 观察幼儿,要特别注意观察幼儿的眼神,幼儿有各种各样的眼神,如举手发言时是否自信,在操作时是否有些迟疑当幼儿注意力分散时,我们就一定要分析他是出于什么心理、什么动机,与他的心理活动联系起来。 依据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的表现对幼儿进行观察 一种是量的观察,如:今天有5种操作材料,每个幼儿各玩了几种;另一种就是质的观察:如同一位幼儿两天完了统一操作材料,昨天和今天的玩法有什么不同。 依据幼儿的活动结果对幼儿进行观察 例如对幼儿
20、美术活动的作品观察主要分成5方面,颜色、构图、造型、布局、内容。李慰宜老师提出对于发展慢的孩子就要找他5方面最好的地方,培养自信;对于发展较快的孩子就要观察他5方面最不够的地方,让他处于不平衡中,激励成长。 4. 选择适宜的观察方法 一个人的记忆力再好,也不可能将每天观察到的内容人武部储存在头脑里。因此,重视观察记录和记录的方法,力求采取简便易行、省时省力的方式,在工作的同时,迅速地记载观察,做到快、细、全。 正式的观察方法:事先做好计划进行的系统观察。 结构化叙事法 要素:日期、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观察对象、年龄、环境、观察目的、观察目6 标、观察记录、结论、评价、建议。 图表法 琳琳在户外
21、活动中的自由活动 抽样法 时间抽样和时间抽样的比较 摄像机、数码相机在家庭和幼儿园日益普及。这些设备也可用作幼儿游戏观察的手段。 首先,运用摄像设备可以解决观察的主要问题,即教师如何保证系统观察的时间。摄像设备可以指向游戏区域(如娃娃家或建构区)并记录游戏的过程,而在此期间无需成人给予特别的关注。录像带可以回放,便于教师重温。 其次,摄像记录比成人直接观察更能提供游戏行为的细节。除了能显示幼儿活动的类型,录像带还能展现以下内容:(1)幼儿在活动中使用的材料;(2)幼儿与幼儿之间、师幼之间所发生的互动;(3)幼儿在活动中的语言;(4)游戏中幼儿及成人使用的体态语言。 再次,摄像记录可帮助教师提高
22、观察技能,教师可利用重温录像带的机会,评价和改进他们参与幼儿游戏的技能。 非正式的观察方法:非计划性和提供性,不要求严密的结构,为正式观察提供交好的素材和选择。 非结构化的叙事观察 可以使单个幼儿或一群幼儿 日记记录 描述成长、行为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间或里程碑事件,一般有父母亲等主要带养人记录。 (稳定性低,非系统性、主观性强。) 轶事记录 轶事记录是指简短地记录幼儿的生活中的偶发事件。这些记录可反映幼儿的游戏技能以及社会性、认知、情感和身体等方面发展的状况。 轶事记录一般以在游戏结束之后进行通过回忆描述游戏过程中发生的事件。这样做的不足之处是有可能遗漏游戏中的重要信息。 轶事记录的内容可能
23、很简短,但应包含以下信息:幼儿的姓名、性别,记录的日期,游戏的背景,以及对事件的客观描述和观察的结果等。焦点应放在对游戏中所见所闻的描述上。观察者在记录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记录要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和内容。 7 客观记录幼儿所说的话,保留原始对话的情趣。 记录时保留游戏情节发展的顺序。 记录应客观而准确。 一个人的记忆力再好,也不可能将每天观察到的内容人武部储存在头脑里。因此,重视观察记录和记录的方法,力求采取简便易行、省时省力的方式。 记录方法 类别 具体表现 根据事先设定的幼儿各种行为指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教师只要根据观察在表格内打勾或简单记录就行 将幼儿的行为表现客观详细地记录下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日 生活 幼儿 行为 观察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67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