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3000吨酱菜加工扩(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9863.doc
《产3000吨酱菜加工扩(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986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3000吨酱菜加工扩(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9863.doc(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总论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1.1概况1.1.1.1项目单位名称:*开发有限公司1.1.1.2所有制形式:股份制私营1.1.1.3发展历程:*开发有限公司是*满族自治县唯一一家从事蔬菜加工的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成立于1990年12月,厂址在*镇西街,1992年1月与北京市时利和酿造厂联营,通过几年的努力,于2005年迁址*镇西迎宾路北侧,占地22亩,建设厂房、办公用房、职工宿舍等3000 m2,于2006年4月更名为*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云鹏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现有齐全完备的检测设备及专业人才。公司制定并执行了一系列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基地建设上,
2、与农户建立了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的产业链,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主要生产产品有黄豆酱、酿造酱油、酿造食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承德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企业多次获得承德市“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称号。为保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三种系列产品均已通过QS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年产黄豆酱5000吨,酿造酱油3000吨,酿造食醋3000吨,生产酱菜500吨,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673万元,实现利润39.81万元;2008年销售收入751万元, 实现利润27.68万元。经过几年潜心研究并引进技术,适合北方人口味的酱菜产品试制成功,投放市场后很受
3、广大消费者欢迎,年产500吨的酱菜产品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第一章 总论*开发有限公司不断进行新产品科技开发、技术引进、产品生产技术指导及卫生、理化各项指标的检测、化验工作。现与河北农业大学积极合作,共同研究开发新品种和新技术。多年来,始终坚持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施人才兴企和大市场营销战略。建立了精干高效的公司领导机构和职能部门,实行了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重视引进和充分启用技术人才,狠抓市场营销网络建设,积极开拓市场,使企业得到了健康有序的发展。产品销往国内京津唐、辽宁、内蒙、黑龙江等地区,销售状况良好,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产品供不应求,为了适应市场需要和壮大企业实力,拟对现有生产规模进行
4、扩建和改造。把产业做大做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1.1.1.4主营业务:酱菜加工、黄豆酱、酿造酱油、食醋1.1.1.5人员结构:现有员工124人,技术及管理人员15人。设有财务处、企管处、供销处、办公室、车队五个管理职能部门。1.1.2 财务状况2007年资产总额1266.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537.73万元;负债371.28万元;资产负债率29.31%;实现净利润39.81万元 。2008年公司拥有总资产133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547万元,总负债407万元,所有者权益925万元,其中:实收资本500万元;资产负债率31%;营业收入530万元,实现利润29
5、万元;销售利润率9.5%;净资产利润率3.1%。第一章 总论公司在*县农业发展银行开设基本结算帐户,银行信用等级为“A”级。公司自2006年成立以来,从未拖欠过职工工资及各种社会保险和任何税金。1.1.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同志现年50岁,大专学历,多年从事企业生产营销工作,经验丰富,年富力强,多次被市、县评为优秀企业家。现为*满族自治县政协委员。1.2 项目建设方案1.2.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项目名称: 3000吨酱菜加工扩(改)建项目建设性质:扩(改)建建设地点:*镇西迎宾路北侧1.2.2 建设规模及产品(或经营)方案建设规模:建设年产3000吨酱菜生产
6、线一条产品方案:项目主要产品是生产酱菜,共有比较畅销的8个品种。产品销售以国内市场为主逐步开发和占领国际市场,完善和巩固销售网络,保证产品预期销售目标的实现。1.2.3 技术、设备、建筑物(主体工程)1.2.3.1主要技术及来源的可靠性、可得性技术来源是北京六必居企业提供技术,负责培训人员,派技术人员全过程指导企业生产,提供技术资料,保证企业技术优势领先。企业已与“六必居”保持了多年的良好合作关系,并对项目建设中的新产品研制达成合作协议,技术来源有保证。第一章 总论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的关键是对营养、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五大因素进行调节和运用。公司积极推广标准化技术规程,为种植地农户提供无公
7、害绿色蔬菜生产技术的指导,严把生产技术关、原辅材料关、环境卫生关、病虫防治关等,规范种植行为,严把产品质量关,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在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各个环节专业技术人员到户指导,使农户全面掌握各环节的生产技术,并取得了产地产品绿色认证。酱菜系列产品加工技术关键是保持无公害绿色蔬菜原有的营养、风味、形状、颜色,并保证卫生质量标准,以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为保证酱菜系列产品的质量,该项目引进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北京“六必居”酱菜生产的新型加工设备,日可加工成品酱菜15吨。其生产工艺先进、产品质量优良,同时也降低了能耗及生产成本,确保项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2.3.2主要设备名称、数量建
8、设年产3000吨酱菜生产线一条,主要加工设备18台套、检验检测设备1台套。1.2.3.3主要建筑物(主体工程)类型、面积与数量改建生产车间及附属设施共1200m2、室外工程(地面硬化)1180m2,淹菜池4个200m3。 1.1.3.4建设期限第一章 总论建设期限为1年,即2009年3月-2010年3月。1.3 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1.3.1投资结构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87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84.9万元,流动资金投资93.1万元(计算期平均)。1.3.2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878万元中申请国家农业产业化项目各级财政资金3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00万元,省级配套80万元,市级配套20万
9、元),企业自筹578万元。1.4 项目效益1.4.1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后,年均新增利润总额166.82万元,其中:所得税41.71万元,税后利润125.11万元。投资利润率19%,投资净利率14.25%,投资利税率25.67%,税后财务净现值(ic8%)730.24万元、税前996.09万元,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24.50%、税前29.50%,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3.44年(含建设期一年),税前3.17年。1.4.2社会效益本项目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能够促进农业结构合理调整和促进蔬菜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项目实施通过建设加工原料供应基地,能够改变农民传统的种植方式,从事蔬菜产业生产,形成
10、组织带动农户实行产业化经营,统一技术服务措施,统一采购和配送优良品种,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增效的措施。建立“公司+科技+基地+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形第一章 总论成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的蔬菜种植方式,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蔬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能够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项目建设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受益农户达到10580户,实现增收总额为2456万元,户均增收2320元,人均增收580元。主要是能够安排80个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公司就业,平均工资1.2万元,总增加纯收入96万元;建设原料种植基地1000亩,使500个农户从中受益,亩收入3600元,总增纯收入360万元
11、;辐射带动基地农户1万户从事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1万亩,每亩增收2000元,项目区农户总增收2000万元。三是能够满足市场对酱菜需求和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现代人们生活由过去的大鱼大肉美味型向素淡有利健康型转变和对酱菜需求由自腌自食型向时常购买型转变,这两个转变为酱菜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项目的实施也为市场对酱菜的需求提供了保障;同时项目建设也能够有效促进餐饮、运输及农业产业的发展。1.4.3生态效益本项目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通过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使农民有能力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建设绿化、美化、亮化新家园,促进新农村建设和提高建设水平,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1.5 可
12、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目前,国家加大了对“三农”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农业开发资金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在逐年加大,目的是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达到“以工哺农”的效果。*从本县的实际情况出发,将蔬菜列为特色主导产业,坚持“扩规模,壮龙头,强管理,增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整体推进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企业化经营和市场第一章 总论化运作,大力推动酱菜和蔬菜产业全面、健康、有序地发展,酱菜作为地区性优势主导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因此,该项目符合本县实际,也符合国家、省、市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项目编制的具体依据有:中共中央、国务院2005
13、年1号文件、国家食品工业“十五”及2010年发展规划建议;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实施龙头工程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冀政200120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农产品出口的意见(冀政办函20036号);农业综合开发扶持优势农产品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县2005年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国家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等。项
14、目建设单位及市场调查的有关基础资料和数据。1.6 综合评价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及食品行业发展规划,对调整优化本地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区域特色支柱产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该项目可充分发挥*县的资源优势,利用丰富的原辅材料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形成的“公司基地农户”的规范化产业模式,建设本地独具特色的支柱产业,实行高效农业综合开发;选用国内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技术先进,工艺合理,产品市场前景广阔。项目建设各项经济指标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具有较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可促进本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农副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本
15、地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蔬菜产品加工走出了新路,对农副产品的加工利用具有导向性和示范性作用。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2.1.1国家宏观经济发展优势国际市场近年来农产品价格不断提高,随着美元弱势出现,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不断攀升,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不断加大投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连续五年中央发1号文件,支持“三农”工作,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从而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2.1.2企业经济发展优势云鹏公司近几年不断发展,向做大做强迈进,产业优势明显,在支持“三农”、发展企业各方面成绩斐然
16、,受到注目,成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在贯彻十七大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环境和谐,在循环利用方面效果明显,为使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扩大生产规模,促进产业发展,壮大企业实力,为项目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2.1.3地理优势*满族自治县在酱菜发展上具有独特的三大优势,一是自然资源独特,昼夜温差大,适宜特色蔬菜生长,为酱菜生产提供原料保证;二是广大农户千百年来养成良好的蔬菜种植习惯,特色菜品种繁多,独特齐全,为产业化,规模化生产酱菜提供了原料保证;三是地理位置优势,*满族自治县位于承德市东南部,东近渤海、东北部与辽宁接
17、壤。县城距承德市区100公里,北京250公里,天津260公里,秦皇岛232公里。 交通便捷,京承旅游路、平青公路、邦宽公路以及各种县乡级公路交错纵横,对项目建设有利。 2.1.4市场优势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居民告别了自制腌菜的历史习俗,为酱菜产销提供难得历史机遇。据权威部门调查:8090年出生的年轻人不知自制酱菜方法,世界卫生组织多次告戒中国老百姓要改变精米精面习惯,恢复粗茶淡饭习惯,传统食粥、酱菜,有利于身体健康为酱菜发展提供历史空间,酱菜发展市场优势明显。2.1.5农业发展优势*蔬菜产业的发展壮大,源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蔬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及蔬菜加
18、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县委、县政府为了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制定了*县关于加快蔬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菜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强力推动蔬菜产业发展。同时积极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蔬菜深加工,实现产品的加工增值。目前全县仅有云鹏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独家以蔬菜为主要原料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云鹏公司加工的蔬菜产品质优价廉、无污染,产品在国内市场上供不应求,深受消费者欢迎。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促进农民进一步增产增收,实现蔬菜加工增值,云鹏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积极申报酱菜加工扩建项目,这是我县蔬菜产业发展需要,也是农民致富的需要,更是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县把蔬菜作为促进
19、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重点产业,现已发展到全县5个乡镇57个行政村。蔬菜以黄瓜、豆角、茄子、西红柿等为主导品种。以地葫芦,豆角,菊芋,港肉椒为地方特色的蔬菜为辅,各种特色蔬菜加工的酱菜产品主要销往辽宁、天津、北京等省市,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我县蔬菜产业不仅已形成了明显的产业链,而且制定了蔬菜的标准化栽培技术规范,严格按标准化栽培技术生产蔬菜。为酱菜产品提供原料保障,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在酱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独占鳌头、独领风骚、独显时代特色。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 项目建设是加快企业发展、壮大实力、促进企业提档升级的需要企业发展壮大,项目和资金扶持是根本。项目建设可以有效壮
20、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大企业规模,增加企业经济实力。同时,通过项目建设,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升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能有效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实力壮大和提档升级。2.2.2项目建设是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全县24万人口中有20万农民。200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286元,如何实现农业产业合理有效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实践证明,农民找到了龙头企业,就等于找到了市场,扶持龙头企业就等于扶持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争取早日实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目标,通过项目和资金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是当务之急,更是有效途径。2.2.3项目建设是壮大设施菜产业
21、,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我县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迅速,已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它把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紧紧地连在一起,把农户的农产品和市场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因此,农民找到了龙头企业,就等于找到了市场,扶持龙头企业就等于扶持农民。当前,尽管我县的农业产业化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整体水平不高,还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带动农民增收方面牵动力还很薄弱,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化经营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需要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壮大企业实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带动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第三章 建
22、设条件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酱菜产业,使农户和企业之间、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市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增强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抗风险能力,使蔬菜这一特色主导产业得到健康、有序发展。2.2.4 项目建设体现了循环经济的需要该项目收购当地的蔬菜加工,生产出3000吨酱菜后的剩余料再生产腌渍酸菜,腌渍酸菜的下脚料饲养奶牛,奶牛粪便经处理后作为蔬菜的有机肥料。这样,既实现了原料利用的最大化,又体现了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三章 建设条件3.1 项目区概况3.1.1 建设地点选择项目拟建地点位于*县*镇北局子村,距承秦出海旅游公路仅0.5公里,周边无任何污染源及污染物,环境条件很好,且交通、通讯非常便
23、利。*镇辖25个行政村,四个居委会,总人口50219人,其中农业人口26363人。总面积17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2205亩,粮食产量6700吨。工农业总产值494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600元。本镇土地肥沃、耕地资源丰富、水质良好。特别适用种植传统蔬菜、错季蔬菜和温室大棚蔬菜等。当地农民经营土地的主要作物就是蔬菜,占土地经营面积的40%以上。第三章 建设条件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县政府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摆在全县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并将发展“菜篮子工程”作为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在政策、资金、机制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为蔬菜种植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3.1.2 自然条件3.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000 酱菜 加工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29863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55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