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问题的调查与思考.doc
《生猪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问题的调查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猪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问题的调查与思考.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猪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问题的调查与思考生猪养殖产业经过一段时期的萎靡之后目前已再次步入蓬勃发展的轨道,而且因其明显的传统优势和基础,成为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目标最有效、最现实、最直接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生猪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不同规模的养殖场不断涌现,原本潜在的由生猪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现,并且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而日益突出。这种形势下,如何实现生猪产业与环境保护发展共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现状:生猪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农民增收的长效源随着大豆、玉米等生产物资价格的上涨,生猪饲养成本也随之增加,但生猪养殖仍然有着较大幅度的利润空间,特别是在价格波动频繁的畜
2、产品市场中,生猪产业显现出了较强的竞争力,再加上中央、省、市各级政策的扶持和引导,形成了强劲的发展态势,已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源。1、生猪产业日益成为农业支柱产业。一项产业的发展,要真正成为农业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长效源,其产值必须占农业生产总值比重的三分之一以上。以定南县为例,2001年以来,坚持把生猪生产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创新了工厂集约化、公司+农户、合作社(大户)带小户、生态养猪小区、果园养猪等五种生产模式,做大做强生猪产业,现已成为江西省畜牧业十强县,供港、供深(圳)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以及中央储备肉活畜储备基地。20
3、07年,全县人平出栏优质生猪2.2头,实现产值5.7亿元,占全县农业生产总值的65%;人平生猪存栏1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万头。全县农业人口人平出栏生猪2.9头,人均纯收入1200元,是县内名副其实的农业主导产业。2、生猪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据调查,一个专职的饲养员可承担100200头生猪饲养量,加上生产管理各个环节上都需要有专职人员,每1万头规模的猪场约需100名人员。对于一个拥有50万人口的中等地区而言,如果生猪饲养量达到20万头(年出栏生猪约40万头),仅生猪养殖行业就可提供2000个以上的就业机会。3、生猪产业大大拉动了果业等相关联产业的发展。以猪粪为原料,以沼气为纽带,大力发展
4、沼气生产,沼渣发酵制作有机肥,沼液浇灌果树等农作物或喂鱼,有效解决了种植业和水产业的肥料营养问题,大大降低了果业等相关联产业发展的生产成本,是现代农业的核心产业。据了解,每3头猪的粪尿可供1亩果园或1立方米沼气池使用。依此推算,一个县只要发展20万头生猪养殖,就可发展近7万亩果园或7万方沼气池。问题: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大产业背后潜藏着危机生猪产业的发展壮大,必然产生含有大量有机碳、磷、氮和重金属的废弃污染物,其排放对产业良性生态循环圈的形成带来日益加大的压力。1、对环保设施的需求不断加大。总体来看,各地在生猪生产废弃物处理上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规模化养猪企业按照工业化治污要求处理废弃物,形成
5、了干湿分离、厌氧发酵和三级沉淀池中的一种或几种联合无害化处理系统,如定南县的江西五丰、江西万丰、江西申丰等规模化养猪企业,相对而言,这种类型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污染程度;二是猪沼果(渔、菜等)结合型污水处理模式,形成了干清分离、沼气池(干清分离后的污水引入)和果园、鱼塘、菜园(沼液施肥)的生态循环式综合利用系统;三是农村散户仅作简易干清分离和沉淀池储存,溢流向外排放。第一、三种模式姑且不论,如果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规定要求,据测算,每1万头生猪饲养量的养殖企业将需要建造3300多立方米的沼气池才能达到环保标准。据了解,规模化养殖企业每立方米沼气池的建设成本约1000元,户用沼气池每立方米建设成本约
6、800元。依此推算,一个万头养猪企业仅沼气池的建设成本就需花费330多万元,农户建一个8立方米的户用沼气池成本约4000元,如此高的成本,如果没有有效的办法,很难达到要求,尤其是对空气质量和土壤的污染有较大的影响,需引起重视。2、对净污承载能力的考验不断加大。根据有关试验数据,按日饲养的能繁母猪48千克/头(日的粪尿排泄物标准计算,对于一个年出栏生猪40万头(需要存栏能繁母猪2万头)的县而言,全年生猪粪尿排泄量约35万吨,其中排粪量约14.6万吨。据测算,1亩果园或1立方米沼气池仅能处理猪粪尿5.5吨左右,35万吨的粪尿排泄量需要近7万亩果园或7万方沼气池。就定南县而言,目前全县共有5万多亩果
7、园和1万余方沼气池,净污承载能力离标准要求还有一些差距。因此,要完全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仅靠现有的果业发展和沼气池等废弃物处理设施还远远不够,仍然需要增强净污承载能力,特别是要坚决杜绝养殖粪便和污水直接排入河流、鱼塘,给空气、土壤生态和水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和危害。3、对土壤结构保护的压力不断加大。当前,生产中一味追求过高的生长速度和生长质量导致了饲料中过量的添加微量矿物元素,如铜、锌、砷及其它重金属元素等。同时,由于砷制剂在动物体内不易吸收,排出体外变成毒性更大的无机砷。据测算,每万头猪即使按美国FAD允许使用的砷制剂推荐量连续使用含砷的饲料,5-8年之后,将可能向猪场周边排放近1吨砷,这些“
8、毒土”将长期影响周围的土壤和地下水。饲料中高剂量的铜、锌和砷大部分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尤其是废弃物没有经过有效处理而直接作为肥料使用,造成土壤板结,大大破坏了果业及其它作物所需的营养成分,直接导致产品的变质或产量的降低。4、对生产环节监管的压力不断加大。当前,生猪生产,尤其是动物防疫工作面广、户多、量大,且这些工作大部分在基层,主要靠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来完成。虽然各地都按相关要求建立健全了县、镇、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体系,配足配齐了动物防疫检疫工作人员和村级协防员,但仍有部分地区的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员还属于“双重管理”,并基本上以当地乡镇政府中心工作为主,每逢春、秋两季进行集中突击防疫工作,不能完
9、全集中主要精力开展农业执法等各项本职工作。同时,部分地区生产资料如饲料、兽药经营和使用秩序较为混乱,还没有一套比较健全的管理体系和机制;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工作也没有驶入正常运转轨道,生产环节中的质量监测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得到有效落实,无形中造成了营养性物质污染现象的滋生;环保稽查执法力度还不够大,工作不够到位等。前景:找准产业和环保共赢有效结合点,生猪产业大有可为当前,生猪产业正处于加速阶段,找准产业和环保相得益彰的结合点对于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强化产业准入,规范发展秩序1、猪场建设准入原则。结合新农村建设,按照“人畜分离、生态和谐”的要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猪 产业 发展 环境保护 问题 调查 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64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