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思妙想》.docx
《《奇思妙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奇思妙想》.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奇思妙想教学设计 姓 名 刘大伟 题 目 奇思妙想 所属学科 一、教学设计综述 1. 创新点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 本课教学应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 TRACEBooK 软件的插入图片、声音、视频、手写和超链接等功能,使用此软件可以将学生作品随意移动、放大、缩小和旋转,教学中方便快捷,非常适用于美术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手写、文本输入功能的使用,有助于教师在不改变学生原有作品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巧妙的修改。屏幕截图功能的使用,可以保留课堂教学的过程,并且可以作为资源为下次上课做准备,改变了以往教学中教学课件不能现场修改的弊端。屏幕录像功能的使用,完整记录了本课教师使用课件的全过程,形成了独特的教
2、学资源,为下一步教学及说课积累了材料。 北京市房山区城关第二小学 适用年级 三年级 美 术 单 位 数码讲述软件与电子扫描仪的使用 应用数码讲述软件将视频、音频、图片资源巧妙整合,并制作新闻短片,将原本枯燥无味的文字配以轻音乐和童声语音,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结合交互式电子白板 TRACEBooK 软件插入视频功能插入短片,使用插入图片功能出示课题。 展示评价环节利用电子扫描仪现场扫描学生作品,结合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手写功能调节作品中线条的粗细、疏密对比,这在以往的教学中是不能实现的。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由 A 转化为 B ,实际上是由单桌式学习模式转化为会议式学习模式,有 助于学
3、生互助式学习,这也是小组合作外在形式的体现。本节课小组合作理念的真实体现 是学生作画时两人创作一幅作品,每组共 8 人,最后大家将共同创作的 4 幅作品拼贴起 来合为一幅作品,有利于学生集体合作意识的培养。 教师教学理念的创新 本课以电视节目形式出现, 无论是教室的布置,还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与以往都有了显著不同,整节课以栏目形式贯穿始终,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调动其创作欲望。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以主持人的口吻介绍观众、嘉宾,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很自然地将学生引入主题教学,教学效果显著。 2. 教学背景分析 (1) 指导思想、实施思路 奇思妙想一课是北京市房山区城关第二小学的美术校本
4、课程。本课程主要是根据废旧纸板附有底色且有一定厚度的特性,以绘画、撕、拼贴等多种手法在纸板上作画,材料环保、节省纸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本课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展开思维训练,主要内容是思维导图理念的传授。本课授课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依据美术课程标准,本课属于第二学段的教学,本学段教学重点主要是看学生是否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否大胆、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想所感。 在美术的日常教育教学中会出现一种现象:“孩子们无从下笔,不知道怎么画”。实际上孩子们不是缺乏想象力,而是缺乏一种刺激他想象的方法。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怎样才能教会孩子们一种思维方法呢? 本课将思维导图理念引入教学
5、中,学生可依据发散性思维的方法展开想象,从而有目的的筛选所联想事物组织画面,并应用构成中点、线、面三元素完善画面。 实验证明: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下的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益于学生想象力的开发,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上述现象。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属于第二学段的教学,本学段教学重点主要是看学生是否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否大胆、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想所感。 为了本课教学,课前我找来 100 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你在作画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A: 无从下笔,不知道怎么画。 B: 对所画内容不感兴趣。 C: 不喜欢美术老师,进而不喜欢美术。调
6、查结果显示: 85% 的学生选择 A ; 15% 的学生选择 B ; 0% 的学生选择 C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不难看出,当前我们的孩子不是缺乏想象力,而是缺乏一种刺激他想象的方法,从而促使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下降,进而出现学生不喜欢美术这一学科,厌倦美术,或者是“喜欢上美术课,前提是除了画画怎样都行”的状态,因此,学生美术知识、技能掌握不牢,审美素养缺乏。从以上情况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缺乏的不是想象力和兴趣,而是思维的方法。 实验证明: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下的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益于学生想象力的开发,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无从下笔,不知道怎么画的现象”。 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方式、活
7、动式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方式。 教学手段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学生范画、电子扫描仪等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寓教于乐。 教学策略 通过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教与学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创作、展示、评价作品,学生通过作品创作、展示,感受其美之所在,进而培养学生观察、鉴赏、评述的能力。 通过新闻短片、图片、语音、音乐、学生实物作品的应用,提高孩子们的审美意识。 使用互动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本课导入环节,教师以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将课堂变成栏目来教学, 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学生们瞬间进入上课状态,为
8、新授环节节省了时间。 通过思维导图理念的引入,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思维导图并能运用发散性思维的方法展开简单的创意想象,并能将所联想到的事物应用到画面当中。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思维训练和艺术实践过程中,通过对比赏析作品,在小组合作与探究中运用线条描绘思维导图所联想事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思维训练,拓展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相互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4. 教学重点、难点 思维导图训练方法的使用;运用思维导图创作简单而富有新意的儿童线描画作品。 5. 所用教学资源及环境: 参考教材 :
9、北京市房山区美术校本课程 教学课件: 奇思妙想 这节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的课件设计时主要是将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从新闻导入、作品赏析、实践创作、展示评价、课外延伸五部分进行课件创作。本课以思维训练为导线,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进而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A. 整体构思: 课件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中方便快捷; 课件的背景图案是两只眼睛一横一竖,同时亦可看作抽象的人物头部,色调上采用色彩的三原色为基调,无论从形式上还是色彩上都给人以遐想的余地,符合课程主题奇思妙想; 引用新闻短片教学,视频背景采用真实电视机作为背
10、景,贴近生活; 音乐与美术结合,不同环节运用不同的音乐形式,陶冶情操,注重意境的塑造。 B. 封面、背景: 课件封页: 课件背景: C. 交互方式: 热键交互、热区交互; D. 素材准备: 1) 文本: 简介思维导图及东尼博赞。 2 )图片: 3 )音频 新闻导入、延伸环节,引用学生录音及轻音乐安妮的仙境; 课堂实践环节,引用钢琴曲理查德 克莱德曼梦中的鸟和清音乐迷雾水珠、儿时记忆、心神合一。 4 )视频:应用数码讲述软件制作的新闻短片 5 )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调查表 印制学生使用纸板 制作作品边框 压纸板、去除弧度 材料的准备 笔 组别、主持人小牌 奖励物品 听课教师、学生反馈表 二、教
11、学过程 : 趣味导入 提出课题 1. 模拟节目现场,激发学生兴趣 师: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奇思妙想栏目,我是著名的节目编导伟大的刘,下面请允许我向大家隆重介绍一下本期的栏目顾问,他们是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感谢,下面请大家跟随主持人一起步入节目现场。 设计意图:本课整体设计是以栏目的形式贯穿始终,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以节目编导的身份出现,向同学们介绍本次听课的各位教师,这样会拉近孩子们与听课教师的距离,缓解孩子们的紧张情绪。此时,教师话锋一转,引出主持人,直奔主题,为下一步教学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2. 制作新闻短片,引入课题 主持人:“嗨,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12、!我是主持人张晓畅,欢迎大家随我一起走进春芽电视台,今天呀,我们要一起聊聊有关美术的话题现在,就让我们的老朋友 David 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吧!” 设计意图: 此环节应用数码讲述软件将视频、音频巧妙结合,将原本枯燥无味的文字配以轻音乐和语音朗读,同时配有相应图片资源,图文并茂,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环节以新闻的形式出现,教师利用学校“春芽电视台”进行节目录制,虽说是几十秒的一段新闻插播,但是从本课的总体设计上来看,至关重大,它不但引出了本课的主题,而且为下一步课堂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对比分析 获取新知 1. 出示作品,对比分析,提出问题。 师:针对这两组作品同学们有什么问
13、题要问吗? 生 a :左面的作品看起来空荡荡的,为什么右面的作品丰富饱满? 生 b :这两组作品有什么区别吗? 生 c :第一组自画像是怎样变成第二组作品的呢? 2. 针对学生提出问题,嘉宾予以解答,引出本课知识点思维导图。 嘉宾 1 :“同学们画得真棒, 刘老师看了特吃惊。第一组作品中点、线、面的运用非常巧妙。第二组作品在第一组的基础上,同学们运用了千变万化的色彩,使我们这张画达到了一个非常完美的效果。那么,这两组作品都是用废旧纸板完成的,它不光是在造型色彩上有变化,在材料上也比较特殊,增强了我们的环保意识,刘老师希望这节课同学们也能完成这么出色的作品,谢谢同学们。” 师:第二个问题我们请施
14、雨同学根据她的这件作品帮大家解答一下,究竟用什么样的方法创作的这件作品。 嘉宾 2 :“同学们,你们看我这幅画画的像什么?,猫喜欢吃什么呢?,所以我把鱼放在了猫的眼睛里,通过鱼我联想到了小乌龟,我把乌龟也放在了眼睛里,通过乌龟我联想到了许许多多的东西,例如:鸽子、楼房、星星等等。然后,我把所有我认为好玩的素材组织起来,变成了我现在这幅作品,这种思维方法就是刘老师通常所说的思维导图,它对我们很有帮助,同学们你们说我这幅画画得漂亮吗? 师:谢谢你们的解答,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二位嘉宾的解答表示感谢 师:那么究竟什么是思维导图呢? 设计意图:此环节以栏目访谈的形式出现,形式新颖,目的在于激发学生
15、学习兴趣的同时尽可能地将教学贴近生活,将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此处邀请特级教师刘月娥老师及五年级学生施雨同学作为嘉宾上台协助教学,刘老师作为美术教育前沿的研究者以其教师的身份向同学们解答疑惑,同时又向孩子们传达环境保护的意识,这不单单仅是一节简简单单的美术课,更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小画家施雨同学的一番解答真可谓一针见血,直奔主题,顺理成章的将“思维导图”抛给孩子们,孩子们很自然的就接受了这个难以解释的新知识。 师生协作 完善作品 1. 学生选择已有线描作品,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 师:通过画面中的人物你可以想到什么? 生:西瓜、鱼、海豚、蝴蝶、棒棒糖、乌龟、虫子、地球、楼房 2. 利用白板图库
16、资源,重组学生作品。 师:刚才我们联想到了这么多素材,你能用我们想到的哪些素材重新创作这幅作品呢? 生:西瓜变成人的头,苹果充当眼睛,蝴蝶充当人物的嘴,楼房充当身体 合作探究 巩固新知 1. 实践要求:小组内部运用思维导图展开想象,使用线条完善已有作品;线条要流畅,注意线条的长短、粗细、疏密关系;作品要有新意。 设计意图:学生 2 人完成一件作品, 8 人一 组,共 4 组,完成后拼贴成 4 整幅作品。主要锻炼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养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2.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合作探究 活跃思维 展示评价 1. 展示评价学生范作 生:我把自画像头部变成了地球,地球上有许
17、多的植物和生物,我将人物的头发变成了一条鱼和一只海豚我认为这幅画很有创意。 生:我认为这幅画线条的处理很到位,她很富有想象力 师:就像刚才同学们说的,刘老师认为这件作品线条流畅,体现了线条的疏密、长短、粗细对比关系,非常有新意,而且作品中还体现出了环保的理念。 2. 展示评价学生集体作品 师:现在这 4 幅作品组合在一起是不是拼贴成一大幅作品啊?每一小幅作品就成了这个 集体里的一部分,这些作品无论从画面内容上、还是从线条的运用上都比较有个性,跟刚才相比就像“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 设计意图:应用扫描仪现场扫描作品,结合白板软件书写功能,在不改变原有作品的基础上展开修改,实现投影等设备不能
18、实现的功能。 课外拓展 延伸知识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节目,你们有收获吗?怎么样,刘老师的奇思妙想一课对你学习美术是不是很有帮助啊?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你留意生活,你会发现呀,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嘿嘿,如果你仔细观察,你还会发现我们的刘老师其实也是一种美呢! 师:好了,观众朋友们,时间过得真快,本期节目马上就要步入尾声了,下面请大家 拿着我们的作品跟随音乐和我们的特约嘉宾、听课教师一起来谈谈我们的收获与体会吧 设计意图:学生拿着自己的作品对着镜头轻松、愉快的和嘉宾、老师一起谈谈体会,培养学生的现场交流、互动的能力,听课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奇思妙想 妙想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64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