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
《海参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参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海参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兴城市海滨满族乡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二六年九月五日海参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意义1、项目提出的背景兴城市海滨乡是辽宁省政府命名的“海淡水养殖基地乡”。该乡于2004年启动了海参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经过3年养殖实践,初步完成了海参从育苗到养成的技术课题,首创辽西地区海参养殖成功的纪录。目前,养殖面积已发展到240公顷,示范基地建设初具规模。项目区主养的海参品种为刺参,属于温带冷水参种,是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极高的海珍品经济动物。由于受地理分布区域的限制,海洋环境恶化的影响,以及人类狂采滥捕的破坏,自然资源已濒临枯竭,市场商品源
2、极为匮乏。因为人们对刺参情有独钟,消费量与日俱增,供需矛盾非常尖锐,迫使人们不得不采取发展人工养殖的手段来满足消费量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加强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深入养殖技术和理论研究开发,推动海参养殖业发展,已势在必行。多年来,日、韩、美等国家均投入巨资进行刺参养殖技术的深入研究开发,有了一定的进展。东亚、北美诸国都将刺参开发为主养品种。我国在刺参养殖技术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研发出独具本国特色的养殖工艺和技术,为刺参养殖业的开发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2、项目建设的意义本项目的开发建设,不仅可以填补辽西地区刺参养殖的空白,丰富种质资源,开发出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主导作用的特色产业,极大地优化产
3、业结构;也可以通过项目示范作用的强大辐射力和影响力,有力地牵动辽西乃至冀东北地区刺参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推动海水养殖业由常规化向精品化的转轨变型;还可以通过刺参养殖创新性技术研发,创建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特色养殖工艺和技术,进而丰富和发展刺参养殖理论。二、技术可行性分析1、自然资源条件可行性分析项目区地处拦海大坝分隔出来的海湾内,属潮间带海蚀冲积滩涂,地面高程低于常潮位1.42.2m。养殖区内可以随潮汐起落自流纳潮和排水,不需要机械强行排灌,完全可以达到刺参池塘养殖海水日交换量30%的技术标准。区内海水理化性状为:盐度2834,PH值7.58.4,溶解氧4.35.3mg/L,氨态氮含量812mg/
4、m3。光照强度11001800Lx,混浊度7010-610010-6。海水中的单细胞藻类饵源数量0.71.2万个细胞/ml,项目区沿海还有海参自然资源。由此可见,项目区具备养殖海参优越的地理自然资源条件,其不仅可以简便生产程序,也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生产成本。2、技术条件的可行性项目以大连水产学院、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及葫芦岛市海洋与渔业局为技术依托单位,聘请技术依托单位的海参养殖专家作为技术顾问,承担项目的试验和研究开发、技术攻关,并负责育苗及养成的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为项目的开发提供强而有力的科研和技术保证。3、主要攻关内容(1)海参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2)海参池塘养殖技术;(3)养殖海
5、参病害跟踪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4)夏眠控制技术。4、技术路线(1)基本技术路线:按照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标准制定本项目的技术路线。工厂化育苗中拟采用的技术路线:种参来自无污染、潮流畅通、无淡水注入的海域,产地环境符合GB/T18407.4的要求;种参要求外观刺挺拔、无伤残病害、无排脏、生殖腺指数达10%以上,体重大于250g,体长20cm以上,以项目区沿海产海参为主要种参来源,种参培育饵料采取人工配合饵料与天然饵料搭配投喂;以自然产卵为主,辅助阴干、流水和升温诱导方法,以提高产卵量和种参利用率;控制受精卵密度并配合多种生物饵料,提高孵化率及成活率,适时投放附着基,并控制附着密度,发现敌害生物
6、及时杀灭;强化育苗生态因子监控,做到清洁生产,培育健康苗种。池塘养殖中拟采用的技术路线:选择潮流畅通、水质清新、无污染、无大量淡水注入、可自然纳潮和排水的中高潮区围堰建造池塘,水深为1.52.0m;采用人工造礁的工艺,为养殖海参提供栖息场所和生长条件;选择体长达2cm,外观活跃、刺挺拔、体表无溃烂的参苗入池,密度为1020头/m2;根据潮汛控制水深;坚持日常巡池和环境因子监测,及时清除敌害生物,潜水检查参苗生长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养殖病害跟踪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采取定时定点监测检查的方法,借助于海参育苗和养殖期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生的一般规律,掌握发病动态,采取防治措施。其主要措施,监测和
7、掌握育苗和养殖生态环境因子变化动态,防止水质老化,保持生态环境健康;禁忌投喂老化变质饵料和掌握投饵量,减少残饵、变质饵料败坏水质的程度;高温季节加大换水量并保持高水位;控制雨季纳潮,防止盐度剧烈变化;严禁受污染海水及油污通过纳潮或堤坝渗入池内;适时投放生物制剂,优化生态环境条件,防治病害发生。夏眠期控制拟采用的技术路线:利用地下海水水温低并恒定的特点,进行工厂化养殖,控制海参遇高温后夏眠的习性发生,延长生长期、缩短育成时间。(2)创新点和关键技术创新点:在我国北方,冬季寒冷并时间长的沿海地区开发海珍品养殖技术,形成具有区域性特点的海珍品养殖技术。在我国最北纬度沿海地区开展海参池塘养殖技术,为发
8、展冬季时间长、温度低的海珍品养殖技术提供经验。应用生物制剂,优化海参养殖生态环境条件,防治病害发生,实施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种参选择:选择无污染源、潮流通畅、无淡水注入的海域,环境要求符合GB/T18407.4的要求,体重要达到250g以上,体长要达到20cm以上。外观刺挺拔、无伤残病害、无排脏、生殖腺指数要达到10%以上。种参培育:培育水源符合GB11607的规定,培育水达到NY5052的规定。培育水温从种参生境温逐步提升到18,每天升温0.51.0;盐度为2932,照度500010000Lx,培育饵料为人工配合饵料和大型藻类的干粉,人工配合饵料投喂量为种参体重的4%。幼体培育:经洁净海水、
9、洗涤过的受精卵进行孵化,孵化密度为10个/ml以下,水温1824,盐度2932,水质要求符合NY5052标准;当幼体发育到原肠期或小耳幼体期上浮后,采取虹吸或拖曳的方法收集健康幼体,进入分池培育,这时培育密度为0.5个/ml,采用生物饵料多品种搭配投喂的方法,以适应幼体生长时对饵料的选择性和适口性需要。稚参采集:当海参的幼体发育至樽形幼体时,即从游泳生活转入底栖生活时,就要提供海参樽形幼体的附着器材,附着器材一般为无毒、无害的聚乙烯波纹板,制成的附着器在投入附苗前需经低浓度氢氧化钠及盐酸浸泡消毒和清除附着物;有条件的情况下在附着基上接种底栖硅藻,为附着稚参提供早期生物饵料;当海参樽形幼体量达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参 养殖 示范 基地 建设项目 可行性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59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