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doc
《滁州市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滁州市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滁州市2016-2018年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滁州市财政局二0一五年六月滁州市2016-2018年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目录一、滁州市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现状3二、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选择标准及依据6三、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目标与任务8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布局13五、优势特色产业扶持方向与重点环节16六、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9七、效益分析23八、环境影响评价25九、保障措施26滁州市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局关于开展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农发评201536号)文件要求,滁州市财政部门会同农口有
2、关部门,对滁州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进行调查和筛选,确定粮食产业、草食畜产业、水产产业、蔬菜产业、水果产业作为滁州市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并编制了滁州市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2016-2018年)。一、滁州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现状2014年滁州市全年农业总产值369亿元,同比增长10.4%;农产品加工产值560亿元,同比增长15.6.%;农民人均纯收入9171元,同比增长12.1%。2014年全市共有农业产业龙头企业73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485家,家庭农场2100个。2014年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12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5%。当前主要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如下:1.粮食产业:
3、2014年滁州市粮食总播种面积1084.7万亩,总产430.69万吨,同比增长4.08%。其中午季粮食种植425.02万亩,单产361.6公斤,总产153.7万吨,增幅4.07%;秋季粮食659.7万亩,单产419.9公斤,总产278万吨,同比增长4.08%。作为传统农业优势产业,滁州市粮食产业具有种植面积大,从业人数多,技术成熟等优势,粮食加工业是粮食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国民经济基础性行业。发展粮食加工业,可以满足食品市场多样化、优质化、绿色化、营养化和方便化的需要,对改善食物结构和营养结构,提高人民生活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对优化粮食生产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促
4、进粮食企业增效、农民增产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草食畜产业:2014年滁州市肉蛋奶总产量51.46万吨,同比增长2.86%,肉类总产量达38.96万吨,禽蛋产量11.42万吨,牛奶产量1.08万吨,全年总产值122亿元。家禽存栏2551万只,同比增长2.29%,出栏6342万只,同比增长3.02%,大牲畜存栏17.51万头,出栏12.72万头,同比增长0.57%;羊饲存栏37.44万只,同比增长3.80%,出栏60.79万只,同比增长4.97%。2014年全市畜牧产业有龙头企业5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23家,家庭农场829个,产地批发市场1个,认证农产品56个。畜牧产业已发展成为我市农村经济
5、的支柱产业、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综合优势较强,发展潜力巨大,成长性好,关联度高,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支撑产业,目前正处于加快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下一步必须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围绕增强产业竞争力,进一步调整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推动主要畜产品优势集聚区建设,完善畜牧业服务支撑体系,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的优质安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以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3.水产养殖产业:2014年滁州市水产养殖总面积116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36万亩;水库养殖面积47万亩;稻田养殖12.5万亩。水产品产量33.4万吨,同比增长5.3.%,全年总产值
6、77.56亿元。2014年全市水产养殖产业有龙头企业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27家,认证农产品37个。滁州市位于皖东,地处江淮之间,水域资源丰富,水库众多,水面规模大,且当地特色品种、经济效益与周边地区相比有很大优势,水产养殖业规模、效益增长潜力大。明光永言水产集团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蔬菜产业:滁州市蔬菜播种69.2万亩,同比2010年增加3.3万亩,增长5%;总产142.2万吨,同比2010年增加10.8万吨,增长8%;设施蔬菜种植37.4万亩,占种植总面积的54%。其中,建设园区集中连片的规模蔬菜生产基地达65个。滁州市拥有规模化蔬菜批发交易市场2个,产地批发市场6个,市级以上龙
7、头加工企业7家(其中,2家为出口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73家,家庭农场31家。滁州市35个蔬菜生产单位186个品种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产地规模近6万亩,产量达18万吨,滁州市蔬菜年平均检测合格率均达98%以上,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良好。滁州市蔬菜产业人均收益相对较高,具有较好的蔬菜生产传统及设施基础,同时作为南京的蔬菜基地,发展蔬菜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基础及潜力。5.水果产业:2014年,全市水果总面积9.32万亩,总产量10.44万吨。水果种类包括葡萄、桃、李、杏、枣、甘蔗、草莓、柿、枇杷、苹果等近20种,其中桃5万亩,产量为5.6万吨,葡萄3万亩,产量为3.9万吨。滁州市当地以葡萄、桃、大櫻桃、
8、草莓为代表的特色水果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影响,同时当地水果产业人均产值较高,具有良好的效益增长前景。二、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选择标准1、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选择标准。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选择,一是经营主体的选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合作社,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机制健全;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管理规范。二是经营要有一定规模,种植类,粮食连片种植500亩以上,水产养殖类,水面在200亩以上,水果、蔬菜在100亩以上;加工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日处理小麦要在250吨以上,水稻要在200吨以上;仓储类,仓储要在4万吨以上。三是产品要有品牌。种植类、养殖类和加工类均要有自己的
9、品牌或商标。四是经营方式要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股份公司+农户”、“订单生产+农业保险”等模式。要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更好地带动广大农民致富。2、市场前景与竞争力。一是滁州市作为“安徽第一粮仓”,具备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比较优势,要以农业增效、财政增收、粮食安全为目标,在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明确社会责任,调整业务结构,突出发展重点,提升产业层级,在优化发展政策的基础上,大力培育滁州市的现代粮食产业集群粮食主产区,大力发展粮食仓储和加工业。二是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地处江淮之间,池塘、湖泊、水库等水域类型多样,宜渔资源丰富。全市总水面220多万亩
10、,其中湖泊48万亩,水库54万亩,池塘60万亩,是安徽省重点渔业产区之一。发展优势特色水产业建设,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建设为中心,辐射带动各乡镇水产站建设,为渔业生产顺利开展保驾护航;积极推广鲢鱼、鳙鱼、草鱼、鳊鱼、河蟹等优势特色渔业发展,积极开展池塘精养高产、湖泊生态养殖,实现养殖、加工、运输、销售各环节协调发展,渔业市场前景广阔,竞争力强。三是蔬菜、水果产业市场主要为南京。滁州市处于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圈层。作为主销市场的南京,拥有800万人口,按照人均年蔬菜需求300公斤计,每年需求量240万吨。从比例上看,本地蔬菜占到35%40%,外地蔬菜占到60%65%,从品种上看,除叶类菜外其余蔬菜水果
11、均以外地输入为主。综上,南京对外地蔬菜的需求达到年均150万吨以上,蔬菜市场潜在规模巨大;按照人均年水果需求100公斤计,南京市每年水果需求量80万吨,由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以进口水果为代表的高品质水果需求量较大,年需求量在20万吨以上,同时高品质水果通过生鲜超市、网上营销等渠道开始对传统水果零售业带来巨大冲击。发展高标准优质水果,拓展营销渠道,在南京市场,尤其是中高端消费市场具有巨大潜力。三、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目标与任务(一)思路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总体要求,立足当地区域资源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推进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
12、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建设有发展潜力的优势特色产业。粮食产业思路:全面开展粮食生产三大行动,逐步建立80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示范片,即350万亩水稻产业提升行动、300万亩小麦高产攻关行动、100万亩籼改粳提质提效行动及50万亩玉米振兴计划行动核心示范片。力争到2020年,将全市粮食生产水平提升到500万吨左右。草食畜产业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转变生产方式为主线、以政策为引导,牢牢把握疫病防控、质量监管和环境保护这三个关键环节,优化产业布局,提高良种化水平,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突出生态化生产、合作化组织、产业化经营和信息化服务,全力助推畜牧业转型升级。水产产业思路:到
13、2020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到40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其中渔业二、三产业产值达到33亿元;水产养殖面积120万亩,其中名优水产品养殖比重达到75%以上;水产品质量产地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渔民人均纯收入比“十二五”末翻一番,达到19000元。蔬菜产业思路:坚持科学布局,合理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标准化、集约化经营;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水果产业思路:坚持品牌发展战略,注重产品品质品牌建设;完善产销衔接,积极适应对接水果营销新渠道、新途径;积极发展循环农业,转变生产方式,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同时,积极发展以水果为主题的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二)目标1、粮食产
14、业目标:到2018年,全面开展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建立68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示范片,310万亩水稻产业提升行动、200万亩小麦高产攻关行动、120万亩籼改粳提质提效行动及50万亩玉米振兴计划行动核心示范片。2、草食畜产业目标:到2018年,全市肉蛋奶总产达到60万吨以上,规模化养殖比重和标准化率分别达到90%和70%以上。3、水产产业目标:到2018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到35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90亿元,其中渔业二、三产业产值达到20亿元;水产养殖面积117万亩,其中名优水产品养殖比重达到70%以上;水产品质量产地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4、蔬菜产业目标:到2018年,全市建立国家级、省级、市
15、级蔬菜标准园的个数分别达到5个、10个、15个以上,全市蔬菜面积达到30万亩,设施蔬菜面积70%以上,产量75万吨,产值15亿元以上。蔬菜产业从业农民达6万人,人均年收入达2.5万元。其中新增特色设施蔬菜面积1.8万亩,带动农业产值增长2亿元以上。5、水果产业目标:到2018年,全市新增水果产业面积5万亩,其中葡萄2万亩,桃类约2.5万亩,其他0.5万亩,产值8亿元以上。水果产业从业农民达3万人,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其中新增特色中高端水果面积1.2万亩,带动农业产值增长2.5亿元以上。(三)任务粮食产业:2016年,全面开展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建立48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示范片,200万亩水稻产业
16、提升行动、150万亩小麦高产攻关行动、100万亩籼改粳提质提效行动及30万亩玉米振兴计划行动核心示范片。2017年,全面开展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建立58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示范片,250万亩水稻产业提升行动、180万亩小麦高产攻关行动、110万亩籼改粳提质提效行动及40万亩玉米振兴计划行动核心示范片。2018年,全面开展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建立68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示范片,310万亩水稻产业提升行动、200万亩小麦高产攻关行动、120万亩籼改粳提质提效行动及50万亩玉米振兴计划行动核心示范片。草食畜产业:2016年全市肉蛋奶总产达到55万吨以上,规模化养殖比重和标准化率分别达到80%和60%以上;创
17、建部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家、省级示范场3家、市级示范场20家;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新成立家庭农场50家;新增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0个。2017年全市肉蛋奶总产达到57万吨以上,规模化养殖比重和标准化率分别达到85%和65%以上;创建部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家、省级示范场3家、市级示范场20家;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新成立家庭农场50家;新增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0个。到2018年,全市肉蛋奶总产达到60万吨以上,规模化养殖比重和标准化率分别达到90%和70%以上;创建部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家、省级示范场3家、市级示范场20家;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新成立家庭农场50家;新增无公害农
18、产品认证10个。水产产业:2016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到35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80亿元,其中渔业二、三产业产值达到15亿元;水产养殖面积117万亩,其中名优水产品养殖比重达到70%以上;水产品质量产地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到2017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到36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85亿元,其中渔业二、三产业产值达到18亿元;水产养殖面积117万亩,其中名优水产品养殖比重达到70%以上;水产品质量产地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到2018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到35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90亿元,其中渔业二、三产业产值达到20亿元;水产养殖面积117万亩,其中名优水产品养殖比重达到70%
19、以上;水产品质量产地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蔬菜产业:2016年,新增标准化蔬菜基地面积0.5万亩。创建省级蔬菜标准园1个以上。重点扶持蔬菜产业龙头企业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家庭农场48个,产地批发市场1个,新增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个。2017年新增标准化蔬菜基地0.6万亩以上。建设省级蔬菜标准园2个;重点申报创建国家蔬菜标准园2个;申报国家级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区2个以上;建设蔬菜高科技观光示范园1个。重点扶持蔬菜龙头企业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家庭农场510个,产地批发市场1个。新增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个。2018年新增标准化蔬菜基地0.7万亩。创建省级蔬菜标准园1个以上;创建国家
20、级蔬菜龙头企业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以上,家庭农场10个以上,产地批发市场1个。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12个,新增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7个。水果产业:2016年新增高品质特色水果产业面积0.4万亩。创建省级水果标准园1个。重点扶持水果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12家,家庭农场23个,产地批发市场1个。新增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4个。2017年新增高品质特色水果产业面积0.4万亩。创建以水果为主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1个。重点扶持水果产业龙头企业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家,家庭农场35个,产地批发市场1个。新增安徽省著名商标12个,新增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5个。2018年新增高品质特色水果产业面
21、积0.4万亩。创建以水果为主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园1个。创建国家级水果龙头企业1家,扶持水果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12家,家庭农场23个。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12个,新增安徽省著名商标12个,新增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6个。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布局结合现有优势及发展潜力,主要粮食、草食畜、水产、蔬菜、水果特色产业布局如下:(一)粮食产业:积极发展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打造列入省“861”计划的沿江地区200万亩优质水稻产业化基地。在全市的圩区以及沿江、沿河、沿湖、沿库有水源保证的丘陵灌区等地建立优质水稻生产集中区。重点建设全国优势农产品和安徽省优质专用小麦区域。基地建设:以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为主,努
22、力建好定远、凤阳、明光沿淮80万亩优质中强筋小麦和天长市20万亩弱筋小麦生产基地。大力实施玉米振兴计划,进行规模化区域化种植。以定远、凤阳、明光等地的丘岗区域为重点发展50万亩优质玉米。(二)草食畜产业:以凤阳、明光、定远和全椒为重点区域,以大明牧业、礼庚管坝牛肉等企业为龙头,采取“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集中育肥为抓手,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建立年出栏20万头生产能力的优质肉牛生产基地。以天长市、凤阳县、定远县、明光市、全椒县、来安县和南谯区为重点区域,以周氏羊业、青禾牧业等企业为龙头,采取“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年出栏100万只生产能力的优质肉羊生
23、产基地。(三)水产产业:在江淮分水岭地区,大力发展水库渔业,加快绿色和有机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建成30万亩水库优质鱼和10万亩河蟹增养殖基地。在沿淮湖泊地区,积极推广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提高河蟹养殖质量和效益,建成湖泊20万亩河蟹生态养殖基地;积极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扩大放流规模,提高放流效果,努力增加渔民收入,切实改善渔民的生活水平。在沿河沿湖地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稻虾连作,加快虾稻连作种养基地建设。以现有连片精养鱼塘为重点,加大改造力度,切实改善鱼塘生产条件;大力推广池塘标准化精养高产和循环水生态养殖技术,全面提高池塘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在城郊地区,发展休闲渔业、观光渔业为重点,建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滁州市 农业 综合开发 扶持 优势 特色产业 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59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