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果种植及畜禽养殖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
《林果种植及畜禽养殖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果种植及畜禽养殖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论1.1 概述 1.1.1 项目名称: 鲁山县九龙山万亩荒山基地林果种植及畜禽养殖综合开发建设项目1.1.2 建设性质:扩建1.1.3 项目拟建地点:鲁山县背孜乡1.1.4 承建单位: 河南省鲁山县九龙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李 立1.1.5 技术负责单位:鲁山县林业局 鲁山县畜牧局1.1.6 技术负责人:赵锦堂 李 立1.2 项目简介1.2.1 生产规模年产果类810万公斤;年产木材100万立方;畜禽肉类50万公斤以上;生态林油一体化,60万亩麻风树(油桐)林基地开发;筹建20万吨规模生物乙醇柴油建设项目。 第一期万亩荒山基地综合开发建设项目10000亩林果种植。第二期万亩
2、荒山基地综合开发建设项目30000亩林果种植及麻风树(油桐)林基地开发建设项目;五个畜禽养殖厂的建设项目,禽类养殖50000只,牲畜类养殖20350头。旱地农业开发建设项目。(6)其它生态园观光辅助建设。1.2.2 建设工期及投资项目一、二期工程投资:58881.95万元。其中:第一期工程投资6500万元,(已投资3500万元);第二期工程投资52381.95万元。1.2.3 建设目标实现年产值33000万元。 正常年销售收入33000万元。 正常年税利11000万元。 投资回收期:5年收回全部投资。1.2.4 建设内容:(1)坡改梯1.8万亩,树坑540万个;(2)植树4万亩,850万株;其
3、中:经济林20000亩,其中:种植黑油、红油板栗等5000亩,核桃3000亩,柿子、杏2000亩,油桐林10000亩;生态林和用材林20000亩,其中:速生松、柏10000亩,用材林、杨、槐、李橡树等10000亩。(3)旱地农业:药草套种,小杂粮间作套种,林下食用菌种植开发;(4)水利配套:小水库、水窖建设等;(5)生产生活道路23000km修建;(6)畜禽养殖项目,禽类:鸡50000只;牲畜类:20350头;(7)生态林油一体化,60万亩麻风树(油桐)林基地开发建设;(8)收购创建高碳石墨厂和农产品深加工厂;(9)兼并九峰山和崄山玉玛湖两个旅游开发区,筹建10km长的九龙山索道。1.2.5
4、项目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1.2.6 资金筹措:一、二期项目工程投资58881.95万元。其中:企业自筹8546.95万元;国内银行贷款24225万元;国外资金6000万元;融资20110万元。已经省、市、县立项备案。三期项目投资:91118.05万元,筹措融资。 1.2.7项目工程建设时间: 23年。 1.2.8项目效益:达到绿化荒山的同时保持原有生态环境的目的,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1.2.9 结论与建议鲁山县九龙山万亩荒山基地综合开发一、二期工程40000亩荒山开发和五个畜禽养殖厂以及其它建设项目,目标正确,措施可行,符合鲁山县(国家级贫困县)发展情况和行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对加快开
5、发山区经济的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建设,成为山区农业资源优势,促使本企业、公司+农户+基地成为我县首家林果开发和畜禽生产示范基地,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年生产果类810万公斤;木材100万立方;畜禽肉类50万公斤以上。年销售收入33000万元,年利税11000万元,可增加劳动就业900多人,投资回收期58年。同时,带动6000多农户创建小型畜禽养殖厂和林果种植业生产,直接或间接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12000多人,既增加农民收入又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建议上级有关部门给予审批,并在建设资金上大力扶持,以便早日建成投产,拉动经济内需发展,从而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1.3 编
6、制工作依据(1)鲁山县县域总体发展规划(20012020);(2)平顶山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3)河南省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4)国家、省市县政府有关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和稳定发展农村经济,保障城镇供给,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方针政策及颁布的政策法规;(5)省市县社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近、远期规划及当前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需求(6)鲁山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荒山开发和农村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7)农业部、河南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8)国内外有关农产品需求现状与发展前景;(9)鲁山县人民政府及相关局委和背孜乡政府对九龙山承租荒山(主)合同的
7、批文及合同公证书;(10)项目环评批文;(11)省、市、县关于项目备案立项批文。 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发展概况2.1 项目提出依据2.1.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工作的通知(国办发1999102号)。2.1.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国办发199623号)。2.1.3鲁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县域总体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20012020),以及河南省地质九队、地调二队的鲁山县农业区划报告。2.1.4国家省、市、县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1.5 鲁山县九龙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20082010
8、)。2.2 项目编制原则2.2.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和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及各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和规范。2.2.2 结合实际状况,选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办求经济合理,安全可靠。2.2.3 注重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提高土地和资源的利用价值。2.2.4 遵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规,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注重劳动安全、卫生,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消防标准规范的要求。2.3 项目背景概况本项目位于河南省鲁山、汝阳、汝州三县市交界处的背孜乡和相邻乡域内。万亩荒山基地总面积约65000余亩。目前已治理5000多亩,其中2001年开发3000亩高标准返坡梯示范田,栽种1800
9、00棵幼树,成活率达95%以上。其中120000棵黑油、红油板栗现已挂果,实验培育种植的越冬柿市场前景看好。板栗、冬柿均呈现出结果早、产量高、优质、色鲜、味美之优点。2006-2008年晚秋上市不久,便销售一空,供不应求。2008年10月被河南省农业厅和国家农业部审批认定、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无公害农产品,颁发证书。本项目的万亩开发基地,前期工程开发集山、水、田、林、路、畜禽养殖、休闲、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综合开发,已呈现出良好势头。本项目前期运转正常,市场前景领域广阔,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具有一定的附加值和投产价值。且地理环境好、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电力资源充足、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
10、。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二期工程林果面积的扩展和五个畜禽养殖厂的建设,对壮大企业实力,促进企业规模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2.4 项目建设环境2.4.1自然资源鲁山县是豫西伏牛山典型的“七山二水一分田”林牧为主的山区大县,是我国中部重点农林大县,属革命老区。2001年被国家定为全国贫困县。全县人口80万多,总面积3648480亩。人均5.59亩,高于河南省人均3.6亩。其中荒山、草坡面积232万亩。项目区地处河南省西部的伏牛山区,本区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为温暖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平均气温14.8,雨量充沛,平均降水量7001400mm,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是林果树
11、的适宜生长区。全县荒山面积潜力很大,其中项目基地主区背孜乡总面积92.4平方公里,荒山面积10万多亩,加之周边(县、市)乡镇的闲置荒山面积上百万亩,为本项目建设提供了扩充空间上的充足资源。鲁山县委政府对荒山、林果开发和畜禽养殖发展非常重视,于2001年编制了鲁山县县域二十年产业发展规划(2001年2020年),对鲁山县今后20年荒山、林果及畜禽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进行了科学规划,明确了发展重点。并于2005年4月颁发了鲁山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了鲁山县无公害蔬菜、林果、肉食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优化经济环境,明确了农业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建设标准和保障措施。
12、在资金上加大了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农民种植、养殖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鲁山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2.4.2 气候资源(1)项目区地处豫西伏牛山西部,位于北纬3334-3434之间、东经11214-11314之间。本区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饲草饲料丰富,适合多种动植物生长和繁衍。而地处西北部的背孜乡(92.4平方公里中80%为荒山、草坡),气温日差较大,利于晚秋林果作物灌浆积累及薯块膨大。为本项目建设的林果种植、畜禽养殖提供了土地和原料来源。(2)气温据鲁山县气象站1961年至2005年实测资料,平均日照2068.8小时,日照率4
13、7%。全年总辐射量112.12千卡/平方厘米,光温潜力大。年平均气温14.8,七月份最热,平均27.6,元月份最冷,平均0.7。极端最高气温43.3(1972.6.11),极端最低气温-18.4(1961.1.30)。同时由于地形因素,鲁山境域东部形成一个暖区,但相对冬季不甚冷,春季温度回升较快,有利于越冬作物生长,6、7、8月份温度较高,有利于秋作物生长。鲁山县西南部、西北部(背孜乡在县域西北),气温日差大,有利于物质积累,果实品质优良。5月份日较差较大,平均12.5,对小麦灌浆有利。9-10月份日较差分别为10.6,11.8,利于晚秋林果灌浆积累及薯块膨大。全年。0,积温为5200-530
14、0,其最少年为5145.1(1976年),最多年为5820.1(1961年)。初日,终日间隔223天,热量充足,可以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无霜期179-242天,相差63天,平均214天,初霜日为11月3日,最早在10月22日,最晚在11月21日,终霜日4月3日,最早在3月6日,最晚在4月20日。降水。根据鲁山县和临近县18个雨量站近年的实测资料,年降水量700-1400毫米,平均降水量950毫米。而鲁山县城西北部的背孜、瓦屋、观音寺、仓头一带降水量800毫米左右,降水实际变化较大。(3)水资源:鲁山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9.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8.5亿立方米,浅层地
15、下水3.4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2.5亿立方米),高于全省1.5倍,目前,可利用水量19502.4万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20.7%。已利用水量12893.4万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13.7%。根据全县地表水和地下水利用量划分,大体有四个类型:一是富水区。二是中等富水区。三是缺水区。四是严重缺水区。九龙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万亩荒山基地可划为中等富水区范围,因我们区域内有地下泉水,山下由川流不息的荡泽河源水和沟河小溪山泉。大型提灌工程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关怀下,利用财政扶贫资金已经解决,正在使用。(4)生物资源植物资源栽培作物。有140多种,其中粮食,经济作物41种,蔬菜65种,瓜类40余种,并有野
16、生大豆等原始种源分布。 林木。有针,阔,乔,灌藤类共480多种,其中在我县适生温暖带的代表林木有栎树,适生亚热带的代表林木有马尾松,杉木,茶叶树等。稀有珍贵树种10多种,如千年古银杏,梭罗,肉桂,铁杉,粉椴,香果树,粗榧,香樟,喜树等药用植物。药用多用有285种。主要有辛夷,萸肉,杜仲,丹参,桔梗,首乌,冰凌草等。 牧草。共有200多种,在片麻岩地区白草,黄背草,麦草属原始生态草种,生长良好,沙打旺、苜蓿是近年引种当家牧草。食用菌类有30多种,主要有猴头、木耳、鹿茸、蘑菇、拳菜等。动物资源陆栖脊椎动物300多种,其中名贵动物资源有地方良好、种郏县红牛、牛腿羊、草鹿、大鲵等。野生禽兽主要有金钱豹
17、、野狼、狐狸、水濑、黄羊、豹子、獐子和啄木鸟、猫头鹰、喜鹊、野鸡、水鸭等。(4)矿产资源鲁山县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名的有煤,耐火材料、化工原料、钢铁原料、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有色金属。放射性矿产等七大类34种,分布18个乡的212处。现在和近期内开采可利用价值较大的有:(1)煤。(2)铝矾土。(3)石膏(4)磷块岩。(5)萤石(6)石墨。(7)非金属建筑材料矿产等。其中石墨分布在背孜、瓦屋、观音寺三个乡镇,精矿储量1000万吨以上。2.4.3 土地资源(1)土壤分类及分布情况。鲁山县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区多为棕壤土;海拔800以下的山丘地带多为褐土,平原区主要为棕壤潮土以及少量的沙姜黑土等。九
18、龙山万亩荒山基地开发区海拔90-150米之间,凸峰高800米左右,土色有棕壤、褐土,大部分为片麻岩风化的混灰土。(2)土壤养分。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0.586%-2.645%,平均为1.013%,速效氮含量平均为26.37PPM,速效磷为11.96PPM,速效钾为101.55PPM,PH值在5.5-7.9之间。大都为中性,部分酸性和少许含碱性。2.4.4 社会经济技术条件(1)农业技术装备鲁山县九龙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万亩荒山基地开发区,现有建成水窑10个(含再建工程)。每个可储存100立方米水,山顶园月池一个,可储存1178立方米。20千瓦大型水利提灌工程一处。存储水设施工程可保证6万棵果树旱时
19、每棵一桶水浇灌,同时提灌站可保证万亩生态园生态经济林的平时蓄水和旱时浇灌使用,还能起到安全防火的作用。2008-2009年公司计划在万亩荒山基地开发区内新建早地水窑1000个,建造人工湖五座,加上再建工程科技含量的进一步提高,防洪蓄水沟槽的利用及一炮一坑的自身蓄水量等优先条件,完全可达到防旱、排涝的要求水平。 一期工程有电力浇灌设施基本完善,柴油机二台,汽油泵一部,电力泵5部,自吸灌肥水两用三轮车二部,生活服务部小轿车二部,推土机一部,大大提高了机械化作用发挥。(2)劳动力鲁山县现有人口80多万,农业劳动力24万,每个劳力 负担耕地2.2亩,按传统耕地习惯计算,每个劳力负担4亩地,需劳力14万
20、个,剩余10个劳动力。而背孜乡92.4平方公里,1.7万口人,耕地人均不足0.5亩。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部分农民弃耕外出打工、经商,部分在家务农。还有部分无业人员,闲置没活干,每月人均工资达600元,有的是人员工人。这是本地廉价劳动力的优势。2.5 地理位置鲁山县九龙山万亩荒山基地林果种植、畜禽养殖项目地处于鲁山县西部的背孜乡,西临汝阳、北临汝州。水源清澈,空气清新,周边无村庄、无工厂,四周为连绵群山环抱,为本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基地右侧300m处是S242省道,500m处是太奥高速,距高速公路互通口4公里,距郑石高速公路互通口15公里、鲁山县城40公里。大部分行政村,村
21、村通汽车,通畅的道路,大大促进了山区的开发建设。洛阳、南阳、许昌、平顶山、郑州等城市和周边各县赛车定班发往;县内20个乡(镇)和鲁山县内43公里焦枝铁路自东北至西南贯穿县域。10条公路干线通往区域内,交通便利。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位于鲁山县西北山地区,多年来,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化,旱涝灾害严重,大量的水土流失,使河床抬高,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进行生态综合治理、建立生态高效经济林,进行农业综合开发,使农业走向规模化、产业化是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经济滕飞的重要措施。是实现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2、 发展经济林、速效生态林是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效益高,寿命长,限制因素少,是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的一条捷径,是一项奔小康的富民工程,是对改善山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项目区数万亩木材优质高效的经济林、生态林和五个畜禽养殖场建成后,可安排900多劳动力就业,公司率先响应中央号召,采取公司加农户和农业合作社形式链条发展,对附近的荒山承租和农民土地的集约经营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大力发展麻风树(油桐)林、油桐籽果,统一订单回收,为下步筹建生物乙醇柴油加工厂奠定物质材料基础。为社会提供大量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机会,使项目区相关相邻乡镇的群众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对当今社会发
23、展与安定、振兴老区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对城市人民生活物质原素的互补,建立和谐社会,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今天,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安置农村农民工就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几年来鲁山县九龙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虽然在林果业、畜牧业、养殖业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可喜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刚刚起步的农业产业化还很落后,经营分散、生产成本高、商品率低、规模化和科学种植、养殖的程度较低,影响了产业规模的扩大。小市场与大生产连接不紧凑,未能形成工贸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体系。种植、养殖业小而分散、管理粗放、精深加工不足,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不高,没有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市场竞争力弱,未能使资源优
24、势形成产业优势。这不仅影响种植户和养殖户的种植、养殖的积极性,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通过生态综合治理开发建设所形成的农业综合开发模式将为改变这一现状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及推广作用,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化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通过项目的开发建设,将使区域面积内的荒山荒坡荒滩资源和水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发展。利用两山夹沟造人工湖和旱地水窖,形成高水高用,低水低用,输、提、扬、引、蓄相结合的工程优化布局。不仅减少轮灌周期,而且可以根据经济林及各种经济作物不同时期的需水,进行适度有效的控制灌溉。麻风树(油桐)林基地项目的建设,充分利用鲁山县和相邻县乡镇的现有600多万株油桐树的籽果利用和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种植 畜禽 养殖 综合开发 建设项目 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57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