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习君子之道道德经 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docx
《2习君子之道道德经 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习君子之道道德经 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习君子之道道德经 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认识别人的才能和弱点,从而正确地运用和必要地制约、更好地开发,这称为智慧;反观自身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究竟有多大能力,最易失误的是什么,这称为有自知之明。能够击败敌手,超越他人的功绩,这可以证明你能力卓绝;而能够不断战胜自己的不良欲望、恶劣习性,超越自我,更上一层楼,才是真正的强者。懂得安于宁静、内心满足、平安喜乐、祥和自然就是最大的财富。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克服重重险难奋勇前进的人才算有志气。在任何情况下不忘记自己的根本,不迷失自己的本心,才能长久
2、地保存自己。就算实体遭到毁灭,精神仍源远流长才是真正的生命长久。 内容来自 点评:本章主要比较了向“外”和向“内”的不同,再次表明了向“外”只是枝叶、发展,向“内”才是根本、源头的思想。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人”就是了解别人、认识别人,是向外的。“知人”是一切人际关系开展的基础。红楼梦里有副著名的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讲的就是“知人”。“知人”才能“善用”。“知人”就是“识人”,有句古话叫做“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识人”是为人处世的头等大事。无论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都不能不“知人”,否则简直可以说是寸步难行。“知人”是每个人都会一
3、点的基本生存技巧,人和人的区别只在于“知人”的水平有高低。所以,善于“知人”的人当然是智者,有智慧的人才善于“知人”。 “自知”就是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是向内的。“自知”是“知人”的基础,“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了解别人,首先要对自己要有深刻的了解。所有人中最方便、最容易了解的人就是自己。但是最难透彻了解的也是自己,因为太主观了,就象一面镜子,可以照尽天下万物,却独独照不到本身。所以真正能“自知”的人才是不容易的人,因为彻底的“自知”不仅需要“外照”,而且需要“内照”更重要的是“内照”。一个懂得“内照”的人才能真正的“自知”,才有资格称为“明”。“明”是“内修”的境界“心境空
4、明”,“智”是“外学”的范畴,“明”比“智”的等级不知道要高多少倍呢。 “胜人”就是胜过别人,征服别人,是向外的。“胜人”是人和人之间的竞争,是强者击败弱者的过程。自然界奉行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原则,就是一个互相“胜”的原则。人在这个社会,也不可避免的要遭遇“胜人”或被人“胜”,小到测验、竞技,大到事业、婚姻,甚至是生命。只要有竞争,就有“胜负”。“多力者胜,少力者负”是竞争的规则,区别只在于这个“力”是体力、武力、智力、能力等等的不同。因此,能够从种种竞争中“胜”出的人,当然是相对的“有力”者。 “自胜” 就是胜过自己,征服自己,是向内的。“自胜”是自己超越自己,是自我提升的过程。“胜
5、人”不过是说明你拥有的“力”多,你有100斤力,对方只有50斤,当然是你“胜”;如果别人有200斤,就是人“胜”。“自胜”是过去我只有100斤力,通过“自胜”,现在我可以有200斤甚至更多。“自胜”是“胜人”的基础,“自胜”的目的又不仅仅是“胜人”,这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极限的过程,是一个效法天道、自“强”不息的过程,所以能够“自胜”的人才有资格称为真正的“强”者。“自强”是自励自进的过程,是“内修”的境界,是不断反省、不断自律、不断精进、不断升华的过程。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四种都是“内修”才能有的境界。 “知足者富”。什么人是真正的“富”人?“富”不等于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习君子之道道德经 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君子 道道 三十三 知人 知者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59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