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县产120吨生态绿茶精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开化县产120吨生态绿茶精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化县产120吨生态绿茶精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1.1 概况单位名称:开化宝纳制茶有限公司企业性质:私营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构成:公司注册资本600万元,其中吴越333.96万元,占总股本的55.66%;严元渡129.96万元,占总股本的21.66%;严锋96.12万元,占总股本的16.02%;陈祖明39.96万元,占总股本的6.66%。发展历程:公司成立于2002年10月,2003年7月完成5000余平方米厂房建设及设备安装,当年实现销售1700万元,被认定为开化县农业龙头企业;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3500万元,被认定为衢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之后每年以30%以上速度增长;至2009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
2、11516万元,自营出口1356万美元,形成主导产品外销眉茶8000吨年加工、拼配、包装能力,跻身为出口眉茶全国第一。主营业务:茶叶加工、拼配、销售,有机茶开发。主导产品:外销绿茶-眉茶、开化龙顶名茶、生态绿茶等。人员结构:公司现有固定职工32人,其中具有高中和中专以上学历人员18人,占固定职工总数的56.3%;具有学士学位以上人员5人,占固定职工总数的15.6%。主要业绩:2009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1516万元,自营出口创汇1356万美元,资产总额529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净值787万元)、净资产2286万元,资产负债率56.84%。主要荣誉:自2003年起公司先后获得浙江省级林业重点骨干
3、龙头企业、浙江省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浙江省农业科技企业、浙江省级农业企业科技研发中心、衢州市农业龙头企业、衢州市名牌产品、衢州市著名商标、开化县制造业十强企业等荣誉。管理制度: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公司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分别制定了质量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销售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等,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健全的制度管理,使公司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管理模式:公司采用现代公司管理模式,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由总经理主持公司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依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行使职权。研发能力:公司十分重视科技研发与转化工作,拥有一支12人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20
4、08年11月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衢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10年10月18日通过浙江省级农业科技研发中心验收。以自主研发与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相结合,紧紧依托浙江大学茶学系等科研院所,先后承担了国家商务部的出口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项目(浙商务外贸发【2009】81号文)、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开化龙顶茶产业提升与拓展项目、浙江省经贸委出口茶叶卫生安全全程监控新技术、国家级星火计划等项目建设,以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1.1.2 财务状况公司近几年来连续盈利,2008年公司拥有总资产362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净值803万元,在建工程19万元,流动资产2552万元,负债总
5、额2176万元,所有者权益1452万元,实收资本600万元,营业收入8227万元,纳税总额391万元,利润总额298万元,净资产收益率15.39%,资产负债率59.98%,银行信用等级为AA级。2009年公司拥有总资产529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净值787万元,在建工程35万元,流动资产4225万元,负债总额3011万元,所有者权益2286万元,实收资本600万元,营业收入11516万元,纳税总额532万元,利润总额355万元,净资产收益率11.64%,资产负债率56.84%,银行信用等级为AA级。2010年9月30日止公司拥有总资产6397万元,固定资产净值731万元,在建工程40万元,流动资
6、产5382万元,负债总额3759万元,所有者权益2638万元,实收资本600万元,营业收入8183万元,纳税总额382万元,利润总额268万元,净资产收益率7.61%,资产负债率58.77%。公司2008、2009、2010年9月30日止有关财务资料见附件。1.1.3 法人代表基本情况法人代表严元渡,出生于1949年5月,大专学历,高级政工师,董事长、总经理。1965年参加工作,曾任开化县建材厂车间主任、副厂长、开化茶厂任党委书记、厂长;1998年任浙江开化瑞龙茶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2003年至今任开化宝纳制茶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曾先后获得开化县先进生产者、优秀厂长等荣誉,曾为县党
7、代表、市县人大代表,具有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1.2 项目基本情况1.2.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项目名称:开化县年产120吨生态绿茶精加工扩建项目建设性质:扩建建设地点:浙江省开化县生态工业园区1.2.2 产品方案及规模产品方案:年产生态绿茶120吨。建设规模:新建面积1000平方米生态绿茶精加工车间,引进生态绿茶精加工、质量检验及废弃茶灰收集综合利用设备设施,形成年产生态绿茶120吨的生产能力;建设100亩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和20亩新品种(2只)引进示范基地。1.2.3 品种、技术、设备方案主要品种:本项目采用选优鸠坑、浙农112号等国家级品种作为抗寒优质高产新品种引进示范。主要技术及
8、来源:本项目主要技术有: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清洁型电能式滚筒杀青技术、色选技术、废弃茶灰收集综合利用技术等,这些技术主要来自浙江大学茶学系、高科技企业和自行研发。浙江大学茶学系建于1952年,为全国农学院重点学科,设有茶树栽培育种、茶叶加工等4个教研室,育成“浙农l2号、117号”等4个国家级荼树新品种,完成茶树矮化密植速成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等近10项科研成果,研究力量雄厚,技术来源可靠,能为项目生产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主要设备名称、数量等:本项目主要生产设备有清洁型电能滚筒杀青机、揉捻机、解块抖筛机、园筛机、抖筛机、远红外提香机、风选机、包装设备、示范茶园设备等32台;质量检测、废弃茶灰收集
9、利用设施2套。具体详见表5-3。1.2.4 土建工程主要建筑物:1000平方米砖钢混结构的生态绿茶精加工车间。1.2.5 建设期限项目自2010年10月开始前期准备工作,待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后即开始实施,拟定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1.2.6 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投资结构:项目总投资54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50万元、流动资金92万元(其中铺底流动资金28万元)。资金来源:项目拟申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浙江省财政配套补助资金80万元、开化县财政配套补助资金20万元;公司自筹资金342万元。1.2.7 项目效益经济效益:项目建设期12个月,第二年可投产75%,第三年可实现100%负荷生产,达
10、产年完成销售收入672万元,利润总额174万元,税金及附加6.7万元,净利润130万元,投资净利润率24.07%,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33.53%,静态投资回收期3.85年,累计财务净现值578万元。社会效益:项目通过100亩优质高产基地栽培技术及20亩新品种引进示范,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利益联结模式,以订单形式收购项目原料鲜叶,统一管理、统一采摘、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填补了开化县茶产业链中的优质生态绿茶加工空白,减少了开化龙顶名茶后的大量春茶后期及夏秋季一芽一叶等优质茶原料的浪费,充分发挥开化原料与品质优势,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开化县产业结构调整。根据生产工
11、艺流程定岗,项目需增加劳动定员32人(聘用当地农民),月工资及福利2500元/人,按茶叶生长季节工作6个月,农民实际可净增收入48万元。按每户聘用1人,每户3.5人估算,扣除2009年开化县人均农民收入6562元因素,年户均净增收入8438元,年人均净增收入2410元;采取订单形式收购生态绿茶原料鲜叶540吨,可带动农户861户,支付原料收购款324万元。与非项目区相比茶农实际可净增收324万元,户均增收3763元,人均增收1075元。以上两项合计茶农实际净增收总额351万元,年户均净增收3930元,年人均净增收近1123元。生态效益:项目可促进茶农按照优质高产的要求进行茶园管理,辐射带动周边
12、地区按照清洁化要求进行生产加工,从而保持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地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改善了土壤,涵养了水源,减少“三废”的污染,对于生态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农业部2009-2015年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衢州市“345”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浙江省开化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开化县委、县政府关于生态县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及2009年开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1.4
13、综合评价1.4.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本项目的建设是按照产业政策以及区域规划要求,充分发挥开化县丰富的茶叶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快我县山区茶叶资源的开发,提高茶园的产出率,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提高公司新产品开发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促进公司产品转型升级,完善开化茶产业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公司与茶农的联结与可持续共同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4.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本项目的建设选址加工区交通便捷,水、电能确保供应;原料基地生态环境优越,水体、空气质量良好,特别适合发展生态绿茶生产;公司具有良好的市场基础、
14、销售网络;并有可靠的技术支撑;选用国内外先进的加工工艺和生产设备,能保证项目所生产的主要产品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1.4.3 风险评估 本项目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主要技术以浙江大学茶学系为依托,只要加强产品全程质量管理,实行有效的经营管理,控制经营成本,本项目的风险较小。1.4.4 带动作用本项目实施后,通过100亩优质高产基地栽培技术及20亩新品种引进示范,开展相关技术培训,可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生态绿茶生产;并通过订单形式收购生态绿茶原料鲜叶并增加32个农村劳动力就业,带动农户861户,与非项目区比较,项目区农民年增加经济净收益约351万元,年户均净增收3930元,年人均净增收近1123元。1
15、.4.5 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案制约因素:一是项目前期投资较大;二是茶叶生产的季节性明显且集中,原出口眉茶原料收购流动资金很大,项目存在资金紧张的问题;三是管理技术人才比较紧缺。解决方案:一是利用公司自身力量积极筹集资金,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浙江省和开化县财政资金的扶持;二是加快招聘相关人才,并选送技术骨干赴高校进修。1.4.6 结论与建议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省、市、县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区域农产品布局规划,具有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及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报告认为,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和可行的,建议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立项扶持。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开化县下辖18个乡镇,449个
16、行政村,2009年总人口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56万人。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推动了全县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镇化建设和生态旅游业同步发展,绿色GDP比重不断提高,还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59.1亿元,比上年增长11%,三次产业结构为15.2:50.3:34.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6874元;财政总收入4.8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5亿元;城镇职工平均工资3259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62元。2009年,全县各生态环境指标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县考核;大气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在一、二级水平。在全国2348个县(市)生态环
17、境排序中,开化的生态环境总体质量名列第16位,大气质量、水体质量、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均列前10位。2.2 相关产业发展现状茶叶历来是开化县的传统优势农产品,是农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开化又是我国绿茶出口基地县,是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重点区域,是全国七个生态示范区之一,是我国有机茶的主要生产基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开化县坚持按市场取向和效益、效率优先的原则,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2009年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达13.16亿元,已建成近10万亩龙顶名茶基地,年产外销绿茶9500吨,产值达到2.24亿元;年产开化龙顶名茶1605吨,产值达3.16亿元。先后被命名为“
18、首批国家级无公害茶叶基地示范县”和“中国龙顶名茶之乡”、“浙江省有机茶工程开发试点县”。与此同时,开化县十分重视对农产品加工业尤其是茶业加工业的扶持,培育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茶园生产管理开化龙顶名茶速溶茶(茶食品)”的茶产业链。目前,开化县有加工开化龙顶名茶的茶厂近200家,外销眉茶加工厂4家,速溶茶加工厂1家,尚无一家生态绿茶、饮料原料茶规模生产厂家,大量开化龙顶名茶后的鲜叶原料未被综合利用。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3.1 项目建设是产业政策及行业、区域发展规划的需要。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强调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
19、 农业部在2009-2015年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浙江省开化县属于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重点区域,重点发展开化龙顶、有机茶等高品位名优绿茶为主”。浙江省在2003年时就将茶叶列为11个优先发展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在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文件中,明确提出“浙西产区利用生态环境优越的优势,重点发展开化龙顶、优质绿茶和出口眉茶,主要分布在开化、淳安”; 2007年在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主导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将茶叶列入新一轮重点扶持的十一大特色农产品主导产业之一,浙江省省财政厅、农业厅为此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浙江茶叶产业的实施意
20、见,扶持力度得到不断加强。衢州市在衢州市“345”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中重点对茶叶发展进行规划,提出“到2010年,全市茶园面积20万亩,茶叶总产量1万吨,总产值达4亿元;精、深加工率达60%,加工增值达4亿元;带动相关产业2亿元。”的发展目标开化县在关于全面提升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若干意见、浙江省开化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开化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骨干茶园达12万亩,开化龙顶茶、优质绿茶等达3500吨,产值超6亿元。”的战略目标,重点扶持发展茶叶、竹木等产业的农业龙头公司,并在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用电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加大扶持力
21、度。 由此可见,国家和部、省、市、县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茶叶基地建设和加工业被列入农业产业发展重点,政策指向明确、导向性强。开化宝纳制茶有限公司的生态绿茶精加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行业、区域发展规划要求。2.3.2项目建设是完善茶产业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项目针对开化县茶园面积大,生态环境佳,全县主要生产单芽开化龙顶名茶,导致大量春茶后期及夏秋季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等优质茶原料被大量浪费,茶园综合利用水平低,增加茶树修剪成本及树体营养成分的大量消耗等因素,充分发挥开化原料与品质优势,开发生产生态绿茶,完善开化县茶园生产管理-开化龙顶名茶-生态绿茶-饮料原料茶-速溶茶(茶
22、食品)的茶产业链,填补了开化县生态绿茶生产的空白。项目注重对茶产业链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联结,并通过合作社与茶农初步建立了以订单形式收购原料鲜叶的利益联结机制。按照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公司的纽带作用,有利于形成茶叶种植规模化、加工专业化、经营一体化,形成市场连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格局。通过公司行为与市场行为的结合,大大推进各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促进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2.3.3项目建设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需要项目以生产市场畅销的生态绿茶为目标,大力推广生态绿茶生产加工技术,可构建起优势产业绿色群体,进一步将开化
23、茶产业做大做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茶叶产业档次,对开化县乃至周边地区农业结构调整、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将发挥积极的示范推动作用。另一方面项目以订单形式收购开化龙顶名茶后大量未被利用的一芽一叶等优质茶原料鲜叶,统一加工,能增加120吨生态绿茶加工销售能力,为茶农解决了加工、销售难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能积极引导当地农民充分利用丰富的山地资源,发展茶叶生产,提高茶叶经济效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3.4 项目建设是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项目采用的滚筒杀青机及远红外提香机,是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最新研发的电热滚筒杀青机,其明显的优点为电热方式与传统不同,同型号相比可节约30-
24、40%电耗,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以柴、煤为热源的杀青方式。选用的废弃茶灰收集利用系统可以将茶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茶灰进行收集,出售给茶物质提取企业进行利用,从而节约了能源与废气的排放,杜绝了二氧化硫、烟尘、茶灰的外排,减少木材的砍伐量,保护了生态环境。项目以基地为纽带,以订单形式收购原料鲜叶,进行加工生产120吨生态绿茶,增加了就业,增强了联结基地、带动农户的能力;通过大力推广使用电能杀青技术、色选拣剔技术等先进实用技术,引进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与示范等,提高了公司产品的竞争力;通过购置质量检验检测设施提高了质量安全控制能力;生产中实现节能减排,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2.3.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开化县 120 生态 绿茶 精加工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56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