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可行性建议书.doc
《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可行性建议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可行性建议书.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建议书项目名称 基于物联网感知和云平台支撑的安全特征大数据智能分析与检索系统研发及产业化申报企业(盖章) 中盾信安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技术依托单位(盖章) 南京大学 县(市、区)科技局 仪征市科学技术局 省辖市科技局(委) 扬州市科学技术局 申报日期 二一三年三月六日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二一三年目 录一、项目简介二、项目详细内容1、 项目意义与必要性2、 项目技术基础3、 项目目标产品市场分析4、 项目实施方案5、 项目投资预算与资金来源6、 企业情况三、项目人员情况1、项目负责人情况2、项目技术负责人情况3、项目财务负责人情况4、企业主要参加人员情况5、技术依
2、托单位主要参加人员情况四、市县科技部门审核推荐意见五、附件一、项目简介(不超过1500字)(一)目标产品概述目标产品是面向公共安全、基于物联网感知的生物特征大数据采集、基于云平台支撑的数据存储管理、智能分析与搜索等的一系列关键软件系统和成套设备,包括:基于物联网感知的生物检材一体化采集终端、生物特征大数据存储中心、云平台支撑的生物特征大数据智能分析和检索云服务系统和多模态个体鉴识信息网络分析平台。基于物联网感知的生物特检材一体化采集终端设备用于数据采集,主要是异构的安全特征大数据。生物特征大数据存储中心用于对大数据的存储和智能管理,在云平台支撑下,系统基于与传统的关系模型数据库不同的NoSQL
3、非结构化存储管理,具有模式自由、支持建议备份、支持海量数据、程序接口简单和最终一致性等特征。云平台支撑的生物特征大数据智能分析和检索云服务系统主要在云平台支撑下,利用并行化算法完成对大规模多模异构数据的融合,进行智能分析和检索。多模态个体鉴识信息网络分析平台主要针对生物特征大数据,利用云平台下并行化的数据挖掘技术,对基于多模态的个体信息进行智能分析和处理。产品不仅广泛应用于全国的刑侦、交警、巡警、边防、商检等部门,并适用于安全保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体系管理等领域。该产品将加深海量数据挖掘的应用潜力,使各功能模块系统更具专业化,更能获得高精尖技术,使产业水平得到提升,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对国
4、家安全及平安江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二)项目现有技术基础核心技术成果来源:南京大学承担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云计算的海量数据挖掘,编号:61035003)、省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重点项目及支撑项目等4项(BK2007520、BK2010054、BK2011005、BE2010638);本公司承担及完成的省工业支撑计划(多模态智能信息处理系统, BE2009184)、发明专利2项(ZL 03 1 53694 8、ZL 2008 10235434.4)。主要突破和创新点:1、采用一体化采集和物联网感知技术,实现一站式采集自然人(嫌疑人)指掌纹、DNA、人像、足迹、声纹等生物检材数据,提
5、取数字特征。2、采集分布式集群及云存储等方式,有效存储逻辑上统一的地市级(及以上)生物检材数据及数字特征,存储容量达到PB级,响应速度达到秒级,基于NoSQL实现非结构化存储管理。3、采用云平台支撑的并行计算技术和针对大数据的流处理、批处理技术,加快TB级,甚至PB级指掌纹、人像和声纹等生物检材数据的检索识别速度和精度。4、采用网络分析和多模态特征融合技术,建立有效集成跨、融合不同生物特征库数据及特征的痕迹网络分析平台。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5项,申请发明专利6项。(三)项目实施主要内容项目分四部分: “基于物联网感知的生物检材一体化采集终端设备”完成中试,通过了公安部质量监督检验
6、中心的检测,已小批量试生产。“生物特征大数据存储中心”、“云平台支撑的生物特征大数据智能分析和检索云服务系统“、”多模态个体鉴识信息网络分析平台”中试阶段。下一步研发目标: 1、研发物联网感知的生物特征大数据采集关键技术,使采集数据可靠、快速地传输到生物特征大数据存储中心;2、针对大数据管理,研发特定业务的多模态数据分布式索引技术和NoSQL非结构化存储管理,使生物特征大数据存储中心灵活应用存储资源,支撑高效的存储、查询服务;3、研究存储感知理论,实现生物特征大数据存储中心主动化、智能化、高效化的存储管理;4、研究统一的全局数据视图及数据分片策略、负载动态平衡方法,提高存储系统的利用率、存储资
7、源的共享性,使存储系统达到数据供需平衡状态。5、研发大数据并行化预处理技术,提高数据管理和挖掘的效率;6、研发TB级和PB级生物特征数据快速智能分析技术和检索云服务的并行化策略;7、采用并行化网络分析技术,提高大规模多模态痕迹网络分析能力;8、申请专利5项,授权2项,软件著作权4件,提交国家标准2件;9、建成我国生物特征管理产品的研发基地。产业化建设目标:实施期3年,累计销售15000万元,利税3500万元。项目结束,建成两条生产线,达产年销售20000万元,利税4000万元。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总投资5266万元,已投入866万元。新增4400万元,其中:申请省厅拨款资助700万元、贷款贴息
8、100万元,地方配套300万元,贷款2000万元,企业自筹1300万元。(四)企业概况1、企业实力(300字)本公司系致力于信息安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国家商用密码产品生产定点单位。公司资信等级AAA。现有员工130人,其中大专以上95人。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资产总额8166万元。公司主要产品有: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验证系统、智能提款箱、警用活体指纹采集仪、个体信息化标准采集平台、安防工程的设计、施工和服务,所有产品及服务均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ISO27001:2005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公司除在北京设立营销中心外,还在南京、深圳、沈阳等地
9、设立12家办事处,产品已销往近20个省、市。并与意大利格林比特公司、美国AB公司进行了长期战略合作。2012年销售额6147万元,实现利税1267万元,其中利润897万元。研发投入504万元。2、企业研发基础和创新能力状况(200字)公司建有扬州市计算机数据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研发中心两个研发基地。其中,北京研发中心主要从事新产品的开发工作,工程中心主要从事计算机数据安全产品的开发及解决新产品转化过程中的技术难题的攻关工作。公司研发人员38人,其中研究生18人。公司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研究生院、南京大学等建立了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公司已承担多项国家信息安全专项、产业振兴技术改造专项、国家
10、火炬计划、省工业支撑计划等项目。3、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及团队状况(200字)项目负责人:贾银洪,董事长,多年来,先后主持研发了警用活体指纹采集仪、个体信息化标准采集平台等高新技术产品和国家重点新产品、火炬计划项目。技术负责人: 杨育彬,博士,副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南京市“高层次留学归国人员”,南京大学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过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工作。项目团队状况:研发30人,其中:教授级6人、高级工程师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6人。配备了专业营销和财务人员,为项目实施提供支持。二、项目详细内容1、项目意义与必要性(不超过1000字)(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
11、势,目标产品处于产业链重要环节的阐述,对实现重大技术突破、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该产业整体竞争力和水平的重要作用) (1)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国内外,面向公共安全的生物特征数据采集在过去的十年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量的刑事案件或恐怖事件都是通过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进行罪犯的甄别和线索的查找。但是国内近十年来累计采集到的生物特征数据量达到PB级以上,目前市场上的产业产品出现以下几个主要问题:a、采集手段分散、不集中,缺少统一标准;b、数据中心不能很好地服务于业务,针对多模态大数据的检索、查询效率低下;c、不同模态的生物特征数据分散存储,数据之间缺少关联,不能形成统一的分析平台。因此,国内的公共安全领
12、域迫切需要产业界提供生物特征大数据的专用采集设备、生物特征大数据专用的数据存储中心、海量生物特征快速智能分析与检索系统,以及基于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的多模态犯罪痕迹网络分析平台,来协助公安部门管理社会治安。本项目从生物特征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等多个核心环节,采用国内外最新的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在国内首次解决了生物特征大数据的采集分散、存储模态单一与处理低效等问题。具体地,目标产品能够实现多模态大数据的一体化采集、实时传输、数据自组织,以及并行化的生物特征比对、不同模态的犯罪痕迹比对等核心技术转化。(2)目标产品处于产业链重要环节的阐述公共安全信息化建设是促进公共安全产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13、目标产品在生物特征大数据采集、存储和处理系统的产业链中是核心技术。目标产品不仅具有嫌犯信息的一体化、一站式采集、多模态存储与共享和案件分析研判等功能,而且能够分布式存储PB级的大数据,快速响应检索与识别,能够有效提高公共安全行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促进本行业从低端的硬件制造商向高端的信息服务商转变,增强国际竞争力。(3)对实现重大技术突破、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该产业整体竞争力和水平的重要作用本项目,可以有效解决生物特征大数据采集分散、存储被动式单模态、检索识别低效等难题,实现一体化采集技术、物联网技术、多模态数据自组织技术、海量生物特征快速、并行识别技术和装备的重大突破,不仅能够促进国内云计算
14、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且能使我省社会公共安全产品行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共安全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项目技术基础:(1)与项目直接相关的核心技术成果情况表成果来源情况成果名称来源单位名称基于云计算的海量数据挖掘(编号:61035003)南京大学面向物联网和云计算环境的海量数据管理与分析(编号:BK2011005)南京大学基于高层语义理解的图像内容索引和检索机制研究(编号:BK2007520)南京大学基于多义性学习技术的图像检索方法与应用研究(编号:BK2010054)南京大学面向公共安全的多模态个体鉴识信息网络分析平台(编号:BE2010638)南京大学多模
15、态智能信息处理系统(编号:BE2009184)中盾信安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虚拟目的地排队交换系统的一种调度方法(编号:ZL 03 1 53694 8)中盾信安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一种基于集群计算机系统的三维模型库特征提取方法(编号:ZL 2008 10235434.4)中盾信安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技术依托与协作单位技术依托单位名称南京大学协作单位名称中科院研究生院数学科学学院清华大学智能系统与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所获奖励获奖项目名称奖励级别奖励类型奖励等级项目列入国家、省部级科技计划情况项目名称计划名称下达部门项目经费(万元)基于云计算的海量数据挖掘(编号:61035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
16、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30面向物联网和云计算环境的海量数据管理与分析(编号:BK2011005)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江苏省科技厅200多模态智能信息处理系统(编号:BE2009184)江苏省工业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江苏省科技厅200(2)与项目核心技术直接相关的授权专利情况表国别专利号类别专利名称专利权人许可方式中国ZL 03 1 53694 8发明虚拟目的地排队交换系统的一种调度方法中盾信安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转让中国ZL 2008 10235434.4发明一种基于集群计算机系统的三维模型库特征提取方法南京大学独占许可(3)已申请与项目直接相关的发明专利情况表国别申请号专利名称申请日申请
17、人法律状态中国201210062092.7一种面向多姿态和跨年龄的人脸图像认证方法2012年3月9日中盾信安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受理中国201210071443.0一种基于hadoop的并行化PLSA方法2012年3月19日南京大学受理中国201210072523.8一种基于Hadoop的并行化SVM求解方法2012年3月19日南京大学受理中国201210072524.2一种基于Hadoop的频繁闭项集挖掘方法2012年3月19日南京大学受理中国201210071445.X一种基于Hadoop的并行k近邻分类方法2012年3月19日南京大学受理中国201210072522.3一种基于Hadoo
18、p的文档分类方法2012年3月19日南京大学受理(4)与项目直接相关的其它知识产权情况表类别证书编号名称软件著作权2012SR018497活体指纹信息采集系统软件V1.0软件著作权2012SR019811基于视频的人脸识别跟踪系统软件V1.0软件著作权2012SR019814基于视频的人脸识别系统软件V1.0软件著作权2012SR023862公安犯罪网络分析软件 V1.0软件著作权2012SR023861DoDo数据挖掘工具箱 V1.0(5)项目已有技术基础(不超过1500字,可以插图表)(简要描述项目的技术基础,重点说明成果的关键技术内容、创新点,以及已实现或有望实现的重大技术突破)1、项目
19、的技术基础目标产品的第一部分“基于物联网感知的生物检材一体化采集终端设备”已完成中试,现处于小批量试生产阶段。产品性能稳定,已获得国家生产许可(见附件:中国公共安全产品认证证书),并通过公安部刑事技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测(见附件:产品检验报告)。目前已在北京市所有派出所装备,用户使用报告见附件。其他部分在中试调试阶段。在公司前期的研发基础上,以及技术依托单位南京大学研发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公安部十二五重点研究计划等研究成果基础上,目前已掌握的本成果转化项目的核心技术,包括生物特征大数据一体化采集技术、多模态数据自组织技术、特定的存储感知技术、海量数据挖掘与
20、快速识别技术和多模态融合技术,解决了生物特征大数据的采集分散、存储模态单一与处理低效等问题。2、关键技术内容、创新点及重大技术突破1)基于物联网感知的生物检材一体化采集技术。采用基于物联网感知的一体化采集终端设备,解决了采集分散的问题,已集成指掌纹采集、条码阅读、二代证阅读器、人像采集、足迹采集仪、手机卡读卡器等采集手段,在国内首次研制了基于物联网感知的生物检材一体化采集终端设备。2)生物特征大数据存储中心关键技术该中心是将生物特征大数据进行集中存储、管理和共享的中心。由于生物特征大数据的异构性、动态性和规模巨大,采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的分布式索引与管理技术,解决面向特定业务地存储PB级以上的
21、多种生物特征大数据的问题。同时,使用大数据的本地化实时管理技术和存储虚拟化技术,对多源异构的、动态的生物特征大数据进行有效地虚拟化存储。另外,通过数据动态分布、多副本管理,以及数据迁移等技术手段,有效提高了大数据存储中心的利用率和存储资源的共享性。这些技术在前期研究中已突破性地解决。该项技术研究获得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面向物联网和云计算环境的海量数据管理与分析”的支撑。3)云平台支撑的生物特征大数据智能分析和检索关键技术传统的识别算法所能处理的数据规模极为有限,不能直接用于PetaByte(或PB)级的海量数据挖掘。为了解决这个关键技术,采用海量数据挖掘与快速智能分析与检索技术,进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技成果 转化 专项资金 项目 可行性 建议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65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