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常见的超敏反应及其发生机制.docx
《22 常见的超敏反应及其发生机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 常见的超敏反应及其发生机制.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2 常见的超敏反应及其发生机制22 常见的超敏反应及其发生机制 型超敏反应 型超敏反应即过敏反应。 特点 主要由 IgE 介导;反应发生快消退亦快;通常引起功能紊乱,不造成组织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变应原、变应素、细胞 常见变应原如植物花粉、真菌菌丝和孢子, 动物的皮屑、牛奶、鸡蛋、虾类,血清和青霉素等。参与型变态反应的抗体IgE又被称为变应素。参与型超敏反应的细胞主要有B细胞、Th2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发生机制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过程可大致分为致敏、发敏和效应三个阶段。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后交联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刺激这些细胞脱颗粒
2、,释放生物活性介质,使机体处于发敏状态。在效应阶段,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器官,快速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哮喘、皮疹、腹泻、休克等局部或全身性过敏反应。 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包括两类,一类是预先形成储备在颗粒内的介质,主要为组织胺和激肽原酶;一类是细胞活化后新合成的介质,主要有LTs、前列腺素D2、PAF及多种细胞因子。 嗜酸性粒细胞活化使内含颗粒脱出,释放一系列生物活性介质,这些物质可杀伤寄生虫和病原微生物。嗜酸性粒细胞还能释放组胺酶和芳基硫酸酯酶,灭活肥大细胞释放的组胺和LT,对炎症反应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常见疾病 1.过敏性休克 可在接触变应原后数分钟
3、内发生,如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动物免疫血清过敏性休克等。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皮肤过敏反应。消化道过敏反应。 型变态反应的防治原则 1.检出变应原,避免与之接触。 2.脱敏疗法。 3.减敏疗法。 4.药物治疗 抑制生物介质释放的药物: 如色氨酸二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生物活性介质拮抗药: 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过敏性休克的抢救药: 肾上腺素可以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收缩毛细血管、升高血压。 型超敏反应要点口诀为: E导双快个体异, 组织无损功能滞。 型超敏原再次, 肥碱细胞脱颗粒, 活性介质效应起, 哮喘皮疹休克体。 型超敏反应 型过敏反应也称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是指 IgG 或 I
4、gM 类抗体与细胞表面的相应抗原成分或与细胞相结合的半抗原作用,在补体系统、巨噬细胞或 NK 细胞的参与下造成细胞损伤,其特点是机体细胞的溶解破坏,所以又称细胞毒型超敏反应。 发生机制 1.参与型超敏反应的抗原主要是 同种异型抗原: 如 ABO 血型抗原、Rh 抗原、HLA 抗原;修饰的自身抗原;共同抗原;靶细胞表面半抗原等。 2.靶细胞损伤机制 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 IgG或IgM抗体和靶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后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使靶细胞裂解。IgG抗体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后,结合抗体的靶细胞被吞噬细胞吞噬和ADCC 杀伤靶细胞。 常见疾病 1.输血反应 ABO 血型不符引起的溶血反应。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2 常见的超敏反应及其发生机制 常见 反应 及其 发生 机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59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