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地理必修二1.2 人口迁移ppt课件.pptx
《新教材地理必修二1.2 人口迁移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地理必修二1.2 人口迁移ppt课件.pptx(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鲁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第二节 人口迁移,学习目标1.区域认知:了解国际和中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及其特点。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资料,能够总结人口迁移的特点并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3.地理实践力:运用所学知识、资料和身边的案例,能够说出自身所在区域人口迁移的状况及原因。4.人地协调观:理解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人口迁移及其特点,(一)人口迁移,定义:指人口变换常住地的空间移动,它反映人口在地域之间的动态变化,使人口空间分布变得复杂,(一)人口迁移,居住地改变,属性:,跨越行政界线,永久性或长期性(达一年以上),(一)人口迁移,=,-,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
2、生变化,影响:,(一)人口迁移,影响:,类型:按照人口变换常住地是否跨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一)人口迁移,(二)人口流动(课本14页第二段),定义:通常是指由于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往返流动,(二)人口流动,往返于工作场所和居住地点的人口流动,外出时间一般不超过一昼夜,定期外出在新地点居住一定长的时间后返回居住地,周期流动,判断题:,我国春运期间的人口移动属于人口迁移()公司职员外出出差属于人口迁移()亲朋好友组团旅游属于人口迁移()住在广州的小明和家人去上海姥姥家探亲不属于人口迁移()家住农村的小军去城市里读大
3、学属于人口迁移(),都属于人口流动,不是。要判断是不是人口迁移必须依据空间位移、时间限度、居住地的变更这三个条件进行具体分析,外出打工属于人口流动。,思考: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人口迁移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和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三)人口迁移特点,(三)人口迁移特点,古代农业社会,人类社会早期,为满足生存而迁移,寻求更适宜的环境,集团性迁移、大批性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居住地达到一定时间(1年)的迁移活动,国际人口迁移特点,国际人口迁移:,【合作探究1】国际人口迁移特点,读图1-2-1和图1-2-2,结合实例,简要说明不同历史阶段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提示:可从人口迁移时间、规模
4、、方向(包括迁出地和迁入地)、距离,以及迁移目的和形式等方面说明。,探究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记忆),距离:跨大洲、海洋的远距离,目的:资本主义发展、殖民扩展,形式:集团性迁移,方向:“旧大陆”迁往“新大陆”,时间:15-19世纪,规模:迁移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国际人口迁移特点,距离:跨大洲、海洋的远距离,目的:多元化(寻求高收入、战乱等),形式:多元化(非定居外籍劳工增多),方向: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时间:二战以后,规模:规模大,国际人口迁移特点,【知识拓展】:外籍劳工,影响:对于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发达国家和地区来说,引入外籍劳工,一方面可以弥补本国劳动力的不足,为经济发展
5、注入活力,并节省大量教育和技术培训费用,但另一方面容易滋长当地的排外情绪,引发种族纠纷等。对于人口增长率高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居民出国务工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外汇收入,缓解本国的人口压力,但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素质劳动力大量外流,无疑会对本国发展造成损失。,外籍劳工是指以劳务输出形式出现的短期性、临时性或季节性向异国流动的工人。目前世界各地的外籍劳工总数达三四千万人,以美国、西欧发达国家以及中东石油生产国最为集中。其中美国是外籍劳工最大的聚集地,来自邻近的墨西哥等拉美国家的外籍劳工达一千万以上,此外还有数百万“非法”移民。,思考:我国国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
6、地区向另一地区移居的现象,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特点,思考:读图1-2-4,简要说明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特点(课本14页第一段)记忆,大规模的垦荒、严重的自然灾害、战乱等往往引发国内人口迁移潮,工业化前,垦荒,自然灾害,战乱,【知识拓展】:“闯关东”,19世纪中期,我国总人口突破4亿。面对沉重的人口压力,1860年东北地区开禁放垦,以山东人为主的移民迅速涌入。东北地区人口从1871年的330万猛增到清末的1840多万,成为当时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关东”原来指山海关以东一带地区,后泛指东北各省。人们把不顾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东北地
7、区辽阔的土地便吸引了来自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移民。明清时期,大批移民来此开荒种地。移民主要来自山东河北等地,其中山东人最多,【知识拓展】:“走西口”,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从中原腹地抵达蒙古草原,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知识拓展】:“下南洋”,南洋指东南亚较深区域(不包括越南北部等)为主的区域,也包括斯里兰卡等等。阿拉伯海以东的属于南洋。中国人去南洋区域从事经商、打工、官事、迁徙等活动,历史上称为“下南洋”。下南洋以广东和福建人为主,目的地是东南亚为主,人口从农村向城镇迁移是最为广泛的一种国内人
8、口迁移,工业化后,农村,城市,工业化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自发性地涌向城市,特别是涌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大中城市,形成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15世纪到19世纪,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地势美洲“新大陆”等未开放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际人口大多从贫穷的落后地区移向富裕发达地区。问题:人口迁移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是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是人类适应环境的表现,并具有一定的个人决策主观性,我该去哪里?,我要不要离开?,人口迁移的动力可以归结为“推力”和“拉力”,我该去哪里?,我要不要
9、离开?,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各种“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我该去哪里?,我要不要离开?,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或拉力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或拉力因素,自然因素,气候,水,土壤,自然灾害,矿产资源,通过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通过影响农业生产发展而影响人口迁移,其分布及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美国老年人口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塔里木盆地中绿洲地区的人口移动,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而吸引人口迁入,随着矿产资源开发而发生人口迁
10、移,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饥荒或生态恶化迫使人们“背井离乡”,西非的环境难民,自然因素,经济因素,交通,经济发展,通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更高的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乡村人口进城“孔雀东南飞”体现了人口向东南沿海集中迁移,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减小迁移困难,例如近几个世纪以来人口迁移高潮,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政治,战争,文化,宗教,婚姻家庭,政治独立、国家解体,决定人口迁移能否正常、合理进行,造成人们无家可归,流落到邻近的国家,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宗教信仰不同导致大规模人口迁移,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
11、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迁移起重要的作用,军人家属的从军,印巴分治时期两国间的人口迁移,大学生的求学“科技移民”,阿富汗难民涌向巴基斯坦,我国历史上人口重心南移,“上山下乡”三峡移民,二战后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定国界,人口互相迁入、迁出,“雁南飞”,1980年以来,为什么黑龙江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结合实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探究参考】: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即大批山东人返乡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农村经济大幅度增长,农民收入也大幅度增加,由人口迁出省变为人口迁入省;二是移民受到迁返故地的潜在意识和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地理必修二1.2 人口迁移ppt课件 新教材 地理 必修 1.2 人口 迁移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52495.html