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立项可研报告.doc
《职教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立项可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教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立项可研报告.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职教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立项可研报告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宁城县职教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二.建设单位:宁城县职教中心三.项目建设性质:新建四.建设地址:宁城县天义镇城区北部孤山子村,原天义镇一中院内,占地43 亩。五.建设期限:2012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六.建设规模及内容1 .建设规模实习实训建成后,可在汽车驾驶、汽车维修、电工电子、电焊车工、数控等方面提供专业完善规范的实习实训教育。项目完成后,实训基地可同时容纳800 一1000 人,年实习实训约6000 人。2 .建设内容扩建的实训教学楼1 栋,建筑面积6076 平方米,(其中实训楼面积3220
2、平方米,宿舍楼面积2856 平方米);实训车间2 栋,建筑面积3120 平方米;锅炉房119 平方米,室外厕所125 平方米,硬化训练场地1 5600 平方米,及公用辅助工程建设。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本项目需总资金16500 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4532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 182 万元,预备费用786 万元。建设资金由地方财政筹集。八.项目效益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宁城县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升了宁城县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奠定了基础。九.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一建设指标1年培训能力人次60002总建筑面积平方米9
3、440二经济数据1总投资万元1650.01.1 工程费用万元1453.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118.21.3 预备费万元78.62资金筹措万元1650.02.1 申请自治区专项补助资金万元0.02.2 建设单位自筹万元1650.0第二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范围和原则一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 .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3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4 .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发展规划;5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 (内政发2008 107 号); 6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4、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 2009 8 号); 7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 (人社部发 2009 48 号); 8 . 内蒙古自治区劳动保障厅、财政厅关于印发的通知 (内劳社办字 2007 258 号); 9 . 宁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0 .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11. .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资料。二.编制的范围1 .根据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研究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 .根据投资规模,建筑设计方案,建设内容及配套设施的研究,确定项目的建设方
5、案。3 .通过投资估算、资金筹措、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研究项目的合理性。4 .根据环保、安全、消防的要求,提出建设和管理方案。三.编制的原则1 .立足于该校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扩大招生人数,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大量的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为繁荣地方经济打造人力资源基础服务。2 .因地制宜,统筹安排,节省投资,加快建设进度。 第三节建设单位概况宁城县职教中心是宁城县唯一的公办职业高中,始建于1999 年。2008 年宁城县委、县政府为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结合全县教育布局调整,决定将原职教中心、巴里营子农职高中、四龙中学三校合并,组建新的宁城县职教中心,并
6、在选址在天义镇铁西区迁址新建,2009 年4 月开工建设,2010 年7 月新学校竣工,8 月完成学校搬迁与整合。宁城县职教中心主校区座落在铁西燕京街南,东邻迎宾路,西接园林路,占地111 亩,建筑面积43000 平方米,总投资约7500 万元,建有教学楼两栋、实验楼一栋、实训楼一栋、办公楼一栋、男女生宿舍楼各一栋、餐厅楼一楼,建有体育看台和标准400 米跑道操场。学校可设72 个教室,可接纳全日制在校生4200 余名,满足3360 学生食宿。学校现实有教学班68 个,在校生3600 余名,其中住宿学生2700 余人。宁城县职教中心是自治区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内蒙古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认
7、定的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是赤峰市人事与劳动社会保障局认定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定点机构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机构,经自治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审批开设了具有初级职业技能认定资格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是赤峰市职业教育先进学校,是县级精神文明单位。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既为高职院校输送学生,又为当地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人才服务基地。一专业建设情况 第一类是综合专业,即通过学生自选,在综合专业班级开设了计算机、幼师、农学、牧医、医学、旅游、机电、机械、化工、汽驾、机电、电子、财会等13 个专业,可供学生选修,并为高三分流参加职业对口升学奠定基础。 第二类是特色专业,即音乐、美术、体育专业。近年来,音、
8、体、美专业升学人数占职教中心升学人数的主体。 第三类是对口升学专业,主要开设了计算机、农学、牧医、医学、畜牧、财会、旅游、汽驾等,其中计算机专业是市级骨干示范性专业,目前职教中心该专业学生有283 人。第四类是联办专业,主要开设了机电一体化、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焊接技术、汽车应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其中机电一体化于2009 申报市级骨干示范性专业,目前,职教中心该专业学生有102 人。 计算机和学前教育专业已被赤峰市教育局确定为市级骨干示范专业;汽车应用与维修和农学专业则是学校重点规划与建设的专业,学校力争在两年内把上述专业均打造为自治区级骨干示范专业。 二.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
9、333 人,专任教师224 人,高级教师91 人。在专任教师队伍中有硕士学位3 人、大学本科学历188 人。“双师型”教师81 人,其中具有工程师资格证书的10 人,高、中、初级专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的26 人。在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上,学校建立了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机制,培养了一批专业学科带头人,不仅在专业教学、专业教育科研上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而且在专业调研、专业论证、专业规划、专业建设以及专业实训室建设、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 三.实验、实训条件为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职教中心建设了实验楼、实训楼各一栋,依据各专业建设的需求,开设了54 个专业实训室,如计算机实训室、机电实验
10、室、化工分析与检测实验室、农学牧医综合实验室、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美工专业实训室、旅游实训室等。规划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两个,校外实习基地18 处。校内实习实训教学仪器设备2000 余台套,总价值1560 余万元。 四.毕业生及就业情况。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学校就业办公室常年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场所和就业基地,就业率和就业对口匹配率逐年攀升。近几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3 % ,一次性就业率达90 %以上,专业对口匹配率逐年上升,现已达到88 %以上。高质量的培训和畅通的就业渠道使学校实现了入口旺、出口畅,得到了企业、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五.短期培训情况学
11、校设就业办,常年开展培训工作。本着服务社会的宗旨,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充分挖掘师资及设备潜力,不断拓展社会培训空间,积极开展各类培训,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生产服务和技能培训。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先后开办了电工、电子、电器维修、机电、计算机、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方面的培训班,为下岗职工举办再就业培训班,为企业职工开办转岗和技能提升培训班,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和农民工转移培训工程等。六.教学改革与管理 学校实行科学设岗,按需设岗、按事设岗,制定岗位职责,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建立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277 项,另有临时性暂行规定、办法等20 余项,使新校工作有制度可依,师生工作、学习有章可循,新校各
12、项工作得以尽快步入正轨。积极推行现代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和现代管理经验,实行电子校务、网上教学管理系统以及在线作业管理、在线答疑等,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七.学校的发展思路学校本着“一切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和“普教职教并进,升学就业兼收”的宗旨,着力打造“普通教育”、“音美特色教育”、“对口升学教育”、“中职联办教育”等五大办学模式,在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继续加大硬件投入,用好自治区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资金600 万元,建设一流的实训室,尽快落实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努力实现创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学校将在继续办好普通高中班的同时,扩大现有职业技术教育规模,办好微机、机电一体化、
13、数控技术、电子技术应用、焊接、幼师、美工、财会、农学、旅游、汽车驾驶与维修等职业技术教育班,拓展和完善与青岛、大连、天津、沈阳等地名校名企的联合办学,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积极探索并适时启动成人职业学历教育,面向本地和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开展实用技术短期培训,逐步形成职普分流、长短结合、校企联合,集学历教育、实用技术培训、就业再就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培训为一体的综合办学模式,为学生、学员发展构建一座可多项选择的立交桥,为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总之,宁城县职教中心师资力量雄厚,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实训基础条件良好,内部管理科学规范,培训质量和培训后的就业率均
14、达到标准,是职业教育、就业培训实训的理想学校。 第四节项目提出的理由宁城县职教中心是自治区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址于2010 年8 月投入使用,除校内实训楼外,没有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特别是焊接、汽驾等专业,缺少实习实训场地,成为制约学校下步发展的瓶颈问题,而实习实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基地建设是职教中心必备的硬件条件。为加快专业建设,改善专业实习实训条件,宁城县政府将原天义镇一中校园(该校并入新建的第四中学,校园为闲置校产)划拨给职教中心,作为学校工科实习实训基地;为解决实习实训设备问题,2011 年,学校申请内蒙古自治区基础能力建设专项资金600 万元,购置了驾校教练车、驾校教学设备
15、、汽车发动机底盘构造与维修实训、电器、焊接车间设备、焊接钳工实训设备。 实习实训基地建成后,主要实习实训专业有汽车应用与维修、焊接与钳工、旅游服务、美容美发、烹饪等,可同时为800 一1000 名学员提供实习实训和食宿条件。 该项目的实施,可有效地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充分发掘教育资源潜力,科学合理地调整高中教育布局和结构,扩大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规模,增强生源市场的竞争能力,为宁城县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全面发展打下基础。本项目将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层次”的标准建设综合能力强,设施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各类职业教育的公共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完善和增加教学及实习设施,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育质量
16、,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劳动力转移培训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本项目的建设,是宁城县认真贯彻国家、内蒙古自治区发展职业教育方针、政策,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将充实宁城县职业教育功能,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建设和发展。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一节项目建设的背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并得出了十分重要的结论:一是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根本的事业,必须坚持党对
17、教育工作的领导,明确政府发展和管理教育的责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二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在改革开放,必须始终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四是教育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五是教育
18、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遵循教育规律办学教学,不断提高教师政治和业务素质,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竞争。教育对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具有基础性作用。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将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10 年7 月,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了重要讲话,印发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
19、0 一2020 年) ,该规划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切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一2020 年),确保到2020 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未来,我国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
20、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加教育投入,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实施重大教育改革和发展项目,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在职业教育方面,国务院继2002 年做出“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后,2005 年10 月又做出了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并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作了重要讲话,国家的相关部委和省市相继召开了职业教育的专门会议,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研究发展职业教育,推进工业化、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社会就业的方针大计,提出了加 快职业教育的发展措施
21、,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计的高技能专业人才;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教改革,搞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成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国家重点支持建设1000 个县级职教中心,使其成为人力资源开发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开发的教育培训基地;重点建设高水平的培训高素质技能人才的1000 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100 所高等示范性职业院校;加大中央财政对职教的投入,“十一五”期间对职业教育投入100 亿元,重点用于支持职教实训基地建设,充实教学设备。地方政府也加大
22、了对职教投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内蒙古自治区和赤峰市教育规划确定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具体目标: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学生比例要达到1 : 1 ,为落实上述目标,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各地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掘教育资源潜力,科学合理地调整教育布局和结构,积极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职业教育呈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宁城县职教中心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在原有专业设置的基础上,增强和扩大了汽车驾驶、维修、农民工培训、城市择岗就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等专业,每年的培训人数在5000 人以上,此外还办有短期技能培训班,学校生源迅速增加。目前,宁城县职教
23、中心没有实习实训基地,对职业教育的有效开展有一定影响,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能力的发挥。本项目的建设,可有效地增加职教中心实习实训教学设施面积,为实现其教育目标、发挥其教育能力奠定基础。 二.可扩大招生能力,为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当前各行业的科技含量迅猛增加,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大量引进和实际应用,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而生产企业高素质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却十分匿乏,直接制约着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本项目建设后,学校设置相关专业的实训基地,可以缓解应用型技术人才紧缺问题,能够迅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加速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从而为项目区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教 中心 实习 基地 建设项目 立项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66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