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河中石兽 教案 共2课时.docx
《25河中石兽 教案 共2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河中石兽 教案 共2课时.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5 河中石兽 教案 共2课时 原备单位: 张明一中 袁老一中 修 订 人: 王明新 审核人: 周新娜 李蕊 王明新 杨颖 25 河中石兽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学常识 浅易文言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教材分析 这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五课。学习本单元,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并能够培养其科学精神。本课的学习,则让学生忍不住去探寻其中的秘密。 3、中招考点 词语解释及翻译是历年设题的一个角度,考查细致,要求学生平时要掌握所学重点实词及重点句子的翻译。 4、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通过近一学期的训练,对阅
2、读文言文的方法已有初步了解,但还不能做到举一反三,遇到课外文言文往往难以把握。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参看课下注释,能说出作者及其作品的相关文学常识; 2.通过积累文中重点实词,能够疏通文意。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一,设计一个活动,熟读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相关文学常识 2、针对目标二,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查阅资料,能够疏通文意,并尝试找出文言文翻译方法。 四、教学过程 学习 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自学指导一 内容: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相关文学常识 要求:结合课下注释及手中工具书,了解作 学习目 标1: 者,读准字音 时间:6分钟 通过参方法:独立完成 看课下 注释,能自
3、学检测一: 说出作1、作者介绍 ,字晓岚,道号观弈 者及其 纪昀作品的道人。乾隆十九年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相关文林院编修、侍读学士。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学常识; 家。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 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2、词语积累 河干 圮 棹 铁钯 曳 啮 木杮 湮 欤 学习目自学指导二: 内容:结合课下注释及手中工具书,能翻译 课文。 要求:识记重点字词,并能翻译课文。 时间:25分钟 方法:自学 对学 小组交流 自学检测二: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山门 圮于河, 标2: 通过积累文中重点实词,能够疏通文意。 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庙门 倒塌 到河里,
4、二石兽并沉焉。 两只石兽也一起 沉到河里了。焉,助词,无义。 阅十余岁, 僧募金重修, 经历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笔钱, 重修, 求二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 以直译为便到河中寻找那两只石兽,居然没找到, 主,意译以为顺流下矣。 为辅。 认为石兽顺着河的方向冲到下游去了。下, 往下游去。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要按现代里无迹。 汉语的习便划着几条小船, 拖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惯,适当一点踪迹也没有? 调整语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序。 有个学究在庙里开馆执教,听到这件事便嘲笑说: “尔辈不能究 物理。 是非木杮,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 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5、怎么能被洪水带了走呢?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石头的特性是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 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石兽埋没在泥沙上,就会越沉越深。耳,助词,表示肯定。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顺着河流往下游去寻找它,不是荒唐吗?” 沿,顺流而下。 众服为确论。 众人信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论断。 一老河兵闻之, 又笑曰: 一个老水手听了学究的话后,又嘲笑说: “凡河中失石, 当求之于上流。 “凡是河中失落的石头,都应该到河的上游去寻找。”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正因为石头的特性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盖,表原因的发语词。 文言翻译五字决: 留、替、调、补、 删 水不能冲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5 河中石兽 教案 共2课时 河中 课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59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