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园安江流域生态环境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植物园安江流域生态环境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园安江流域生态环境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 项目摘要4一、项目基本情况4二、编制依据5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8一、项目建设背景8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9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1第三章 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15一、项目建设前景分析15二、市场苗木的需求15第四章 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9第五章 项目地点选择分析22一、项目建设地点22二、项目建设点基本情况22三、新安江流域23四、项目建设地点与新安江的关系24第六章 工艺技术方案分析25一、工艺设计原则25二、苗木基地营建技术25第七章 项目建设目标30一、建设目标30第八章 项目建设内容31一、主要建设内容31二、仪器设备购置31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3一、投资
2、估算33二、投资构成33三、资金筹措34第十章 建设期限和实施的进度安排35一、项目建设期限35二、项目实施进度35三、项目实施进度一览表35第十一章、土地、规划与环保36一、土地、规划36二、环境保护执行的依据36三、设计执行的环保标准36四、影响因素分析36五、主要环保措施39第十二章 项目的组织管理与运行41一、项目组织管理41二、项目运行42第十三章 效益分析44一、生态效益44二、经济效益44三、社会效益44第十四章 招标方案46第十五章 结论与建议48一、项目建设的意义48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结论48第一章 项目摘要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XXxxxxx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
3、整治项目2、建设单位:XXxxxxx3、建设地点:XX市屯溪区弈棋镇朱村4、建设期限:一年5、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与产品方案(1)建设目标本工程建成后,形成一个2500亩苗木种植区,每年可吸收有毒气体0.012万吨,吸收尘埃10万吨,吸收二氧化碳6.11万吨,释放氧气4.47万吨,比无林地多蓄水5万吨,植物根部转化吸收有害物质,吸附有机化合物,清洁水源,将对新安江流域的生态环境起到重要的作用。(2)建设内容本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有:苗木区水塘整治100亩,苗木区主灌溉沟6000米,主排水渠6000米,护林路500米,购置病虫害防治设备(车载式喷雾器2辆,背负式喷雾器10台),灌溉设备(泵及配套管网
4、),配套人工培训、苗木引种等。(3)产品方案通过项目的建设,每年可向社会提供杜英、枫香、海棠、池杉、红叶李、满园春、无患子、银杏、喜树、意杨、迎春、黄馨、扶芳藤、紫竹、广玉兰、桂花、茶花、合叶石楠、乐昌含笑、紫花含笑、光皮榛木、榉木要、杨梅、香樟、雪松、红枫、蜀桧、香柏、山合欢、鹅掌楸、黄山花楸、梅花、金叶小檗、龟甲冬青、金叶女贞、美国布朗李、矮生紫薇、马褂木等优良品种的苗木,带动当地的旅游发展。6、投资估算(1)本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其建设工程费用105.24万,设备购置费用13.80万,人工培训费9万元,苗木引种费325.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2.65万元,预备费24.31万元。(
5、2)资金筹措:申请新安江生态补偿资金150.00万元,建设单位自筹350.00万元。7、效益分析本项目建设2500亩的苗木种植区,每年可吸收有毒气体0.012万吨,吸收尘埃10万吨,吸收二氧化碳6.11万吨,释放氧气4.47万吨,比无林地多蓄水5万吨,生态效益显著。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以带动周边农民致富,激发当地农民发展苗木花卉种苗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推动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建设地面的绿化面积,净化新安江流域附近的空气质量,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对配合新安江流域生态治理工程和改善区域水体及土壤环境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二、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
6、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5、XX省 “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6、XX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7、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8、XX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9、XX省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10、XX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的决定(黄字【2013】12号)11、XX市屯溪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关于做好屯溪区2013年第二批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项目谋划的通知(屯发改字【2013】204号)1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7、14、国家相关行业标准15、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及其设计委托书。三、结论与建议本项目为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整治环保项目,通过项目的建设,可以净化新安江流域附近的空气质量,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环境保护产业政策,目标明确,必要性充分,项目选址规划合理,拟选的工艺技术方案成熟可靠,其生态环保、社会及经济效益均很明显。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弈棋镇朱村,距离新安江约3公里,镇内的占溪河为新安江上游的主要支流。项目的建设对于配合新安江流域生态治理工程具有迫切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该项目为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必要性明显,可行性突出;各项工艺成熟,技术可行,同时有良好的
8、社会、生态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建议环保部门给予支持。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项目建设背景新安江是目前全国为数不多的比较健康的河流之一。新安江XX市段8个例行监测断面水质均长年达到或优于三类标准,达标率为100%。上游安徽XX市等地经济原本较为落后,多年来为了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又以牺牲自身发展为代价,延缓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2013年1月份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为了保护新安江,XX市舍弃40多个投资额达40多亿元的污染企业入驻,彻底关闭了造纸、印刷、纤维板、水泥等污染严重的企业,建立了循环工业园区。据不完全统计,XX市就生态治理投入资金达50亿元,森林覆盖
9、率从1970年的30%上升到现在的774%。为了保护新安江,财政部、环境保护部近日启动实施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工作,2013年安排补偿资金3亿元,专项用于新安江上游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其中中央财政安排2亿元,浙江省安排1亿元。2013年3月30日,从省财政厅获悉,2012年度财政部已先行下拨了5000万元资金,启动新安江流域水环境治理。省财政厅经建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12年中央财政先期启动资金5000万元,已经完全下拨,主要用于制定生态补偿保护建设规划、横江生态治理、丰乐水源地保护治理以及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XX市为全面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专门成立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10、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局,通过国际招标编制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规划,成立了7支专业化江面打捞队,在沿河10个重点乡镇建设垃圾中转站或焚烧炉,加强新安江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新安江是浙江省千岛湖最大的入湖河流,启动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持和改善新安江和千岛湖水质的重要途径。财政部和环境保护部要求XX省加快新安江上游水污染防治进程,促进水质不断改善;浙江省要尽快落实资金,加强千岛湖水质保护,促进新安江上下游生态环境建设协调推进。新安江流域作为中国首个跨省水环境生态补偿试点,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之路。新安江流域的先行先试,将为全国大江大河
11、流域推行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借鉴、积累经验。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的建设是净化空气、调节气候、防风降噪的需要苗木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风降噪,据相关数据显示,苗木是氧气制造厂,l公顷阔叶林1天可以吸收1吨二氧化碳,释放出0.73吨氧气。苗木是粉尘过滤器。当含尘量大的气流通过树林时,随着风速的降低,空气中颗粒较大的粉尘会迅速下降。另外,有些树木的表皮长有绒毛或者能够分泌出油脂,它们能把粉尘粘在身上,从而使经过树林的气流含尘量大大降低。苗木是杀菌能手。许多树木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出杀茵素,杀死由粉尘带来的各种病原菌。据调查,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菌量,百货大楼为400万个,林荫道上为58万个,公园
12、里为100个,而林区只有55个。林区与百货大楼空气中的含菌量相差7万多倍。此外,树木还是天然蓄水库和天然空调。每亩树木具体作用如下:(1)每天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放出49公斤氧气。(2)一个夏季可蒸发42吨水,一个可达300至500吨。(3)一年可吸收各种灰尘22至60吨。(4)一个月可吸收有毒气体4公斤。(5)一亩松柏林一昼夜能分泌出2公斤杀菌素,可杀死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病菌。(6)一亩有林地比一亩无林地多蓄水20吨。(7)一亩防风林可保护100多亩农田免受风灾。(8)每年除提供1立方米木材之外,不同树种还可分别提供工业原料、燃料、肥料、果品等。通过项目的建设,可以建成2500亩的苗木
13、林,且品种繁多,对当地的空气净化、调节气候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保护新安江流域的生态环境起着不可估量的、有益的深远影响。2、项目的建设是水土保持的需要水土流失是我国的头号生态环境问题,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特有功能,这一点已逐渐被世人所认识。森林自上而下有林冠层、灌木层、地被层、枯枝落叶层、根系层、土壤层6个层次,每个层次都具有阻截降水的功能,特别是林冠层、枯枝落叶层、根系层和土壤层,其阻截降水、调节地表径流的作用十分显著。首先说林冠层。林冠层是阻截大气降水的第一道防线。当暴雨降临时,它可以使冲击力大的水滴无法直接撞击地面,从而使表土不被侵蚀。另外,林冠具有显著的蓄、滞洪的作用。其次说枯枝落叶层。森林
14、的枯枝落叶层有很大的孔隙度,其透水性和持水力强,能拦蓄、渗透降水,滞缓、吸收径流,对削减洪峰有重要的水文意义。再次说根系层。森林通过林木强大的根系网络土体,可增强土体的抗剪强度。特别是天然林,不同树种根系分布深浅不同,因此,不仅加大了根系固结土体的深度,使之减少土壤流失以及滑坡。再说土壤层。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团粒结构良好,容重小、孔隙度大、容水量多、透水性强,能充分吸收径流。总之,森林的林冠层、枯枝落叶层、根系层、土壤层等均具有十分显著的水土保持功能,这种功能是森林本身所特有的,是其他水土保持措施所不能代替的。有位土壤学专家经过长期观测研究后确认,20厘米厚的表土在相同的条件下被降水冲走
15、,在光山上只需18年,而在森林中却需57.5万年。这就是树木种植对保持水土的作用。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说,树木种植是防治水土流失的治本措施。本项目建设2500亩苗木林,对防止当地水土流失现象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安徽的环境保护产业政策。在国家“十二五”规划里提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增加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种类,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有效控制城市大气、噪声污染,加强重金属、
16、危险废物、土壤污染治理,强化核与辐射监管能力。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强化执法监督,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保护科技和经济政策,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费制度,建立多元环保投融资机制,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成果,推进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保护好草原和湿地。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江大河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增
17、强城乡防洪能力。加快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加大重点区域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加强救援队伍建设,提高物资保障水平。推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科学安排危险区域生产和生活设施的合理避让。在XX省“十二五”规划里的提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落实环境保护和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继续推进淮河、巢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加大长江、新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建立严格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制度,确保群众饮水安全。逐步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为中心,全面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防治。高度重视城镇、开发园区的环保基础设
18、施建设和管理,提高污水、垃圾和危险废弃物处理能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大面源污染防治力度。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环保执法、监测能力和应急能力建设,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探索排污权有偿交易。建立多元环保投融资机制,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加强生态保护。深入推进生态省示范基地、重大项目和生态示范区建设。保护与恢复新安江上游地区、大别山区等重要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重点区域生态功能,综合治理江淮分水岭、皖南山区和矿区等生态脆弱地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快推进长江防护林体系、平原农田防护林网、自然保护区和商品林基地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蓄积量,增强固碳能力。加强
19、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大重点区域地质灾害治理力度。”本项目中建设2500亩苗木林,可以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提高当地的森林覆盖率,符合国家、安徽的环境保护产业政策。2、项目技术原理和技术路线成熟。该项目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把生物、生态、环境、经济、人文等诸多因素集合成一体加以综合研究开发,其技术原理成熟,技术路线易学易掌握,操作使用便捷,并促进了生物、生态环境、能源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增加了循环因素,延长了生物链和效益链,改善了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强了拓展辐射功能。3、项目承担单位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XXxxxxx是由浙江萧山振大园林公司出资设立,浙江萧山振大园林公司注册于一
20、九九八年,是经工商局批准注册的大型园林公司,集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施工、保养等园林制作为一体。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有多年的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施工、保养的经验。第三章 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一、项目建设前景分析林木种苗是林业建设的物质基础,在林业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林木种苗的健康发展对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造林绿化和环境建设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对苗木的生产投入也相应增加,苗木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二、市场苗木的需求当前我国苗木花卉市场需求呈快速发展态势,但各地因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不同,在市场容量、市场成长速度和市场对品种产品结构的要求等方面存
21、在着很大差异。1、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带动绿化苗木市场 近年来,国家相继投入上千亿资金,启动了万里绿色通道工程以及林业六大工程等重大项目,这些生态工程的建设,关系到我国人居环境质量,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而生态建设的主要载体就是造林,这样就给绿化造林工作带来了巨大的空间,给苗木产业带来了无限的商机。2、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绿化种苗需求稳步增加 根据2001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到2012年,全国城市规划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2以上。除公共绿地稳步增长外,各地居住区、单位、防护绿地和借地绿化也快速发展,公共绿
22、地和其他绿地在整个城市绿化中所占的比重,因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同和不同年份有所差异。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城市的非公共绿地的发展将会远远高于公共绿地的增长,城市绿地总量将迅速扩大。目前我国设市城市有1000个左右,城市绿化美化是当前城市现代化建设、提升城市品位的重点工作之一,它为我们绿化种苗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道路绿化、城市森林建设种苗需求迅速增长 200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下发后,各省(市、区)绿色通道建设发展迅速,2001年全国共完成绿色通道工程总里程12.05万公里,折合绿化面积22.79万hm2。绿色通道和城市森林建设成了绿化种苗市场需求的又一新的
23、增长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在整个城镇化过程中,中国政府始终坚守的18亿亩可耕地底线将受到严峻挑战。苗木行业作为重要的支农行业,无疑会受到国际粮价和国家“三农”政策的重大影响。国内苗木价格在经历了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缓慢回升期后,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呈迅猛上涨态势。面对全球性绿化苗木供应紧张的局面,农业部官员近期也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农业的首要目标就是保障国家绿化苗木。据悉,2013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仍把焦点放在了三农问题上,文件主要指向为将大幅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尤其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这无疑奠定了苗木市场稳定的重要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物园 江流 生态环境 整治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57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