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投资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投资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投资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1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2年种子工程储备项目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第1章 项目摘要11.1 项目概况11.2 结论与建议21.3 编制依据3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第2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52.1 项目背景5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61.5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8第3章 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123.1 国内外小麦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预测123.2 本地区小麦供求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预测133.3 项目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及风险预测与对策13第4章 项目承担单位情况154.1 承担单位基本情况154.2 技术支持单位19第5章 建设地点选址分析215.1 选址原则215.2 选址依据215
2、.3 项目建设地点条件215.4 项目建设地点资源与材料供应情况225.5 项目建设实施的有利条件235.6 拟建项目与当地环境的互适性分析24第6章 农艺技术方案分析266.1 工艺技术选择原则266.2 农艺技术方案266.3 设备选型32第7章 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367.1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367.2 项目建设目标377.3 项目建设总体规划布局387.4 建设内容39第8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448.1 估算依据448.2 投资估算内容448.3 资金来源46第9章 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509.1 建设期限509.2 实施进度50第10章 土地、规划、环保和节能5210.1 土地
3、5210.2 .规划设计5210.3 环境保护5210.4 安全生产5310.5 节能53第11章 招标方案5611.1 招标组织5611.2 招标程序5611.3 招投标方案57第12章 组织管理与运行5812.1 项目实施组织管理5812.2 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59第13章 效益分析6113.1 经济效益6113.2 社会效益6413.3 生态效益65第14章 结论与建议6614.1 综合评价6614.2 结论与建议66附表:附表:建设单位基本情况表附表2: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表附表3:项目建设内容投资一览表附表4:项目招标投标事项申请表附表5-1总成本估算表附表5-2损益表附表5-3全部
4、投资现金流量表附表5-4资金来源与估算表附图: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原种场场区现状规划图附图2-1:良种扩繁田现状图附图2-2:良种扩繁田规划布局图附图3:项目基地排灌渠系断面图附件:附件1 湖北省农业厅项目申报推荐意见附件2 湖北省农业厅专家组评审意见附件3 湖北省农业厅专家评审组成员名单附件4 襄阳市农业委员会项目呈报请示文件附件5 项目规划工程建设概况附件6 项目建设专班文件附件7 法人证书附件8 组织机构代码证附件9 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附件10 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附件11 湖北省优质小麦生产基地证件附件12 湖北省重点农业小三场证件附件13 湖北省种业集团成员单位证件附
5、件14 科技奖励证书(引种与繁育研究)附件15 襄阳市原种繁殖场2011年度财务审计报告附件16 襄阳市原种繁殖场自筹资金承诺函附件17 银行存款证明附件18 小麦种子繁育与研究委托书附近19 土地证明附件20 环境保护立项意见书附件21 襄阳市优质小麦新品种展示方案附件22 种子质检、仓储、加工人员证书附件23 品种试验人员荣誉证书第1章 项目摘要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湖北省襄阳市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1.1.2 主管单位湖北省农业厅1.1.3 建设单位湖北省襄阳市原种繁殖场1.1.4 项目由来农业部2012年种子工程储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指导意见(农办计【2012】
6、63号)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1.1.5 建设地点湖北省襄阳市原种繁殖场1.1.6 建设年限该项目建设期为2年。2013年1月2014年12月。1.1.7 建设内容与规模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生产性基础设施田间工程、仪器设备。田间工程中包括道路硬化14000平方米;改造、新挖渠道8500米,其中包括渠道衬砌3500米,渠道清淤3000米,排水沟衬砌2000米;土地平整1000亩;土壤改良1000亩;新打机井2眼,新修泵站2座。仪器设备购置203台(套),包括种子烘干设备21台(套)、加工设备182台(套)。1.1.8 投资规模及来源项目总投资800.00万元,
7、申请中央财政资金400.00万元,自筹资金为400.00万元。1.1.9 效益分析项目实施后,生产期年平均新增销售收入1298.90万元,总成本为1163.96万元,净利润为134.94万元,投资利润率为15.77%。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9.99%,按12的折现率折现的净现值为343.97万元,投资回收期为6.19年。同时在农民增收、节约水源、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了小麦品质,可为社会提供良种400450万公斤良种,推广面积3540万亩。 同时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1.2 结论与建议1.2.1 综合评价建设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有
8、利于促进襄阳市粮食生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建设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有利于国家高新农业技术成果的示范和辐射,提升农业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功能,完善全市农业科技体系、推广体系,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1.2.2 结论与建议项目建成后,经济效益可观,社会、生态效益明显,建议尽快批准实施。1.3 编制依据1、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2、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1号)3、农业部颁发的2012年种子工程储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指导意;4、湖北省国民经济和
9、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5、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6、项目承担单位提供的有关技术和设备资料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建成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表1-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类别主要指标单位指标值备注产品方案原原种万公斤3.5原种万公斤32良种万公斤450建设规模总占地面积亩11000小麦试验区亩100原原种扩繁田亩100原种扩繁田亩800良种繁育田亩10000加工与仓储区(总场)亩45.88田间工程 道路硬化平方米140003.5米宽 排灌渠系米8500 平地平整亩1000 土壤改良亩1000 机井眼2210米深井,包括井房、深井泵、变压器、电增容等(灌溉
10、死角) 泵站座2仪器设备台、套203详见仪器设备表建设目标原原种万公斤3.5原种万公斤32良种万公斤450投资估算总投资万元800.00土建工程万元0.00田间工程万元480.00仪器设备费万元280.86工程建设其他费万元20.00预备费万元19.14资金筹措总筹资万元800.00中央财政专项万元400.00地方配套万元0.00建设单位自有资金万元400.00经济指标年均销售收入万元1298.90年均总成本万元1163.96年均净利润万元134.94财务内部收益率19.99财务净现值万元343.97投资回收期年6.19投资利润率15.77盈亏平衡点62.42第2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2
11、.1 项目背景粮食问题是当今举世瞩目的迫切问题之一,良种又是粮食生产最重要的基础,直接影响到粮食生产的丰歉,关系到粮食生产的大局。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和湖北省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深入开展,切实做好小麦良种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有利于加速新品种推广,保证种子质量,也有利于实现种子生产基地专业化、质量标准化、加工机械化和品种布局区域化,更有利于良种的计划组织供应,进而为全省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提供可靠保障。国务院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强化科教兴农突出抓好种子工作”,“实施种子工程、完成优良品种引进、繁育、加工、销售、推广体系”。在关于“十五”时期农村工
12、作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中又明确要求:“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打造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湖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其专用小麦生产发展迅速,为此建立湖北省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湖北省省情。农业部2012年种子工程储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导意见要求重点加强优势区域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主要是进一步加强农作物原种、种子良繁基地等项目建设。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小麦的市场竞争力,农业部组织实施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13、(2008-2015)”,其中小麦是主要优势农作物之一,也是湖北省优势产业,因此,建立湖北省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对提高小麦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湖北省是我国重要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襄阳市原种繁殖场(以下简称原种场)多年来供应周边地区的小麦种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省政府对种子工程项目建设极为重视。但是目前湖北省大面积种植的仍是普通小麦品种,优质高产专用小麦品种比较匮乏,造成专用市场供需矛盾突出,本项目的实施,将使一批小麦良种在麦区的示范推广步伐大大加快,对提高专用小麦产量和品质有极大的推动作用。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 项目建设可有效促进品质的一致性品种的遗传基础对品种的品
14、质表现具有决定性作用。种子是优良遗传基因携带的载体,而品种在种植过程中其优良遗传特性会随种植世代的增加而逐渐变劣。据研究,同一品种在同一区域采用不同的栽培技术进行管理,其品质综合指标的平均差异可达28%左右,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种植其品质综合指标平均差异可达36%左右,而同一品种不同世代间品质综合指标的最大差异可达48%左右。优质小麦市场的形成一是靠品质,二是靠规模。近年来,湖北省优质小麦发展迅速。2003年种植面积已发展到723万亩,到2010年秋优质小麦播种植面积达到1000多万亩,占全省麦播面积的70%以上。由于分散的农户种植,达到品质的一致性是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进行专用小麦品种的良
15、种繁育基地的建设,采用相同世代种子是提高品质一致生产的重要措施。因此,建立专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可促进高质量种子的规模化种植和配套栽培技术推广利用、优质专用小麦的高品质和规模生产各环节相配套,推动湖北省专用小麦的健康发展。2.2.2 项目建设是品种资源充分利用的需要小麦品种的培育需要较长的周期,一般育成一个小麦新品种需要8-10年的时间,优质小麦品种的培育比普通小麦品种付出的代价更大,而一个品种在生产上利用的时间大多在4-5年。新品种在生产上利用面积下降有多种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品种种性退化。相关研究证明,通过提纯复壮可以保持和提高原品种的种性,特别是对多基因控制的品质遗传作用更明显。项目建
16、设目标之一就是建立专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对优质专用小麦品种进行提纯复壮来保持其丰产性。根据品质检测结果,优中选优来逐渐提高其品质,这无形中延长了品种的利用时间。一个品种种植时间越长,农民对品种的习性了解越多,有利于扩大面积、提高产量。对厂家来说,对某一品种的品质表现和区域分布信息了解越多,对提高面粉质量和食品加工品质越有利。2.2.3 项目建设是进一步落实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小麦的市场竞争力,农业部将组织实施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其中小麦是主要优势农作物之一,也是湖北省优势产业,因此,实施专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对提高小麦的市
17、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2.2.4 项目建设是提高种子质量,推进专用小麦种子更新步伐的需要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改善和提高良种的质量,推进专用小麦种子的更新和换代步伐,做到繁育与推广相结合,科研与生产相结合,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保证食品安全,稳定农村形势,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探索出新的途径。项目的实施地位于湖北省最大的小麦生产主产区和优势产区,建设单位襄阳市原种繁殖场是全省最大的优质小麦种子生产基地,是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襄阳市百万亩优质小麦板块基地。该单位生产的优质小麦种子辐射整个江汉平原地区、随州、襄阳、十堰等鄂西北小麦主产区,为保障湖北粮食安全生产做出了很大的
18、贡献。该单位是全省历史最悠久、并且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小麦种子生产,运行最完善的小麦种子生产专业场。经过60多年的发展,现有必要对该单位的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进行提能升级,并继续发挥其优质小麦良种繁育的主渠道作用。2.2.5 项目建设是促进新品种开发,推动科技进步的需要本项目的实施,将为建立从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的良种繁育到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的高效生产技术体系的示范,再到优质专用小麦的规模化生产,进而到优质专用小麦的加工与贸易的产业链条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专用小麦新品种产业化开发模式,推动专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本项目将对优质专用小麦
19、的育种家种子进行高纯度扩繁,建立标准化的种子繁育基地,进行规模化的种子生产,必将促进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提高专用小麦生产的品种技术含量,为专用小麦生产提供有力的品种技术支撑,促进专用小麦育种技术的发展。1.5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2.6 优质专用小麦市场旺盛,为建立繁育基地提供了市场环境由于近两年小麦传统出口国出口量的减少,有利于我国优质小麦出口创汇。据国家海关总署统计:2011年中国小麦进口数量达125.8万吨,同比增长2.2%。出口数量达32.8万吨,同比增长18.4%。进口大于出口,中国已经成为进口国。这中间有国际小麦减产、价格上扬的因素,也有国内政策
20、的因素,但主要是国产优质小麦的提高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国内对优质专用小麦需求量也十分巨大。小麦不仅是中国北方的主要消费粮食品种,而且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不同类型的优质小麦在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如谷朊粉、各类使用淀粉和工业淀粉、酒精、制作小麦啤酒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利用价值。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需求还会不断增加。同时,根据我国优质小麦生产发展情况,近几年国家有计划调整了小麦的进口量,而由国产优质小麦取而代之,使国内对优质专用小麦的需求进一步扩大。这一国内外优质专用小麦的市场环境,可使湖北省优质小麦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2.2.7 具有一定的技术贮备,为项目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多年的技术
21、攻关和合作研究,湖北省在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选育(引进)、繁育、栽培技术,以及基地建设和产销结合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八五”、“九五”以来,全国各主要麦区已育成一批优质小麦品种,特别是“十五”期间,湖北省已筛选出适合不同加工需要的优质小麦品种。本项目品种鄂麦18、郑麦9023、豫麦51、华麦8号、瑞星1号等经国家标准品质检测单位测定,其品质指标达到1999年国家颁布的标准。同时,还进行了小麦专用品质生态区划与优质专用小麦栽培技术研究。在繁种技术方面提出了“四级良种繁育体系”和“一圃制”快速繁育方法,栽培方面研究提出了“前氮后移”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这些都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2.2.8 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优质 小麦 良种 繁育 基地 建设项目 投资 立项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53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