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盐碱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碱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吉林省大安市3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吉林省吉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009年11月目 录第1章 项目总论1.1 项目背景1.2 项目发展概况1.3 项目的提出、项目发展的必要性和投资1.4 可行性研究结论第2章 效益分析与建设规模2.1 立项调查2.2 前景预测2.3 发展战略2.4 实施方案和建设规模2.5 经济与社会效益预测第3章 项目地址选择与条件3.1项目地址的选择3.2 土地资源和必要条件第4章 技术方案4.1 项目组成4.2 技术方案4.3 布局和运输4.4 土建、水利工程4.5 其他工程第5章 企业组织、劳动定员5.1 企业组织5.2 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第6章 项目实施进度
2、安排6.1 项目实施的各阶段6.2 项目实施进度表6.3 项目实施费用第7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7.1 项目总投资估算7.2 资金筹措7.3 投资使用计划第8章 财务与敏感性分析8.1 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8.2 不确定性分析8.3 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第9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9.1 结论与建议第10章 附件吉林省大安市3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1章 项目总论项目名称:吉林省大安市3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项目地点:吉林省大安市新平安镇、大岗子镇项目单位:吉林省吉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1.1 项目背景人类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另一方
3、面,人类面临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如气候变化、土地沙漠化、盐碱化、环境污染等)。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日益增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大量森林、草地、湿地等被开垦为耕地,进行集约经营,破坏了原有植被和土壤结构,导致土地盐碱化。在2002年9月约翰内斯堡召开的第二次国际可持续发展会议上指出,继第一次国际可持续发展会议(1992里约热内卢)10年之后,全球面临的人口一环境一资源问题更加严重,其中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盐碱化呈现逐步加重的趋势。据估计,全球盐碱地每年以1001500万hm2的速度在增长。我国有17个省、市、自治区分布着盐碱地,我国盐碱化土地达3630万亩,其中耕地921万亩,林地421万亩
4、,草地2320万亩。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和沿海地区。在黄淮海平原、黄土高原、西北内陆区、东北平原、沿海地带。东北地区就有600多万hm2(公顷),约占全国盐碱地面积的25%30%,受盐碱化危害的农林牧土地面积占农林牧总土地面积4.91%,而农林牧各业盐碱化土地面积占各业总土地面积分别为6.62%、0.84%和6.10%,中国有潜在盐碱土地约1733万亩。东北和西北内陆盐碱化最为严重,盐碱地面积占该地区耕地面积达15%。盐碱地的唯一好处是可以生产大量的盐、碱、卤水、硝等化工原料。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强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必须继续采取综合措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
5、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这既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既是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又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战略选择。抓住了这个重点就抓住了农业发展的关键。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农业的物质技术条件明显改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明显增强。把盐碱地看成是一个资源,加以利用,它就不是一个包袱。国家农业在发展,要保障耕地和粮食安全,治理盐碱地是变废为宝的有效途径,是必须解决的大问题。盐碱地分布的地区都属于平原和盆地,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适宜机耕、具有土壤肥
6、力,一经改良就是一项相当可观的土地资源。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2 项目发展概况松嫩平原是世界三大苏打盐渍土集中分布区之一,盐碱化土地面积占松嫩平原总面积的21。该区盐碱地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西部的低平原,地质构造上属松嫩平原新华夏系的第二沉降带。流域内的东辽河、西辽河、洮儿河、嫰江、松花江等河流呈向心状水系,流向此大湖盆。地势低平,泡沼遍布,排水不畅,缺乏有效淋洗而蒸发强烈,致使盐碱在闭流系统大量累积。松嫩平原盐碱土的显著特征是盐碱成分以Na2CO3和NaHCO3为主,土壤理化性质恶劣,pH高,盐分含量高,土质粘重,通透性差,盐碱空间分布差异大。区域平均年降雨量400mm以下,农业和
7、生态用水严重不足。吉林省西部盐碱地面积96.90万公顷,主要分布于白城市的洮南、洮北、镇赉、通榆、大安,松原市的长岭、乾安、扶余、前郭、宁江,四平市的双辽、梨树,长春市的农安等13个市县。其中轻度盐碱地6.07万公顷,中度盐碱地46.41万公顷,重度盐碱地面积为44.42万公顷。长期以来,吉林省西部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特别是在短缺经济条件下,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开采,致使草原退化、盐碱化和沙化的三化现象日趋严重,该地区草原三化已成为吉林省西部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给当地的农牧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压力,长期下去,对全省乃至东北亚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构成严重威胁。因此
8、,治理草原三化尤其是盐碱化已成为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从长远和战略的角度看,西部盐碱地治理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西部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更涉及到我省中部商品粮基地的发展。而且,吉林西部三化问题也引起了周边日本、韩国等国家的高度重视。由于盐碱化加剧导致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加剧了吉林西部的贫困程度,使很大一部分农民群众走入了贫困脱贫因灾返贫的恶性循环,吉林西部贫困的根源是生态贫困。西部盐碱地治理好了,可使西部的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克服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增强,不但可以改善当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还可为当地的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由于盐碱地的改造,优化了地区资源
9、配置,可有效地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向二、三产业的延伸和发展,促进吉林西部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从宏观方面说,治碱可以为吉林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提供有利的生态环境容量和承载力。2002年4月17日,吉林省启动了“西部治碱工程”。吉林西部治碱工程实施以来,吉林省生态办共投入6800多万元生态省建设专项资金用于西部治碱工程建设,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投资1亿多元,带动全社会投入资金4亿元。因其公益性,政府加大了投入和扶持力度,在投资、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盐碱地生态经济开发企业支持和优惠,为盐碱地生态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吉林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各方面专家学
10、者和西部地区的各级政府,在西部盐碱化土地治理的问题上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为实施西部治碱工程提供了基础和技术储备。在过去的2002年2005年,工程实施了第一阶段,共治理盐碱地66.67万公顷,使得盐碱地总体退化趋势得到遏制;轻度盐碱地植被恢复,50%变为优质草原;中度盐碱地植被基本恢复,50%变为可利用草原;重度盐碱地植被有所恢复。这一阶段工程措施主要是结合实际进行围栏;生物措施对轻中度盐碱地补播各种耐盐碱草种,对重度盐碱地采取人工种碱茅、羊草、栽柽柳,以及以稻治碱,以苇治碱等。同时采取化学措施,针对不同地块和植被、土壤类型,采用石膏、石灰石、工业废弃物及生化试剂等进行探索式治理。在第
11、二阶段(2006年2010年),又将治理约30.23万公顷重度盐碱地,将力争使盐碱化面积基本消除,植被恢复。轻度盐碱地在植被恢复的基础上变成优质资源;中度地区恢复植被,80%变成可利用资源;重度地区植被基本恢复,30%变成可利用资源。吉林西部治碱工程的实施,为松嫩平原盐碱地改造开了头彩,提供了宝贵经验。但松嫩平原还有大片盐碱地没有得到改良,它们还在向四周扩散蚕食,部分已经改良的盐碱地,由于作物品种比较有限,以及管理等原因,土地出现返碱,经济效益目标没有完全实现。第2章 项目条件与地址选择2.1项目地址的选择吉林省大安市地处松嫩平原腹地。在东经12308451242156,北纬445700454
12、551之间,属中温带季风气候,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3012.8小时,年平均气温4.3,年平均积温2921.3,年平均降雨量为413.7毫米。降水较少、蒸发较大、水资源短缺、干旱严重,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分布区之一,也是我国许多重要湿地分布区。五十多年来,嫩江流域湿地大幅度减少,由1950年代的36223平方公里减少至2000年的22247平方公里,减少13976平方公里,减少了38.6;土地资源盐碱化和荒漠化严重,盐碱地由1950年代的4700平方公里增加为2000年的16011平方公里(轻度4918,中度7336,重度3757),增加11311平方公里,增加了241;沙地由1950年代的54平
13、方公里增加为2000年的603平方公里,增加549平方公里,增加了10倍。嫩江低平原与西辽河平原构成东北两大生态环境最恶劣的区域,利用率与产出率、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低下。大安市(县级市)隶属于吉林省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地处大安市距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等城市较近,借助铁、公、水路联运,经济辐射可达吉林省中西部地区,黑龙江省嫩江地区,辽宁省西北部地区和内蒙古东部地区。大安市处在嫩江流域中心城市和吉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位置上,是联结东北三省一区及中、俄、日三国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全市东西长95公里,南北宽90公里,总面积为4 879平方公里。 大安市东与黑龙江省肇源县隔江相望,西与洮
14、南市、通榆县接壤,南与松原市相邻,北与镇赉县以洮儿河为界。境内“一江两河”(嫩江、洮儿河、霍林河)环绕,年均过境水量207.74亿立方米。水域面积109.5万亩,占总面积的14.96%,在吉林省处于第二位。大安市是吉林省西部是东北地区苏打盐碱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盐碱地面积达24.76万公顷,占到土地总面积的50.76%。大安市曾经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跳到饭锅里”的地方。几十年前这里草肥水美,物产丰富。如今,一眼看不到头的不再是绿油油的草原,湿地,而是那漫天飞舞白花花的碱巴拉儿。“一出门便是大片白得耀眼、几乎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偶尔能看见一两簇黑红色的碱草,在风沙中摇曳。有风的时候,碱面儿随风
15、而起,白色的烟尘铺天盖地,四处弥漫,没有绿草,没有鸟鸣,有的是一望无际的盐碱地”有人这样描述当地的情景。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加重了大安耕地、草原三化程度,大安市盐碱化以中、重度盐碱地为主。12万亩良田成为废弃耕地,近百万亩草原成为不毛之地,6个自然屯上千人口被迫搬迁。不光大安,在吉林省西部的洮南、长岭等市县,一些村屯的农民背井离乡,沦为生态灾民,盐碱地治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据资料显示,吉林省西部盐碱地面积96.90万公顷,其中重度盐碱地面积为44.42万公顷。多年以来,国家和政府花费不少力气集中治理盐碱地。但是,除了生态草建设,草原植被恢复取得一定成效,其大面积治理效果还不是很明显
16、。新平安镇、大岗子镇相邻,位于大安市西南边缘,距大安市约100公里,西临洮南市,南连通榆县,辖区内有一中广核风电站座落于此,另有几个国营场站,以农牧业为主产业。新平安镇、大岗子镇位于松嫩低平原,盐碱地比较集中,西接国家大草原姜家甸,属农、牧业交错地带,具有盐碱地貌的典型性和多样性。2.2 项目的提出、项目发展的必要性项目所在地大安市新平安镇、大岗子镇位于松嫩低平原,是东北西部苏打盐碱地分布区的核心地带之一。是我省西部盐碱地最集中、农民生活最贫困的地区。项目目标为3万亩待改良的盐碱地。该地块左邻草原,右邻大安古河道灌区规划设计的引松嫩灌渠(列为省“十一五”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以稻治碱”是治理盐
17、碱地的成功经验。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在大安古河道万亩试验区,开展了长达15年的盐碱地种稻改碱综合试验,获得大面积成功,得出的结论是:在有水源保证和灌排系统的前提下,包括古河道区在内的洪泛地带的各种苏打盐碱土,都可以通过种稻改良土壤和修复、改善生态环境,并可建成大型的优质高效水稻基地。而与该试验区临近且有数十年种植历史的前郭灌区,已证明轻中度盐碱地种稻改良的可行性,且经济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为此,建议在嫩江下游沿河两岸洪涝、盐碱灾害严重、中低产田比例高、生态环境明显退化的河谷地带,大力发展水田面积,建设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大型水稻基地嫩江平原水稻商品粮基地。该基地可发展水田面积600余万亩。 在大安市
18、新平安镇、大岗子镇发展水稻种植的重要性 (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 粮食是我国三大战略资源之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我国最重要的战略之一。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嫩江平原是仅次于三江平原的粮食增长潜力区。在大安市新平安镇、大岗子镇发展3万亩水稻种植是建设嫩江平原600余万亩水稻基地的一部分,每年可新增优质东北粳稻3000万斤,将为我国的口粮安全作出贡献。 (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要求 建设商品粮基地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发与治理大安平原土地资源与水利资源,将为建设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畜牧业基地以及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提供条件。 (三)
19、农民脱贫致富、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大安农村是东北地区自然条件最恶劣的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长期效益低下,已成为整个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最落后、“三农问题”最突出的地区。国家认定的黑、吉两省的贫困市县集中地,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面临严重困难。开发水田、发展经济,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是建设新农村和人水和谐社会的需要。 (四)治理、改良土壤质地的需要 大安是苏打盐碱化土地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土壤盐碱化率达90%。其中轻度盐碱化草甸土占48.4%,中度盐化草甸土占27.7%,重度盐化草甸土占23.9%,三类盐化土壤呈镶嵌分布,这给常规的分类治理带来很大困难。至20世纪60年代,种稻治碱
20、方法已在轻、中度盐化草甸土类获得成功。但对含有重度盐化草甸土以及无植被盐碱斑的混合类型,一直无人提出种稻治盐碱的可行性。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在嫩江平原西部大安古河道区,对轻、中、重度各类盐化草甸土开展了大规模对比试验,首次对含盐碱斑的重度盐化草甸土的种稻洗盐碱试验获得成功,为本区种稻治盐碱实施大面积连片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江河沿岸洪涝盐碱地改造成水田,显然是变劣质资源为优质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改良土壤质地,挖掘水土资源活力,从更大意义讲也是阻止国土资源流失,变废为宝。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当前又面临耕地资源不断减少的压力,从劣质土地中挖掘潜力意义更加重大。通过整合该区分散落后的小灌区,使其融入现代
21、化大型水田灌区中,可提高灌区的整体水平,并可修复已严重退化的生态环境,恢复和扩大湿地面积,强化湿地功能。 (五)保护和改善嫩江平原生态环境的需要 嫩江平原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带,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进一步退化,由土地盐碱化等造成的荒漠化趋势日趋严峻,年速率高达2%。以人水和谐理念和恢复天然河网水系、规划建设人工水系网络(蓄引提排工程体系)思想为指导,引松嫩水入古河道,形成“天然人工”水系网络为灌区供水,并将余水退入湿地或回归嫩江现代河谷,这种新水网一旦形成,便可为灌区开发和湿地修复提供一个可调控供排水系统。在建成大规模水田(人工湿地)的同时,便破解了规划区内荒漠化问题,为人们一
22、向视为巨大挑战的区域盐渍化、草原退化综合治理提供了解决条件,嫩江平原生态环境可得到修复和改善。 (六)满足市场对“东北大米”需求的需要 东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区分布广、面积大,但适宜种植水稻的范围还很有限。目前,未受污染的“东北大米”(粳米)市场需求很大,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时社会对东北大米的需求将会更大。未雨绸缪,谋划扩展稻作面积,提升东北大米生产能力,不失为实践区域科学发展观的明智之举。 发展大安市新平安镇、大岗子镇水稻种植的有利条件: (一)气候资源为水稻基地建设提供了支撑 大安地区属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光热资源十分丰富,年有效积温达25003000C。其优越的光热条件适于一般单
23、季作物的生长,雨热同季,对喜水喜光的水稻来说十分优越,是生产优质粳米的必备条件。 (二)土地资源为水稻基地建设提供了支撑 大安地区是东北开发较晚的地区,又是严重的嫩江洪泛带,待垦的盐碱荒地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为在盐碱荒原上建设重大水稻基地提供了基础条件。建议开发的面积虽多达3余万亩,但仅占嫩江西部总面积百分之几,占规划区(近河地带)盐碱化荒地的0.13%,对原有河道、湖泊、沼泽湿地、草原,以及各类自然保护区等用地均无影响。 (三)水资源为水稻基地建设提供了支撑 嫩江平原湿地、湖泊、泡沼较多,本区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但过境的嫩江和第二松花江地表水资源丰富,本区的地下水资源也很丰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盐碱地 改造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64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