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贝的人工养殖技术.doc
《扇贝的人工养殖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扇贝的人工养殖技术.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扇贝的人工养殖技术(上)扇贝及其苗种的获得扇贝,因贝壳形状像一把扇面而得名;它的品种很多,并且全都生活在海洋里,所以人们常叫它“海扇”。扇贝是人们喜爱的名贵海鲜和高级佳肴,它富含蛋白质,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它可以蒸着吃、煮着吃;可以剁陷包成海鲜饺子;还可以加工制成干贝和各式精美零食。用扇贝的肉柱制成的干贝,是高档海货干品,畅销海内外。作为海味中的珍品,干贝被喻为海产八珍之一,它味美鲜甜,是极好的提鲜干品。扇贝的贝壳,肋纹整齐美观,色泽绚丽多彩、美丽迷人。品相好的扇贝壳,是贝雕的良好原料,能做成各式各样光彩夺目、华丽精美的贝雕工艺品;品相一般的扇贝壳,可以用来装饰海边风情小屋,可以用作贝类海上半
2、人工采苗的附着基,还可以粉碎后用作经济实用的建筑材料。从贝肉、贝柱到贝壳,扇贝全身是宝,经济价值很高。而我国适合扇贝人工养殖的水域广阔,南北方沿海都可以养殖,苗种来源容易,养殖成本低,所以人工养殖扇贝是沿海渔民一条不错的致富道路。养扇贝能致富,那这扇贝该怎么养呢?养殖扇贝,主要有如何获得贝苗和如何将贝苗养成成贝两大技术环节。今天这期节目,我们就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扇贝的养殖品种和特性,以及如何获得贝苗。养殖品种及其生物学特性扇贝属软体动物门、瓣腮纲、珍珠贝目、扇贝科海洋动物。它天然品种较多,全世界发现的有近300种,在我国约有30多种。在我国进行人工养殖的品种,主要有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海湾扇
3、贝和虾夷扇贝。(一)栉孔扇贝贝壳色彩丰富,常见的有淡褐色、间有黄褐色、杏红色或灰白色。成贝壳高6-8cm,左壳比右壳稍大;壳高略大于壳长;左壳面约有10条带棘刺的放射肋,右壳面放射肋也较多;壳前后有耳,前耳的长度约为后耳的两倍。前耳腹面有一凹陷,形成一孔就叫栉孔。栉孔扇贝是我国原有品种,自然分布于辽宁、山东等北方沿海。它的适宜生长盐度为2236,最佳生长盐度为2832;适宜生长水温为528,最佳生长水温为1525。栉孔扇贝雌雄异体,1龄性成熟;在山东沿海地区,繁殖季节为每年5月上旬到7月中旬;辽宁沿海地区稍晚。(二)华贵栉孔扇贝外形与栉孔扇贝相似,也长有栉孔。壳面呈浅紫褐色、黄褐色、橘红色,间
4、有云状斑纹。壳长和壳高约相等。放射肋大而多,约23条。华贵栉孔扇贝自然分布在我国南方海域。它适温范围为1030,最适水温为2028;适宜生长盐度为2534;最佳生长盐度为2832。雌雄异体,6-7个月性成熟;繁殖季节在我国南方沿海为4月下旬至10月间。(三)海湾扇贝成贝壳高5cm左右;两壳大小约相等,壳面较凸。右壳面呈黄褐、灰褐或灰白色,上有深褐或紫褐色斑纹;左壳颜色较浅。壳面有放射肋1820条。海湾扇贝它对温度、盐度适应范围较广,在-131之间都能存活,1528间生长较快。它的耐盐范围为1642,最适生长盐度为2327。海湾扇贝雌雄同体,5-6个月性成熟;在我国北方海域每年有春、秋两个繁殖盛
5、期。(四)虾夷扇贝贝壳较大,近似圆形;成贝壳高12-20cm,右壳较凸,呈黄白色、灰白色或黄褐色;左壳平,紫褐色,比右壳稍小。壳面有较细的放射肋,约20条。虾夷扇贝是从日本引进的低温品种,它适生水温在520之间,低于5时生长缓慢;高于23时活力减弱,长时间高温容易死亡;最适生长温度为1016。对盐度适应范围较窄,适生盐度为2535,最适生长盐度为3033。虾夷扇贝雌雄异体,2龄性成熟;繁殖季节为每年的3月上旬至4月下旬。贝苗的获得要开展扇贝人工养殖,首先要有贝苗。贝苗可通过室内人工育苗来获得,也可以通过在自然海区进行半人工采苗来获得。一、人工育苗室内人工育苗有常温育苗和升温育苗两种方法。升温育
6、苗,又叫控温育苗,就是在室内人工控制水温条件下进行育苗。这种方法不受自然水温条件限制,但要用电、锅炉或太阳能等动力设备来提升水温,成本较高。常温育苗,就是在扇贝繁殖季节,直接到海上采集即将排卵的亲贝,放到自然海水水温条件下的室内育苗池进行育苗,无需用升温设备来提升水温,育苗成本低。目前我国栉孔扇贝养殖占扇贝养殖总产量的70%以上;栉孔扇贝的常温育苗最普遍;因此此片我们仅介绍栉孔扇贝的常温育苗工艺。(一)亲贝的选择人工繁育栉孔贝苗,要先选好亲贝。亲贝的雌雄,从外形一般难以判断,但在怀卵季节可根据亲贝性腺的颜色来辨别,栉孔扇贝雌贝性腺呈橘红色,雄贝呈乳白色。栉孔扇贝亲贝,应挑选壳高7-8cm的野生
7、扇贝或人工养殖2龄以上的健康贝。亲贝要求外壳完整、无损伤,无病虫害,无附着物或附着物少;体质健壮、活力好、贝肉肥满、发育良好;性腺外观饱满。(二)亲贝入池常温下繁育贝苗,要把握好扇贝的自然繁殖季节,安排好亲贝入池、采卵时间。山东、辽宁沿海地区,每年5-7月是栉孔扇贝亲贝入池育苗的适宜季节。亲贝入池前,要先彻底清除贝壳上的各种附着物,认真地用海水洗刷干净后,才可以放入清刷消毒好的亲贝培育池,进行暂养。(三)亲贝暂养和精卵排放雌雄贝一般选用浮式网箱来进行分池暂养;暂养密度为每立方米水体150-200个。亲贝暂养期间不投饵或少投饵,但要连续微量充气;并最好能每天早晚倒池一次。暂养2-3天后,亲贝就会
8、自然排卵了,排卵的时间一般在夜间10-12点。(四)授精孵化当孵化池中卵数密度达每毫升100-140粒时,应取出浮式网箱,将亲贝放到另一池中继续排卵。因雄贝在另一池中放精,所以取出雌亲贝后,应及时加入精液,进行授精。扇贝卵为沉性卵,为防止受精卵沉底堆积,影响孵化效果,受精孵化时应连续充气,并每隔一小时用搅耙将水彻底搅动1次。(五)选优培育和培育密度栉孔扇贝授精36小时后,应及时对幼虫进行选优培育,选取活跃、健壮的幼虫。优质幼虫有群聚、趋光的习性,喜欢浮游在池水表层,所以,幼虫的选优常用拖网法和虹吸法。用拖网法进行优选,应先用200-300目的尼龙筛绢制成的网兜或拖网/轻轻地将水池表层的健康幼虫
9、拖捞出来,盛入干净的容器中,然后放入新池进行培育。用虹吸法选优,应先准备好干净的塑料管、200-300目的尼龙筛绢网兜、塑料盆和勺子等工具,然后将塑料管没入孵化池水中,将管子另一头捂住提起,再将孵化池表层水体中的优质幼虫虹吸出,注入到事先准备好的网兜和水盆中。注入后要用干净海水冲一下网兜,将附在网兜上的幼虫冲下;最后再小心地倒入另一干净池子中继续培育。幼虫培育密度直接影响着育苗的经济效益,培育栉孔扇贝每毫升水体培养10-12个幼虫较为适宜。(六)幼虫培育管理幼虫选优入池后的管理工作主要有换水、投饵、倒池、调光和充气。幼虫入池后,每天早晚各换水一次,每次交换总水体的1/31/2。幼虫附着后,应定
10、时长流水,以满足幼虫对新鲜水质的需要。应采用网目300目以上的网箱,用虹吸法来进行换水;换水前要检查网箱是否有破损,以免将幼虫换出。幼虫的饵料主要有金藻、硅藻和扁藻等单细胞藻浮游类,几种藻类混合投喂效果要比单一投喂好;多在换水后进行投喂,早晚各喂一次。不同生长期幼虫的饵料投喂量不同,具体数量应根据培育密度和幼虫摄食情况及时调整,幼虫越大,投喂量也越大。培育幼虫,为预防病敌害,保证幼虫健康生长,水质很关键,海水要经过多级过滤才能使用,并要定期倒池。倒池也是用拖网法或虹吸法将幼苗滤出,再放到另一个干净水池中继续培育。倒池前,必须将新池清洗干净,并进行彻底消毒。每5-7天倒池一次,整个幼苗培育期倒池
11、23次。育苗室光照应控制在500勒克司以下,暗光有利于藻类活饵料均匀分布/和幼虫健康生长。平时要用气石进行间断微量充气,一般每充气一个半小时就停气半小时,充气时令水波微动就可以了。(七)采苗和稚贝管理授精孵化15天后,当池中栉孔扇贝幼虫有30%出现眼点时,就可以投放附着基,进行采苗了。附着基要无毒、无味、无污染,轻便耐用、单位面积附着量多。附着基使用前要消毒,并清洗冲刷干净。常用的附着基有:聚乙烯网片、塑料软片和旧网衣。聚乙烯网片长90cm,宽20cm,网目大小为0.8-1cm。投放聚乙烯网片进行采苗,一般每立方米水体投放70-80片。投放时,在网片的一头吊上坠石,吊绳一般长10-15cm,这
12、样能令网片漂浮在水体表层,但又不露出水面;吊绳和坠石在使用前都应消毒,充分刷洗干净后才能入池。一般在投放附着基后4个小时内应换水1/2,并投饵一次;过6个小时再换水1/2并投饵。幼虫正常附着后变成稚贝,管理稚贝一般每天换水4次,每次换1/3-1/2,每次换水后投饵1次。此时应适当加大充气量,延长充气时间,使饵料分布均匀,提高稚贝滤食率,促进稚贝生长。(八)病敌害防治扇贝幼虫常见的病害有细菌病和真菌病。按每升水0.5毫克的浓度,使用复方新诺明进行全池泼洒,能控制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平时严格过滤育苗用水,能有效防治幼虫真菌性疾病。扇贝幼虫的敌害主要有桡足类生物。培育幼虫时,可用倒池和在育苗池入水口加
13、套虑水网罩等方法来防治敌害生物。按每立方米水体12毫升的浓度,泼洒敌百虫溶液,一般2小时就能杀死桡足类生物。(九)稚贝出池下海一般栉孔扇贝稚贝经过10多天的生长,壳高0.3-0.5mm时就可以出池下海了。稚贝出池前2-3天,要先提高光强,使育苗室光照基本上恢复为自然光照,培育池水温也要尽量接近海区自然水温,使稚贝出池下海后能尽快适应新的培育环境。出池时,将育苗池中符合出池规格的稚贝装入长40-50cm,宽30-40cm、网目为30-40目的聚乙烯纱窗网袋中,再送到适宜贝苗中间培育的海区进行暂养,直到养成商品苗。稚贝出池,应该选择无风雨的阴天、或风浪较小的晴天的清晨或傍晚进行,要避免高温天气和阳
14、光直射,以免影响成活。二、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要获得扇贝苗,除了室内人工育苗外,还可以通过在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来获得。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就是在扇贝的产卵盛期,向自然海区人工投放适宜的采苗器,使幼虫附着在采苗器上,从而获得苗种。目前,我国进行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的养殖扇贝,只有栉孔扇贝。由于影响采苗量的因素主要有海水水质、水温、透明度、亲贝数量、采苗器质量、采苗器投放时机和投放水层等;所以,进行半人工采苗,首先要选好采苗海区。海区应选在无工业废水、无淡水或其他污染源流入,有较多自然生长或人工养殖的扇贝成贝的内湾。海区要求潮流畅通、风浪较小,海水流速每秒30-60cm,水质清新,透明度为2米以上,水
15、深6-10米,盐度高而稳定,春季水温为16-20,秋季水温为22左右,海水酸碱度在7.9-8.2之间;并有洄湾流或漩涡流。半人工采苗要获得理想采苗效果,还要准备好采苗器。采苗袋是目前最理想的采苗保苗工具。采苗袋长40-50cm,宽30-40cm,由网目为1.2-1.5mm的聚乙烯窗纱制作而成;袋里要装入50g左右的附着基,常用的附着基有聚乙烯网衣、网片、挤塑网片和尼龙渔网等。附着基能减缓水流,有利于幼虫更好附着,并能有效防止敌害侵袭、稚贝逃逸。但要注意,网衣、网片要充分搓洗干净才能使用。准备好采苗器,还要掌握好投放采苗器的时机和投放水层。栉孔扇贝的半人工采苗一般在春季进行,但采苗高峰期因海区不
16、同而不同,所以要根据水温等情况来预测投放采苗器的时间。每年的五月,当海水水温上升到16时,要特别注意扇贝精卵的排放情况。栉孔扇贝成贝性腺肥满、雌贝性腺呈鲜桔红色、雄贝性腺呈乳白色,是它性腺成熟的标志。一旦肥满的性腺变瘦,色泽变浅,就证明它已排精放卵。一般精卵排放后8-9天,就应及时投放采苗器了。投放前,要先将准备好的采苗袋绑到直径3mm,长40-50cm的聚乙烯吊绳上,每根绳子一般绑8-10袋。同时,为防止采苗袋投放后漂浮于水面,每串吊绳下还应绑上坠石。将采苗袋和坠石全部扎牢、扎好后,应及时运送到预先选定的采苗海区进行投放。扇贝幼虫多分布在水深2米以下,尤其5-7米处最多,因此在筏架上吊挂采苗
17、器时,应结合坠石的沉力,保证采苗器能沉到水深2米以下。采苗器投放后,任何人不能随意将它提离水面。等到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就可以收苗了。应在无风雨、阴凉的早晨或阴天进行收苗。收完后立即将苗种运回岸边,进行清理,并按规格大小进行分苗。常用的分苗法有干筛法和水筛法。干筛分苗,就是将从海上采回的稚贝从采苗袋中全部倒出,将附着在网衣或网片的稚贝剥离干净,然后,无需经过海水洗苗,直接对采到的这些贝苗进行初步挑捡,捡出并清除掉死苗、残苗和贻贝苗、海藻等敌害生物;最后,用网孔为1cm的晒砂网架,对这些经过初步挑拣过的大小稚贝,再次进行分筛挑选。干筛法不用对贝苗进行水洗,简易方便,省工省力,但容易损害幼贝贝壳。
18、水筛分苗,就是从海上收回采苗器后,将采苗袋或采苗笼里的稚贝倒到盛有海水的塑料盆中,进行清洗,同时,清捡去除掉残苗、死苗和其他敌害生物。然后用网孔为1cm筛网,在水盆里对清洗、分拣过的稚贝再进行筛刷,这样便能将壳高1cm以下的幼贝筛出,将两种规格的贝苗分开。水筛分苗,贝苗不容易脱水,成活率高,但比较费工、速度较慢。稚贝分拣完毕后,应按规格大小进行分笼暂养。壳高1cm以上的贝苗,应装入暂养笼,进行海上中间培育。暂养笼每层放稚贝500-1000粒;等养到2.5-3.0cm后,再放进养成笼养成。暂养笼和采苗笼、养成笼规格相似,分8-10层,层间距15-20cm,但笼网的网目不同,暂养笼网目为0.8-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扇贝 人工 养殖 技术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56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