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时间:2010年10月目录第一章 总论1一、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1二、建设规模1三、建设内容1四、项目总投资1五、资金筹措2六、投资使用计划2七、建设期限2八、项目效益2九、可行性研究的依据3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6一、项目背景6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第三章 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12一、建设单位名称、性质及法人代表情况12二、单位发展简介、主要业务范围和业务能力12三、人员及其构成13四、主要技术成果与转化能力、专利技术及获奖情况14五、现有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情况21六、资产与财务状况21七、协作与技术依托单位情况2
2、2第四章 市场或需求预测24一、拟建项目产品的市场供求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预测24二、项目产品市场分析26三、市场竞争优势27四、市场风险预测与对策28第五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30一、建设规模确定的原则和依据30二、建设规模30三、产品方案31第六章 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32一、选址原则与要求32二、项目建设地点选择32三、项目建设地点的条件和现状33四、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35五、拟建项目与当地环境的互适性分析36六、所选项目地址的区域位置图和现状图37第七章 农艺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37一、农艺技术方案37二、设备选型42第八章 项目建设方案与建设内容46一、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46二、项目
3、建设目标46三、项目总体规划布局47四、建设内容47第九章 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58一、环境保护58二、安全生产60第十章 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62一、项目实施组织管理62二、项目建设后的运行管理67三、项目实施进度69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72一、投资估算72二、资金来源76三、资金运用77第十二章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79一、经济效益分析的依据79二、生产总成本的汇集79三、项目盈利能力79四、借款偿还能力81五、不确定性分析81六、社会效益分析82七、生态效益82第十三章 结论和建议84一、综合评价84二、问题与建议85第一章 总论一、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1项目名称: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及
4、加工基地建设2建设性质:新建3建设地点:4项目主管部门:二、建设规模本项目在*区*镇采用良种繁育技术,建设保种圃7亩,基础种子田31亩,原种田106亩,良种繁育田9666亩。三、建设内容本项目建设保种圃7亩,基础种子田31亩,原种田106亩,良种繁育田9666亩。新建低温低湿库100m2、常温库800m2、物资库200m2、农机具库200m2、晒场2000m2、质检、挂藏室400m2、种子晾晒棚200m2、加工厂房400m2、暂存仓1000m3;土地平整700亩,土地改良700亩,新建灌溉水井2眼,修建排灌渠系4km、田间道路5km;配套完成配电间、输变电线路、围墙等生产性辅助设施建设;购置灌
5、溉、质检、制冷、加工等方面的仪器设备49台(套、件)及农业机具40(套、件)。四、项目总投资本项目全部固定资产总投资582万元,其中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55万元,占总投资的43.81%,田间工程建设投资99.2万元,占总投资的17.04%,生产性辅助设施建设投资41.7万元,占总投资的7.15%,仪器设备购置费87.7万元,占总投资的14.88%,农机具购置费20.87万元,占总投资的3.59%,新品种引进补助费33万元,占总投资的5.33%,科技推广费投资31.03万元,占总投资的5.33%,项目管理费投资14.7万元,占总投资的2.53%。五、资金筹措本项目拟申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
6、专项资金28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140万元,项目承担单位自筹资金172万元。六、投资使用计划本项目计划建设期两年,第一年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土建工程及部分田间工程,用款407.4万元,占建设总投资的70%,第二年完成田间工程、附属工程、设备招标采购和安装调试、试生产,用款174.7万元,占建设总投资的31%,第三年投入正常运行。七、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限为2年,即从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八、项目效益项目完成后,建成保种圃7亩,基础种子田31亩,原种田106亩,良种繁育田9666亩,新增良种生产能力355万公斤。新增种子加工、仓储能力355万公斤,推广新品种7个,新增新品种推广
7、能力120万亩,新增固定资产503.27万元。经测算,项目正常投产年销售收入1837万元,利润总额377.15万元,净利润275.37万元,投资利税率47.83%,税后投资回收期5.1年,税后财务净现值(I=8%) 1017.5万元,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IRR)29.53%。九、可行性研究的依据1、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7-2010年);2、农业部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2004-2010年);3、种子工程二期建设规划;4、农业部办公厅、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厅关于印发2007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农办发200879号);5、关于印发国家农作物
8、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农办科200158号);8、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9、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产品方案1优质早稻良种万公斤1062优质中稻良种万公斤903优质晚稻良种万公斤170二建设规模1生产性基础设施平方米4310建构筑物立方米1000立筒仓2田间工程亩(1)土地平整亩700(2)土地改良亩700(3)排灌渠系米7000(4)田埂及田间道路米5000(5)机井(含配套设施)眼23生产性辅助设施(1)变配电间平方米50(2)围墙延米2000(3)输变电线路米2000(4)地中衡台14仪器设备台(套件)495农机具
9、台(套件)407新品种引进补助33按比例控制7科技推广费31.03按比例控制8项目管理费14.7按比例控制三总投资万元582四资金来源万元1中央投资万元2802地方配套万元1403自筹资金万元172不含流动资金五效益指标1年总收入万元1837正常投产年2年利润总额万元377.153投资利税率%47.83免农业税4投资利润率%47.835税后投资回收期年5.17税后财务净现值万元1017.57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29.53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背景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7-2010年)指出,“十一五”时期,要把粮食增产作为关系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目
10、标,大力加强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着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围绕重点区域、重点作物、重点环节、重点技术,加快适用生产技术的集成、推广和应用。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类粮食品种九大优势产业带为重点,以提高单产、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加快超级稻等高产优质良种的选育推广,集成推广一批高效栽培技术和栽培模式,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与工程设施结合,为提高单产和品质提供技术支撑。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良种供应能力和辐射效益,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自2004年起中央连续下发五个关于农业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
11、。2007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投资安排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确保粮食稳定发展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应、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努力加大对良种繁育、优势特色种养示范的投资力度,建设一批区域骨干性、示范指导性项目,改善和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主要安排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原原种扩繁基地、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园艺类良种繁育及生产示范基地、畜禽良种繁育、水产品苗种繁育及养殖基地、秸秆养畜等8类项目。2008年7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必须立足于基本靠国内保障供给,
12、加大政策和投入的支持力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的XX,耀眼处在于它的粮食生产面积、产量和多年来为全国粮食安全作出的贡献:水稻生产面积、水稻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二、第三位,粮食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0以上;多年来,全省粮食生产能力一直稳定在175亿公斤以上,每年调出粮食35亿至40亿公斤,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两个未间断调出粮食的省份之一。XX粮食总产量从2003年的290亿斤增加到2004年的370亿斤,2005年又上升到370.8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2007年全省粮食总产在2004年
13、、2005年连创新高后,再创第三个历史新高,达到380亿斤。全省粮食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粮食供应上为国家做出新贡献。XX农科所作为XX省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项目建设承担单位,并组织具有农业资质的工程资询单位XX三星咨询有限公司、有关专业技术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粮食是事关国计民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质。近年来,由于我国部分产粮区在落实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政策和城镇建设过程中不注意保护国家基本耕地,加上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低下,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以及受自然灾害影响,我国
14、粮食产量逐年下降。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已备受关注。我国耕地资源十分紧缺,人均耕地水平仅为世界的44.5%。1997-2003年的七年间,全国耕地净减近1亿亩,年均净减1422万亩。即使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现代化建设事业仍需占用耕地,耕地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另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对耕地的总需求将达20亿亩,按粮食安全保证率95%和目前的占地趋势推算,届时耕地缺口将达到1.3亿亩。因此,在耕地少、人口多的背景下,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是依靠农业科技,选育优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本项目繁育的系列优质水稻新品种在优质的基础上较好地协调了产量和抗性的关系,比原有
15、优质常规稻增产510%以上。因此,本项目的提出,可进一步提高优质食用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为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贡献。2是推动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半数以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从1985年以来,我国年平均进口大米8001000万吨,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品种结构不合理,稻米品质欠佳,粮食生产与销售脱节,稻谷产品产销不对路,优质稻生产基地缺乏,产品没有形成规模,产业化水平低。同时,中国加入WTO后,融入国际大市场,将面对国外优质大米特别是泰国大米等的竞争。因此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科技含量,科学合理地转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优质稻米产业发
16、展,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证。本项目繁育的系列优质水稻新品种集优质、高产、抗病于一体,较好地协调了优质与高产的矛盾。通过这些优质水稻品种的繁育和推广,可为推动我国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3是确保水稻种子质量、促进种业企业发展的需要种子作为特殊的、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诸项技术措施中,良种的贡献率占到31%左右而居首位,繁育和推广良种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重要举措。因此,从种子的源头抓起,建设育种繁育基地,可保证生产用种的种子质量。另外,由于我国种业企业普遍
17、存在着育、繁、推衔接不够紧密,产业化经营层次相对较低的问题。本项目通过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建设,可增强种业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种业企业的发展。4是加快区域良种产业化发展、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中心任务,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丰富多样,农业生产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重点培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是尽快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生产力水平,促进新阶段农业发展的
18、战略措施。XX省是国家13个省级粮食主产区之一,水稻生产是XX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XX水稻种子生产基础薄弱,产业化经营层次较低。建设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可发挥XX水稻良种生产的比较优势,从而进一步推动XX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5是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需要近几年来,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减缓,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突出问题,而增收最困难、最缓慢的是从事大宗农产品生产的农民。加入WTO之后,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受到国际市场冲击的可能性最大,这些产区农民增收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增加农产品主产区农民的收入。XX是我国粮食主产区,通过优
19、质水稻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建设,可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介入生产领域,调整结构、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第三章 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一、建设单位名称、性质及法人代表情况1建设单位名称XX农科所。2建设单位性质企业法人,有限责任公司。3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情况二、单位发展简介、主要业务范围和业务能力三、人员及其构成1、公司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成立了股东会、董事会,决策层和执行层职责明确,人员结构合理。XX农科所是科技型的民营种业企业,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根据种子行业的特点,致力于结构与机制
20、的创新,以资本关系为纽带,通过出资参股形式,整合与优化育种、制种、市场、管理和资金等相关资源,使全体股东形成了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公司组建了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董事会任命了1名总经理和2名副总经理,组成核心管理层,下设科研部、生产质检部、经营服务部、资产财务部和综合管理部5个职能机构,建立了“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内部竞争”三结合的管理体制。公司决策层和执行层职责明确,人员结构合理。2承担本项目主要技术人员的基本情况与业绩四、主要技术成果与转化能力、专利技术及获奖情况公司注重科技开发,历年投资科研经费占年度销售收入的5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收入占当年
21、销售收入的31。2007年的科技开发经费达到199万,占年度销售收入的7.2目前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生产经营权的优质水稻品种介绍如下:(1)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11.5天。株高82.97厘米,株型适中,茎秆中等,剑叶挺。亩有效穗22.27万,每穗总粒数97.01粒,实粒数74.48粒,结实率77.57%,千粒重21.82克。出糙率75.7%,整精米率54.9%,粒长7.4,长宽比3.2,垩白粒率11%,垩白度3.3%,直链淀粉含量13.3%,胶稠度72。稻瘟病抗性,苗瘟2级,叶瘟0级,穗颈瘟0级,接种鉴定3级。产量表现;2000-2001年参加XX省水稻区试,2000
22、年平均亩产431.79公斤,比对照皖早籼40号增产4.72%;2001年平均亩产387.14公斤,比对照皖早籼40号增产2.49%。适宜地区:全省各地均可种植。(2)中98-19号 (皖审稻2002007)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10.3天,株高82.75厘米,株型集散适中,亩有效穗22.12万,每穗总粒数88.98粒,实粒数77.79粒,结实率87.31%,千粒重23.78克。出糙率78.5%,整精米率52.0%,粒长7.7,长宽比3.1,垩白粒率38%,垩白度3.8%, 直链淀粉含量12.9%,胶稠度88,稻瘟病抗性,苗瘟0级,叶瘟2级,穗颈瘟0级,接种鉴定2级。产量表
23、现:2000-2001年参加XX省水稻区试,2000年平均亩产445.12公斤,比对照皖早籼40号增产7.85%;2001年平均亩产410.42公斤,比对照皖早籼40号增产8.77%。适宜地区:全省各地均可种植。(3)皖早籼55号 (皖审稻2003103)选育单位:XX农业科学研究所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14.7天,比对照浙733迟熟3.4天。株高85.99厘米。株型紧凑,茎杆粗壮,剑叶短挺、色淡,后期落色好。亩有效穗23.12万,每穗总粒数93.74粒,实粒数78.72粒,结实率84.07%,千粒重22.94克。出糙率79.2%,整精米率37.4%,米粒长7.3mm,长宽比3.0,垩白粒率2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优质 水稻 良种 繁育 加工 基地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53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