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期末考试核心必考复习资料.docx
《《中国古代文论》期末考试核心必考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论》期末考试核心必考复习资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论期末考试核心必考复习资料中国古代文论期末考试核心必考复习资料 整理人:王宰相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1. 先秦“诗言志”: 最早见于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朱自清在他的诗言志辨序中,认为这是中国历代诗论“开山的纲领”。关于“诗言志”之“志”,“五四”以后在解释中一直存在着分歧。朱自清认为“志”属志向怀抱,“诗言志”,即诗是抒发作者的志向怀抱的;周作人则认为“诗言志”就是“言情”;闻一多则通过对金文、甲骨文中“志”的本意,以及先秦古籍中“志”的用法的大量考证,指出早期的“志”包括着3种含意:记事的,如诗经中的商颂及周颂;记诵的;由于早期的诗原于歌谣,因此“志”也即
2、抒情的。即“诗言志”之“志”,包括“志”(记诵)、“事”、“情”三重含义。 2. 思无邪就是提倡音乐的乐曲,要中正平和,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 与辞达说相联系的是孔子的文质说,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即认为文与质要兼美。 4.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种美学观念。为老子所提出。语出道德经:“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其中又说:“听之不闻名曰希。”老子认为最美的音乐是自然全声之美,而非人为的、部分之美. 5. 毛诗序有所谓大序、小序之说。小序是指传自汉初的毛诗三百零五篇中每篇的题解,大序则是在首篇周南关雎题解之后所作的全部诗
3、经的序言。这里所说的毛诗序即指大序。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序首二语 ,也就是关雎题解的小序, 为毛苌以前经师所传。 小序之后的大序,为 毛苌以下弟子所附。 这种看法大体近是。毛诗序总结概括了先秦以来儒家对诗经的理论主张,经汉景帝时赵人毛苌之手又有重要发展,并形成文章,其后再由毛苌弟子辈不断加以修订完善而成。 6. 毛诗大序提到诗有六义的说法: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风,指风教臣民百姓,并且可以表达臣民心声,讥刺上政。赋,指铺叙直说比,比喻。兴,起的意思,兼有发端和比喻的双重作用。雅是正的意思。颂,周王朝和鲁、宋二国祭祀时用以赞神的歌舞。后来的经学家关于诗六义有更多
4、的烦琐的阐释和发挥。 7. “发愤著书”说:见于史记太史公自序: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着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见于报任少卿书: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屈原惜诵有“发愤以抒情”,淮南子训齐俗也有“愤于中而形于外”。司马迁继承了这些
5、说法,并根据自己的切身遭遇,提出了发愤说。司马迁认为,历史上的优秀作品,都是由于作者在社会生活中遭遇到重大不幸,“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发愤之所为作”(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少卿书) 8. 文体说在典论论文里,曹丕还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文体分类及其各自特点的思想。在分析作家才能个性各有所偏的同时,曹丕提出四科八体说的文体论:“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本”指文章的本质,即用语言文字来表现一定的思想感情;“末”指文章的具体表现形态,即文章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特点。他提出文体共有“四科”八种体裁的文章。并且认为文体各有不同,风格也随之各异。这当是最早提出的比较细致的文体论,也是最早
6、的文体不同而风格亦异的文体风格论。标志着文体分类及特征的研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特别是“诗赋欲丽”,说明他已看到文学作为艺术的美学特征,对抒情文学的发展,有着特别深远的影响。 9. “文气”说 典论论文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他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这就是文论史上著名的“文气”说。 可以看出,这里的“气”,是由作家的不同个性所形成的,指的是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文以气为主”就是强调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的特殊个性。要求文章必须有鲜明的创
7、作个性,而这种个性只能为作家个人所独有,“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这就说明了文章风格的多样性的原因。后世许多文论家、诗论家常以气论诗、论文,当或多或少是受到了曹丕“文以气为主”说的影响。 10. 典论论文第一段背诵原文: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今之文人:鲁国孔雿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于千
8、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11. 陆机文赋:陆机,西晋文学家。 12. 西晋陆机文赋进一步把文体分为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十类。陆机提出的这个“十体”说,一是比曹丕的“四科八体”说更加细致,更加准确。二是在各类文体的具体排名次时,曹丕是将纯文学的“诗”、“赋”二体排列在八体最后,而把朝廷的应用文体“奏”和“议”放在最前;到陆机的文体论,则把这种次序完全颠倒过来了,最先排列的是“诗”和“赋”,最后才是“论”、“奏”“说”,它说明陆机对审美文学的认识和重视确实比曹丕前进了一步。三是陆机在这里概括十类文体的审美特征时,也远比曹丕
9、具体准确,可以说是地道的文体风格理论了。 13.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诗缘情而绮靡”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陆机把当时最重要的文体诗歌的审美特征概括为“诗缘情而绮靡”,成为千古名言。“赋体物而浏亮”,“体物”就是要描绘事物的形象。“缘情”、“体物”就是要诗赋的文学作品注重感情与形象,说明陆机对文学的艺术特征的了解又在前人基础上大大深入了一步。 14. 刘勰,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汉族,祖籍山东莒县东莞镇 大沈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
10、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 浮来山创办定林寺。刘勰虽任多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15. 情采是文心雕龙的第三十一篇,主要是论述文学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全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内容和形式的相互关系。第二部分从文情关系的角度总结了两种不同的文学创作道路:一种是诗经以来“为情而造文”的优良传统,一种是后世“为文而造情”的不良倾向。第三部分讲“采滥辞诡”的危害,提出正确的文学创作道路,是首先确立内容,然后造文施采,使内容与形式密切配合,而写成文质兼备的理想作品。本篇是针对当时“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的创作风
11、气而发的。 16. 何谓“物色”?古籍上的解释各有不同。物,说文云:“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色,说文云:“颜气也。”据此,“物色”当指天地之间万物的色彩。但周礼司常云:“杂帛为物。”王国维释物篇云:“古者谓杂帛为物,盖物本杂色牛之名,后推之以名杂帛。”礼记又云:“仲秋之月,命宰祝察物色。”即察栖牲之毛色。后又引申为察访人物,也叫“物色”。文心雄龙。物色分篇云:“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又云:“物色相召,人谁获安?”刘怨这里所说的“物色”显然与上述两种意义有所不同。文选是稍后于刘怨的萧统编的一部书。萧统在卷十三中将宋玉风赋、潘安仁秋兴赋、谢惠连雪赋、谢希逸月赋四
12、篇另标名为“物色类”。李善注云:“四时所观之物色而为之赋。”又云:“有物有文曰色,风虽无正色,然亦有声。”据此可知,刘鳃所谓“物色”当指自然景物的声色。既不同于“审察”的意义,也比“天地万物的色彩”这个意义要狭窄一些。物色篇就是论述自然景物的声色和人类情感的关系,或自然景物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并涉及到文学理论中的“意境”问题,是一篇不可多得文章。 17. 刘勰提出了“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的创作观。 18. 钟嵘 中国南朝文学批评家。字仲伟。颍川长社人。曾任参军、记室一类的小官。梁武帝天监十二年以后,仿汉代“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写成诗歌评论专著诗品。以五言诗为主,全书将两汉至梁作家12
13、2人,分为上、中、下三品进行评论,故名为诗品。隋书经籍志又称之为诗评。在诗品中,钟嵘提倡风力,反对玄言;主张音韵自然和谐,反对人为的声病说;主张“直寻”,反对用典,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诗歌品评的标准。 19. 钟嵘把诗经分为:“诗可以群,可以怨。” 20. “兴寄”说:陈子昂的兴寄说是说诗歌要有充实的内容,言之有物,寄怀深远,因物喻志,托物寄情。他自己的感遇诗三十八首就借咏物叙事抒发自己壮志情怀和以物喻人,托物喻志,寄托自己对社会政治的主张和见解,是他对自己的“兴寄”主张的最好的实践和最明确的注解。 22. “风骨”说:陈子昂的风骨说,继承了前人的风骨论。他的风骨内涵,根据他在修竹篇序对齐梁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文论 中国古代 文论 期末考试 核心 必考 复习资料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63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