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和田地区5万亩红枣基地示范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某县和田地区5万亩红枣基地示范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和田地区5万亩红枣基地示范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某县和田地区5万亩红枣基地示范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000县5万亩红枣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单位:000888888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XXXXX项目建设:000县111农业科技园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概况1.2项目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方式1.3项目的经济效益 1.4项目综合评价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必要性2.1项目背景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第三章 项目实施区基本概况3.1项目区范围3.2项目建设条件第四章 市场分析4.1红枣市场现状4.2市场需求预测第五章 项目建设的依据、原则和思路5.1项目建设的依据5.2项目建设的原则5.3项目建设的思路第六章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2、6.1投资估算依据6.2投资估算6.3资金来源6.4资金使用和管理第七章 效益分析7.1经济效益分析1、原料基地建设的背景条件2、市场情况与趋势3、投入、回报与收益期7.1.1财务评价依据7.1.2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和附加估算7.1.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7.2财务评价结论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和田地区000县5万亩红枣基地示范区建设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000888888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1.3项目建设周期: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1.1.4项目拟建地点:000县拜什托格拉克乡-000县111农业科技园1.1.5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主要建设内
3、容:种植基地建设、防护林建设、开展红枣种植和深加工的相关研究等。1、种植基地建设一期工程种植5000亩;防护林建设;红枣苗木种植(间种小麦);配电设施;打机电井30眼及配套设施;建立健全节水滳灌系统;农区道路。二期工程种植8000亩;畜牧养殖基地建设,开垦荒地1000-2000亩。三期工程种植7000亩;畜牧养殖基地建设规模达到万头(牛、羊、猪)。2、其他: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培训、矮密植综合管理技术;1.2项目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方式1、项目建设投资规模本项目总投资为8000万元。其中:项目建设投资7000万元,流动资金800万元,其它费用200万元。2、项目建设资金筹措1、争取申请中央国家农
4、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56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2、争取地方配套资金240万元,占总投资的3。3、项目实施单位自筹资金7200万元,占总投资的90。1.3项目的经济效益第一年,亩均密植栽培红枣树,第2年嫁接苗530株,无收益;第二年,每株预计挂果1公斤,2011年收购市价鲜枣每公斤13元,每亩年收益6890元;第三年至第十年,每株挂果2公斤,间苗后每亩450株,每亩年收益14400元;前十年总收入每亩保守计算将达到12209元;以后产量可以稳定在这个基数之上,以本基数计算(红枣林权期限为30年)收益期每亩总计收入366270元。20000亩年均收益12209万元,30年预计总收益732540万
5、元。投资回收期:3年 1.4项目综合评价(1)该项目符合国家的相关产业政策和法规,迎合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机遇。(2)、项目建设充分利用了000县独特的区域优势和光热资源优势、水土资源优势,红枣种植巳有成熟的栽培技术,无技术瓶颈。(3)、项目区地下水储量丰富,水位较低,土地松软打井成本低,种植用水有保障。(4)、项目区南面紧临315国道,交通便利。(5)、000市电力供应充足,电网已经直达项目区。该项目的提出符合2012年国家一号文件精神和新疆林果业发展规划,符合000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是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该项目充分发挥了当地优越的水土光热条件,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为
6、生产高档优质果品创造了有利条件,产品市场预测与技术条件分析可行,建设目标明确,布局合理,建设规模设计适度,建设条件和投资环境优越,经济效益显著。888888公司通过对项目的建设,可加速形成生产、加工、销相结合的一体化企业发展模式,促进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由传统经营方式向集约、优质、高效现代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提供有效示范带头作用,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必要性2.1项目背景截至2010年底,新疆特色林果业种植面积突破1700万亩,果品总产量650万吨,年产值超过200亿元,林果有效株数超过10亿株,到2015年,优质林果面积稳定在1500万亩以上,果品产量达到150
7、0万吨。000县2010年精品林果总面积达到3.3万亩,其中核桃2.05万亩,杏0.08万亩,红枣1.00万亩,石榴0.17万亩。提出在2016年特色林果业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红枣面积达到10万亩。000县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种试种红枣,由于该县气候干燥,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悬殊,光热资源匹配极佳,非常适宜红枣的种植,特别有利于枣果可溶性固形物和糖分积累,根据新疆农科院果品研究所测定,000县枣果每百克含钙109mg,含锌mg,含铁1.24mg,维生素31.9mg,可溶性总糖74.88%。各项指标均高于外地红枣。000红枣营养丰富,品质极优,为和田红枣之最。000红枣优势在于相对于新疆绝
8、大部分县市来说是“人无我有”的产业,对于全国来说是“人有我优”的产业。对此000县委、县政府认真分析本县农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审视000县农业发展现状,科学论证、高瞻远瞩,确立了县域经济的“红枣产业发展战略”。以大幅度提高农牧民收入和建设中国最优干食红枣基地为目标,拉开了红枣产业发展的序幕。计划在5年期内利用节水灌溉技术种植10万亩优质红枣。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是000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2、000县光热有效辐射、日照时数、气温日较差远远高于内地枣产区,位居新疆首位,该项目是发展000县特色林果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3、公司优质红枣
9、基地建设符合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建设和国家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的需要。红枣具有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的作用,是当地平原绿化,治理沙荒的首选树种,对于塔里木盆地南端生态体系建设,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意义重大。4、产业政策有利于红枣基地的发展。近几年,国家已把红枣作为退耕还林生态及经济林双选树种,000县也制定了在本地区建设10万亩优质红枣”发展目标,000县将成立了红枣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订000红枣产业规划,出台优惠政策,实施长远发展战略。5、在农作物种植前景不景气的情况下,000县已把发展红枣产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支柱产业来培植,红枣产业是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途径之一,也是脱贫富县的途径之一,88
10、8888公司介入红枣产业具有重大的示范带动效应。第三章 项目实施区基本概况3.1项目区范围000县位于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处东经7959-8183,北纬3630-3929东邻策勒县,南靠昆仑山,西以玉龙喀什河为界与和田县、市隔河相望,北伸延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与阿克苏市、阿瓦提县为邻,南北长约337.5公里,东西宽约24.9公里至67.5公里,总面积1428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10.2%,平原绿洲占5.8%,沙漠占84%。 县城西距和田市22公里,北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2007公里,直距约900公里,315国道横贯全县,人口25.0万人。3.2项目建设条件3.2.1自然条件1、气候
11、资源000县属极度干燥的大陆性气候。其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光能和热能丰富。平均气温7.8-12,年无霜期217天,年均降水量35.20毫米,蒸发量2226.20毫米,日照2653.7小时。 全县有六条河流,玉龙喀什河、阿其克河、欧吐拉克河、萨格河、库兰木勒克河、帕合塔里克河(玉河喀河合称为和田河)等,均发源于昆仑山脉。 2、地形地貌 000县境内地形南高北低,整体成条形,分四个地貌单元:一是南部中山带,海拔3300米以上;二是山腰起伏带,海拔约15003300米;三是山前冲积扇和冲积洪积平原,海拔约12001500米;四是北部沙漠区,海拔约1300米以下。境内山丘属昆仑支脉,南部最
12、高山为铁克勒克山,海拔5466米。项目区主要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3、土壤000县境内土地的土壤质地可粗分为轻质(沙壤-沙质)、砾质(沙砾-砾石)、粘重(粘质-壤质)三种类型。地质疏松,通透性好;可耕性好,适种性广,有机质分解快,供肥迅速,有利于作物生长。4、水文玉河是000县主要的水利灌溉资源,流经县境190公里,年均径流量22.87亿立方米,年均引入000县灌溉用水量6.5亿立方米,境内溢出地面的泉水约1亿立方米,可利用量8770万立方米,地下水净储量560亿立方米,可开采量1.8亿立方米,埋藏较浅,便于开发,目前有两座水库,在春季调节浇灌。总库容量为2270万立方米,可利用的库水量为153
13、0万立方米,水量分布为夏富、秋平、冬少、春缺(春5.6%、夏80.6%、秋11%、冬2.6%)。3.2.2社会经济条件000县辖八乡两镇(吉亚乡、布亚乡、恰尔巴格乡、纳瓦乡、山普鲁乡、杭桂乡、多鲁乡、拜什托格拉克乡、000镇、玉龙喀什镇)、一个直属管理区(阿其克直属管理区),239个行政村,有良种场、苗圃、林场各一个。 截止二00一年底,全县总人口24.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88万人,占总人口的88%;维吾尔族占总人口的98.57%,汉族占1.4%,其它少数民族占0.03%。2011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3020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8%(下同)。其中,第一产业
14、增加值41823万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3268万元,增长43.2%;第三产业增加值65109万元,比增长6.9%。三次产业比例为32.1217.8750.01。人均生产总值5410.39元。3.2.3交通、电力条件项目区南面紧挨315国道,交通便利。000县电力供应充足,发电和农村电网的建设改造完成,使项目区的电力供应得到保障。3.2.4项目建设的技术条件(1)公司在红枣及其它林果种植方面集聚了大量技术人员,他们在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病虫害防治等管理经验,公司与新疆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红枣种植、加工新技术及时得到推广和应用;(2)000光热有效辐射、
15、日照时数、气温日较差远远高于内地枣产区,位居新疆首位,十分有利于红枣生长,有利于红枣干物质和糖份积累,造就000红枣品质非凡;(3)枣树为亚热带荒漠植物,耐干旱、耐瘠薄、耐盐碱、适应性强,苗木定植当年结果率可达70-90,丰产性强,挂果周期长,非常适宜在干旱缺水、生态脆弱的地区进行大面积种植。同时红枣花期长,结果、生长过程中受春夏之交的大风春寒影响不大,能确保每年都能稳产、高产;利用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建设“2万亩红枣产业基地”,主要种植推广适宜本地大面积载培的以骏枣、灰枣、赞皇枣为主的制干品种和冬枣等鲜食品种。第四章 市场分析4.1红枣市场现状中国枣根据区域化分为北枣和南枣两个生态型,地理位置
16、是以淮河、秦岭为界。北枣含糖量高,适宜制干枣;南枣含糖量低,适宜制蜜枣。目前全国鲜枣年产量为70-80万吨,其中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5省的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枣原产我国,已有5000余年的栽培历史,日本、美国等国也有零星栽植,但都未进行商品栽培。虽然韩国进行了大面积栽培,但自给不足,近年来受我国产品冲击,种植面积不断萎缩。红枣一直是我国及世界各地华人的传统滋补保健食品,在国内及东南亚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的红枣出口国,2011年我国红枣出口量约为56000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世界红枣生产和贸易中占有绝对统治地位,往东南亚出口的红枣占总出口量80-90。4
17、.2市场需求预测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到21世纪中期我国将整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将会大幅度提高,人们对绿色营养型果品的需求将会大大增加,内地居民及世界华人对优质枣品的需求将越来越大。000红枣因其独特的区域和光热资源优势,形成了其营养丰富、维生素含量高、绿色无污染等独特品质,巳受到中外客商的赞誉和青睐;该项目的建设,是依据当地自然优势,把加快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战略突破口,实践国家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的要求,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性和发展广阔性。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该项目必能成为示范带动项目。因此可以预测,000红枣将会有十分广阔的
18、市场开发空间。值得注意的是须解决鲜食红枣的保鲜技术难题、加工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档次低劣等问题;另外就是世界上许多国家还不认同红枣。因此我国红枣产业应抓住加有利时机乘势扩张,加大宣传力度,让红枣扬名海内外,让世界认识红枣,接受红枣,使红枣国际化,开拓国际市场,做大做强000红枣产业链。第五章 项目建设的依据、原则和思路5.1项目建设的依据1、国家及新疆实施特色农产品开发的指示精神和要求;2、新疆及000特色林果产业化发展规划;3、国内外红枣及其制品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5、000及000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6、000及000县的农业、林业、水利、生态等行业规划。7、000
19、县林果产业化发展规划; 8、000县实施红枣产业基地建设的自然优势、资源优势和生产优势以及红枣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加工优势; 9、000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 5.2项目建设的原则1、坚持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农业产业发展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原则; 2、坚持项目建设与新疆及区域特色农业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项目建设与促进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原则;4、坚持项目建设与带动区域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相结合的原则;5、坚持项目建设面向市场,实行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发展的原则; 6、坚持项目建设充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水平的原则; 7、坚持项目建设严格按
20、照国家及自治区基本建设程序实施,确保质量和效益的原则; 8、坚持项目建设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5.3项目建设的思路根据新疆特色农业发展和产业化经营的设想和要求,结合“000红枣”良好的市场需求,针对000县红枣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充分发挥当地优质红枣栽植的自然优势、生产优势和特有红枣资源品种优势,在现有红枣产业的发展基础上,依靠科技进步,面向市场,以提高优质红枣种植水平和质量为突破口,以确保优质产品供给和增强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为主线,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实现农民增收为目标,通过优质红枣种苗繁育基地和生产基地相结合,建成规范化、标准化的优质红枣
21、产业化示范基地,并向周边区域传播红枣种植技术,推广先进经验,带动农民致富。同时,公司的林果深加工基地与区域内农户形成联动,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以订单或契约的方式,使广大区域种植户与龙头企业建立良好的互利机制和关系,一方面满足龙头企业加工的优质红枣原料需求和鲜食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促进区域优质红枣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同时要将优质红枣产业化生产基地项目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作为优化区域农业结构的重点项目,加强部门、行业间的组织协调,提高项目的组织管理水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强资源的利用与生态保护工作,以保证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在优质红枣种苗
22、繁育基地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当地品种资源优势,并加强与学院和相关科研部门的合作,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积极进行优质红枣苗木的筛选和扩繁,保证000县红枣产业化基地建设的基础需要。 在红枣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中,要在选用优质红枣苗木的基础上,实行规范化管理和全程化技术服务。提高生产基地的种植水平和质量,以保证原料生产的优质、高效。同时,充分考虑到红枣达到盛果期前的当地实际,积极推行枣树行间间作小麦和套种苜蓿及其它经济作物,以保证生产基地建设的顺利实施。第六章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1投资估算依据6.1.1投资估算的原则根据000县其它红枣基地示范项目建设工程内容及建设工程量,并按现行物价水平及有
23、关工程投资估算编制要求,参照同类工程相同的投资类别进行估算。6.1.2投资估算依据(1)本估算套用000县林业工程预算定额估价。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000县单位估价汇总表。全国统一安装工程基础定额000县单位估价汇总表。(2)苗木、管材价格按市场现价(3)建设单位管理费按1取费(4)勘察设计费按3取费(5)工程监理费按2取费(6)基本预备费按3取费6.1.3编制说明1、000地区单位估价汇总表2、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3、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试行)国家林业局2009年4、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发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006年);5、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勘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和田 地区 红枣 基地 示范区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57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