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乌西门塔尔牛冷配繁育基地项目可研报告.doc
《内乌西门塔尔牛冷配繁育基地项目可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乌西门塔尔牛冷配繁育基地项目可研报告.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第一章 项 目 提 要1.1项目名称:内蒙古乌拉盖牧场西门塔尔牛冷配繁育基地1.2项目建设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盖牧场1.3项目建设地点: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草原乌拉盖牧场1.4项目负责人:白音查干1.5项目建设期:1年,建设第2年见效,多年受益1.6项目建设内容:1)新建标准化牛冷配站3处,年冷配黄牛3000头;2)建设西门塔尔牛纯种牛繁殖场1处,年生产纯种西门塔尔牛93头;1.7项目建设规模:1.7.1新建三处标准西门塔尔牛冷配站,每站组群冷配基础母牛1000头,以纯种西门塔尔牛冷冻精液进行冷配,每年合计冷配西门塔尔牛3000头,年生产西门塔尔牛犊2793头。(受胎率95%,成活率98%)
2、;1.7.2每处冷配站房屋面积75平方米,活动圈1000平方米,保定架1座;1.7.3选一处冷配站, 购进西门塔尔母牛100头,建棚舍500平方米,做为纯种西门塔尔牛繁育场,年生产高代西门塔尔种牛犊93头。1.8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22.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7.18万元,流动资金25.52万元。资金来源为地方自筹32.7万元,申请国家投资90万元。1.9项目经济效益:年销售收入:131.85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8年投资利润率:19.29%财务内部收益率:21%财务净现值(ic=12%):46.82万元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1西门塔
3、尔牛养殖业有利生态环境建设西部大开发明确提出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根本任务。乌拉盖牧场一直以种地为主,但因生态建设的需要,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自2000年起,共退耕地约4.7万亩,使发展畜牧业被提到重要日程。但乌拉盖牧场近年来由于受旱灾等自然灾害影响,草场退化,同时,人均拥有草场面积量少,发展养羊业受到限制,使发展舍饲、半舍饲的养牛业成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出路。压缩现有养羊规模,发展肉、乳兼用型的西门塔尔牛养殖,能够很好地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协调发展这一目标。并且随着西门塔尔牛养殖业的发展,为牛羊肉及奶制品加工企业的建立及发展提供基础,有利于我地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培育特色主导产业
4、,从而带动本地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2.1.2发展西门塔尔牛养殖业是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国家在开展生态建设的同时,要求做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在抓好生态建设的同时,要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但乌拉盖牧场农牧民在养羊业发展前景不好的情况下,养牛业也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一是牛存栏数少,2004,乌拉盖牧场牛存栏仅0.4万头。二是存栏牛中以当地品种蒙古牛居多,质量差,效益低,职工增收困难。三是因条件限制,冷配数量少,改良速度慢。乌拉盖牧场西门塔尔牛冷配繁育基地的建设,对减轻草地压力、恢复草地植被、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农牧民加快对地方蒙古牛的改良进度,增加农牧民收入起到重要
5、作用。 2.1.3利于当地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科技含量的提高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盖牧场西门塔尔牛冷配繁育基地的建立,以集约化经营为目标,制定执行适应国际市场要求的标准。强化饲养管理,加大无公害品种牛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力度。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强化防疫检疫,采用优良纯种西门塔尔种公牛的冷冻精液进行冷配,合理搭配饲草料等技术路线上为本地农牧户的养殖业起到示范模式,带动本地畜牧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和经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2.1.4西门塔尔牛养殖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国际上,疯牛病使欧洲牛肉及牛肉制品销售量下降35%,就在疯牛病愈演愈烈之际,欧洲和我国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相继发生口蹄疫,无疑又给疫情发生国家的牛肉业雪
6、上加霜。我国的牛主要以牧区放养和农区散养为主,多采用饲草、豆粕等植物性饲料喂养,很少用混合饲料,传统的饲养方式避免了发生疯牛病的危险,现在正是中国牛肉趁机冲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的良机。国内,我国牛肉产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只有四五公斤,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食物结构正在悄悄发生着一场革命,牛肉在我国老百姓餐桌上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为国内的牛肉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前奶业的形势对于奶业生产者来说也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根据一项最新的报告表明:当前的奶制品贸易和消费正在以一个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而且统计表明其发展趋势要高于奶制品的生产情况。肉、乳业的需求、发展
7、空间,使肉、乳兼用的优良品种牛西门塔尔牛的养殖业具有广阔的的市场。 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2.1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 乌拉盖牧场天然草原植被、生态类型和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无工业污染。依托生态环境的优势,建设发展西门塔尔牛基地,可以提供优良的种畜及优质绿色肉源、奶源。本地气候凉爽,有利发展大规模、集约化的畜牧业生产。 2.2.2优惠的政策优势为迎接西部大开发和中国加入WTO的挑战,抓住机遇,把本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001年锡盟提出“围封转移”战略,要求改变传统的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走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之路,精养舍饲、压缩牲畜数量、改良牲畜品种,提高牲畜品质。西门塔尔牛养
8、殖被列入议事日程。锡盟、乌拉盖牧管局均制定了西门塔尔牛养殖业扶持及优惠政策。2003年,锡林郭勒盟启动“家畜品种优化”工程,加大了以纯种西门塔尔牛冷冻精液改良本地黄牛的力度,同时加大西门塔尔牛的引进力度。2003年,全盟西门塔尔引进任务为1.34万头,但为了实施“围封转移”战略,2004年,全盟西门塔尔牛引进任务增加到3万头。使乌拉盖牧场西门塔尔牛冷配繁育基地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2.2.3西门塔尔牛是适应当地气候、饲养管理条件的优良品种牛 西门塔尔牛是肉、乳兼用品种,它的适应范围广,适宜于舍饲和半放牧条件,产奶性能稳定,乳脂率和干物质含量高,生长快,胴体品质优异。实践证明:西门塔尔杂交牛具有
9、明显的杂种优势,其初生重、生长速度、产肉性能及泌乳量均高于本地黄牛,并且饲养成本低,出售供不应求,效益高,成为饲养户的发家致富的好品种。是加快开发区农牧民脱贫致富步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优良品种牛。2.3项目编制依据1)、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2000年8月31日下发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2版);3)、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下发的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纲要;4)、内蒙古政府2002年10月25日下发的实施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意见;5)、锡林郭勒盟政府关于生态建设的有关优惠政策;6)、乌拉盖开发区2000201
10、0社会经济公斤左右。虽然近几年,由于连续干旱和过牧现象,部分草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但整体上仍然保持着良好的生态特点。自2000年以来,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实施了退耕还草、围封转移等工程,有效保护了草原植被。目前,草地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优良草地资源为西门塔尔牛养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资源条件。 乌拉盖牧场位于大兴安岭西麓,土壤类型为黑钙土和栗钙土,属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10有效积温1900-2100,多年平均降水量316MM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659小时,年降雨集中在6、7、8月份,雨热同季,无霜期90-110天,有利于饲草料种植。水资源方面,地下水丰富易开采,水质优良,可以满足人
11、工草地,高产饲草料基地及畜牧业生产需要。牧场能够建设的优质高产饲草料基地可达30万亩,自2000年以来,牧场大力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围封转移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现还草3万亩,建设高产饲草料(配套水源)1万亩。休牧、禁牧、轮牧面积正在逐年扩大,2003年“三牧”工程达400万亩,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61.2%。舍饲育肥牛羊被农牧工普通接受。种植业的结构进一步调整,饲草作物种植面积明显上升和生态建设步伐的加快,使饲草料资源更加充足。本地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的天然草牧场。由于天然草原植被,生态类型和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本地肉羊(乌珠穆沁肥尾羊)、肉牛,肉质鲜嫩、品质优良。自治区绿色食品中心确定
12、为地区级绿色食品基地,本地乌珠穆沁羔羊为自治区AA级绿色食品。为西门塔尔牛养殖的发展提供了绿色生态资源优势。综上所述,项目区草场、水利、气候等自然条件适于西门塔尔牛冷配繁育基地的建设。 3.2项目区社会经济条件 乌拉盖牧场现辖四个分场,总人口3100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蒙古族占总人口的25.7%。 乌拉盖牧场现有农牧业户数393户,人口2500人,农牧工人均占有耕地34亩,人均占有草场面积600亩。乌拉盖牧场2004年牧业年度牲畜头数达12.4万头(只),近几年国民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综合实力有所增强。3.3项目区具备生产能力情况 乌拉盖牧场在近几年的建设中,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门 塔尔牛冷配 繁育 基地 项目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53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