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发展浙江现代农业的若干思考.doc
《关于加快发展浙江现代农业的若干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快发展浙江现代农业的若干思考.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加快发展浙江现代农业的若干思考 内容: 建设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任务。浙江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大使命。 一、对现代农业的认识 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更为发达的一个农业新阶段,它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确保农产品供给、农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现代技术装备为支撑,广泛运用现代生产工具,推行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采用现代化管理,是由多元化和多功能产业形态构成的产业体系。它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技术装备的先进性。现代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现
2、代农业中,先进的育种、栽培(养殖)、病虫害防控、以及机械和信息等技术,将广泛运用于农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农业生产经营普遍实现了机械化、设施化和信息化,劳动工具、劳动条件与环境得到大大改善,农民务农技能、就业能力和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提升,从而为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创造条件。 2.要素投入的集约性。要素的集约投入与高效产出是现代农业的生产特征与追求目标。现代农业通过增加物质与资本投入,应用现代物质装备,适度集中土地经营,强化产业组织管理,使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通过劳动、资金、技术的集约经营和管理,改变了农业粗放经营的状况,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3.产业发展
3、的融合性。完善的产业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现代农业通过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生产组织形式,突破了传统的产加销脱节、部门相互割裂的局限,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走向一体化,农业与工业、商业、金融等不同领域相互融合,一产不断地向二、三产业延伸渗透,城乡各类信息、技术、人才、资本、市场相互融合,农业产业链条得到延伸,农产品市场大为拓展,逐步形成了农业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格局。 4.产品市场的开放性。市场经济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现代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要求市场机制对农业资源配置起主导作用,农业从生产手段和产品普遍商品化,各种农业机械、肥料、农药、兽药、
4、良种等生产要素都进入市场交换领域,农民从事农产品生产的主要目的不是自给,而是为市场提供商品,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使得农产品商品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使农业打破了内部循环的局限性,使农产品进入了更广泛的市场空间。 5.功能开发的多元性。传统农业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农产品的供给,关注的是农业生产的产品形态。现代农业的综合性目标,决定其功能除生产供给以外,还须具有生活休闲、生态保护、旅游度假、文化传承、教育等功能,在满足人们食物需求的同时,为人类活动营造优美的绿色景观,改善自然环境,为市民提供接触自然、体验农业及观光休闲的场所,并发挥着农业文化教育的功能。 二、浙江具备了发展现代农业较好的基础条件 近年来
5、,浙江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中心,先后作出了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建设“绿色浙江”、统筹城乡发展、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等重大战略部署,加快了农业发展步伐,引发了农业和农村经济深刻的变化,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特色主导产业开发强劲,产业发展新优势逐步显现。充分发挥区位、市场、资本、科技等优势,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宗农产品适度调减,高效经济作物大幅增加,畜牧业稳步增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突出主导产业培育和特色产业开发,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畜牧东扩西进”、“蚕桑西进”战略全面实施,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
6、”的产业发展格局,有力促进了优势产业逐步向优势产区集聚。十大主导产业占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70%以上。与此同时,农业“三生”功能不断挖掘,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二)产业化经营机制不断创新,农业综合效益稳定增加。专业大户、农业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生产经营主体发育迅速,对产业发展的经营管理能力日益增强,追求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理念也愈加清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快速发展中更为规范,全省460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织生产、推广科技、推销产品、化解风险、服务农民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大批工商企业投资开发农业,农产品基地面积扩大,订单农业比重提高,产业带动力明显
7、增强,与农户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利益关系。农产品流通设施和环境逐步改善,农产品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加快发展。农民素质和增收的能力不断增强,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335元,同时他们对拓宽增收领域的抱负也愈加强烈。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开发强劲,农业标准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不断健全,市场准入和质量追溯制度不断成熟,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能力走上一个新台阶。农产品品牌的大力培育,提高了农产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有效带动农业向高效化、生态化发展。城市农业、加工农业、出口农业迅速发展,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外向型农业迈出新步
8、伐。2006年全省农副产品出口60.2亿美元,居全国第三位。 (四)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有力,科技支撑能力提高。粮油、蔬菜、畜禽等种子种苗工程深入实施,新品种引繁推力度加大,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积极引进推广,良种良法进一步配套。粮食、油菜、生猪、家禽优质良种率分别达90%、85%、100%和95%,粮食生产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47.6。农业科技企业逐步培育,农民吸纳技术能力逐步增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农业首席专家、农技指导员和责任农技员管理制度稳步推行,“科技入户”工程顺利推进,科技应用面扩大,农业科技水平得到长足发展。“百万农民信箱工程”成功实施,网上服务平台初步构建。
9、 (五)基础设施和生态条件得到改善,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基本农田管护和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加强,“沃土工程”扩大实施,农机化加快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县和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全面启动,保障了农田数量,完善了农业基础设施。肥药减量增效控害工程有效实施,化肥、农药利用效率提高,减轻了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畜牧生态养殖小区和规模化养殖场建设持久开展,畜禽规模场排泄物治理力度加大,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明显提高。百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扩大实施,有力改善了农业农村环境。 三、浙江发展现代农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照现代农业的内涵和特征,不同的资源条件、制度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决
10、定了农业现代化建设路径的差异性。从浙江实际出发,建设现代农业,既不能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的国家那样,凭借现代工业、低价能源和强大的资金优势,通过全方位机械化来改造农业生产手段,也不能完全类同日本、荷兰、以色列等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的国家,凭借强大的资金与市场经营优势,大力发展农用工业来提高土地生产率。浙江耕地短缺,但劳动力等资源丰富,且人增、地减、水缺趋势加剧。为此,浙江农业发展,需要立足这一现实条件,以加快推进适度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为重点,以突破制约因素为关键,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和水平。 一是突破土地小规模经营的制约,提高要素利用率。农业生产经营
11、必须使各种要素得到更好的配置和组合。从表面看,这是管理问题,但从本质上讲,这是组织制度创新的问题,如果没有一定的生产规模,生产主体就没有提高生产水平的动力和能力,就不能使各种资源和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我省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低,不仅对土地产出率构成制约,还制约优质资源导入农业。目前,全省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3.5亩,低于全国6.2亩的水平,种养大户25万户左右,仅占总农户的2%。龙头组织数量不少,但规模大、带动能力不强,与农户大多是松散型连接。专业合作社会员33万多户,仅占总农户的2.7%。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借助农业规模化程度的提高,增强生产经营主体实力,激发他们增加农业投入,充分运用
12、先进的科技、劳动力、优质土地等,以取得最优化的实物产出和价值产出,取得最佳的投资回报。 二是突破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制约,提高劳动生产率。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农业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到2006年,农业劳动力人均产值为20665元,但与二三产业相比差距明显,不到全省劳动力人均产值的一半,与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差距更大。其中,主要原因是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农业领域滞留了大量剩余劳动力。据测算,到2010年,农村劳动力总数约2420万人,按1998-2002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劳动力净减173万人的减速,到2010年,还将净减276.8万人,届时,农林牧渔业劳动力为652.8万人,占总人口13.7%。这一方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加快 发展 浙江 现代农业 若干 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53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