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存)课件.ppt
《新生儿黄疸(存)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黄疸(存)课件.ppt(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定 义,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表现。,成人血清总胆红素含量 2mg/dl时,临床上出现黄疸。,新生儿血中胆红素57mg/dl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出现生理性黄疸;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可引起胆红素脑病。,胆红素代谢特点,正常胆红素代谢特点,胆红素的来源;胆红素在血循环中的运输;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胆红素正常代谢示意图,白蛋白,白蛋白,胆红素的来源(成人vs 新生儿),成人每日生成胆红素3.8mg/kg,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8.8mg/kg原因胎儿血
2、氧分压红细胞数量;出生后血氧分压过多红细胞破坏红细胞寿命血红蛋白分解速度旁路胆红素生成,联结的胆红素(UCB-白蛋白)不溶于水,不能透过细胞膜及血脑屏障,不能从肾小球滤过,新生儿联结的胆红素量少 原因早产儿胎龄越小白蛋白含量越低联结胆红素的量越少 刚出生新生儿常有酸中毒,可减少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胆红素的运输(成人vs 新生儿),新生儿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差原因出生时肝细胞内Y蛋白含量极微UDPGT含量,活性出生时肝细胞将CB排泄到肠道的能力暂时,早产儿更明显,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成人vs 新生儿),CB水溶性、不能透过半透膜,可通过肾小球滤过,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UCB),Disse
3、间隙,-白蛋白,肝血窦,肝细胞摄取,胆红素-载体蛋白Y/Z,肝细胞,+Y、Z蛋白,光面内质网,UDPGT,胆汁,肠道,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结合胆红素(CB),肠道内CB被还原成尿胆原80%90%粪便排出10%20%结肠吸收肠肝循环 肾脏排泄,新生儿肠肝循环特点出生时肠腔内具有-葡萄糖醛酸苷酶,将CB转变成UCB肠道内缺乏细菌 UCB产生和吸收如胎粪排泄延迟,胆红素吸收,胆红素的肠肝循环(成人vs 新生儿),门静脉,肠肝循环,CB,肝,细菌还原,胆汁,肾,尿胆原,粪便排出,肠道,新生儿胆红素代谢过程,血未结合胆红素,血,脂溶性间接神经毒性,血白蛋白,肝脏肝脏Y、Z蛋白(UDPGT)结合胆红素水溶性
4、直接,胆管 十二指肠,尿胆元、粪胆元,肠道,排出体外,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血红蛋白血红素,门静脉,胆红素生成过多;联结的胆红素量少;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差;新生儿肠肝循环特点导致未结合胆红素的产生和吸收增加;饥饿、缺氧、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或颅内出血时,更易出现黄疸或使原有黄疸加重;,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一)胆红素生成较多:1:红细胞相对较多且破坏也较多。2:红细胞寿命比成人短3:其他来源的胆红素(旁路胆红素)生成较多4:血红素加氧酶在生后1-7天内含量高。(二)转运胆红素的能力不足:1、早产儿白蛋白含量相对低2、尤体内酸中毒影响白蛋白与胆红素结合减少。,新生儿胆红素
5、代谢特点(三)肝功能发育未完善:1、Y、Z蛋白含量低,5-10天才达到成人水平。2、形成结合胆红素能力差,肝细胞内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T)含量低,活力不足。3、排泄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四)肠肝循环的特点1、-肠道内葡萄糖醛酸苷酶2、肠道缺乏细菌3、肠肝循环增加因此,新生儿 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仅为成人的1-2%。极易出现黄疸。,分 类,新生儿黄疸分类,(快),生理性黄疸,指新生儿出生214天内,单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黄疸,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特 点,1、一般情况良好 2、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714天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迟
6、至 34周;3、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 85umol/L(5mg/dl)4、足月儿 胆红素221umol/L(12.9mg/dl)、早产儿 胆红素 257umol/L(15mg/dl)。,病理性黄疸(pathologic jaundice),特点1:黄疸出现过早(24小时内);2:重症黄疸: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2umol/L(13mg/dl),早产儿257umol/L(15mg/dl)。或每天上升超过85umol/L(5mg/dl);3: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4:黄疸退而复现;5:结合胆红素升高 34umol/L(2mg/dl)。,病理性黄疸分类,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摄取和/或结合
7、胆红素功能低下 胆汁排泄障碍 临床疾病产生常不是单一原因而是多种原因所致,1、胆红素生成过多 2、肝脏胆红素代谢功能 3、胆汁排出障碍,新生儿溶血症、窒息缺氧 新生儿肝炎 血管外溶血 先天性UDPGT缺乏 先天性代谢缺陷病 感染、败血症 药 物 胆管阻塞 红细胞增多症 甲状腺功能低下 Dubin-Johnson综合症 肠肝循环增加、Gibert综合征 饥饿 胎粪排出延迟 红细胞酶缺陷、红细胞结构异常引起的 母乳性黄疸,胆红素生成过多,红细胞增多症静脉血红细胞61012/L,血红蛋白220g/L,红细胞压积65%母-胎或胎-胎间输血、脐带结扎延迟、先天性青紫型心脏病及IDM等 血管外溶血较大的头
8、颅血肿、皮下血肿、颅内出血、肺出血和其他部位出血 同族免疫性溶血血型不合如ABO或Rh血型不合等,胆红素生成过多,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引起的败血症多见 肠肝循环增加先天性肠道闭锁、先天性幽门肥厚、巨结肠、饥饿和喂养延迟等胎粪排泄延迟胆红素吸收母乳性黄疸 母乳喂养儿,黄疸于生后38天出现,13周达高峰,612周消退,停喂母乳35天,黄疸明显减轻或消退,可能与母乳中的-葡萄糖醛酸苷酶进入患儿肠内使肠道内UCB生成,胆红素生成过多,血红蛋白病 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F-Poole和血红蛋白Hasharon等;血红蛋白肽链数量和质量缺陷而引起溶血红细胞膜异常G-6-PD、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缺
9、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婴儿固缩红细胞增多症、维生素E缺乏和低锌血症等红细胞膜异常红细胞破坏,肝脏摄取和/或结合胆红素功能低下,缺氧窒息和心力衰竭等UDPGT活性受抑制 Crigler-Najjar综合征(先天性UDPGT缺乏)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酶完全缺乏,酶诱导剂治疗无效,很难存活 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酶活性低下,酶诱导剂治疗有效Gilbert综合征(先天性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肝细胞摄取胆红素功能障碍黄疸较轻,伴UDPGT活性降低时黄疸较重,酶诱导剂治疗有效,预后良好,肝脏摄取和/或结合胆红素功能低下,Luce
10、y-Driscoll综合征(家族性暂时性新生儿黄疸)妊娠后期孕妇血清中存在一种孕激素,抑制UDPGT活性有家族史,新生儿早期黄疸重,23周自然消退;药物磺胺、水杨酸盐、VitK3、消炎痛、西地兰等某些药物,与胆红素竞争Y、Z蛋白的结合位点;其他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脑垂体功能低下和先天愚型等常伴有血胆红素升高或黄疸消退延迟;,胆汁排泄障碍,新生儿肝炎多由病毒引起的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及EB病毒等常见;先天性代谢缺陷病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受症、酪氨酸血症、糖原累积病型及脂质累积病(尼曼匹克氏病、高雪氏病)等有肝细胞损害;Dub
11、in-Johnson综合征(先天性非溶血性结合胆红素增高症)肝细胞分泌和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所致;,胆汁排泄障碍,胆管阻塞先天性胆道闭锁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肝内或肝外胆管阻塞结合胆红素排泄障碍,是新生儿期阻塞性黄疸的常见原因;胆汁粘稠综合征胆汁淤积在小胆管中结合胆红素排泄障碍,见于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肝和胆道的肿瘤压迫胆管造成阻塞;肝细胞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或胆管受阻,可致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如同时有肝细胞功能受损,也可伴有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新生儿溶血症,有报道:HDN均伴有程度不一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和贫血;胆红素脑病为HDN最严重的并发症;,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12、newborn HDN),系指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已发现的人类26个血型系统中,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见,Rh血型不合较少见;,新生儿溶血病发病机制:,胎儿红细胞所具有的抗原恰为母体所缺少,妊娠期中胎儿红细胞通过胎盘进入母体血液循环,进而产生相应的血型抗体。当再次怀孕时,母亲的IgG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作用于胎儿红细胞的抗原结合,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破坏,溶血。,母O,子A,父A、AB,胎盘,(一)ABO血型不合溶血病:,1、最常见母亲为O型,婴儿是A型或B型;2、少数发生在母亲为A型,婴儿为B、AB型;母亲为B型,婴儿为A、AB型;3、不会发生在母亲为AB型或婴儿为0型
13、。,ABO溶血病可发生在怀孕第一胎自然界存在A或B血型物质如某些植物、寄生虫、伤寒疫苗、破伤风及白喉类毒素等。O型母亲在第一次妊娠前,已接受过A或B血型物质的刺激,血中抗A或抗B(IgG)效价较高。孕第一胎时抗体即可进入胎儿血循环引起溶血。ABO血型不合中约1/5发病血浆及组织中存在的A和B血型物质,部分中和来自母体的抗体。胎儿红细胞A或B抗原位点少,抗原性弱,反应能力差。,二)Rh血型不合溶血病:,1、Rh血型系统:有六种抗原,D.E.C.d.e.c.Rh抗原强弱的次序是DECced,缺乏D抗原者为Rh阴性,有D抗原者为Rh阳性。2、Rh血型不合溶血病常发生在第二胎:3、仅1%发生于第一胎4
14、、母、子均为Rh阳性也可Rh血型不合溶血病:RhE溶血病:RhC溶血病:,Rh溶血病发生在第一胎的情况Rh阴性母亲既往输过Rh阳性血。Rh阴性母亲既往有流产或人工流产史。极少数可能是由于Rh阴性孕妇的母亲为Rh阳性,其母怀孕时已使孕妇致敏,故第一胎发病(外祖母学说)。RhD血型不合者约1/20发病母亲对胎儿红细胞Rh抗原的敏感性不同。,Rh溶血病发病机制,初发免疫反应,次发免疫反应,第一胎不溶血,第二胎溶血,病理生理,Rh溶血,ABO溶血,胎儿红细胞溶血重,心力衰竭,髓外造血,肝脾肿大,胎儿全身水肿,低蛋白血症,胎儿重度贫血,胎儿血中胆红素,新生儿黄疸,母亲肝脏,胎盘,娩出时黄疸不明显,新生儿
15、处理胆红素,血清UCB过高,胆红素脑病,血脑屏障,胎儿红细胞溶血轻,临床表现,临床表现Rh溶血病症状较ABO溶血病者严重,(一)黄疸:大部分在24小时内出现黄疸。黄疸迅速加重。(二)贫血:轻症患儿血红蛋白可在140 g/L,到新生儿后期才出现贫血;重症则常低于80 g/L,甚至低于30一40g/L,易发生贫血性心衰。(三)肝脾肿大:多见于Rh溶血病,是因为髓外造血代偿性增生所致,ABO溶血病肝脾肿大较少、较轻。(四)胆红素脑病:一般发生在生后2一7天,早产儿尤易发生。胆红素浓度越高发生率越多。(五)胎儿水肿:见于病情严重者,出生时全身水肿,常有胸、腹腔积液,肝脾肿大及贫血性心衰,如不抢救大多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生儿 黄疸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52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