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doc
《生猪养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猪养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doc(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 目 名 称:哈尔滨呼兰区王凤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生猪养殖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 哈尔滨市呼兰区王凤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编制日期:2014年10月哈尔滨师范大学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
2、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项目名称:哈尔滨呼兰区王凤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生猪养殖项目环评文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类别:新建委托单位:哈尔滨呼兰区王凤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编制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评价证书:乙级,国环评乙字第1711号法 人 代 表:王选章项目负责人:赵光影
3、项目技术审查:陈宇质量保证人 :王忠良报告书(表)编写人员:姓 名职 称专业工程师证号(上岗证号码)签字赵光影副教授环境科学B17110040700刘佳娇助教环境科学B17110023张馨艺助教环境科学B17110021目 录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6环境质量状况8评价适用标准10建设项目工程分析11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14环境影响分析15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22结论与建议23附件1 农业专业合作社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附件2设施农业用地备案登记表附件3类比项目监测报告附件4 粪便处置证明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 周围环境图附图3 厂区
4、平面布置图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哈尔滨呼兰区王凤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生猪养殖项目建设单位哈尔滨市呼兰区王凤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程福来联系人程加利通讯地址哈尔滨市呼兰区双井街道黄平村联系电话13503626667邮政编码150519建设地点哈尔滨市呼兰区双井街道黄平村立项审批部门审批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A0313猪的饲养占地面积(平方米)4823绿化面积(平方米)1447总投资(万元)1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7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7%评价经费(万 元)0.7预期投产日期2014年12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 评价任务由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
5、护管理条例,为查清本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现状,落实国家相关环保政策,促使本次环评工作的形成。二、项目地理位置及占地本项目是生猪养殖项目,为新建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哈尔滨市呼兰区双井街道黄平村。项目北侧、南侧、西侧为乡村路,东侧为农田。本项目占地面积4823m2。具体地理位置见附图1,本项目厂址周边环境见附图2。 三、工程概况本项目为生猪育肥养殖项目,所有仔猪均外购。本项目采用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建设总规模为生猪年存栏总数为500头/年,出栏育肥猪2000头/年。本项目总建筑面积950m2。利用已建三栋猪舍,猪舍建筑面积850m2。本项目组成一览表见表1,主要设备见表2,主要原料用量见表3。本项目平面
6、布置图见附图3。表1 建设项目组成一览表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及内容备注主体工程猪舍三栋猪舍为砖混建筑,建筑面积为850m2。已建粉料室一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为60m2,位于厂区南侧;已建辅助工程填埋井位于厂区东北角,设置2个填埋井,每个深度3m,长、宽度为2m。填埋井基础防渗。新建堆肥场位于厂区东北,占地面积80 m2。堆肥场基础防渗。新建办公室一层砖混建筑,建筑面积为40m2,位于厂区南侧。已建续表1 建设项目组成一览表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及内容备注公用工程供水由深水井提供,井深48m,总用水量为574t/a。已建排水生产过程采用发酵床技术,无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排入厂区内自建防渗旱厕,定期清掏,外运
7、堆肥。新建供暖本项目冬季猪舍、仓库不需供热,冬季办公室采用电取暖。新建供电双井街道变电所提供。新建环保工程废水生活污水排入防渗旱厕,定期清掏,外运堆肥。饲养过程采用发酵床技术,无废水产生。新建废气粉碎机自带布袋除尘器收集粉尘。猪舍设置通风扇、通风窗等措施。新建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厂内设有垃圾箱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废垫料:本项目废垫料主要由锯末、秸秆、猪粪、猪尿共同发酵组成。废垫料集中收集,最终全部进行堆肥。病死猪尸体采用安全填埋井处理。布袋除尘器收尘用作猪饲料。新建噪声通过选用低噪声粉碎装置,安装基础加减振弹簧垫,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后厂界噪声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
8、2008)中2类标准。新建表2 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名称数量1粉碎机1台2搅拌槽6套表3 主要原辅材料表原辅料名称消耗量(t/a)来源主要原材料麦 麸300.0项目区及周边地区市场购买玉 米200.0豆 粕50.0成品饲料200.0合 计750.0辅料垫料64 t/a专业公司负责发酵床的建设微生物菌10 kg/a四、公共工程(1)供热本项目采用发酵床技术进行养殖,猪舍无需再建取暖设施。办公室冬季取暖采用电取暖。(2)供水本项目生产用水由深井水提供,生产用水量501t/a,生活用水量按每人每天50L计算,生活用水量73t/a,共计总用水量574t/a。(3)排水本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58t/a,统一
9、收集,排入防渗旱厕,定期清掏,外运堆肥。饲养过程采用发酵床技术,无废水产生。(4)供电该项目供电由双井街道变电所提供。(5)其它 本项目共有职工4人,无食堂,无宿舍,年工作日365天,每日工作10小时。总用水量574生活用水73猪饮用482猪吸收173尿液309生活污水58防渗旱厕损耗15发酵床发酵床补水19图1 水量平衡图 t/a五、产业政策本项目采用发酵床养殖技术进行养殖,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第一类“鼓励类”中第一项“农林业”11、生态种(养)技术开发与应用”。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六、环保投资本项目环保投资7万元,占总投资的7%。布袋除尘器0.3万
10、元,通风装置0.5万元,噪声防治0.2万元,猪舍、填埋井和堆肥场防渗5.0万元,防渗旱厕1.0万元。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厂房所在地使用用途为畜禽养殖用地,无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哈尔滨市呼兰区。呼兰区地处黑龙江省南部,松花江北岸,呼兰河下游,距哈尔滨25公里,是哈尔滨政治、经济、文化的辐射区。二、水文、气象呼兰境内江河纵横、湖泡沟渠密布,水域面积391885.5亩(包括滩涂、苇地)占全区面积的10%。流经境内的江河有松花江、呼
11、兰河、泥河、漂河、少陵河等。呼兰区的两条排涝沟:自然沟和四排干由西向东穿过全区,在区外汇合后,于呼兰区下10km处提升入呼兰河。呼兰区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之下,气候严寒、干燥、漫长;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降水充沛,气候温热、湿润,日照时间长,适宜万物生长。年平均降水量2400毫米,日照2600小时,无霜期160天,最高月(7月)平均气温摄氏23.2度,最低月(1月)平均气温摄氏-15.8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三、地质、地貌、地震呼兰区位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东部隆起区的边缘。该区域地层基底主要是白垩纪陆相碎屑岩地层,表层沉积第四纪松散地层。该区地貌轮廓受基岩
12、地质构造和新构造运动控制,第四纪以后,以沉降为主,形成一个被第四纪堆积物充填的继承性沉降盆地,境内整个地势平坦开阔,地貌类型以冲积的河谷平原和漫滩。平均海拔在116.16117.73米之间。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一、区划及人口呼兰区辖3乡、8镇、8个街道办事处。呼兰区总面积2197平方千米,3万户居民,65万人口,所辖8个街道办事处,四个郊区村。呼兰区是哈尔滨经济文化发展的幅射区,是哈尔滨开发江北,繁荣两岸战略构想的重点区域。二、经济和社会发展呼兰区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积极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对企业实施战略性改制经营,使企业不断发展。在城郊开
13、辟三条经济带,大力发展三边经济,集工业、贸易、种植、养殖业综合发展,形成一体,促进呼兰镇经济向多渠道、高层次、高水平上发展。区内现有企业260户,引进资金总额122.7亿元,固定资产88.1亿元。建区以来,开发区累计实现税收8.15亿元,出口创汇2.25亿美元,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到目前为止累计投入近13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了道路、给水、排水、供电、通讯、供热、燃气、有线电视、宽带网等城市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的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区谋求发展。三、科技、教育、文化呼兰现有呼兰一中、呼兰二中等7所中学,有建国小学、萧红小学等11所小学,有职业高中、技工学校
14、、农民中专等11所专业技术学校和教师进修学校。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一、环境空气根据2013年哈尔滨市环境质量概要,哈尔滨市环境空气细颗粒物年均值为0.081 mg/m3,超年二级标准1.31倍;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119 mg/m3,超年二级标准0.70倍;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44 mg/m3,达二级标准;二氧化氮年均值为0.056 mg/m3,超过年二级标准0.40倍。与上年相比,2013年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上升25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上升8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上升8微克/立方米。本项目位于哈尔滨
15、市呼兰区,呼兰师专监测点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超二级标准,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污染较轻。二、地表水环境2013年哈尔滨市地表水质总体状况为轻度污染,在54个水质监测断面中,类断面比例为1.9%;类为57.4%;为18.5%;类7.4%;劣类为14.8%,主要监测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年均值分别为5.62毫克/升、0.894毫克/升、3.76毫克/升,均符合地表水类标准;化学需氧量年均值22.3毫克/升,符合地表水类标准。朱顺屯、阿什河口下、呼兰河口下、大顶子山、摆渡镇和牡丹江口上6个断面水质均符合类标准,均达到水体功能区规划目标。呼兰河入境断面沙力村、肇兰新河口下2个断面劣于类
16、水质,未达到水体功能区规划目标;呼兰河口内断面符合类水质,达到水体功能区规划目标。呼兰河哈尔滨段劣于类水质断面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沙力村为化学需氧量(1.9)、五日生化需氧量(1.7)、高锰酸盐指数(1.0);肇兰新河口下为化学需氧量(2.7)、五日生化需氧量(2.6)、高锰酸盐指数(1.4);呼兰河口内为氨氮(0.3)、五日生化需氧量(0.2)、化学需氧量(0.2),括号内为超类标准的倍数。三、地下水环境呼兰区位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东部隆起区的边缘,该区域地层基底主要是白垩纪陆相碎屑岩地层,表层沉积第四系松散地层。该区地貌轮廓受基岩地质构造和新构造运动控制,第四纪以后,以沉积为主,形成一个被第
17、四纪堆积物填充的继承性沉降盆地。境内整个地势平坦开阔,地貌类型为冲积的河谷平原和漫滩,平均海拔在116.61117.73m之间。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地下水水位埋深初见水位3.405.20m;稳定水位3.004.8m。据地区水文资料地下水位年变幅2.00m左右,季节性冻深2.00m。场地地基土为第四纪冲击成因的地层,由粘性土组成,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场地覆盖层厚度小于50m,无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地震烈度为6度。四、声环境2013年市区区域声环境质量为一般(三级),市区区域声环境等效声级范围为49.3-66.7分贝,等效声级面积加权平均值为55.8分贝,比上年下降0.1分贝。夜间等效声级范围为
18、30.0-55.9分贝,等效声级面积加权平均值为46.5分贝。本项目位于呼兰区,昼间等效声级为51.0分贝,夜间等效声级为41.7分贝,区域声环境较好(二级)。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点和文物古迹等需要特殊保护的环境敏感对象,总体上不因本项目的实施而改变区域环境现有功能。具体环境保护目标如下表4:表4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敏感点方位距离(m)人数(人)保护要求保护时段环境空气黄平村S22012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营运期孙家窝棚E460100于家油坊NE740100地下水厂区占地范围-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9、14848-93)类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类3.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2类4.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93)类5.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污染物排放标准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2.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4.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其它法规1.村镇规划卫生规范(GB18055
20、2012)2. 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3.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9号)4.畜禽养殖场(小区)环境守法导则5.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2006)6.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7.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43号)总量控制标准在满足浓度达标的前提下,实行总量控制。本项目建成后,主要外排污染物是粉尘,总量控制指标以达标排放为控制目标,具体见表5。表5 总量指标序号名称总量控制指标(t/a)1粉尘0.055建设项目工程分析项目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示意图本项目主体工
21、程已经建成。新建填埋井为混凝土结构,底部基础防渗。堆肥场场地水泥硬化防渗处理。因填埋井和堆肥场工程量相对较小,对外环境影响不大,故不进行施工期工艺流程分析。营运期工艺流程图恶臭、固废、噪声仔猪进厂育肥出厂图2养猪工艺流程废垫料条跺腐化堆肥恶臭图3堆肥工艺流程一、工艺简述(一)生猪养殖工艺集约化养猪的目的是要摆脱分散的、传统的季节性生产方式,建立工厂化、程序化、常年均衡的养猪生产体系,从而达到生产的高水平和经营的高效益。本项目工艺为两个阶段,即备料、饲养。1、备料过程:本项目玉米经粉碎后作为饲料,其他饲料均为外购,为生猪养殖提供有力保障。2、饲养过程:采用TMR加料法喂养,所谓TMR,全称“全混
22、合日粮”,即根据营养配方,将饲料及矿物质、维生素等各种添加剂在饲料喂养车内充分混合而得到的一种营养平衡日粮,用水槽可提供充足的新鲜水,饲料槽与饮水器分建。(二)发酵床工艺原理本项目采用发酵床技术养殖生猪。发酵床技术即在养猪圈舍内利用一些高效有益微生物与垫料建造发酵床,猪将排泄物直接排在发酵床上,利用生猪的拱掘习性,加上人工辅助翻耙,使猪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通过有益发酵微生物菌落的分解发酵,使猪粪、尿有机物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发酵床养猪的技术原理与农田有机肥被分解的原理基本一致,关键是垫料碳氮比与发酵微生物的选择。其技术核心在于“发酵床”的建设和管理。图4 发酵床技术工艺流程圈舍设计要求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猪 养殖 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 报告 全本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64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