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基础》教案.docx
《《声乐基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乐基础》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声乐基础教案声乐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发声训练和歌曲作品的教学, 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原理和方法,达到发声、气息共鸣的协调统一;具备一定的歌唱审美能力和演唱能力,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声乐教学和演唱的合格人才。 教学内容:声乐发声原理;发声技巧;作品分析:作品表达 教学要求: 理论要求:从理论上掌握歌唱发声的生理原理,了解歌唱器官,建立正确的歌唱观念。 技术要求: 1对气息和声音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2进一步稳定歌唱状态,并做到上下声区基本统一。 3要求吐字清楚、准确。 4有基本独立分析处理和表现声乐作品的能力,演唱较为完整、生 动。 教学重点:进一步调整、稳固学生的歌唱状态;强调歌唱中气息、声音、情感
2、的良好配合,对作品的理解和演绎能力。 教学难点:稳定歌唱状态;作品理解与作品表现。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讨论、实践; 课程安排:本学期教学分为四个阶段 ,每四周为一个阶段; 授课形式:小组课,每12-13学生为一小组,共4组,教学内容应根据课堂具体教学情况调整。 授课时数:174 授课地点:教师琴房305。 教材选用:高等艺术院校声乐教材民族唱法女声卷,周琼编著;美声唱法女声卷,陈星编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第一章:歌唱的发声原理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明确歌唱的发声原理,了解有关声乐常识 二、教学要求 1、了解歌唱的发声原理,在练声和歌唱中使学生真正理解并运用。 2、打开牙关,稳定喉咙的位置
3、歌唱,解决歌唱中的基础问题,从而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 三、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启发式教学。 四、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体会正确呼吸方法 2指导学生正确的咬字状态 五、教学难点: 让学生打开歌唱通道,积极的歌唱,并形成循序渐进的良好歌唱习惯。 六、教学教具: 钢琴、多媒体设备、谱架、音响 七、教学过程: 简要地介绍歌唱的发声原理 呼吸原理:腹式呼吸法,体会自然叹气时小腹的收缩力及腰部四周的扩张力。 运用共鸣腔体全身歌唱的原理:感受和体会打哈欠时的自然状态找到共鸣腔打开的感觉。 实际操作训练 1歌唱发声中的发声训练; (1)5 4 3 2 1 U (2)1 2 3 2 1 U (3) 1 2 3
4、 4 5 4 3 2 1 U (4)5 5 3 3 1 1 U O U O U O 训练要求: (1)练习速度:中速稍慢。 (2)同无声的呼吸练习结合起来,启发学生用叹气时的感觉使气息支持发声。 (3)与打开喉咙(打哈欠的状态)的练习相结合。 (4)喉头稳定、喉部肌肉放松,母音清楚、准确,声音均衡连贯。 (5)练习4,由U过渡到O母音时,喉、咽腔打开的状态不变,只是嘴由小圆形张开得稍大些。 训练方法: (1)老师示范,提出要求,讲解练习的要点; (2)学生按要求做发声练习,教师随时指导; 2歌曲练习 花非花、大森林的早晨、大海故乡、红豆词 (1) 作品分析:花非花 曲调优美,形式短小,连前奏在
5、内,只有10小节。白居易的诗给人以朦胧感,黄自的音调更好地表现出这种意境。白居易的花非花节律规整,奇丽缠绵,为千古传颂之佳作,而黄自的音调则完美地再现了原作的意蕴,该曲不愧一首短小而精美的艺术歌曲,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歌曲继承了诗的意境,节奏平衡,旋律委婉,含蓄,带叙述性。结构为四句体单乐段形式。第一句的动机,强调“非花”的“非”字,后半句上四度模进,再强调“非雾”的“非”字,一开始就描绘出这覆盖着一层薄纱的意境。第二句结束在属音上,是进一步的叙咏,后逐级下行,后为平述的音调,具有谜的色彩,也增加了“问”的期待。第三句转折,由低向高婉转上扬,好似春梦,并非春梦。
6、第四句由高向低趋于平衡,看似朝云,却非朝云。最后,恬淡地结束,追惜、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红豆词(清)曹雪芹 词;刘雪庵 曲 歌曲为多句体乐段结构。全曲以第一乐句的节奏型为基本节奏贯穿、发展,这种数板式的节奏型加上环绕型的音调进行,似吟似诵地表达了含蓄的情感。歌曲最后两乐句与开始两乐句相同,前后的呼应增强了全曲的统一性,也进一步艺术地体现了相思之情。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表达作品的情感和美感,而不能一味的最求方法。 教学难点:歌曲气息的把握;开口音、高音的喉头位置及歌唱的高位置。 解决方案:加强母音的练习,认识并掌握开口音、高音的喉头位置及歌唱的高位置。 大森林的早晨 大海呀故乡 3、学生演唱一
7、遍,老师指出学生演唱时存在的问题,并纠正。 4、学生再次完整地演唱一遍。 小结:明确声音的发声理念,并尽可能地在今后的声乐技能实训课中循序渐进地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以准确真挚地表达作品内涵和艺术魅力。 布置作业: 绣荷包 嘎哦丽泰 红豆词 点绛唇,赋登楼 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 第二章 歌唱的呼吸训练周 教学目的: 通过系统的呼吸训练及声乐作品辅导,让学生了解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即没有呼吸的支持就没有动力,就不能发声的辩证关系;让学生初步学会吸气、呼气、巧用气的基本方法;理解歌唱中气息与声音的基本配和关系。 教学重点: 1歌唱的呼吸方法。 2歌唱的呼吸技巧运用。 3会用科学的呼吸方法:胸腹
8、联合式呼吸法。 4寻找到歌唱时呼吸的对抗力和内口咽喉状态的反向平衡关系。 教学难点: 深吸气,将气完全吸到肺的底部,使横膈膜下降,两肋往外扩张,小腹微收的歌唱气息及运用。 教学用具:钢琴、电脑多媒体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介绍本课内容: 1歌唱的呼吸训练:体会叹气时的感觉,腹部及腰部四周的受力点,练习几种呼吸的方式即:快吸慢呼;快吸快呼; 2初学程度的相对应歌曲,例如嘎达梅林 二、发声训练: 54 321 u 53 421 a o u 1234 54321 1训练要求: 精神饱满,全身协调地演唱; 在哼鸣的位置上进行开口音的训练,上下牙打开,舌头平放,稳定喉头,寻找叹气的感觉; 在横膈膜的支持
9、下,轻柔地深吸气,喉头保持在吸气时的歌唱状态; 韵母轻换时声音位置的统一。 2训练方法: 老师提出要求,讲解教学要点; 学生按要求逐条做发声练习,教师随时指导; 回顾上节课发声训练,师生共同研讨声乐发声中的科学方法; 三、讲授歌曲 嘎达梅林 1学生演唱一遍歌曲。 2教师启发学生分析作品,并作歌曲处理。嘎达梅林是一首蒙族长篇叙事歌,歌唱的是一位蒙族英雄嘎达梅林率领人民起来反抗封建王爷与反动军阀的斗争故事,该作品抒发了人民对英雄的怀念和尊敬,歌曲是以五声羽调式为基础的一首短小的民歌,全曲的节奏舒展从容,深沉有力,基本上保持一字一拍一言,音调宽广豪迈,庄重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真挚深厚的感情,又突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声乐基础 声乐 基础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64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